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婆神的核武:美中角力下印度的核子之路
炙熱的六月底,新德里街頭上演了一齣火爆的抗議劇。這次群眾的目標不是人神共憤的性侵害案,而是中國。部分民族主義者「民族覺醒論」揚言抵制中國貨,激進的「濕婆神軍黨」更是焚燒中國國旗跟習近平像。到底中國為何惹惱印度?答案就在今年六月於首爾舉行的「核供應國集團」年會(Nuclear Suppliers Group, NSG)。
據稱,一些國家反對印度申請加入,從中作最大梗者便是中國,這讓會前信心滿滿、得到美俄支持的印度倍感受辱。抗議活動後不久,中國官媒又以戲謔的社論嘲諷印度被「西方慣壞」、「賭氣、撒嬌」,推波助瀾地激起印中之間的與論戰。
「核供應國集團」是什麼?其會員資格有何重要性?它會變成印中的導火線嗎?
簡單來說,「核供應國集團」攸關印度的國家發展,一是大國地位,再來是核能政策。首先要知道,根據核武俱樂部會員的遊戲規則,世界上只有五個國家(美、英、法、中,以及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能夠合法擁有核子武器。這裡的所說的「遊戲規則」,指的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on-Proliferation Treaty, NPT),該法明載自1967年1月1日前,製造並爆炸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裝置的國家允許保留,之後的核武國家均不受承認。
印度反對這種以日期決定的「核歧視」,決心走自己的核子之路——1974年首次核試驗成功,到1998為止,總共再完成五次發射試驗。對手巴基斯坦為了安全理由也開始跟進,亦在1998年完成六次試驗,就此展開南亞的核軍備競賽 。與此同時,新德里與伊斯蘭堡同時向世界宣佈晉身核武國。
對於印度一意孤行的核子之路,美國則以制裁回應,但因為印裔美國人強大的遊說團體,使得制裁僅限於化妝品領域,印度的食物仍能出口至美國,而且制裁於2001年便宣告解除。但讓新德里的領袖們不忿的,是美國自私且矛盾的戰略邏輯——如果美國憂心中國的安全威脅,那麼與中國有著千里毗連邊界並曾發生戰爭的印度,豈不更應該擁有對中國的核嚇阻。
又如果,美國可與中國維持相互保證毀滅的穩定,為何印度與巴基斯坦註定會發生核戰?這樣看來,美國顯然較信任中國。
為了扭轉新德里的觀點,華府開始轉變策略,以合法化和制度化處理印度的核武問題。先是在小布希政府(2001-2009)任內,達成「印美民用核協」(India–United States Civil Nuclear Agreement
),議該協議要求印度現有和建造中的反應爐需受到監督,未來九成以上的反應爐都會列入監管名單。
同時,美國在2008年讓「核供應國集團」通過協議,解除對印度的核貿易限制,「核供應國集團」成員得以與印度作生意,目標瞄準號稱1500~2500億美元的核市場。如澳洲原本反對出售鈾給印度,但因為這項決議,並獲得印度保證不用於製造核武,使得出口具有正當性,現已成印度最大鈾礦來源。
不過,2009年歐巴馬政府上臺後,情勢又出現變化。歐巴馬強調無核世界,引起印度的猜疑,特別是在其上任後同年9月,安理會通過第1887號決議,該決議呼籲所有《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成員國,只能作為「無核武器國家」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這不啻是推翻先前印美兩國的默契。
在印度看來,其他大國對核擴散若即若離,例如中國對巴基斯坦、美法對以色列,簡直可說是虛偽的行為。此外,印度一直擁有良好的核管制措施,比起伊朗、伊拉克這些雖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卻仍想獲得核武的國家,印度顯然更有資格。
無論這些說詞是否有打動歐巴馬,國際情勢顯然比人強。距離印度首次核測試已逾30多年,離印巴互擁核武對峙也將近20年,南亞局勢雖仍有部分動盪,但大規模的武裝衝突早不復見。且由於阿富汗和反恐戰爭,美國與巴基斯坦屢起齟齬,又由於地緣政治的需求,美國更嘗試尋求與印度的更緊密關係——歐巴馬第二任期內,旋即與甫上任的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發表聯合聲明,承諾:
努力把美國的核技術推廣到印度
歷經小布希、歐巴馬政府的斡旋,印度基本上已接受《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檢查規定,形同準簽約國。此外,印度同意區分民用與軍用核設施,並讓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監督民用設施,亦向美國宣示遵守「飛彈技術管制制度」(MTCR;印度於今年六月加入,中國則未加入)和「核供應國集團」的規範。
需注意的是,印度並非照單全收,像是快中子增殖反應堆(PFBR)就不在管制清單內,而其中製造出來的鈽(Plutonium)能夠讓印度大量生產核武。但在美國的「包容」下,印度逐漸融入所謂的世界核秩序——「核供應國集團」就是最後一塊——此時中國的掣肘,當然會使印度倍感憤怒。
一些觀察者都指出中國阻撓印度,除了支持巴基斯坦,亦是對印度靠近美日聯盟的下馬威。事實上,早在去年(2015)《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第九次審議大會上,中國代表團便重申應「切實執行聯合國安理會…第1887號等決議」,雖未點名印度,但高調表示「應摒棄雙重標準和實用主義,維護核不擴散機制的權威性」,則劍指印美合謀。另外,對於「核供應國集團」的立場,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亦指出:
此一發言,等於隔空反對印度。
自莫迪總理上任後,算是相當用心經營印中關係,兩國領袖還曾一起在艾哈邁達巴德(Ahmedabad)盪鞦韆。此次中國以維護「核供應國集團」既定的原則,扛著道義的大纛,深深刺激著印度,因為「全世界都知道中國對北韓與巴基斯坦的核擴散『支持』。」像是中國在1992年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但仍於1995年出售可提煉濃縮鈾作為核武之用的磁環(ring magnets)給巴基斯坦;中國此舉更是被懷疑是透過巴基斯坦,轉賣核武材料至北韓。
另一方面,印中之間的軍事不平衡,加深印度的安全困境。除了邊界的對峙外,印度更擔心,中國正向巴基斯坦轉讓可製造助爆型裂變(boosted fission)武器的氚和技術。
印度的缺電舉世聞名,發展經濟必須用到大量的電力;其國內總能源消耗從2000年的441 Mtoe(百萬噸油消耗)到2013年的775 Mtoe,當中燃煤則從33%成長至44%,核能始終只占1%的貢獻。世人大多注意到中國的霾害,因為中國每年大約有910兆瓦的燃煤發電量,總量巨大,但印度也已將近九百兆瓦,其空氣汙染亦不遑多讓。
根據WHO的報告,2016年世界空氣最糟的十個城市裡,印度包辦五名,並占據前三名,會有這樣的情形,主要是由於化石燃料的排放,大多來自於工業與交通工具的使用。如此,印度亦必須採用核能替代、緩解汙染,而對於妨礙核能政策者,不難想像印度會有甚麼反應。在中國經濟成長趨緩、印度成長漸強之際,不讓印度加入「核供應國集團」亦被視為打壓之舉。
北京應該瞭解的是,如同中國,去殖民後的印度念茲在茲者,正是恢復大國光榮。若中國人對1995年台海危機裡,美國派遣獨立號與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捍衛台灣,感到難堪。那麼印度人也不會忘記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中,美國派遣企業號航母馳援巴基斯坦而進行的核訛詐,這曾讓印美關係跌至冰點。印中雙方好不容易在冷戰結束後,暫時達成了一些邊界協議,現在卻可能因為中國此類針對性的外交政策而轉壞。
目前新德里固然仍忌憚中國,不欲公開抨擊,其實這個麻煩並不難解,中國亦於全球各地兜售核電,只要雙方達成協議,NSG的資格也不是問題。正如印度外長史瓦拉吉(Sushma Swaraj)指出,「在印度問題上,考慮的不應該是標準,而是信任度」,若中國堅持在「核供應國集團」堵住印度,固然可以贏了面子,卻將失去雙方的信任,也將使印美越走越近。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