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動物友愛之國?日本《動保法》的崎嶇路

聯合新聞網 許仁碩
台灣有《十二夜》,日本過去則有2012年由堺雅人主演的電影《第七日的奇蹟》。 圖...

近年在紀錄片《十二夜》的影響下,臺灣推動了收容所零安樂的政策。而各種虐待動物的案件若見報,也往往會引起社會大眾注目,足見動物保護議題在臺灣越來越受重視。

在日本,動保法(動物愛護管理法)也一直是民間關注的焦點。特別的是,日本的法律大多數是由內閣提出,但動保法自1973年立法以來,到最近一次2012年修法為止,都是在民間的動保團體積極遊說下,再由國會議員提出法案,足見動保議題的草根能量相當可觀。

日本的法律大多數是由內閣提出,但動保法都是在民間的動保團體積極遊說下提出法案,足...

▌2012修法重點:防飼主虐待與遺棄

在2012年的新動保法當中,如何防治虐待、遺棄,是修法的主要核心之一。新法將虐待的定義明確化,包括殺傷、未充分給予飼料和水、飼養環境不佳以致動物衰弱、傷病未給予必要照護等行為,都算是虐待動物。而針對虐待或遺棄的罰則也大幅加重,並且要求獸醫師若發現虐待情形,應通報主管機關。

伴隨罰則的加重,警察廳也致函各警察機關,要求積極偵辦動保相關案件。而後根據警察廳的統計,動保案件數逐年成長,在2016年全國共有66人因動保案件被移送,創下歷史新高,案件總數則為62件。

雖然可能有些案件是以毀損、公共危險等其他刑法條文,而非動保法偵辦,因此有所低估,但整體案件量仍是不多。而觀其案件類型,以遺棄為最多,接著是殺傷以及不當飼養。

圖為2011年福島核災後,封鎖區內的流浪犬。 圖/美聯社

對此,動保團體批判警察「偵辦態度消極」,導致動保案件有著很大的黑數。然而若仔細分析移送案件內容,可以發現遺棄與殺傷多半是在公共空間所為,在民眾報案後,透過監視器畫面或動物晶片等途徑破案,而不當飼養則倚賴鄰居或親友的通報。顯然在偵辦動保案件上,如何發現、偵破案件確實是個難題。

另一個瓶頸在於,即便新法將虐待的定義具體化,實務要如何判斷仍不容易。在動保團體舉出「吃案」的案例當中,可以看到通報者、飼主跟警察間,經常出現認知落差。例如某牧場主讓馬喝髒水,牧場主認為無礙馬匹健康,通報者則認為構成虐待。警察雖到場,由於缺乏畜牧方面知識,只有口頭勸告了事。畢竟警察並沒有接受該如何判斷動物死傷的原因,以及何謂合宜飼養條件或醫療處置的相關訓練。

為了解決警察的困境,政府試圖強化警察、動保機關與獸醫師的協作,但獸醫師也是相當頭痛。在修法新增獸醫師的通報義務後,許多獸醫師在工作上碰到可疑案件卻沒有通報,除了顧慮醫者與飼主的關係,實際上也不知如何確切判斷、證明動物的傷病,究竟是否為虐待所致。為此,從2017年起主管機關開始舉辦「動物法醫」的相關研習,希望能建立起獸醫師針對動物虐待的鑑定專業,才能讓整個動物虐待防治體系確實發揮效果。

在修法新增獸醫師的通報義務後,許多獸醫師在工作上碰到可疑案件卻沒有通報,除了顧慮...

