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利川物流倉庫大火:38人慘死,重演12年前工安慘案?
【2020. 4. 30 南韓】
南韓利川物流倉庫大火:38人慘死,重演12年前工安慘案?
「『人禍』就是同樣的慘事,一再發生。」南韓京畿道利川市,29日下午發生重大死傷的工安慘案。一棟附屬於韓國財閥「韓華集團」周邊企業的物流倉儲中心,在內部裝修工程時,從地下二樓的冷凍倉儲發生「連續發生10次爆炸」,猛烈的火勢、濃煙與化學毒氣,迅速吞噬了整座建築,並至少造成38人死亡、10人輕重傷——由於這場大火,不僅是繼2018年密陽世宗醫院大火殺死47人後,韓國4年來的第3場重大火災;事發地點、建築與火災型態,更與2008年殺死40人的利川冷凍倉儲大火「高度類似」。因此在慘烈的死傷規模外,震驚的南韓社會也對這種「悲劇既視感」,發出了嚴厲而憤怒的質問。
南韓京畿道的利川市,位於首爾東南方80公里處。事故發生的位置,是一棟4層樓高,剛蓋好但仍在進行內部裝修的物流倉儲中心。該棟建物,是「韓國快遞」(Han Express )的新建單位,該公司主營跨國的化工運輸,是南韓大型財閥「韓華集團」(Hanwha,原名:韓國火藥)的家族關係企業。
根據生還者與消防隊的說法,火災發生在4月29日下午1點32分,當時地下2樓正在同步進行「冷凍倉儲的隔熱塗牆」與「運貨電梯架設」作業,但突然之間就發生大爆炸,地上4層樓瞬間陷入濃煙火海。
「當時我就聽到大爆炸的一聲巨響,濃濃的黑煙馬上就從樓梯間竄了上來。」一名當時在2樓施工的生還者,對《韓民族日報》訴說著驚險逃生的過程:「我僥倖能逃出來,但濃煙之中根本伸手不見五指...而現場還持續連環爆炸!」
目擊者表示,在大批消防隊趕來之前,火場建築內「至少傳出了10次爆炸巨響」;第一波搶進火場任務的消防隊員,更在火場外頭發現了「雖然逃離火場,但仍不幸身亡倒在地上的罹難者」,並判斷除了火勢高溫與濃煙外,倉庫內用於施工的化學原料「可能正在釋放毒氣」——因此,就算近200名消防員大舉增援,倉庫的大火卻一直到29日晚間7點才宣告撲滅。
一開始,利川消防隊只通報15人死亡、10人生還輕重傷。但在火勢撲滅後,消防隊卻在「各個樓層」都發現了難以辨識的死難者遺骸——根據災後徹夜的清查比對,在火災當下,火場內應有78名工人,他們分別隸屬9家不同的施工承包商,業主韓國快遞無人在場。但截至4月30日清晨為止,78人中已知38人死亡,另外10人也遭遇嚴重程度不等的燒傷。
消防隊向《韓聯社》表示:根據初步的火場鑑識判讀,利川大火的起火原因,很可能與地下2樓冷凍倉庫的「隔熱壁作業」有關,因為現場使用的聚氨酯塗料極容易燃燒、並製造出劇毒氣體,因此縱觀火源起點、爆炸方式與死傷者症狀,當局才會懷疑:「很可能是作業途中有工安疏失,才導致易燃氣體在空氣中瀰漫,進而接觸到其他施工單位引起的火花爆炸。」
利川政府強調,由於火場狀態極為慘烈,因此還不能排除「死亡數字會進一步上修」的可能性。但38人死亡、10輕重傷的數字,已是繼「2018年密陽世宗醫院大火47死事故」後的最慘火警:再加上12年前,利川市就曾發生過高度類似的「2008年利川冷凍倉庫爆炸40死事故」,連連發生且一再重複的重大火災,亦迅速引發南韓社會與輿論的悲憤不滿。
南韓營建工會表示:2008年的利川冷凍倉庫爆炸事件,也是因為冷凍室的隔熱發泡工程,使用了不安全且高度易燃的隔熱原料,但操作過程並沒有相應的安全監管與風險訓練,因此才會「一時不慎」發生室內大爆炸的死亡慘劇。
但在08年的教訓之後,南韓政府已大舉修訂了營造建材規範與工安監管的程序法規,安全建材、工法、施工前的風險訓練與官方許可視察都有規範——特別是過去4年來,韓國接連發生重大死亡火警,像是2017年29死的「提川健身房大火」以及2018年的「世宗醫院慘案」,都已讓文在寅政府繃緊了神經,緊盯消防安全問題,「但為何一樣的慘劇還是不斷發生?在火場調查之後,當前的政府有必要給大家一個交代!」
利川大火之後,人在青瓦台的文在寅總統也親自坐鎮直到深夜,並緊急下達了一連串的救災、救護與究責調查命令。但在利川市的各大醫院,卻都出現了心急如焚的哭嚎家屬,不斷哀求醫院、警察與政府官員:「告訴我們!我們的家人是生是死!」
《韓民族日報》表示,儘管疫情明顯消退,但當前的韓國仍在「防疫管制」中,因此各級醫院的人員出入都特別敏感。再加上被搬出火場的罹難者遺體,許多都被燒的支離破碎、焦黑難辨,遺體上也都被燒到沒有衣物或飾品足以辨識。因此直到30日清晨為止,負責的檢警消防官員也只能柔性安撫,希望工人的家屬們「先回家休息等待官方通知」。
在交涉過程中,許多火場工人的家屬不斷哀求官員,「如果不能讓大家都進去的話,至少先讓幾個先來的、或長者進去認屍,用消去法總可以吧?」但根據報導的敘述,醫院外的檢警代表卻只沈默半晌,接著難過地回答:
「不可能...現在的狀況,已不可用肉眼辨識。」
《韓聯社》表示,利川火場內的死者年齡分布很廣,有60多歲的資深長者,也有18歲才剛上班的年輕工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