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肉剝皮之必要?德州「圍捕響尾蛇」獵殺慶典的生命矛盾

聯合新聞網 轉角24小時
美國德州年度盛事——全球最大的「響尾蛇圍捕慶典」(Rattlesnake rou...

▌血肉剝皮之必要?德州「圍捕響尾蛇」獵殺慶典的生命矛盾

「剝皮大賽是怎麼回事?」美國德州年度盛事——全球最大的「響尾蛇圍捕慶典」(Rattlesnake round-up)——在近期落幕,活動內容涵蓋:捕獲野生響尾蛇、響尾蛇烹飪賽、以及響尾蛇大胃王比賽等等。這場「響尾蛇圍捕」大會常見於美國中西部和南部地區,更是德州斯威特沃特(Sweetwater)行之有年的著名盛事,至今已舉辦63屆。而時至今年,適逢德州取消限制禁令,這場活動依然吸引上萬民眾,這對於剛放寬限制措施、走出停電大陰影的德州民眾而言具有什麼意義?而這場活動過去又曾引起什麼爭議?

德州斯威特沃特的「響尾蛇圍捕」於每年3月的第二個星期舉行,每年預計吸引約25,000名遊客慕名而來,為這個僅有約1萬人口的小鎮帶來830萬美元的收益。原擔心這場活動不一定能夠舉行,但恰好德州剛於3月10日取消口罩令、放寬限制措施,並且允許商業活動「100%開放」,於是緊接著舉行的「響尾蛇圍捕」活動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依然吸引成千上萬的民眾,包括兒童,湧進會場參與。

負責籌備活動的公關Rob McCann接受訪問時表示,過去一年疫情帶來種種不確定性,因此活動此次順利舉行讓人興奮,尤其活動的成敗也意味著德州是否能通過「100%開放」的考驗。事實上,即便是在去年3月——全球陸續陷入疫情所困之際——「響尾蛇圍捕」活動依然如期舉行,理由是:「為了歷史和文化遺產,我們不能不辦!」由此可見,這場活動之於當地居民的意義之大。

有關北美的響尾蛇狩獵活動,在18世紀初就已經有跡可尋;早期因為安全考量而有獵殺行為,也發展出各種引蛇出洞的技巧。在生存條件和環境嚴苛的地區,殺蛇捕蛇也在某種程度上象徵了北美拓荒中「征服自然」的環境互動。而後狩獵活動也逐漸變化,從起初的防禦目的,到如今變成有組織、有規模且帶有娛樂性質的「響尾蛇圍捕」慶典,成為美國中西部和南部如德州、喬治亞州、阿拉巴馬州、奧克拉荷馬州等地的重要盛事。而德州的「響尾蛇圍捕」活動則始於1958年,至今已進行63年之久。

圖為3月14日在德州斯威特沃特舉行的「響尾蛇圍捕」活動中,捕蛇者往洞穴噴灑氣體以...

圖為捕蛇者幾個星期以來捕獲的響尾蛇。根據統計,每一年圍捕大會捕捉到的響尾蛇可以多...

德州斯威特沃特每年都會舉行圍捕響尾蛇大會,活動涵蓋各式有關「蛇」的內容,包括:各種響尾蛇競技表演、收集響尾蛇比賽、狩獵響尾蛇等活動;當中還包括開放給當地16至19歲的女孩參加的「耍蛇小姐選美大賽」(Miss Snake Charmer Pageant)。走進活動現場,可見成千上萬條被捕獲的響尾蛇。而評審會測量這些蛇的重量、性別和長度,接著會將之毒液取出、殺死和剝皮。這些蛇大部分會被斬首,經過處理後的蛇肉會被製作成各式食物由在場群眾分享,例如炸蛇肉、炒蛇肉等等;而部分剩下的蛇會被出售、製作成裝飾品,或由交易商處理。

根據統計,每一年圍捕大會捕捉到的響尾蛇多達約2噸。會場地上佈滿著響尾蛇濺出的鮮血、牆壁上也可以看見血紅色、大小不一的手掌印——這一些都是大人和小孩參與者沾了蛇血後,印在牆上的痕跡。而當一隻又一隻的響尾蛇在現場被斬首時,圍觀的群眾,包括孩童,也會不斷發出尖叫和歡笑聲,過去也曾發生過:當一位小孩表示要將一隻被斬首的蛇當作寵物時,一旁的工作人員隨即舉起蛇的身體交給小孩。這一切也是此活動極具爭議所在:

為了人類的娛樂活動,響尾蛇就該死嗎?此外,響尾蛇圍捕活動標榜適合一家大小,但殘忍而非常態的屠宰現場對小孩的具體教育意義又是什麼呢?

