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納克上任100天:英國內閣醜聞與經濟衰退陰影的困鬥
「屢出爭議、施政難稱理想的蘇納克政府,仍然困鬥經濟難關。」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上任至今已滿100日,在他就職之際,保守黨政府面臨著嚴重通膨引起的強烈社會不滿與低度民望、保守黨民調雪崩,而蘇納克2022年10月上台以來,英國通膨未解,房租、燃氣、食物等生活開銷壓垮英國社會,蘇納克自身及其內閣又頻出爭議,包括1月29日保守黨主席查哈威(Nadhim Zahawi)因稅務醜聞遭開除,而1月31日IMF預測英國將成為2023年唯一衰退的主要經濟體,不啻是對標榜「財經專業」的蘇納克又一沉重打擊——在2024大選到來之前,蘇納克還有機會再次穩定英國經濟與人心嗎?
回顧2022年10月25日蘇納克入主唐寧街10號之際,處境已經極為艱辛——在經濟上,英國接連受到脫歐、疫情、以及俄烏戰爭的衝擊,失業率及通貨膨脹問題燙手又難解;而在民眾觀感上,前任強生(Boris Johnson)的「派對門」、特拉斯(Liz Truss)失敗的「迷你預算」減稅政策,更使保守黨的民調直直崩落、一度跌至7%。
即使特拉斯政府在壓力下幾乎全數取消減稅舉措,蘇納克上台之後更大力政策轉向——財政大臣杭特(Jeremy Hunt)於2022年11月公布十年來最大規模(550億英鎊)增稅和減支措施,力圖挽回金融市場對英國政府的信心、緩解經濟及通膨危機,但英國通膨率仍在10%以上,沉重的生活負擔使英國民眾對執政的保守黨極為不滿,即使蘇納克以「財經專業」的技術官僚形象就任首相後,政府民望略有回升,但如今其上任三個多月以來的表現也未能扭轉頹勢;根據YouGov民調,目前保守黨政府的滿意度僅有12%。
▌「不食人間煙火」的富豪首相
蘇納克曾在英國爆發疫情期間的2020年,以時任財政大臣的身分明快宣布發放數百億英鎊的紓困補助,兼之能夠平實向民眾解釋財政政策,因而斬獲高滿意度,而在特拉斯10月面臨逼宮危機時,蘇納克則因早已警告「減稅政策不可行」,愈加凸顯專業形象,順利在無人競爭的情況下成為新任英國首相——然而,他卻未能如民眾和黨內同志期望的,能夠結束2022年英國的政治與經濟動盪、帶領國家回到穩定局面。
單就蘇納克本身而言,他的富裕家庭、以及富豪妻子穆爾蒂(Akshata Murty)以「非居民」(Non-dom)身分報稅,以避繳海外收入稅額一事,讓飽受生活開銷所苦的英國民眾深感「相對剝削」,已成為他極為不利的政治負擔。
而蘇納克在2022年聖誕節時,赴收容所為街友送餐,卻詢問領餐的街友「有在公司上班嗎?」、「想去金融業工作嗎?」,對方回覆:「沒有,我無家可歸...先熬過聖誕節再說吧。」這段對話影片引起各界厲聲批評,加深蘇納克遠離基層、不食人間煙火的公眾印象——事實上,蘇納克2022年夏季與特拉斯角逐保守黨黨魁時,他2001年在《BBC》紀錄片中受訪的片段被重提,片中他表示自己「沒有工人階級朋友」,這段影片令他遭受詬病,也在公眾眼裡,與「權貴」畫上等號。
另外,蘇納克也是強生「派對門」的賓客之一,在2021年4月,與強生夫婦一同因違反防疫規定而挨罰;2023年1月,蘇納克又因在汽車後座拍攝政策說明影片時,被發現未繫安全帶,再吃上一張罰單。
▌屢出爭議的內閣
