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美俄之戰:網路攻擊,被開啟的潘朵拉盒子

2017/01/16 鯨落

政治情報的功用在於「控制」,有時候,真正的破壞力並不在於「有多逼近真相」,而是「...
政治情報的功用在於「控制」,有時候,真正的破壞力並不在於「有多逼近真相」,而是「控制的對象相信的程度有多高」。 圖/美聯社

2017年才開始,就爆發美國新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可能涉入美國與俄羅斯情報戰的種種疑雲,短時間內大量曝光的各種訊息,讓世人霧裡看花,高潮迭起,簡直在拍電影。

美俄領導人眉來眼去的例子本來就很稀罕,算來算去大概也只有蘇聯剛垮台時的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跟葉爾欽(Boris Yeltsin),因此在去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有關川普與普丁(Vladimir Putin)之間的「超標善意」,一直引發許多質疑;不過,大多數人只當作是選戰手法,不以為意。

正當全世界都以為美選塵埃落定的時候,任期只剩三周的歐巴馬(Barack Obama)突然在2016年12月29日,宣布驅趕35名俄國駐美外交官員,並且限時72小時離境,理由是「駭客攻擊介入美國大選」,而更多情資,最近也陸續浮出水面,一時之間,風雨欲來。

本文試著爬梳網路攻擊的特性與應用方式,來分析網攻在美國大選當中,真正扮演的角色,以及其深遠影響。

川普與普丁之間的「超標善意」,一直引發許多質疑。 圖/路透社
川普與普丁之間的「超標善意」,一直引發許多質疑。 圖/路透社

▌ 網攻疑雲情報戰

究竟是什麼樣的內容,讓歐巴馬勃然大怒?

共和黨大老參議員馬侃(John McCain)近日提供的一份最新情資顯示,川普很有可能與俄羅斯達成協議,刻意透過針對民主黨選舉操盤人士進行駭客攻擊,並且把能夠破壞希拉蕊(Hilary Clinton)選情的郵件內容,洩漏給維基解密(Wiki Leaks),內容更顯示川普可能有把柄被落在俄羅斯手中。

根據紐時最新的調查,整起事件發展的時間軸可參見以下圖表。1月12日消息曝光後,被認為是為這份報告操盤的前英國情報員斯蒂爾跟家人急忙跑路,1月14日就被媒體批露已不知去向。

儘管斯蒂爾透過以前在莫斯科的情報網搜集了大量情資,但是內容難以查證,甚至被懷疑可能含有故意餵給線人的假消息,無論假消息的成份有多少,能夠瞞過退休情報員,絕非等閒之輩。

整件事件的始末,真假難辨,但是退一步來思考,所有的行動背後都有動機,而疑雲當中,有兩個關鍵要素,是目前能夠被剖析的:第一,網攻目標何其多,為什麼是大選?第二,將網路攻擊作為武器,究竟能發揮到怎麼樣的程度?

▌ 國安漏洞?美國巨人的阿基里斯之腱

美方難道沒有這個能力第一時間偵測到攻擊來源嗎?

你可能跟我有相同的疑問。老實說,筆者也不是技術出身,無法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但是從其他方面能夠曉得,原因極有可能是,美國並沒有把選舉系統納入國安保護的範圍。

小布希時代才創建的美國國土安全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是美國聯邦政府1970年代至今最大規模的組織重整,將有關國家安全的各部門,橫向整合,藉以加速縱向情資的流通,包括美國三個主要的情報單位——中央情報局(CIA)、聯邦調查局(FBI)和國家安全局(NSA)——都在協同範圍內。

然而,直到今年1月6日,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強森(Jeh Johnson)才公開發表建言,認為「選舉基礎建設」,包含投票、計票等會影響選舉結果的相關系統,都應該被納入「國家基礎建設保護計畫」(National Infrastructure Protection Plan)。「國家基礎建設保護計畫」看起來已經包山包海,卻未考慮「聚合性基礎建設」,也就是周期性才會出現的「選舉基礎建設」;廣泛來說,所有能夠影響選舉結果的設施都屬之,包括這次遭到攻擊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Democratic National Committee,DNC),因此成為了美國四年浮現一次的阿基里斯之腱。

