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別人家的,「國家統一」指南
熱熱鬧鬧的馬習會即將登場,當中國官媒都陶醉在「喝習九」的這兩天,許多中國網友開始想像統一的未來景像。但說到想像力,「統一」向來都是中國官方說法,或是台灣某特殊Cosplay團體的口號,我們就來想像一部「統一指南」給有心人士參考吧!
一個國際行為者,面臨主權與領土變更,無論文統武併,總要歷經一段不小的掙扎磨合期。其間,還有許多國內外的變數影響,產生高度複雜的政治博弈。所以,統一可不是改改國號這麼容易,想想結婚都不只是兩個人的事了,統一又豈可能只是幾個黨的事呢?婚姻裡有婆媳關係,統一過程裡吃醋的人可多著呢!
為了讓讀者易於理解過程,我們選取兩個主要的變數做為統併模型的驅動力:它們是民心與外力,這兩個變數並非線性前進、而是動態彎曲,甚至可能產生扭轉的效果。為此,讀者可以看到克里米亞、香港、北韓,以及東德的案例,分別呈現在模型的四個象限內:
象限一:克里米亞,有58%說俄語、認為自己是俄國人,受俄國統治約200年,回歸祖國似乎也合情合理,那為何又引起如此大的反彈?
象限二:港人漸察覺一國兩制之死與一國一制之生,如今對前途的信心,已經從回歸時的7成高潮,落到如SARS時的負10新低...
象限三:事情可能會發生,也可能不會發生,但不推測的話也不知道事發之後會發生怎樣的可能...
象限四:統一後經濟的慘痛代價,當然不只是東德的責任,而是以「十點計畫」讓東德「入贅進入」西德。
透過簡單的模型詮釋,讀者們也可以自問:在象限內或外,未來的台灣會在哪呢?
假設台灣與中國即將統一,又有哪些事情可能會發生?
中華邦聯?中華聯邦?中華合邦?中華國協?「反觀」克里米亞、香港、南北韓、東西德、還是其他地方?究竟台灣「終極統一」的最後一里路,會是怎樣的想像呢?
▎統一不是唯一解,政策方向有賺有賠,決定前請歡迎先參與各種方向可能意見書,比如獨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