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之必要:英國「銀行假」的休息政治學,B for Bank Holiday

聯合新聞網 倫敦生活A to Z
「什麼都是假的,放假才是真的!」圖為倫敦聖詹姆斯公園曬太陽的疲憊上班族。 圖/路...

什麼都是假的,只有放假是真的。

放假可說是許多上班族的重要寄託,在工作不順遂時想著下次渡假該去哪裡,也成為某種出口。在英國,所有雇員均享有依比例計算的支薪年休。以全職員工而言,至少應有28天的支薪年休,其中包括目前法定為8天的「銀行假」(Bank Holiday),也就是台灣俗稱的國定假日。

2011年,由於威廉王子凱特王妃的皇室婚禮,英國特別宣布婚禮當天的4月29日為銀行假,加上原有的5月第一個週一的銀行假,只要多請3天年休假,便可從4月22日起,連放11天假。儘管勞工開心,雇主卻也叫苦連連,甚至有人宣稱會造成英國經濟的鉅額損失。

但究竟這些奇特的國定假日是怎麼產生的呢?又為什麼要叫做「銀行假」?這都要感謝一位維多利亞時期的博物學者,如果用時下流行的斜槓概念來衡量,可能很少有人「斜」得過他。

究竟這些奇特的國定假日是怎麼產生的呢?又為什麼要叫做「銀行假」?圖為英國電影《豆...

約翰.盧柏克爵士(Sir John Lubbock)是位生物學家,並於1858年獲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他是達爾文的好友,曾飼養在庇里牛斯山捕獲的黃蜂當寵物,並在黃蜂死亡後製成標本,現仍保存在自然史博物館中;他是考古學家,寫過大賣的課本,書中所創詞彙「舊石器時代」(paleolithic)與「新石器時代」(neolithic)沿用至今;如果這還不夠多才多藝,他還是一位銀行家。

1870年,他又代表自由黨(Liberal Party)在肯特郡的梅德斯通(Maidestone)選區參選,進軍下議院。他在任內主要推動的法案有銀行假法、古代紀念碑保存法、工時限制法等等,是進步的改革派議員;1871年5月19日,英國《銀行假法案》在下議院無異議通過。許多人都以為特別稱之為銀行假,可能因為銀行是百業之母,一休假其他各行各業就必須跟著休假。但真實的故事遠比這個版本更有趣。

盧柏克在回憶錄中寫道:「銀行假法案之所以能輕鬆無異議通過,我相信有一部分純屬意外。在過往的傳統假日,慣例上,商業支付使用匯票若在假日當天到期,受款方可以要求在前一天付款。我們覺得這種作法不應沿用,決定提案新作法,在假日後才付款,因此必須為新假日想個特別的名字,才取名為『銀行假』。如果我們取為『一般假日法』或『國定假日法』,我想一定會有反對聲浪,但『銀行法』這種無害的名字沒人注意,所以也就沒人反對了。」

約翰.盧柏克爵士是位生物學家,並於1858年獲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他是達爾文的...

「如果我們取為『一般假日法』或『國定假日法』,我想一定會有反對聲浪,但『銀行法』...

不過盧柏克說純屬意外未免也太謙虛。他在提出法案前,便已先行取得了自由黨與保守黨重要議員的支持。潛在反對勢力來自保守黨的後排議員(backbencher),他們對任何意圖改善勞工階級處境的立法一概反對;但「銀行假法案」由知名銀行家所提出,看起來好像只跟銀行業的付款有關,這會出什麼問題?因此他們沒有在辯論時出現,有些議員甚至還在席間熟睡。

1871年的銀行假法案中,規定復活節次日(Easter Monday)、五旬節(Whit Monday)、八月首週一、與節禮日(Boxing Day)4天為法定假日。其中八月的首週一並非根據傳統慶典而來,有人謠傳是盧柏克自己熱愛板球,於是把節日跟他村裡的賽程排在一起。

法案通過後,輿論歡欣鼓舞。《每日電訊報》有評論者讚嘆:「人民可能會忘記許多名人的豐功偉業,但絕對不會忘記誰給了他們休憩娛樂的好日子。」甚至有人建議要把這些日子稱為「聖盧柏克日」,來紀念這項偉大的創舉。

「感恩盧柏克!讚嘆盧柏克!發明銀行假的人,才應該要得諾貝爾獎!」圖為英國電影《豆...

英國史上第一個銀行假是1871年的8月7日,天氣大好,多數人都有放假。前往肯特郡濱海小鎮瑪蓋特的火車從一天兩趟增班到一天八趟,倫敦近郊的每個濱海勝地、遊樂園與泰晤士河畔都擠滿了人,倫敦動物園也是熱門去處。報紙以愉悅的語氣報導:「放假回來以後,沒看到半個醉醺醺或行為不檢的人!」

然而,為什麼立法放假會是那麼重要的事情呢?這牽涉到從農業社會轉型為工業社會的文化調適。

無論是基督教傳統或是更早之前的民間異教信仰,在農業社會時代,無論是因為季節(如歡慶春天)、聖人紀念日(如聖喬治日)、或宗教慶典(如耶穌受難日),都可以脫離生活的重擔稍事休息。英國國教在《公禱書》(The Book of Common Prayer)日曆中用紅字列了33個這樣的日子,大家可以休息,也就是所謂的見紅就放。

時間快轉到19世紀,工業化的腳步改變了社會原本的節律,工作與休息間的切換從時令變成時鐘,資本家或雇主自然希望達到最大的生產力,放那麼多假實在不划算。於是到了1834年,33個節日只剩聖誕節與耶穌受難日(《小氣財神》裡的史古吉甚至對聖誕節放假不以為然),而勞工一週當中也只剩週日可以休息。

小氣財神表示:「英國的假夠多了...就跟帶小孩念書一樣,如果常常放假,當家長一定...