除了個人生活言行之外,蘇納克的內閣人事任命也耗損著英國人對保守黨政府所存無幾的耐心,例如蘇納克任命特拉斯政府的內政大臣布瑞弗曼(Suella Braverman)回任——布瑞弗曼因用私人電郵處理公務,引發政府文件的保密安全問題,因而任職短短43天就「被」請辭下台,隨後卻又隨蘇納克取代特拉斯的首相之位,離任僅6天就回鍋,此事與蘇納克上任時宣示要建立「誠信、專業和負責任政府」的言論對照,不免顯得諷刺。
蘇納克內閣的爭議,還有無任所大臣威廉森(Gavin Williamson)和副首相兼司法大臣拉布(Dominic Raab)也被英國媒體披露霸凌、威脅多名同僚。
《星期日泰晤士報》在2022年11月刊登了威廉森發給前保守黨黨鞭莫頓(Wendy Morton)的多條咒罵訊息,內容指責莫頓在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國葬時,排除「不夠支持」時任首相特拉斯的議員參加葬禮(包括威廉森自己),以及警告莫頓「一切都有代價」。
其後,《衛報》也接獲公務員爆料,指出威廉森對其出言威脅「割斷你的喉嚨」、以及曾在2015至2017年任副首席黨鞭的米爾頓(Anne Milton)亦向《Channel 4》表示,威廉森恐嚇同仁已是長期行為。
霸凌行為見報後,威廉森快速請辭,之後蘇納克對外表示後悔任命威廉森,然而威廉森是蘇納克的長期盟友,此事讓在野黨如工黨、自由民主黨等大加抨擊蘇納克的判斷力與領導能力,工黨副黨魁雷納(Angela Rayner)便表示:
而在2023年1月下旬,《衛報》報導有至少24名公務員正式投訴拉布的霸凌行為 ——先前在2022年12月時,英國政府已證實拉布遭到8項霸凌投訴,包括粗魯行為和貶低同仁,其中6項來自司法部、1項來自外交部、還有1項來自脫歐部門,其中多數投訴案是多名受害者聯合提出,目前相關調查仍在進行當中,拉布仍然留任,並嚴詞反駁投訴內容。
拉布在特拉斯上任後不獲任用入閣(他是強生政府的司法大臣),和布瑞弗曼同樣獲得蘇納克重新起用,《衛報》披露拉布回鍋司法大臣時,司法部的公務員獲得「暫離」工作崗位的機會,原因是擔憂部分人員可能仍因拉布的行為而深受創傷。如今隨著調查展開,不只拉布的職位岌岌可危,蘇納克任命拉布的決定,也又一次讓英國媒體懷疑蘇納克的用人能力。
尤其同樣在1月下旬,蘇納克任命的保守黨主席查哈威被爆出稅務醜聞、「嚴重違反大臣守則」,因而遭到蘇納克大動作開除。查哈威在2022年7月蘇納克辭職逼宮強生之後,接任財相位置,但他在上任後申報利益衝突時,卻未列出自己因遲繳稅額,而挨罰480萬英鎊,此事直到2023年1月才曝光,政府調查發現查哈威連續對三任保守黨首相說謊隱瞞此事。
鑒於英國的嚴重通膨和生活開銷危機,查哈威不誠實的行為招致嚴厲批評,蘇納克快刀斬亂麻,但同時間連續曝光的內閣醜聞,已然重重打擊蘇納克政府的信譽。
▌難稱理想的施政表現
在英國人最急切關心的經濟民生議題上,蘇納克政府上台100天來的表現也難稱理想——《紐約時報》評論更直指蘇納克「令人失望」,指出英國歷經2022年的混亂動盪,已然成為政治與經濟雙失靈的代名詞,但在特拉斯10月喊停「迷你預算」並辭職下台之後,接任的蘇納克所做的,也只是以他一貫的技術官僚風格,延續特拉斯之前的強生政府政策——雖未對國家經濟造成新的打擊,但原先的政策方針早已證明無助英國走出難關,並讓強生在任期的最後時光內,民調急遽下滑。
