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歐洲必須團結以求「戰略自主」:英國正在走回歐盟嗎?
已經脫歐超過5年的英國,如今卻在歐洲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2025年5月中旬,齊聚歐洲各國領導人的Weimar+ group會議在倫敦召開,英國作為地主國,主持討論烏俄戰爭進程、歐陸安全措施、以及行將於5月19日舉辦的英國與歐盟峰會。隨著歐洲安全問題愈趨關鍵,以及美國在川普上台後對烏克蘭的態度轉變,歐盟愈發重視「戰略自主」,而英國此時再度成為核心角色,而英國與歐盟之間的關係會隨重新加深,甚至讓英國以無論哪種形式,重返歐盟嗎?
美國總統川普在第二次任期就職之前,就已經明確表示過其對於烏克蘭的態度,與大力提供支持的前任拜登政府遠遠不同,同時川普凡事「美國優先」,對歐洲傳統盟友來說,早已是一項可能改變現況的警訊,而歐洲亦不會對此毫無行動——早在2025年2月,歐洲主要國家,如法國、德國、英國等,為應對美國在烏俄戰爭和跨大西洋安全架構的政策改變,組成了Weimar+ 。
Weimar+的成立是在2025年2月12日,川普與俄國總統普丁通話談論烏俄戰爭,卻將烏克蘭排除在談判之外,其他歐洲國家同樣被排除,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旋即舉行緊急峰會以回應美國強勢主導烏俄戰爭和平談判一事,當時法國指出,若無歐洲參與,則烏克蘭不會有公正、長久的和平。情勢迫使歐洲各國必須團結,才能爭取維護烏克蘭以及歐洲在戰爭談判過程中的地位和聲音,Weimar+於焉誕生。
▌延伸閱讀:〈川普與普丁同意開始烏俄談判:未參與美俄對談的烏克蘭何去何從?〉
▌美國對歐洲態度改變,Weimar+成立
該峰會結束後,與會的歐洲國家(還包括西班牙、義大利、波蘭、歐盟執委會等)以Weimar+ 名義首次發表公開聲明,確認無論美國參與與否,歐洲都會繼續支持烏克蘭、歐洲有必要參與任何有關烏克蘭未來的談判進程以及歐洲國家增加軍費開支的可能性。
之後美國副總統范斯(J. D. Vance)在慕尼黑會議上指責歐洲民主倒退、限制言論自由、加強媒體監管,美國對待歐洲的態度明顯不再如過去密切,法國隨之再次舉辦Weimar+,歐洲「戰略自主」的議題越來越重要,歐洲自二戰之後,於安全問題上大幅仰仗美國的時代,顯然必須走上改變——在此情形下,英國的角色亦凸顯。
英國本就是排在美國之後,全球支援烏克蘭抗俄最多的國家,在川普與普丁通話之後,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也公開表態英國力挺烏克蘭的態度,直指此刻是百年不遇、攸關整個歐洲大陸集體安全的時刻,烏俄戰爭牽涉的不只是烏克蘭安全問題,也是整個歐洲的生存問題;同時他也仍強調美國的角色和影響力至關重要。
▌延伸閱讀:〈英國表態「準備好且願派兵協防烏克蘭」:歐洲集體抵禦侵略的主動下一步?〉
在5月12日,Weimar+會議在倫敦蘭開斯特宮舉行,由英國外交大臣拉米(David Lammy)主持,重點討論的議題仍是烏克蘭和歐洲安全,拉米發言指出:
很顯然,除了本就是歐盟重要領袖國家的法國之外,已經脫歐5年多的英國,也在這個歐洲必須在安全議題上做出變革的時刻,與歐盟緊密相連,號召著歐洲團結。
▌歐洲必須團結
烏俄戰爭和美國對烏克蘭態度改變,帶來的影響是,英國和歐盟在國防和安全領域不斷加強合作,除了Weimar+會議之外,拉米還在烏克蘭利沃夫(Lviv)與歐洲各國領袖一起宣布英國支持設立特別法庭,究責侵略烏克蘭罪行的責任人。另外拉米還在波蘭參加會議時強調了英國和歐洲之間建立新的安全關係的必要性,而這種關係將支持經濟成長、保護公民並支持歐洲集體安全和國防,Weimar+正是繼續推動英國與歐盟成員國進行這些談判的重要機會。
英國政府的態度明確:清楚認知到目前是一個重要的時刻,並準備把握。
脫歐從公投到實際脫歐,都是在保守黨政府任內,而在脫歐之前,英國首相每年會前往歐盟總部的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至少4次,為的是參加歐盟成員國領袖峰會,而這自英國脫歐之後就戛然而止。
到2024年工黨壓倒性贏得英國國會大選,施凱爾接任首相,他在競選時便承諾「改善與歐洲夥伴的關係」,並設想與歐盟建立新的、定期的互動。
過去在安全協議方面,英國2020年1月正式脫歐之前與歐盟歷經長時間談判,但當時因英國與歐盟關注的優先事項不同,雙方最終沒有達成任何相關協議(當時也沒有人設想到,2年後歐洲爆發大型戰爭)。目前,英國與歐盟已就新的安全協議進行了數月的磋商。
▌英國國內意見
不過英國國內對於和歐盟之間加深合作,尤其是國防安全的合作這一點,心存疑慮。保守黨議員伯格哈特(Alex Burghart)就在下議院表示:「我們國防的基石是北約,北約足矣。」工黨政府的回應則是指稱與歐盟達成安全夥伴關係決不會破壞北約,反而補充北約不足,雙方合作將延伸到國防之外的領域,例如經濟基礎設施、能源供應,甚至移民和處理跨國犯罪。
例如,以歐盟正在設立的歐洲安全行動 (SAFE) 計畫為例,該計畫旨在為新計畫提供高達1,500 億歐元的貸款。如果英國與歐盟達成安全夥伴關係,那麼英國軍武製造商就有可能獲得部分資金,而對歐盟來說,英國也可以提高歐盟的國防武器產量。
英國自由民主黨也認為,與歐盟達成安全協議對英國國防工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機遇。
只是,與歐盟新建立的這些聯繫、合作、互動,會不會傷害脫歐的成果?這也是英國政界許多人所擔心的問題;如今英國仍有多項事務需和歐盟談判協商,舉凡邊境、漁權、移民、青年移動、關稅等等,當年在英國脫歐公投投下同意票者,很多人期望的就是取回控制權,如今若英國尋求與歐盟更拉近距離、密切合作,則反對者擔心失去脫歐多年後努力取得的成果;且歐盟國家的經濟情況未必比英國更好,對反對者來說,走近、甚至走回歐洲,不具吸引力。
不過,施凱爾與工黨會遭遇的政治阻力可能不會多大,因為在工黨支持者中,大多數在2016年的脫歐公投,投的是反對票。換言之,在近期內,預計會看到英國在歐洲事務上更加活躍、話語權愈多(原本主導歐盟的德國,本身國內政治紛擾半年多,如今新上任的聯合政府也存在不少隱憂),尤其是在歐洲安全防務的建立和討論上,英國將是不會缺席的要角。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