然而勞工大多都從農村進城,繼續延用農村的慣習,在週一休息或怠工,這也成了雇主與勞工之間的衝突來源。這個問題或許正需要政府公權力的介入,好讓雙方權益能獲得比較穩固的保障與界定。

儘管受惠的勞工都非常感念盧柏克,但立法通過數十年後,還是有人要求廢止銀行假。1897年,作家聖約翰.漢金(St John Hankin)寫道:「一年四次,英格蘭人民依法從辦公室、商店與工廠蜂擁而出,要給他們自己找樂子;一年四次,這些可悲的傢伙順從地去找樂子,最後通常都找到酒吧裡面去;拜國家與約翰.盧柏克之賜,一年四次,各地警察分局都要處理沒完沒了、或輕或重的犯罪行為,才能保障人民安寧。」

有科學精神的盧柏克認為漢金的指控空穴來風,純粹就是偏見。他去函倫敦警察分局長約翰.布里奇(John Bridge),詢問是否有統計資料可以支持這項指控,布里奇回覆:銀行假結束後案件出奇地少;到了19世紀末,銀行假已經深入人心,成為英國人民的日常,如果真的廢止恐怕才會引起暴動。

就算到了21世紀,要廢除假期,英國民眾也是會暴動的...。圖為放假中的英格蘭濱海...

不過,漢金的擔憂倒是在1960年代不巧成真。摩德族(mods)與搖滾客(rockers)是狂飆年代中的兩大青少年次文化族群,隨著時間不斷壯大,彼此也開始互看不順眼,逐漸演變成全國性的社會問題。

1964 年春天的銀行假,雙方在埃塞克斯郡的度假勝地克拉克頓爆發衝突,共有97人被警方逮捕。此後,越來越多的鬥毆事件爆發。同年5月的銀行假,摩德族與搖滾客又一次爆發大規模械鬥。雙方在小鎮上互相追逐扭打嚇壞了遊客,還順勢砸毀了當地店家,最後直到深夜才在警方大動作調派的逮捕下宣告落幕。

銀行假不是只有鬥毆滋事,也可以是家庭團聚的日子,充滿著童年回憶與懷舊。在許多維多利亞時代人物的自傳裡,銀行假永遠是特別的日子,跳脫日常生活的沈悶與繁瑣,在以勞動階級為主的區域尤其如此。這是社區凝聚的時間,因為大家都在同樣幾間工廠做事,所以工廠休假所有人都放假,讓家家戶戶能聚在一起活動——但隨著工廠開始外移到其他國家後,這樣的文化也就消失了。

「大家都在同樣幾間工廠做事,所以工廠休假所有人都放假,讓家家戶戶能聚在一起活動....

4天的銀行假維持了一陣子,到了1970年代又加入了新年與五一勞動節,加上原有的聖誕節與耶穌受難日,成為現在法定的8天銀行假。不過由於八月的前兩週,在戰後逐漸成了度假熱門期,1970年代時任首相的愛德華.希斯表示,要盡一切努力「減輕假期尖峰的壅塞」,於是便把五旬節(復活節後七天)移到了5月底,原本8月初的銀行假也移到了8月底。

但8天的銀行假仍有4天落在3月到6月之間,如果復活節再晚一點,就會全部擠在一起。因此在2011年的「自己放11天連假」之亂後,也有議員提議要將5月1號的假日搬到10月某日,以「平均分攤假期」,只是最後還是不了了之。

相較於歐洲國家普遍都有10天以上的國定假日,英國的8天敬陪末座。而假日究竟是削弱國家競爭力之舉?還是給人喘息空間充電再上?如今仍莫衷一是。但可以確定的是,無論用什麼樣的名堂放假,可以讓人脫離日常的工作,做做自己想做卻沒時間的事情,大概不會有太多人拒絕吧。而從振興觀光、娛樂的角度看來,放假也讓大家有機會走走看看,甚至提升消費,真的會造成鉅額經濟損失嗎?或許資本家們實在多慮了。

假日究竟是削弱國家競爭力之舉?還是給人喘息空間充電再上?如今仍莫衷一是。但可以確...

倫敦生活A to Z

白舜羽和魏君穎,一對夫妻,兩個不小心都念過哲學的解釋狂,喜愛漫步、劇場、藝文與博物館,尤其著迷於各式各樣與倫敦和英國歷史文化相關的冷知識。從二〇一三年一起蒐羅旅居中的關鍵字,企圖考據與思索其背後的來由。除了共筆臉書粉絲頁《倫敦生活A to Z》之外,另有作品《倫敦腔:兩個解釋狂的英國文化索引》《倫敦眼:兩個解釋狂的英國文化透鏡》(紅桌文化出版)。

英國 文化 歷史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