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群 | 轉角說
轉角說
編輯台/工作中
轉角國際編輯台:「在國際新聞之後,讀懂新聞;世界趨勢之前,掌握趨勢。」
「加拿大歷史中最陰暗的一頁...轉型正義的一天是否可能到來?」5月底加拿大卑詩省爆發一所廢棄的原住民寄宿學校「坎盧普斯印第安寄宿學校」地底下,開挖出215具兒童遺骸,最小年紀的兒童僅有3歲,令國內外震驚。這所隸屬於天主教會的印地安寄宿學校建於1890年,專門提供給蘇斯瓦族兒童就讀。1920年代開始,加拿大政府實施「強制上學法」,原住民兒童就強制從父母親身邊被帶走,集體住校,美其名是要學習新文化,實則剝奪孩童接觸母語和原生文化的機會,來達成控制與統治目的。...
2021年2月1日,緬甸軍方發動政變,推翻由翁山蘇姬領導的民選政府「全國民主聯盟」(NLD),全國自此掀起革命——民眾爆發大規模示威、各行各業展開罷工潮、僧侶和少數族群上街抗議、流亡政客組成平行政府、甚至號召人民起義革命等——一年後的緬甸,隨著運動能量漸漸沈寂下來,如今怎麼樣了?本集重磅廣播邀請到前駐仰光《緬甸時報》(Myanmar Times)、現《紐約時報》記者劉忠恩,分享緬甸重回軍方統治後,其經濟民生狀況以及未來的前景等——緬甸,有可能再重回民主之路嗎?...
菲律賓的掃毒戰爭一共通報有5,882人死亡,殺了那麼多人,菲律賓的治安變好了嗎?...
自1841年起,香港一直是英國的殖民地(1941年-1945年被日本短暫佔領),直到1997年主權移交給中國。如今隨著英女王逝世,香港社會也有人緬懷這一位女王,為其離去傷心難過。我們為此邀請到一位1980年代出生的香港聽友,請他從個人生命經驗裡出發,分享其生長歷程裡——雖受英殖民教育長大,但沒有英國歸屬感——英女王與他、與香港的連結和故事:在那個還有英女王的英屬香港時期,他的生活、感受與體會是什麼?以及,在如今沒有英女王的現實裡,當香港人說緬懷英女王,緬懷的又是什麼?...
「在墨西哥,平均每2小時又20分鐘,就會有一位女性因『殺女』而死。」2月14日是西洋情人節,關於「愛情」的各種事,本該圍繞著這天盡情綻放。但在今年的墨西哥,全國女性的「卑屈怒火」,卻再度因為一起重大兇殺慘案而走上街頭。6天前,25歲的英格麗.愛斯卡蜜亞(Ingrid Escamilla)在墨西哥城的家中被丈夫亂刀殺死——沒想到多家全國性報社的「是日頭版」,都刊出了她死後被「愛人」肢解的血腥照片——極端離譜的狀況引爆墨西哥的舉國譴責,悲憤的示威群眾也選在情人節的週末走上街頭,他們一度衝撞總統府,更對拒不認錯的報社發動了怒火圍攻。...
「才7天,丹麥的皮草產業鏈就被整線抄家...徹底全滅了?!」全球第一大的「皮草王國」丹麥,因在皮草養殖場的水貂體內,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的「突變病例」,而於11月初下達了全國緊急撲殺命令,要求全丹麥的皮草業者在最短時間內「消滅全境1,700萬頭養殖水貂」,以阻止皮草養殖場成為又一個華南海鮮市場、讓丹麥失陷淪為「歐洲新武漢」。然而這道急如風火的「格殺令」,不僅引發丹麥皮草鏈的極大反彈,國際防疫圈也對丹麥所稱的「突變資料」大感疑慮;過程中,手忙腳亂的撲殺行動更接連出包,引發社會恐慌;更誇張的是,丹麥在野黨、農團、與法律圈隨後更驚駭地發現:丹麥總理所下達的全境撲殺令,根本沒有「法源依據」——換句話說,整起行動竟是徹頭徹尾的「非法命令」...。...
