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俄停戰的信號?(下):從情感分析解讀普丁與澤倫斯基的戰場態度變化
▌情感分析
除了文本內容外,政治人物通過演說傳遞的情感最容易被聆聽者接收到,達到訊息傳遞者所欲達成的行為塑造效果。因此,測量這4篇講話所呈現的情感,我們可以大致推斷俄國總統普丁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所欲在2024年、2025年的勝利日演說達成的效果,以及觀察到在這兩個年份裡,烏俄戰場的不同處境,如何體現在演說內容。
已故的心理學者普拉奇克(Robert Plutchik)所發展的「情緒輪」(Wheel of Emotions)是一種用於解釋人類情緒及其相互關係的心理學模型,他臚列的八種情感(如下圖表1)精巧地總結了人類所表達的情感類型。筆者將這四篇演說稿切割為句子,以句子作為測量情感的基本單位,並將情緒輪中八種情緒賦予操作型定義後,輸入到ChatGPT 4o模型,探測每一個句子的情感分佈。
每個句子的主要情感給予2分、附屬情感給予1分,無情感或微弱的情感表達給予0分,計算這四篇演說的情感分佈狀況。
普拉齊克認為,「信任」是一種正向的社會情感,強化依附關係、服從與合作,指向可以依賴的國家、領袖、傳統與群體。根據情感分析結果,普丁在2024年與2025年演說的主導情緒均為「信任」,且2025年信任分數(46分)較2024年(32分)明顯提升,顯示他在2025年更側重於強化民眾與盟友對其領導的信心,以應對戰爭長期化與國際孤立的挑戰。
然而,次要情緒的分佈在這兩年卻截然不同。2024年以「憤怒」(12分)為次要情緒,顯示普丁試圖通過對抗性語篇激發民眾對西方的敵意,支持特別軍事行動;2025年則轉為「期待」(14分),反映他更傾向於通過溫和語調與和平展望,緩解國內戰爭疲勞並爭取國際支持。
普丁的負面情感(悲傷、厭惡、恐懼與憤怒)總分從2024年的29分大幅下降至2025年的9分,負面情感明顯弱化;正面情感(喜悅與信任)的總分從2024年的39分,到2025年提升到52分 ,企圖在演講中以「緩和策略」減少對抗性,並以「轉換策略」將焦點從戰爭轉向和平展望;另一方面,提升正面情感的目的,仍有可能為掩蓋國內經濟困境與軍事推進緩慢的現實,是普丁穩定社會並鞏固權力的策略。
相較之下,澤倫斯基的情緒轉變更為劇烈。2024年其最高情緒為「恐懼」(48分),而「信任」僅為14分,反映當時局勢嚴峻且不確定性高。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普拉齊克的情緒輪理論,恐懼是人類的基本情緒之一,其核心功能是促進自我保護。普拉齊克認為恐懼的主要行為傾向是「逃避或防衛」:當個體感受到潛在威脅時,恐懼能驅動其避險、警覺,並促使集體對抗危機。換言之,澤倫斯基企圖利用「恐懼」這項情感觸動烏克蘭社會建立起更強的社會防衛機制,並將恐懼的情感國際化,爭取建立盟友對俄羅斯的集體防衛機制。
到了2025年,「恐懼」情緒大幅減少至7分,取而代之的是「信任」成為主導情緒(33分)。正面情緒(喜悅與信任)從19分激增至47分,負面情緒則從67分降至29分,呈現出明顯的情緒正向轉換。
「期待」這項正向情感同樣值得關注。在普拉齊克的情緒輪理論中,「期待」反映對未來事件的興奮或關注,例如期待某個積極結果(如和平)或即將到來的機會。它伴隨好奇心與積極的心理準備,促使個體採取計劃與行動以迎接未來。普丁與澤倫斯基不約而同地提升了「期待」這一項情緒,當中又以澤倫斯基在演說中提升得最為鮮明,從2024年的1分成長到2025年的11分,而普丁也從6分成長到14分。
在2025年的演說中,澤倫斯基與普丁同時使用「緩和策略」減少恐懼與對抗性,並以「轉換策略」將焦點從戰爭暴行轉向和平願景。普拉齊克的情緒輪理論也顯示,從恐懼到信任的轉換反映了從生存防禦到希望建設的心理轉變,而澤倫斯基從2024年到2025年的這兩次演說,恰巧地完成了這樣的情感轉換。
又要如何解釋為何普丁與澤倫斯基的演講中的情感轉化?
首先是戰爭疲勞(war fatigue)。烏俄戰爭已持續超過三年,雙方人員皆傷亡慘重、經濟壓力上升、國際支持熱度下降。無論俄羅斯或烏克蘭,國內民意對「長期戰爭」逐漸產生倦怠與質疑。
再來是穩定國內政局的需要。從情感分配的角度出發,憤怒到信任的轉換顯示澤倫斯基可能更需要穩住陣腳,這意味著相較於以高壓手段震攝與壓抑國內社會反對力量的普丁,澤倫斯基面對國內長期動員造成的心理耗損與潛在抗拒的壓力更為巨大且迫切。
最後,這或許反映了美國總統川普勝選後國際秩序的劇烈變遷。普丁在2025年對美國與北約的點名責罵消失了,代之以「我們尊重所有反希特勒同盟成員的勇氣」;澤倫斯基降低反俄攻擊力道,轉而訴諸自由世界的歷史責任:「就像80年前一樣…必須與之戰鬥」。
雙方在2025年的演說中皆降低了敵意,可能是為了在未來的「川普式斡旋」下保有與美國和彼此的對話空間,使自己在未來可能的停火、談判或外交重啟過程中掌握道德制高點的同時塑造某種有助於和談的氣氛。換句話說,基輔與莫斯科,皆通過終戰紀念演說中的情感分佈,表達了對和談的需求。
但必須強調的是,這並不意味著普丁將擁抱美國。普丁與習近平依舊是國際威權國家中最重要的BIG 2,在習近平與普丁在莫斯科的雙邊會談中,習近平重申兩國情誼牢不可破,並肩面對「霸權霸凌」;普丁則是期盼俄、中雙方「共同捍衛二戰歷史真相、對抗新納粹主義,不容西方歪曲史實」。
簡單地說,普丁與習近平的高調互動說明了俄、中仍然是歐洲其它國家與台灣國家安全與存續最大的威脅來源,而當俄、烏階段性停火開啟新的和平進程,全球的焦點又將聚焦回台海。「民主國家聯盟」對抗「威(極)權國家聯盟」重回當代「和平與戰爭」論述的核心,這或許也是為何賴清德總統首次就歐戰停戰發表演說的主要原因,但這又是另外一個主題了,未來有機會我們再來探討這個部分。
▌後記
烏克蘭媒體歐洲真理報(European Provda)一篇名為〈堅定聯盟要求俄羅斯自5月12日起無條件停火30天 〉的報導,內文提到澤倫斯基表示,烏克蘭與盟國同意從5月12日開始全面無條件停火,至少持續30天,並要求俄羅斯實現這一目標,「我們知道,美國會支持我們」。報導發出時間是烏克蘭時間2025年5月10日下午3時30分 ,換算為中原標準時間係 2025年5月10日 晚上8時30分 ,本文初稿於中原標準時間2025年5月10日,下午4時28分完稿並寄出,預測出停戰的可能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