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南方」世界中的印尼(上):佐科威謹慎的小國求生策略
在2025年九三閱兵的天安門城樓上,習近平的左側坐著是俄羅斯總統普丁(城樓下觀眾視角),但鮮少有人注意到,普丁左側坐的正是印尼總統普拉伯沃(Prabowo Subianto),而在他的左邊,則是中國總理李強。如再加上習右側的金正恩,「座位政治學」顯示俄羅斯、北韓與印尼在中國的外交重要性中佔據了核心的位置。如將俄羅斯視為同時具有「歐亞」身份的大國,九三閱兵的舞中央所呈現的,不就是今天在中國朗朗上口的「東升西降」?通過座位的安排向世界宣告:當前世界的軸心不是在歐美,而是在亞洲——東亞區域。
過去以反華人—反共產黨—反殖民主意意識形態為標誌的印度尼西亞國族主義者普拉伯沃,又是如何能夠雀屏中選,成為這一個擠掉伊朗,與世界「新邪惡軸心」成員國比肩而坐?
先談談伊朗。
伊朗作為「新邪惡軸心」(CRINK:中國、俄羅斯、伊朗、北韓)的核心成員,其與中、俄的密切關係確實受「地緣侷限」與「高風險性」所制約。伊朗的確位於中東的戰略要衝,但是什葉派主政的伊朗,與沙烏地、阿聯酋等遜尼派鄰近國家發動對抗,這不只是沙烏地領導的OPEC與伊朗在油價與產量上的博弈,伊朗也是區域戰爭的主要行動者,透過支持黎巴嫩真主黨、敘利亞阿薩德政權、葉門胡塞武裝組織等「什葉派新月」的擴張。這些代理人戰爭引發區域反彈,招致沙烏地阿拉伯王室與土耳其埃爾多安政府的聯手遏制,這使得伊朗在地緣上更像「區域麻煩製造者」。雖說沙—伊朗關係雖因中國於2024年的積極斡旋有所緩和,但仍處於不穩固的狀態,加上其國內政局不穩,伊朗更像是一顆定時炸彈。
此外,伊朗雖持續向俄羅斯提供無人機與導彈支援烏克蘭戰爭,並強化與中國的「一帶一路」經濟紐帶,但早在今年「6月戰爭」爆發之前,伊朗經濟就已經陷入困境,政府第一季收入僅達到計畫水準的40%,對外貿易也大幅下滑,國內經濟動能嚴重不足。就綜合國力以及象徵意義而言,其實遠無法與中國這個區域經濟—軍事霸權或俄羅斯的能源—糧食輸出大國比肩而坐。
對中國與俄羅斯而言,拉攏印尼要比伊朗更具有「代表性」,這可以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全球南方」的代表
印尼是東南亞面積最大、全球第四人口大國(2.8億,略多於巴基斯坦2.4億,少於美國3.45億),也是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略多於巴基斯坦)。作為東協經濟總量最大國家,2024年GDP約1.4兆美元(台灣約7824億美元),佔東協40%,近十年經濟成長率除2020年因疫情負成長外,穩定維持約5%。其位於馬六甲海峽與南海邊緣,掌控全球30%貿易通道,地緣戰略價值遠超伊朗。伊朗雖控制荷姆茲海峽,但受沙烏地阿拉伯與以色列牽制,印尼「不結盟」身份則使其更具「全球南方」代表性。
2. 民主國家靠向中、俄軸心
印尼作為遜尼派主政的民主國家(自由之家2025年評為「部分民主」),與中東海灣國家的教派身份相符,有助於溝通橋樑角色。更重要的是,其民主身份為親中立場提供「背書效應」,顯示民主國家不必然追隨美歐路線。相較之下,伊朗因神權統治與什葉派身份,缺乏類似的國際宣傳優勢。
印尼現任總統普拉伯沃先前曾兩次競選總統,但都被佐科威(Joko Widodo)所擊敗。雖說兩人都是「不結盟」精神的忠實信奉者,然而,曾在冷戰期間的美國接受軍事訓練的普拉伯沃與中、俄的關係似乎要比其前任更好上一些。
佐科威:以經濟發展為導向的務實外交政策
雖說「不結盟政策政策」是印尼外交政策持續不變的核心,但佐科威的外交政策,根據烏馬爾博士(Ahmad Rizky M. Umar) 的看法,秉持務實且以經濟為導向的國際秩序觀,強調國際秩序的目的是追求中小國家的公平經濟發展,他雖批評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附帶條件的貸款方案,同時也與世銀合作為中低收入國家設立了全球疫情防治基金;而佐科威認為國際秩序應以所謂「公正方式」提供公共產品的新型多邊主義為基礎的訴求,也正中北京的下懷。
他任內與中國關係良好,任內(2014-2024)前後四次訪問中國,與習近平雙邊會晤高達七次。就任首年11月,即赴北京在參加APEC領導人峰會時與習近平會晤,表達印尼加入中國主辦亞投行的意願。受惠於「一帶一路」倡議,使印尼獲得了中國在基礎建設與大型項目的投資,但他始終未加入金磚國家集團。此外,由於印尼北方的納土納群島(Natuna Islands)雖不在中國主張南海主權九段線中,但專屬經濟海域(EEZ)則是與九段線區域重疊,即便印尼並非南海及其主要群島(如東沙、南沙群島)的主權聲索國,但印尼堅稱納土納群島及其EEZ完全屬於印尼主權,不承認「九段線」的合法性,認為其違反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
2016年,國際仲裁法庭(PCA)在菲律賓提起的南海仲裁案中裁定九段線無法律依據,印尼公開支持這一裁決,強調EEZ權利。印尼的策略是透過「不承認主權重疊」這一點從而保持對納土納群島水域的控制,印尼外交部因而能夠繼續「忽視」與中國存在海上邊界爭端。
但這並不意味著印尼實質忽視它的北方主權。2016年,印尼海軍在納土納群島EEZ扣押中國漁船,雙方發生對峙,佐科威於6月登上戰艦親赴納土納群島視察並宣示主權。2020年,中國海警船和漁船多次進入納土納EEZ,印尼部署海軍和空軍驅逐,並向中國發出外交抗議。2021-2024年間印尼持續加強納土納軍事部署,包括海軍基地升級和巡邏,應對中國的侵擾活動。
另一方面,佐科威對美國更是小心翼翼,不在美國與中國之間「選邊站」,同時更不讓印尼成為美國印太戰略部署中的一環。但他並未因此反對整個西方世界,像是印尼與澳大利亞的經濟夥伴關係就得到強化。2022年的俄烏戰爭使佐科威更加小心翼翼地處理印尼的外交關係。
印尼社會固然因為美國支持以色列而充斥反美情緒,俄羅斯因應北約進逼被迫出兵烏克蘭的那一套敘事腳本也在印尼社會得到共鳴,這是因為普丁在印尼社會早已被視為反西方強人而獲得正面評價。這使得2022年佐科威有足夠的底氣,在11月於峇里島舉辦的G20峰會中,同時邀請被西方世界視為戰犯的普丁,以及普丁的敵人澤倫斯基參加。雖說最後普丁指派外交部長拉夫洛夫出席此次峰會,然而,普丁與澤倫斯基都以視訊方式參與了G20峰會;另一方面,這場峰會也促成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九年來的首次會晤。佐科威通過這次峰會顯示了印尼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的態度,提高了印尼的國際聲譽與地位。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