此外,計畫有一大部分針對網路攻擊所設計,用以加強基礎設施的抵抗能力——很顯然,美國起碼在去年的大選裡,並沒有做到本身能力所及的防護。可是,這並不代表國土安全部忽略了這點,問題在於這牽涉各州主權,如果聯邦機構過度涉入,將引起憲政爭議。

順著強森一席話往下思考,「美國選舉人團制」的計票缺陷就暴露出來了:由於聯邦無法過度干預各州,缺乏嚴密資安防護的老舊計票系統容易成為被操控的對象,因此我們可思考,攻擊關鍵搖擺州的計票系統,是否可能成為一種一本萬利的不對稱作戰方式?又或者,攻擊者可利用美國人對個人自由與國家安全之間的灰色地帶,針對防備不周的政要各個擊破,掌握情資之後加以利用。

要除掉鯊魚群裡某一隻鯊魚,並不需要對抗所有鯊魚,只要戳出一個傷口,噬血的鯊魚群自然會幫忙完成後續動作。

要除掉鯊魚群裡某一隻鯊魚,並不需要對抗所有鯊魚,只要戳出一個傷口,噬血的鯊魚群自...
要除掉鯊魚群裡某一隻鯊魚,並不需要對抗所有鯊魚,只要戳出一個傷口,噬血的鯊魚群自然會幫忙完成後續動作。 圖/美聯社

▌ 另一只潘朵拉的盒子:網路攻擊

去年大選後不久,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克拉博(James Clapper)隨即請辭,並將「網路威脅」列為當代美國所面臨的重大威脅之一。

拿2014年SONY旗下電影公司出品的《名嘴出任務》(The Interview)為例,該部電影因疑似醜化北韓領導人,而遭到網路攻擊,最後甚至取消全球上映;同一年,美國各級政府所遭受的網路攻擊,就超過6萬波。2015年則更為慘重,美國人事管理局(Office of Personnel Management)遭駭兩次,多達2500多萬筆前任或離職公務員的資料遭到竊取,甚至連情報幹員名單也外流,後患無窮。

美國資訊安全老牌公司〈高德納網路安全諮詢公司〉(Gartner)曾統計,網路攻擊至少讓美國每年損失3000億美元;2019年全球網攻所造成的損失,更將達到2.1兆美元。無論美國大選攻擊背後的影武者是誰,這些人對於如何將網路攻擊轉化為政治資產,顯然相當了解。

以色列台拉維夫大學的「布拉維尼克跨領域網路研究中心」(TAUICRC)學者塔巴斯基(Lior Tabansky)專門研究網路科技的政治運用,他在「網路戰略的基礎概念」一文當中,將網路作為戰爭工具的應用價值與威脅種類,作了幾項分析(見圖表)。

塔巴斯基的見解與〈高德納〉不謀而合,認為去年大多數機構在遭到入侵時,都沒有足夠時間反制或阻止,而偵測技術之所以不夠及格,很大原因是無法及時判定是故障還是人為入侵。如此情況之下,攻擊者能夠不費一兵一卒便收到戰略等級的成果。作為大規模破壞性武器,網路攻擊顯然價值斐然——擁有核武的戰略性,卻不需要傾國之力的高門檻;具有無法於第一時間確認攻擊來源的逆蹤特性,讓過去冷戰時期的各種「有效嚇阻」的理論,無法直接套用在網路戰爭上。

換句話說,人類在戰略上再次打開了另一個潘朵拉的盒子。

▌「政治珍珠港」之後,美國下一步

事件後,有人批評歐巴馬沒有動用網攻報復,反而採取發出政治訊號的方式,只是白白做球給普丁。然而考量到網路的逆蹤性,讓任何報復看起來都少了點正當性,萬一弄巧成拙,「網戰」不僅會侵蝕以往國際法對於戰爭的認定,降低發動戰爭的門檻,還會為恐怖份子,在國家之間挑撥離間,開更多後門。也因此,蘭德公司(RAND)的國際安全與國防政策中心副主任薛惟斯(Christopher S. Chivvis)認為,歐巴馬沒把話說死,保留了之後的彈性不算完全做錯決策。

事實上,現階段美國能做的選擇相當有限,比較可能的反應是採取類似1960年代「彈性反應」(Flexible Response)思維的變體,透過報復手段的多樣化,來提高敵方發動攻擊的成本。剩下的,就是能多快發展出具有決定性效度的偵測技術的問題了。