日本東京在上週發生一起罕見的「暴力亂鬥事件」,案發地點位於池袋鬧區的Sunshine 60大樓餐廳中,大約100人的宴會場合,突發有十多人在現場鬥毆,待警方趕到現場時人群已經散去。警方已經證實,當日亂鬥的人群是日本的「準暴力團」——中國龍——為了替剛出獄不久的大哥接風,才舉辦了這場宴會。但為何演變成暴力事件?截至目前為止,警方並未透露太多消息,只知道當天現場可能有其他組織涉入,確切原因至今不明,也因此讓這場池袋亂鬥事件,變成日本八卦媒體捕風捉影的題材。...
「醫生是否應該發動罷工?就算這將威脅病人的生命安全?」醫生工會的再動員,引發了英國醫界的激烈辯論,即便在初級醫生之間,對於是否該升級罷工也存在著複雜的矛盾情緒......
中國近期有多達50位網路作家遭跨省逮捕、判刑數年,只因她們在台灣網路平台「海棠文學城」寫作的耽美文學受歡迎,判刑最重者高達5年。這個量刑甚至高於部份中國刑法規定的強姦罪,引起輿論爭議。中國公安近年「遠洋捕撈」的異地執法醜聞層出不窮,如今將手伸向伺服器設於台灣的平台、打壓女性作者與同性戀文化,凸顯出中國在經濟下行危機當中,「逐利性執法」的嚴重隱憂。...
2015年6月,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宣布全美同性婚姻合法化,#LoveWins 只是開始的第一步,那之後呢?...
「我敢打賭你會在看完我的視頻後去洗手間...?」社群平台上時常出現的機器人帳號,搭配煽情的照片、留下匪夷所思的文字,和來路不明的網址——這些被網友暱稱為「乳房軍團」的帳號,多年來流竄各大網路社群的蹤跡時有所見,留言的內容也不時更新變換。儘管一眼即能看出是可疑帳號,但仍不免令人好奇:「乳房軍團」的網址到底會連到哪裡?而背後涉及到可能的詐騙問題,在美國、日本也同樣有類似的「色情帳號詐欺」事件發生。...
2016年美國大選在川普步上台,宣布當選美國第45任總統後,正式畫下句點;但在川普現身前近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大家在等待的,都是希拉蕊.柯林頓的「敗選宣言」......
「出門慢跑,誰知會被人拿槍追殺?」美國喬治亞州一起慢跑黑人命案,在5月掀起全美輿論憤怒。25歲的非裔青年阿貝瑞(Ahmaud Arbery)出門慢跑,結果被一對白人父子懷疑是竊盜慣犯,於是持槍驅車追蹤,雙方在接觸衝突後,阿貝瑞被開了三槍身亡。槍殺案發生於今年2月,但因為疫情升溫而新聞關注度較低,直到5月新的現場側錄影片被公布後,宛如「種族私刑」的震撼畫面才又讓輿論聚焦;甚至包括總統川普公開表達哀悼、NBA球星詹姆斯(LeBron James)也極為憤怒地指控種族仇恨。...
2021年8月,阿富汗塔利班於發動全國總攻的短短十日內,閃電擊潰阿富汗中央政府。首都喀布爾「無血開城」、總統甘尼(Ashraf Ghani)落跑走人、美軍與西方盟軍加速大撤退,大批恐慌的阿富汗人,自15日起陸續湧入唯一逃生出口的喀布爾機場(KBL),粗估至少上萬人。在這些備感遭美國與西方背叛的難民之中,尤其被塔利班視為「美帝走狗」、處境格外尷尬危險的,是那些曾經為美軍與西方盟軍冒命工作的阿富汗籍隨軍翻譯、使館雇員、情蒐人員...等。美國深知撤退後,那些替美軍賣命的阿富汗人恐會喪命於塔利班治下的「帝國墳場」,為何仍選擇「拋棄」他們?如今塔利班再度攻下阿富汗全國,卡在美國與塔利班之間的「阿富汗棄民」,又該怎麼活著等到「自由女神」的庇護呢?...