特拉斯的減稅政策引發金融市場混亂、以及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提出警告之後,蘇納克得以推行他在財相任內即主張的增稅減支措施,然而英國政府2022年11月公布的經濟計畫中,宣布大幅削減援外及公共支出(削減幅度約300億英鎊),做法是將大部分的支出項目推遲兩年——屆時是2025年,以目前民調看來,到時候將面對公共預算匱乏局面的執政黨,很可能是工黨。
此外經濟計畫中還有250億英鎊的增稅額度,內容包括對能源商和發電廠開徵暴利稅、英國民眾的繳稅級距也將提高,雖然財政大臣杭特同步宣布上調基本時薪,從每小時9.5英鎊提高至10.4英鎊,以及為教育系統與醫療系統,分別提供23億英鎊和33億英鎊額外預算,以圖緩解低收入民眾遭受的衝擊,但對多數英國人來說,無疑將加深生活的痛苦。杭特也承認對現在仍未走出脫歐與疫情影響的英國來說,增稅減支的經濟計劃勢必讓民眾生活更加辛苦,但如今蘇納克政府極力希望藉此讓英國財政狀況站穩腳跟、挽回金融市場聲譽。
雖然蘇納克政府的經濟計劃,被倫敦國王學院經濟學與公共政策教授波特斯(Jonathan Portes)評為「進步」,指出計畫在對富人增稅的同時,兼顧為低收入家庭提供短期支持,但在緊縮政策之下,短期內英國的經濟前景並不樂觀——IMF在1月31日預估,由於能源價格仍居高不下、通膨未解、貸款成本和稅額增加,以及持續的勞動力短缺,英國在2023年的經濟表現將衰退0.6%,成為全球主要的發達國家與新興經濟體中,唯一負成長的國家;連發動戰爭、遭受制裁的俄羅斯,2023年的經濟表現都被預測將優於英國、獲得微幅成長。
IMF仍表示認為英國「走在正確的軌道上」,並預測英國會在2024年實現0.9%的經濟成長(2022年英國的經濟成長率為4.1%,歐盟為3.6%),杭特則回應表示2022年英國的表現優於許多預測,指出IMF的數據只是證實英國面臨的壓力,並強調若堅持經濟計劃、將通膨率減半,未來幾年內英國的經濟成長將優於德國和日本。
不過如今保守黨政府最缺乏的,恐怕就是等待政策生效前所需的時間與民眾信心。
同時,在上任100天之際,蘇納克還正面臨另一挑戰:英國教師、公務員、巴士與火車司機在2月1日同時發動大罷工以爭取加薪,參與人數最多可能達50萬、英格蘭與蘇格蘭約2.3萬間學校不得不部分或完全關閉,但蘇納克面對罷工卻態度強硬,事實上在2022年12月英國護理人員罷工時,蘇納克便拒絕讓步,堅持認為控制通貨膨脹才是幫助罷工者和其他英國人的最好方式,如今蘇納克也持續強硬態度,表示任何超過3.5%的加薪都必須伴隨「生產力和效率」顯著提高。
在下週,英國護理人員和救護車人員也預計將一起加入罷工,而蘇納克面對罷工的態度,顯然與英國輿論民意相差甚遠,也再次凸顯蘇納克與基層的距離——雖然隨著政府拖延解決護理人員罷工爭議,大眾對罷工護理人員的支持度已從2022年11月的59%下降至目前的45%,但大多數的民眾(57%)仍將持續的罷工潮最終責任歸咎於政府。
《衛報》指出,蘇納克身為首相,本應領導談判,但他在目前的大型罷工潮當中卻幾乎神隱、企圖置身事外——在首相任期屆滿100天之際,蘇納克留給英國公眾的印象,已然不是原先令人安心、帶來穩定經濟的財相,而是面對國家混亂,束手無策的失職、軟弱領導者。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