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統一指南:香港,老兵不慎摔一跤

2015/11/06 徐子軒

97年香港回歸祖國,「歡欣鼓舞」的民眾在香港新界喧騰著。 圖/路透社
97年香港回歸祖國,「歡欣鼓舞」的民眾在香港新界喧騰著。 圖/路透社

時間回到上世界80年代,剛走出文革陰影的中國在鄧小平的領軍下,展開對世界的探索與中國的改造。鄧氏決定先從香港著手,過去的經驗顯示,香港能夠提供大量外匯、技術與新知,因而他相信香港會對中國的現代化產生莫大的影響。

在這段期間,中英之間的香港主權移交談判雖然還未正式展開,但香港市民普遍對中國有著恐懼戒心:當時文革才落幕不久,紅衛兵的敗德劣行、以及北京政府對私產的巧取豪奪等,都讓香港市民深懷疑慮。

英國政府曾嘗試在「移轉主權的前提」下,繼續管理香港(不是租借,是管理,像是清國的海關總稅務司由英國人出任管理職)。但東方世界的水位有夠深,不列顛人顯然天真地忽略了中國民族主義的愛國心,竟想以商業活動為由,希望能做北京駐港的代理人

但鄧小平很直接地拒絕了英國人的方案:一方面鄧氏認為他的新團隊(如胡耀邦、趙紫陽等)有能力處理資本主義城市的問題;一方面英阿福克蘭戰事在先,他也看見了騰不出手來的大英帝國,完全無法面對北京為香港「不惜一戰」的準備。

就在此時,1982年,「鐵娘子」首相柴契爾來到北京,躊躇滿志的她,認為可憑「理」折服鄧小平。不過,伴隨著鄧氏吐痰聲的堅定意志,讓鐵娘子鍛羽而歸。後來儘管再有些許外交波瀾,也難撼動「祖國」的決定。在第12輪談判之後,倫敦終於承認:英國想繼續管理香港的想法「不切實際」;到了第22輪談判,英國的立場早已形同棄守,終究和中國發表《聯合聲明》,完成她對香港市民的最後承諾。

1984年,柴契爾夫人(左)與中共時任國務院總理趙紫陽(右)磋商香港回歸事宜。但照片中,是否還有你熟悉的面孔呢? 圖/美聯社
1984年,柴契爾夫人(左)與中共時任國務院總理趙紫陽(右)磋商香港回歸事宜。但照片中,是否還有你熟悉的面孔呢? 圖/美聯社

舉目無親的狀態下,港人的心情如洗三溫暖,既出現港圓暴跌、市民囤貨,卻也出現了港股大漲的詭異反差。當然,這背後都無法排除政治力量的影響,但也足夠顯示港人在「近鄉情怯」的焦慮與不安。

1982年的一份民調,說明了當時港人的意向:調查裡有70%支持維持現狀 (Status quo) 、15%支持成為國際托管地(Trust Territory),只有4%支持回歸中國

這僅只是偏好結果(preferred outcome,「我想要...」),若以感知結果(perceived outcome,「我認為要...」)還更有趣:43%支持維持現狀、33%支持成為托管地,6%支持回歸,這顯示了港人極度渴望國際外力的協助

隨著回歸日越來越近(1997年7月1日),香港人對未來的徬徨也益深,這也強化了自我身分的肯定與認同。90年代的調查,6成的市民認為自己是香港人、2成5認為是中國人、但認為自己既是香港又是中國人只有1成多。

特別是在血腥的六四事件後,港人的恐懼達到最高點,為安港人之心,北京甚至一度傳出「解放軍不會駐港」的烏龍消息。但顯然港人並不買中南海的帳,從89到97大限,香港居民至少有45萬人移居海外——幾近總人口的10分之1。

有能力移民者多屬中產階級或專業人士,他們的「用腳投票」說明了人心所向。但同一期間,中國也陸續輸入移民,光是90年代合法進入香港的就有50多萬人,他們對香港資源的分享與佔取,亦種下港中矛盾之因。

歷經國民教育、袋住先普選、雨傘革命、滬港通深港通等洗禮,港人漸察覺一國兩制之死一國一制之生。如今,港人對前途的信心,已經從回歸時的7成高潮,落到如SARS時的負10新低。

過去,這個國際大都市的發展,端賴港英時代的法治遺產;現在,開放依舊,港人自詡的自由、廉潔、效能等價值卻遭受腐蝕;未來,香港是否還是香港人的香港?抑或,在中國香港的紫荊大纛下,將成為一個普通的都市?

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歸。圖為天安門廣場的解放軍慶祝儀隊。 圖/路透社
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歸。圖為天安門廣場的解放軍慶祝儀隊。 圖/路透社

徐子軒

amor fati,覺得魯莽是一生至少一次、誰都不可或缺的美德;amor mundi,相信聰明人為的均衡根本難抵混沌粒沙的傾城。 ▎FB:37°C 的中國。 ▎Vlog:魯賓孫

作者文章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新關稅政策後,立刻引發包含美國在內的全球股市震盪,國際自由貿易的...

川普解放日,美國淪陷時:向全球自由貿易體系說再見?

2025/04/07
歐洲已經到了緊急重新武裝的時刻,準備大舉增加國防開支以因應嚴重威脅。示意圖,一名...

如何保衛歐洲(上):備戰2030,歐盟8,000億重新武裝的可行性?

2025/03/28
示意圖,愛沙尼亞軍人。
 圖/美聯社 

如何保衛歐洲(下):加碼30萬人組歐洲聯軍的戰略部署

2025/03/28
2025年2月13日的川莫會,川普與莫迪在白宮會晤。 圖/美聯社 

MAGA + MIGA?川普與莫迪聯手的「美印一起偉大」戰略

2025/03/13
日本首相石破茂在2月上旬與川普進行美日領袖會談。 圖/歐新社 

安倍不在,川普歸來:石破茂的日本能重新延續美日聯盟嗎?

2025/03/11
2025年2月18日,位於約旦首都安曼北部的杰拉什(Jerash)巴勒斯坦難民營...

約旦河「兩岸一家親」?(下):川普要求接收加薩難民,約旦能拒絕嗎?

2025/02/21

最新文章

香港民主黨成立於1994年,至今有30多年歷史,在2月宣布展開解散程序、4月13...

民主歸零:成立30年,香港民主黨解散

2025/04/14
圖為2025年3月11日,中國全國人大會議閉幕。  圖/美聯社

習近平催到底?中國升級對抗美國關稅,從84%加到125%

2025/04/11
川普在第一任期的時候,就對蓮蓬頭水量非常有意見。 圖/美聯社、路透社

讓美國淋浴再次偉大:不要滴滴答答的蓮蓬頭,川普的「水壓之戰」

2025/04/11
川普關稅計畫的轉向,又一次使全世界震動。 圖/路透社

川普的125%重磅關稅:孤立中國逼迫讓步,各國震盪可以鬆一口氣?

2025/04/10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4月8日晚間突然公...

烏克蘭首度俘虜「中國籍戰鬥人員」:中國涉入烏俄戰爭的線索與疑點?

2025/04/09
中國選擇硬碰硬對抗,累計104%的關稅大戰扛得住?圖為2019年G20高峰會上的...

川普追加中國50%關稅:中國選擇硬碰硬對抗,累計104%的關稅大戰扛得住?

2025/04/0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