「堅持信念,即便這代表你得犧牲一切。」全球運動品牌龍頭 Nike,本周一為了品牌口號「Just Do It」問世30周年,推出了一系列的紀念性宣傳;但眾多代言人中,Nike卻大膽找來了因反對警察頻繁槍殺黑人,而在比賽中公開拒絕對美國國旗、國歌行禮的爭議「前」美式足球球星——卡佩尼克(Colin Kaepernick)——擔當看板人物。消息傳出後,全美迅速串起了一波燒球鞋、剪球衣的「#Nike抵制」運動,周二Nike股價也一度大跌3.9%;然而Nike這策略卻在廣告圈內大受稱讚,「政治正確/不正確」的爭論,亦引爆了一波全新的運動行銷戰。...
「是懦夫博奕的虛張聲勢?還是第三次世界真要開打——怎麼打?何時打?如何知道會不會打?」從2021年秋末開始的烏克蘭-俄羅斯戰爭危機,上星期由美國國務院次卿與俄國外交部副部長於瑞士日內瓦的降溫交涉再次破局。自此,已在烏克蘭邊境三方集結十餘萬大軍的俄羅斯,不僅持續從高加索、西伯利亞調來更多戰鬥部隊;烏克蘭政府13日深夜~14日更遭大規模協同網路攻擊,超過70個官方單位的網站與服務系統被入侵癱瘓,駭客組織更留下恐嚇宣傳,威脅戰爭的巨輪已經開始,烏克蘭全民的所有個資被大量外洩,「害怕吧!更恐怖的發展,這才只是剛剛開始。」...
「失蹤將近3年,終於找到遺骨,但事件真的『破案』了嗎...?」日本發生於2019年的女童失蹤事件,當時7歲的小倉美咲與家人在山中露營遊玩,沒想到在附近河邊玩耍後,就此不見蹤影。事發的山梨縣警方出動大批警力搜索,卻始終找不到小倉美咲任何蹤跡。謎樣的失蹤案,從此陷入搜查困境,小倉媽媽沒有放棄希望,堅信女兒還活在世上——事隔將近3年,原本以為不會再有進展,卻在今年2022年4月於山中找到了人骨碎片,經過DNA鑑定以後,確認是失蹤的小倉美咲。...
范冰冰究竟在哪裡?各方揣測與謠言四起,一說遭到北京軟禁、一說已赴美國潛逃,風聲又指已被國內外廠商封殺,耳語傳言背後是中國黨政鬥爭的殺雞儆猴,眾多說法甚囂塵上、卻無一得到證實。直到10月3日,范冰冰透過微博的道歉文現身,行蹤才逐漸曝光。600多字的道歉文裡,范冰冰盡顯「深刻反省、懺悔」的姿態,並且承諾將依法補繳稅款與罰金;但原以為補稅風暴將在此告一段落,沒想到卻把中國影視產業推向另一個寒冬。消失的范冰冰終於回家了、也免去了刑事責任,但後來呢?...
中國生物學家賀建奎在25日發表震驚世界的訊息:中國順利培育出一對具有天生抵抗愛滋病能力的基因編輯嬰兒,今年11月時已在深圳健康誕生。這個舉世矚目的實驗,被視為基因工程與疾病防治領域的歷史性突破,但「基因改造人」踰越了人類社會倫理的界限、世界各國亦多加禁止相關研究與實驗,消息曝光後隨即引爆海內外的科學家痛批是「瘋狂實驗」,不僅有中國122位學者聯署抗議,外界也陸續指出賀建奎團隊的實驗成果,過程真實性和合法性都十分可疑。...
「哪裡有她的公司,哪裡就會有疫情....」在歷經白紙運動的風波之後,中國「終於」開始放寬封控政策,取消大規模全面核酸和動輒封鎖社區的極端防疫管理。而就在白紙運動爆發前後,中國輿論正在密切追蹤一個名字——張姍姍——發現她的背後持有多達35家核酸檢測子公司,旗下多次爆出核酸檢測結果造假、卻仍取得公部門檢測標案。此事引發民眾強烈質疑:全民強制核酸檢測,是否成了官商勾結的發財工具?弄了半天付出龐大民生代價的核酸和封控,會不會也有資料造假的錯誤問題?民眾對過度防疫的不滿於焉加深。儘管張姍姍的核酸帝國成了箭靶,但隨著核酸政策的放寬消退,背後黑幕是否也將就此雲淡風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