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夾雜於「親日」與「反日」矛盾的南韓

2015/10/27 楊虔豪

包括日本的殖民統治、強徵與奴役朝鮮人、慰安婦等歷史問題,都是讓韓國民眾至今對日本...
包括日本的殖民統治、強徵與奴役朝鮮人、慰安婦等歷史問題,都是讓韓國民眾至今對日本存在負面印象的原因。 圖/路透社

剛在南韓跑新聞不久,曾發生一件令人不快的事。2012年南韓總統大選前幾個月,那時還沒在首爾找房子,暫住在一家客棧中。白天我外出採訪,結束後,就回過頭來,大略瀏覽當天報紙並整理資料。

那天,我隨手在便利商店買了份《朝鮮日報》,那是南韓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坐在院子裡讀著,偶爾查查字典。認識已久的民宿老闆,跟我打了招呼,聊起最近在做的事情。當他看到我手上拿著的報紙時,臉色已經開始不對勁。

我對他提起我正在做脫北者訪談,而《朝鮮日報》也對北韓問題有很多不錯的報導,過幾天我也會跟該報同業約吃飯。沒想到南韓老闆勃然大怒,指責我說:「你怎麼看那種親日的報紙,還跟他們來往呢,你是親日派嗎?」

我對這樣的指責相當生氣,回應道:「他們有什麼立場跟我無關,也請您理解,台灣人和韓國人基本上對日本的看法是不一樣的。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歡這份報紙,但我樂意讀他們的內容。作為記者、作為想了解韓國的人,我也不會只看他們家的新聞。」

但聽不進去的老闆繼續咆嘯:

韓國就是有太多像你這種意見,才讓朴槿惠有機可乘,未來當得上總統。

一氣之下,我們幾乎斷絕往來。但經過幾年下來,我發現這樣的人並不在少數。

(資料圖片)雖然《朝鮮日報》對北韓問題有很多不錯的報導,但在國內仍被視為「親日報...
(資料圖片)雖然《朝鮮日報》對北韓問題有很多不錯的報導,但在國內仍被視為「親日報系」。 圖/美聯社

「反日」情緒在南韓向來普遍。相較早年就已掀起「哈日」的台灣,這裡並不容易購得日本品牌商品。更甚,南韓曾有很長一段時間,禁止包括唱片與電影等日本文化商品輸入,直到2000年才得以解禁。

包括日本的殖民統治、強徵與奴役朝鮮人、慰安婦等歷史問題,都是讓韓國民眾至今對日本存在負面印象的原因,特別是安倍首相重掌政權後,「日本右派再起」的憂慮不斷增加。至今仍能聽到年輕人以「倭寇」(왜놈)或「鬼子」(쪽바리)來稱呼日本人。

當中,長期反對獨裁與保守陣營的進步派支持者,對日本更是敏感。只要提到日本,他們總是牙癢癢,彷彿日本的一切都是下流的。

在南韓,立場傾向當今保守派政權的報紙,就是銷量排行前三的《朝鮮日報》、《中央日報》與《東亞日報》,簡稱「朝中東」,發行量加起來占報業市場近7成,他們追求自由市場、對現在的執政黨持較友好的態度,也經常被視為「親日報紙」。

《朝鮮日報》和《東亞日報》早在日本殖民時代就已發行。進步派指責,這兩家報紙為謀求順利經營,對日本逢迎巴結,甚至對天皇予以讚揚。兩家報社的創始經營人,在日據時,因事業有成而累計財富,使報社能屹立不搖至今。

至於《中央日報》則是由三星集團在於60年代中期成立的報紙,相較於前面兩家老報紙,常以政治新聞及北韓消息作為主打,《中央》則以精湛的財經報導與業界趨勢分析著稱,至今仍被不少人認為代表財閥的立場。

韓國存在的「親日派」一詞,指的是在日本佔據韓半島時,和日方合作並支援其能順利開展殖民統治的韓國人。這些「親日派」透過與日本勾結,壓迫平民,並得到經濟利益,獲取許多不當房產與崇高社會地位。包括肯定與讚揚日本統治者、在殖民時期擔任過高級官員、破壞獨立運動或誘導洗腦為日本奉獻者,都被劃為「親日派」。

「他們是反民族主義者。韓半島分裂後,親日派在北韓早就已經被清算掉,在南方卻沒有,政府還與他們聯手掌控國家資源。許多獨立運動者,為了國家奉獻心力,最後名聲和好處卻都落在這群親日派上。」一位高中歷史教師評價道。

左側:《中央日報》、《朝鮮日報》、《東亞日報》,這三家保守派傾向的報紙,發行量加...
左側:《中央日報》、《朝鮮日報》、《東亞日報》,這三家保守派傾向的報紙,發行量加起來占報業市場近7成 圖/美聯社

親日派在南韓與保守傾向的獨裁政府形成共生,他們及其子孫得以飛黃騰達。而60至80年代,軍事強人朴正熙透過政變奪權,開始獨裁統治。

期間,他接受了來自日本的巨額經濟援助金,也扶植了財閥發展經濟,讓韓國邁入現代化,卻也使財閥和政府兩造相勾結,而親日派也融入了這利益系統,造成不少反對者持有「保守派與財閥等同親日」的看法,這也是為何連後來成立的《中央日報》也被劃入「親日派」之因。

