紅大象與藍驢子:美國大選的動物符號與「色彩政治學」

聯合新聞網 轉角說
在美國的政治術語當中,習慣將共和黨佔選票優勢的州份稱之為「紅州」(red sta...

「大選『紅藍象驢』對決...符號怎麼來的?」在美國的政治術語當中,習慣將共和黨佔選票優勢的州份稱之為「紅州」(red state)、多半支持民主黨的則稱為「藍州」(blue state),紅與藍的雙色對決,至今仍是美國大選最直覺辨識、而且習以為常的視覺概念。但事實上,紅藍色的代表並非兩黨的歷史傳統,而且確立這個配色規則的時間,是在2000年小布希對高爾的選戰時,才形成如今的紅藍視覺。但用什麼色真的重要嗎?其中的色彩政治學,要從美國家庭出現「彩色電視機」開始說起。

現今的美國政治版圖上,慣例都將傾向共和黨的州標記為紅色、民主黨為藍色;雖然不能代表該州全數選民的政治選擇,但是選舉人團的制度下,紅州與藍州仍是目前都習慣稱呼的用法。包括兩大黨在內、和從過去至今的諸多小政黨,選擇代表色或主視覺的原則,基本不脫離美國國旗的配色,意即傳統的紅、藍、白三種,差別在於其中的圖形符號、幾何造型等變化。

不過實際上,紅藍色之於兩大黨來說,其實並沒有固定的配色歷史傳統,共和黨等於紅色、民主黨等於藍色是晚近才形成的共識。

紅藍色之於兩大黨來說,其實並沒有固定的配色歷史傳統,共和黨等於紅色、民主黨等於藍...

▌紅州與藍州

美國歷史上的紅藍對決,在南北戰爭時期就已經有這樣的配色用法。當時的戰情地圖上,多半會使用藍色當做南方的代表、紅色則是北方象徵,這一點就和如今保守派的共和黨紅、自由派的民主黨藍邏輯不同。

而開始將兩黨以顏色做為版圖區分,實際上要等到1960年代以降才有明顯趨勢,箇中原因就在於媒體技術的革新——電視機的出現。戰後美國的黑白電視逐漸普及,同時彩色電視的技術也在試驗階段;到1965年左右,全美大約有5,260萬部黑白電視、彩色電視機則約為330萬。

時至70年代,彩色電視漸漸取代了黑白電視,對於螢光幕後的電視新聞從業者來說,視覺辨識度就成為各家電視網競爭、展現技術的戰場。當年的美國三大電視網——ABCCBSNBC——都已經進入彩色的世界裡爭奪收視冠軍,而4年一度、全國矚目的大選就勢必成為火力展現的題目。

開始將兩黨以顏色做為版圖區分,實際上要等到1960年代以降隨著彩色電視機的逐漸普...

以1972年共和黨尼克森(Richard Nixon)對決民主黨麥戈文(George McGovern)的大選為例,三大電視網中多以傳統的開票數據為視覺,但CBS則以圖像化,把共和黨拿下的州用藍色表示、民主黨塗上紅色。色彩的選擇是考量電視螢幕呈現時的醒目區分;而到1976年大選,NBC也同樣比照使用共和黨藍、民主黨紅,不過ABC的做法並未依循,而是共和黨黃色、民主黨藍色。

各家電視台的配色邏輯,其實並沒有什麼深刻的論述,主要考量還是夠醒目、好辨識,儘管有電視從業者指出背後的選色概念來自於「紅色=自由派」的說法,但並不能解釋所有媒體各自不一的色彩差異。1984年的選戰裡,ABC將共和黨改為紅色,而相關資深媒體人的說法指出,是取自共和黨參選人「雷根」(Reagan)的「R」,所以才用紅色。

一直到1996年,共和黨與民主黨到底要配哪個顏色,依然沒有統一標準。與70和80年代不同的是,CBS、ABC、以及後出的CNN又把民主黨選為藍色,而共和黨為紅色,但同一時期的有些平面媒體如《TIME》和《華盛頓郵報》,則是共和黨藍、民主黨紅。但這個色彩自由配,到了2000年的小布希對決高爾時終於確定配色邏輯。

以1972年大選,CBS把共和黨拿下的州用藍色表示、民主黨塗上紅色。 圖/《CB...