動保團體對此一再呼籲禁止舉辦響尾蛇圍捕大會,除了不讓殘忍殺害響尾蛇的事件發生,同時也避免破壞生態環境。基本上,響尾蛇在活動前幾個月就已經陸續被捕捉收集。捕蛇成員在找到可能的蛇洞之後,便會灌入滿滿的汽油,引蛇出洞;而其他成員則會守住其他洞穴口,以確保響尾蛇沒有任何逃生機會。而一直到確保所有可能的洞穴口都被灌入汽油、並且靜待約30分鐘後,捕蛇人就會折返,一一收集被汽油逼出來的響尾蛇。

過去幾十年來,這樣的捕捉方式除了讓響尾蛇的數量和規模不斷減少、污染周圍的土地和地下水,多達350種野生動植物都會同時受到影響。而這一些被汽油逼出來的蛇,接著會被棄置在角落,習慣獨居的牠們也因為倍感壓力而會互相咬傷彼此。牠們將近幾週、幾個月的時間都會無法飲食,等到活動當天幾乎已經失去掙扎的力氣,甚至已經死亡。而即便感受到痛苦,響尾蛇的面部也不會有任何表情,也難以發出任何尖叫聲。

圖為一場最長蛇類的比賽中,評審將蛇壓制在桌上,測量蛇的長度。 圖/法新社

圖為圍捕慶典中被斬首的蛇頭。 圖/法新社

參與者在參與剝開蛇皮的環節後,在牆壁上留下其手掌印記。 圖/法新社

「響尾蛇圍捕」的支持者認為,此活動可以提升大眾對響尾蛇危險性的認知,公關Rob McCann向外界解釋:

「我從十歲就開始抓響尾蛇了...響尾蛇更像是斯威特沃特的一種生活方式。我們不是要消滅響尾蛇,而是要教育人們如何與之互動和相處。」

McCann認為學校並沒有好好教導人們如何「處理蛇」,例如該如何識別有毒的蛇、以及在野外看到蛇時該怎麼辦。因此透過圍捕響尾蛇的活動,某種程度上可以幫助人們克服對蛇的恐懼,時刻警惕周遭環境。換句話說,「圍獵捕殺」可以被視為當地人用以社會教育的一環。

但這樣的論點也遭受不少質疑。德州野生動物管理局的John Devis就向《Popular Science》表示,「如果追踪被蛇咬傷的統計數據,你會發現蛇咬傷案件是下降的,但這跟圍捕計劃沒有任何關係。反之,試圖人為捕捉或處理蛇,還會增加被蛇咬的次數。」康奈爾進化生物學教授也指出,人們被響尾蛇咬傷確實會不舒服:

「但對於已發展國家而言,被蛇咬傷的風險確實被誇大了!」

而不能否認的是,斯威特沃的「響尾蛇圍捕」活動雖具一定教育意義,但其傳遞的方式和內容也更為聳動。若要教導人們破除對蛇的恐懼,未必要以這種殘忍的形式,德州爬行動物保護協會成員Adrian Berg認為增進對蛇的品種習性等知識教育,例如蛇的特徵和行為,進而破除對蛇的恐懼。由此,年輕人不僅可以學會欣賞蛇,同時也能學習到整個生態環境的知識。換言之,破除恐懼就得從建立正確的認識方式開始。

響尾蛇圍捕活動標榜適合一家大小,但殘忍而非常態的屠宰現場對小孩的具體教育意義又是...

響尾蛇圍捕活動歷經一代又一代,對當地人具有傳承和保存文化的意義。然而時至今日,外界在乎以及關注的議題也在於:保留歷史和文化就必定要用如此殘忍的方式對待響尾蛇嗎?

隨著人們對動物和環境的意識提高,這也對「響尾蛇圍捕」活動造成一定壓力,甚至也成功促使其轉型的案例。美國喬治亞州的克拉克斯頓(Claxton)已經在2012年停止「響尾蛇圍捕」活動,結束其40多年來的傳統,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教育意義的「響尾蛇和野生動物慶典」(Rattlesnake and Wildlife Festival),民眾有機會藉此認識被圈養的野生動植物,同時也有相關人士分享歷史和安全知識。

號稱「全球最規模最大」的斯威特沃的「響尾蛇圍捕」活動能否轉型還是未知數,尤其小鎮的經濟收入、傳統文化、對蛇的恐懼等都牽扯其中,要如克拉克斯頓州般大刀闊斧改革也需要當地居民的共識才有可能達成,但至少克拉克斯頓的例子已證明:「轉型」與「改變」並非不可行,甚至也已成為未來趨勢。

響尾蛇圍捕活動歷經一代又一代,對當地人具有傳承和保存文化的意義。然而時至今日,外...

鏡頭背後 美國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