2014年中,作為資深媒體人的《中央日報》前主筆文昌克,被朴槿惠總統任命為新任總理。不久,他在教會的一次演說影帶被公開。

文昌克提到:「上帝為何要把韓國這國家遭受日本殖民統治呢?我們內心是會予以抗議的吧?其實這是上帝的旨意。祂是在對我們說:『你們是虛度了李朝500年的民族,你們有必要經歷試煉。』」

影像一被公開,在南韓引發喧然大波。進步派媒體與支持者,將文昌克的話定調為「親日發言」、「史觀錯誤」,要求他公開道歉與辭退,《中央日報》也連帶被大眾狠狠揪出來批判一番。文昌克起初拒絕讓步,但隨著輿論龐大壓力下,兩週後,他還是宣布放棄接受總理提名。

從文昌克事件,其實就能一窺南韓對日本的敏感神經。但一位曾與文在報社共事的媒體人表達了不同意見。他說:

若朝鮮王朝當時真的如此強大,還會被日本併吞嗎?許多韓國人已經不理性到『逢日必反』,偏頗的進步派媒體還要這樣搧風點火,是很可笑的事情。日本當然很有問題,但我們是不是也該冷靜評斷日本的功過呢?

「我的祖母在殖民時期,因參加抗日而被殺害,所以我一直是很反日的,我曾對日本的一切懷有戒心。」一位韓國的前報社同業,後來留學英國而辭職的金小姐對我說。

「結果,我留學期間的室友,正好就是日本人。我原本還在煩惱該怎麼跟這樣『麻煩的人』相處,沒想到最後我受到她許多幫忙,把我當作親人照顧,而成為了此生最好的朋友,也讓我重新開始認識日本。」她轉變態度道:「當然不一定每人都如此,但我後來才發覺,我在韓國,受到的反日氛圍太過強烈,讓人都受到局限了。」

然而,這樣的聲音在南韓,畢竟還是少數。「親日」與「反日」,至今仍參雜過多非理性以及民族主義的情緒擴張,在政治與社會上餘波盪漾。

「忘記歷史的民族沒有未來」,2013年7月在首爾舉辦的東亞盃足球賽閉幕戰中上演了...
「忘記歷史的民族沒有未來」,2013年7月在首爾舉辦的東亞盃足球賽閉幕戰中上演了「日韓大戰」,而看台上的韓國球迷豎立了大型政治標語,譴責日本至今仍未對殖民罪行道歉,引發風波。 圖/路透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楊虔豪

定居首爾過著採訪與寫稿生活的駐韓獨立記者。畢業於成功大學政治系,總是被誤認為是韓國學生,實際上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目前經營韓半島新聞平台,並將南北韓報導與評論供應給BBC中文網、公視、端傳媒等華文媒體。▎FB:韓半島新聞平台

作者文章

「南韓已忍受北韓多達3千件以上的《9‧19軍事協議》違反事項了,不能再對自己造成...

不再容忍北韓?揚棄《919軍事協議》的「和平假象」,南韓轉向硬碰硬

2023/12/01
北韓發射偵察衛星後南韓與美、日等國警戒,南韓為反制北韓決定中止雙方簽訂的「9‧1...

南北韓中止《919軍事協議》:朝鮮半島的武裝危機重啟?

2023/11/30
南韓網路賭博與成癮問題,牽動10歲與20歲青少年世代的身心靈發展,可能衍伸出鉅額...

腳下一步就是深淵:南韓青少年的「網路賭博」成癮問題

2023/11/23
孫石熙主播在JTBC《九點新聞》與《新聞室》的六年期間,已寫下新聞史上的傳奇。圖...

王牌主播孫石熙:即使腹背受敵,仍然堅守議題、公正報導

2023/11/01
連續兩個週六,數千名南韓各級學校教師,齊聚在首爾光化門廣場旁的政府中央廳舍(內閣...

南韓女教師之死:校園惡性投訴與「侵害教權」問題

2023/08/10
發生於2022年10月29日深夜的梨泰院慘案,5月16日屆滿200天,罹難者家屬...

無人負責的創傷200天:梨泰院慘案後,南韓檢警拖延調查

2023/05/22

最新文章

馬祖與沖繩有許多相似之處,同為民族國家中心的邊陲島嶼、以及同樣曾被軍事前線基地化...

馬祖與沖繩的對話:繞過國家中心,尋求「海洋-島際串聯」的可能性

2023/12/07
在十九世紀初與霍亂大流行剛結束的這段時間裡,長期與惡臭為伍,鎮日埋在爛泥、垃圾、...

《惡臭與芬芳》:窮人臭?社會階級能用「嗅覺」聞出來嗎

2023/12/04
圖為知名的「私人逮捕系」YouTuber:ガッツch。11月因為唆使他人攜帶毒品...

抓癡漢的私刑正義?日本「私人逮捕系」YouTuber 之亂

2023/12/01
馬來西亞導演張吉安的作品《五月雪》入圍金馬多個獎項,從受難者家屬的視角來處理馬來...

銀幕裡碎裂的513歷史:《五月雪》與它的大馬悲情華人視角

2023/11/29
2019年俄羅斯商業鉅片《T-34玩命坦克》,描述一群俄軍官兵駕駛T-34坦克逃...

俄羅斯的主旋律電影在拍什麼?重金打造、票房堪憂的愛國歷史大片

2023/11/27
台灣演員吳慷仁(右)在《富都青年》飾演馬來西亞聾啞人士。吳慷仁首次入圍便奪得第6...

國際合製搶金馬:亞洲電影新時代?台、馬、港電影的合拍潮流

2023/11/27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