▌寵物業者與收容所:從搖籃到墳墓的管制

除了防止飼主虐待之外,新法另一個強化管制的對象就是寵物業者,畢竟在繁殖、販售過程中的寵物們,也是亟需保護的對象。新法要求業者需有具體安全衛生管理計畫,並與獸醫師合作以確保適當飼育環境,不得展示及販賣小於7週的幼貓幼犬,未售出的犬貓必須由業者終身飼養等等。

收容所也是改革的焦點,日本政府訂下了「零安樂」的政策目標,鼓勵以領養代替購買,並擴充各地的動保設施與人力。

以往的實務上,在收容約1週後,貓狗就會被安樂死。新法上路之後,2015年的收容數較2010年降低了44.9%、安樂死比例則從93.1%降到60.6%,雖然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已經有長足進步。要實現「零安樂」,除了在收容、領養上的努力外,同時也須確實管制源頭——也就是繁殖、販賣業者。

以往的實務上,在收容約1週後,貓狗就會被安樂死,這也是「第七日」的由來。 圖/電...

當業者過度繁殖寵物,不僅飼育環境不佳,一旦滯銷,除了賣給相關業者作為繁殖或實驗用途外,也有交由收容所安樂死的案例,是除了飼主遺棄之外,收容數和安樂死數居高不下的另一主因。落實對業者的管制,另一方面收容所原則上也不再接收業者的犬貓、而是要求業者負起飼養責任,以期待透過這些措施來抑制寵物業浮濫繁殖,與接連帶來的一連串弊病。

在個人飼主方面,根據動保法規定,若無法確保飼養環境或送養管道,則應該盡量採取結紮手術或異性隔離飼養來防止繁殖,但並非義務。

根據環境省的調查,目前犬隻的結紮率約4成,貓則在7成左右。不結紮的主要理由則是「認為沒有必要」與「手術費用昂貴」。未來究竟是否要將節育義務化,或是如何進一步提高飼主的節育意識,以及手術費用又該由業者還是飼主負擔,甚或是國家補助,都還在討論當中。

當業者過度繁殖寵物,不僅飼育環境不佳,一旦滯銷,除了賣給相關業者作為繁殖或實驗用...

▌2018擴大修法進行中

在2012年修法的基礎之上,日本的動保團體近年已展開新一波的連署與國會遊說,希望在2018年通過新版的動保法。

目前執政的自民黨議員將焦點放在晶片注射的義務化,但動保團體對此卻持保留態度,擔心此舉會導致飼主要求收容所代為安樂死,以逃避飼育責任。

動保團體主張應優先充實TNR、收容、中途與領養機制,除此之外,他們也呼籲應將展售貓狗的年齡下限,從7週改為8週,讓幼貓幼犬能在父母身邊健全成長,也期望能減少因看幼貓幼犬可愛,一時衝動購買後,因成長後的體型變大,而轉而虐待、遺棄寵物的飼主。

日本動保團體呼籲,應將展售貓狗的年齡下限,從7週改為8週,讓幼貓幼犬能在父母身邊...

相關主張獲得一部分業者的贊同,但也有不少反對聲浪,大多是擔心若無法展售可愛的幼貓幼犬會影響業績,體型較大的犬貓也會增加飼育和展售的成本。

最後,動保團體更打出了「保護所有的動物」的口號,要求企業、學術機關僅在無其他替代方法時才能使用動物實驗,希望能有效減少實驗動物的犧牲。另外關於牛、豬、雞等經濟動物,則應另立專章明確規範相關飼養、運輸、屠宰基準,以求最大限度地減少其痛苦。

本次訴求修法的範圍大幅擴大,可以想見要面對的利害關係將更加複雜。日本動保這條從民間發聲到遊說議員的路,少了強勢主導的行政機關,要取得代表各方利益,跨黨派議員的普遍支持,想必將會有一場硬仗要打。

「只能說:人類們,請加油好嗎?」日本動保這條從民間發聲到遊說議員的路,少了強勢主...

許仁碩

台北人,日本北海道大學法學博士,現任教於北海道大學法學研究科,台灣人權促進會執行委員。主要從法律社會學視角出發,關注東亞的警政體系、社會運動與歷史議題,並致力於研究教學、媒體寫作與社運實踐,希望為人權盡一份心力。為《轉角國際》、《鳴人堂》、《蘋果日報》專欄作家及《端傳媒》評論作者,外文評論散見於《Asia Democracy Network》與《朝日新聞論座》。譯有《憲法九條:非戰思想的水脈與脆弱的和平》。

日本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