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零的代價:中國1,900萬人退出醫保,醫療財政崩潰危機
【2023. 12. 12 中國】
清零的代價:中國1,900萬人退出醫保,醫療財政崩潰危機
「防疫清零付出了慘重代價,經濟惡化引發大量退保潮...」中國醫保在疫情期間負擔龐大支出,疫後的2023年,面臨財政危機的各地政府修改了醫保制度、費用增高,從而引起中國民眾——尤其是老年人——強烈不滿。而醫療保障縮減、加之中國經濟惡化,許多中國家庭收入下降,結果是數千萬人選擇退出醫保。2022年已有1,900萬人退出中國醫保,鑒於2023年並未迎來經濟復甦,退出醫保的人數預計將會更多;這個現象反映出中國的經濟問題,同時也直指醫保的保障不足,而中國政府卻又無意為這道社會安全網再行投入資金。
中國自2022年底突然宣布「全面放開」防疫措施,外界原本預期中國將在2023年迎來經濟復甦,然而結果卻不如預期,中國政府忙於應付經濟衰退,而長達3年的「清零」政策更花費龐大,導致在2023年中國地方政府為解決醫療系統財政困境,選擇動手修改醫保制度,使得政府投入醫保個人帳戶的資金減少、自付費用提高,在2月時便曾引起中國多地抗議——對修改醫保不滿的人群中,以有著高度需求的老年人為最。
現行的中國醫保制度從2013年開始,因中國龐大的人口數,成為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醫療保健計畫,但是依據官方數據,在2022年醫保的投保人數史無前例地減少了1,900萬人,而《金融時報》引述中國官員和分析師指出,2023年的投保人數可能更加劇烈下降——目前,中國官方公布了8個省份的2023年前9個月數據,當中有7個省份的投保人數都比前一年又再減少。
中國醫保制度,除公務員另有保障之外,主要分為「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及「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兩種,職工醫保的保障條件較優,涵蓋對象為國企員工、退休人員和部分民間企業員工,在全體醫保投保人中佔25%,制度是由企業向各地政府的醫保統籌基金繳費(約相當於要保人薪資9.8%),這筆費用的三分之一會轉入要保人的「個人醫保帳戶」,另外三分之二用於住院治療等費用,而員工工資的2%也會被存入個人醫保帳戶中。
個人醫保帳戶中的錢可支付門診、購藥費用,可以轉給親人使用或繼承,而原本即使要保人退休,地方政府仍會每月撥款至個人醫保帳戶。不過,2023年2月時,中國地方政府為應對3年清零政策之後的財政危機,選擇改革醫保,減低撥入個人醫保帳戶的金額,從而引發不滿——以疫情爆發起點的湖北武漢為例,原本武漢市的職工醫保每月會向個人醫保帳戶轉帳260元人民幣,改革後削減到低於80元人民幣。
另外還有提高醫保的給付門檻金額,相當於中國民眾自付的看病金額增加;《紐約時報》報導,如今退休人士每年自付的藥費和門診費用要超過500元人民幣,超過的部分才能由統籌基金部分報銷,而在職勞工則是要超過700元人民幣。並且,醫保本就有「封頂線」,超過一定額度後就不會再支付(額度標準依各地方政府不同)。
職工醫保的保障削減,但仍屬醫保人群中處境較佳的一群,其餘絕大多數中國民眾,擁有的是居民醫保,居民醫保主要針對農民、農民工和兒童,以及諸多雇主沒有為其投保職工醫保的民間企業員工。
居民醫保沒有個人醫保帳戶,居民醫保的要保人經濟狀況本就屬相對弱勢,而疫後因中國經濟衰退,受到最大衝擊的也正是居民醫保給予保障的農民和農民工。
近年來,由於中國地方政府缺乏計畫、也無足夠金流傾注健康醫療,於是不斷上升的醫療成本就被轉嫁給繳付醫保的中國民眾;依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自2018年以來,居民醫保的最低保費漲了一倍多,而同一期間農民工的平均工資漲幅是24%。
居民醫保要保人在大城市醫院的自付費用也居高不下,甚至可能高達5成至7成,而因中國城鄉醫療資源差距巨大,患上重病、尋求更好醫療照護的病患往往會湧入大城市的三甲醫院。
由於居民醫保提供的保障更為有限,在愈來愈多中國家庭面臨經濟難關的此時,支付醫保費用的價值也使許多中國民眾存疑,《金融時報》採訪的一名45歲湖南農民工就決定退出醫保、不再支付,他指出自己在2023年3月接受背部手術,醫保卻僅支付2萬人民幣手術費其中的不到40%。該農民工表示:
另一名受訪的55歲建築工人在失業數月後,決定不再繳交380元人民幣的年度保費,他說:
「我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積蓄,醫保不是我的優先選項。」
安徽省的一名衛生官員則表示,即使地方政府努力阻止居民醫保的投保人數繼續減少,但是「說服農民投保越來越困難」;安徽省在2022年的居民醫保投保人數已經下降4%。
醫保投保人數的減少,就意味著醫療保險的社會安全網覆蓋率降低,而這一點除了會讓弱勢族群落入一旦患上重疾,就可能因醫藥費用傾家蕩產或乾脆放棄治療的脆弱處境外,也對中國本就欲振乏力的經濟十分不利,恒生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王丹指出:
許多學者呼籲中國政府將資金投入醫療保險,此舉不僅有助改善農村人口健康狀況,對宏觀環境而言,也相當於是刺激經濟,但是以中國目前的政策方向來看,在應對經濟衰退時,減少公共衛生支出也將是方針之一,遑論加大公共投資,安徽省的衛生官員就向《金融時報》表示,各地一直面臨降低醫療支出的壓力,而若當局無意出手填補資金缺口,最終就是醫保持續增加費用、減低保障,可以想見的是會有更多中國民眾從而退出醫保,暴露在健康風險之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