政治情報的功用在於「控制」,用來摧毀特定對象在未來某時間點,對自己不利的可能性。有時候,真正的破壞力並不在於「有多逼近真相」,而是「控制的對象相信的程度有多高」。基於這種特性,這一次美國遭受的攻擊,說是「政治珍珠港」也不為過;不管川普到底有沒有遭到控制,希拉蕊無論如何,已不會成為下一任總統,民主黨也大敗——這絕對是經過精密計算的一次攻擊。

然而,筆者認為真正的攻擊重心並不在希拉蕊或民主黨身上,甚至也跟川普是否能當利益代理人關係不大。無論發動攻擊來自何方,至少都向世界傳遞了一個訊息:民主是可能遭受操控的,連美國也不例外。

那麼今年德國與法國的大選,會發生什麼事呢?這,恐怕才是攻擊者的主要目的。

無論發動攻擊來自何方,至少都向世界傳遞了一個訊息:民主是可能遭受操控的,既然美國...
無論發動攻擊來自何方,至少都向世界傳遞了一個訊息:民主是可能遭受操控的,既然美國也不例外,那今年德國與法國的大選,會發生什麼事呢?圖/美聯社 圖/路透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菜市場政治學/網戰元年—拉開新世紀甲午戰爭的帷幕

鯨落

迴游在南北太平洋之間的寂寞鯨魚,平時待在藍藍深海思考,不常浮出水面,但是對人感到好奇、喜歡遠遠觀察人群。希望自己死後能留給世界一些養份,因此最近幾年嘗試讓人類了解我的共鳴方式。自從電燈發明後,身上的鯨油揮之不去。

作者文章

從蘇聯解體開始,俄羅斯又步上怎樣的道路?

 圖/路透社

讀《製造俄羅斯》:解禁之路上的潘朵拉盒子

2017/11/06
普丁開玩笑地說:「俄羅斯的邊界沒有止境」,是什麼樣的南方情結,造就出我們今天口中...

不斷戰鬥的民族,俄羅斯的南方情結

2017/04/18
克里姆林宮將矛頭指向烏克蘭,指控表示是烏克蘭政府軍先違反協議規定,對頓巴斯獨立軍...

那場與普丁的戰爭——不要忘了前線的烏克蘭

2017/03/06
政治情報的功用在於「控制」,有時候,真正的破壞力並不在於「有多逼近真相」,而是「...

美俄之戰:網路攻擊,被開啟的潘朵拉盒子

2017/01/16
為了挽救悲慘的經濟,辛巴威政府終於主動向西方諸國提出了改革方案「利馬計畫」,這或...

拯救辛巴威:壁紙鈔票、衰老強人,以及利馬計畫

2016/10/27
拉馬迪圍城戰中,逃竄撤離的伊拉克平民。 圖/美聯社

土俄僵局揭露中東「後伊斯蘭國時代」的卡位戰

2016/01/12

最新文章

台灣加密貨幣交易所 XREX 透過區塊鏈金融犯罪調查師陳梅慧的追蹤,試圖揭露「創...

追蹤「創意私房」不法資金:導讀XREX區塊鏈金融犯罪調查Q&A

2024/04/15
這回南韓國會選舉,李在明所領軍的進步派共同民主黨(簡稱民主黨),囊括了300席的...

南韓選後觀察:跛腳的尹錫悅 vs. 大勝卻官司纏身的進步派領袖們

2024/04/12
製圖/楊虔豪

南韓國會選舉:執政黨為何慘敗?尹錫悅惹怒民怨的多重風暴

2024/04/11
英國歷史上,國會議會曾經允許將藐視國會者關在國會鐘塔裡,但上次發生已是1880年...

「做事」與「作秀」至少擇一:英美國會調查權的制度與省思

2024/04/09
曾出版《二十一世紀資本論》、《資本與意識形態》等熱銷名著的經濟學家皮凱提,與漫畫...

導讀《資本與意識形態》漫畫版:穿越200年家族致富故事,讀懂經濟學議題

2024/04/08
馬航MH370失蹤十年,馬國官方的種種行徑令外界難以信任。 圖/美聯社

馬航MH370失聯10年:航空史最大謎團與官僚怠惰的荒謬事紀

2024/04/03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