1976年大選,NBC也同樣比照使用共和黨藍、民主黨紅。 圖/《NBC》

形成紅藍代表色共識的關鍵,就在2000年的小布希對高爾之戰。當時各家電視台配色終於有了統一定調:將現任執政黨一律用藍色標示、挑戰者為紅色,而當時執政黨正好就是民主黨(總統柯林頓),因此才統一將民主黨與藍色結合,而共和黨就成了紅色。

而當年因為計票爭議的僵持不下,兩陣營演變成最高法院的選舉訴訟,對於全美觀眾來說,選戰新聞占據視覺與聽覺的密度、時間都大幅延長,有些社會科學分析認為,此戰為美國大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紅藍代表」印象,而當時新聞播報的口語更奠定了閱聽者的色彩政治認同。

當時NBC的名主播拉瑟特(Tim Russert)不斷反覆說出「紅州」(red state)和「藍州」(blue state)分別指涉共和黨與民主黨,雖然拉瑟特並非這個名詞的發明者,但現今的相關歷史回顧多半認為,這算是奠定美國紅藍州術語在大眾口語流行的濫觴。自此以後,紅色代表共和黨、藍色代表民主黨的規則成為主流媒體的共識,延續至今。

顏色真的重要嗎?色彩對於候選人本身,確實有著視覺印象的影響。最經典的案例就是1960年尼克森對甘迺迪的電視辯論,透過黑白螢幕放送之後,顏色相對暗沉的尼克森部僅沒有博得觀眾好感,還給人暮氣沉沉的衰老印象;反之甘迺迪儘管表現平平,卻在螢幕上成功營造出鮮明活力的感受。但如果就政黨的代表色來說,無論是共和黨紅、還是民主黨藍,並沒有直接證據顯示,對選民的投票傾向有決定性的影響。

當時NBC的名主播拉瑟特(左)不斷反覆說出「紅州」和「藍州」分別指涉共和黨與民主...

顏色真的重要嗎?色彩對於候選人本身,確實有著視覺印象的影響。但如果就政黨的代表色...

▌大象與驢子

美國兩大黨另一個廣為人知的代表形象,是分別象徵共和黨的「大象」、和象徵民主黨的「驢子」。和紅州、藍州的情況類似,這也是一項後來「被發明的傳統」,只是形成的時間更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的美國。

共和黨為何會變成一頭大象?普遍最具共識的說法,是緣起以紐約為中心的進步派刊物《哈潑週刊》(Harper's Weekly,也是現在的《哈潑雜誌》),在1874年11月7日出版的內容中,刊登了一篇當時已頗有名氣的漫畫家——湯瑪斯.納斯特(Thomas Nast)——的政治漫畫作品。該幅圖畫名為〈第三任期恐慌〉(The Third-Tern Panic),圖中一頭小驢子批著獅子皮放聲驚叫、嚇跑了森林中的各種動物們,其中包括被畫成大象的共和黨。

這幅政治漫畫的背景脈絡,是諷刺當時民主黨人和媒體故意散播恐慌,指稱時任美國總統的共和黨籍格蘭特(Ulysses Grant)當完兩屆之後還想進攻第三屆,以此抨擊共和黨破壞傳統走入專政。而納斯特所繪製的圖畫,則是諷刺這種恐慌、以及被嚇跑的「愚蠢動物」們。在此之後共和黨以大象為標誌的視覺印象,就大致底定成為默契。

〈第三任期恐慌〉(The Third-Tern Panic),圖中一頭小驢子批著...

左為1864年林肯的競選海報,已經出現了大象符號。右為1870年的諷刺畫〈一頭活...

不過有趣的是,當時還有其他動物(如白頭鷹)會做為共和黨的符號,為何偏偏納斯特要選擇大象?他的視覺脈絡從何而來?時間再往前稍稍推移即可發現,在1864年林肯準備打連任選戰時,出現的競選海報上就已經有大象做為象徵動物的做法;換句話說,大象與共和黨的連結比納斯特的漫畫更早,只是到《哈潑週刊》才漸廣為流傳。

另一邊民主黨的公驢形象,和共和黨一樣並不是早期就有的符號,過去民主黨也曾用過公雞等動物做宣傳海報的圖樣。以驢子做代表,也有不同起源的說法。其一是1828年傑克森(Andrew Jackson)對決亞當斯(John Adams),當時亞當斯嘲諷傑克森愚蠢頑固,把他的名自「Jackson」故意說成「Jackass」(公驢),但傑克森似乎不以為意、還把驢子就順手做成了自己的宣傳形象。此後隨著傑克森所率領民主黨,才有了驢子形象。

另一個說法和共和黨相同,都是被納斯特畫在《哈潑週刊》上而成為代表標誌。民主黨與驢子的出現,是在1870年的1月15日,題名為〈一頭活驢踹死一頭獅子〉(A Live Jackass Kicking a Dead Lion),這裡的驢指的就是民主黨。

兩大黨對於動物符號的使用,在19世紀以後大致就確定了大象與驢子的符號,不過這兩種動物是否具有特殊涵義或當代新解?實際上並沒有特意制定的官方說法;兩種動物之間也不存在孰優孰劣的物種比較,做為一種政黨吉祥物,支持者會自動替這些動物符號加入正面特質的解釋。和紅州、藍州類似的是,現今都是在美國大眾社會與媒體用語中,做為標識兩大黨陣營的符號,而並沒有太多深刻的政治價值傳統。

兩大黨對於動物符號的使用,在19世紀以後大致就確定了大象與驢子的符號,不過這兩種...

轉角說

轉角國際編輯台:「在國際新聞之後,讀懂新聞;世界趨勢之前,掌握趨勢。」

美國 2020美國大選 深度專欄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