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變調與撕裂的抗議:美國校園聲援巴勒斯坦,成為捍衛言論的戰場

2024/05/03 轉角24小時

美國校園生原巴勒斯坦抗議潮,警察2日進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清場。 圖...
美國校園生原巴勒斯坦抗議潮,警察2日進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清場。 圖/法新社

【2024. 5. 3 美國

變調與撕裂的抗議:美國校園聲援巴勒斯坦,成為捍衛言論的戰場

美國大學聲援巴勒斯坦的校園示威潮不斷擴大,示威者與「反示威者」的衝突事件也持續增加,全美至少超過1,600人遭警方逮捕,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在4月30日更出現蒙面者攻擊抗議學生,至少15人掛彩送醫,警方也在5月2日趕走抗議者並逮捕132人。愈來愈多輿論呼籲各大學校方克制,以防情勢繼續激化,更不應再誇大其政治層面的影響;然而眾議院已高票通過《反猶意識法》,批判以色列政府政策亦可能屬於「反猶」言論,大學如不阻止此類言論,將遭教育部切斷補助,拜登更表示「和平抗議不能破壞秩序」,凸顯對立情勢暫時仍無軟化跡象。

4月18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大規模逮捕抗議者後,校方祭出停學處分,少部分學生遭到退學,激發抗議者與校方衝突持續加劇。《美聯社》粗略統計,兩周以來全美至少發生38宗逮捕行動,逾1,600人被捕,許多學生和教授都被警方押走。曼哈頓區檢察官布萊格(Alvin Bragg)5月2日證實,光是哥倫比亞大學與紐約市立學院(The City College of New York)就逮捕280餘人,面對公眾關注,布萊格強調:「我們會仔細檢視每一起個案,依據法律與事實來決斷。」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2日更在記者會表明「秩序為重」,強調「暴力抗議不受保護」。拜登指出,「破壞公物、擅闖建物、打破窗戶、封鎖校園,害得課程跟畢業典禮取消──這些都不屬於和平抗議。威脅、恐嚇、灌輸恐懼給他人也不是和平抗議。」

「不同意見是民主的要素,但不同的意見不能造成失序,也不能否認其他學生擁有上完課程的權利,(學生)有權抗議,但無權製造混亂,」拜登強調。然而他並沒有提到警方驅離學生時使用的暴力手段,也沒有提到30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抗議者遭到親以色列人士暴力攻擊數個小時的事件。對於拜登只表態「不能容許反猶主義」,抗議學生感到失望。

「大家會失望,但都在意料之中,」喬治華盛頓大學學生卡里(Kali)說:「拜登政府這樣妖魔化我們,老實說很令人失望,這是在阿拉伯人、穆斯林、巴勒斯坦人和反錫安主義年輕人的背上畫箭靶。」

30日晚間有大批反示威人士進入UCLA校園,攻擊抗議學生的陣地,將抗議者拖出來毆...
30日晚間有大批反示威人士進入UCLA校園,攻擊抗議學生的陣地,將抗議者拖出來毆打。 圖/美聯社

▌Q:為何情況變得如此嚴重?

實際上,大部分抗議者還是以和平反戰、大學撤資為主要訴求,許多紮營基地舉辦了座談會、自由演說、跨宗教祈禱會和音樂表演等活動。但在幾周之間,抗議群眾也因為逮捕行動而情緒高漲,當中確實不乏疑似反錫安主義(anti-Zionism)或反猶太(Antisemitism)的激動言行。例如有些人將去年10月7日哈瑪斯屠殺以色列平民稱為「成功的反抗行動」,或者高呼必須摧毀以色列國家等等,這些都被視為法律所禁止的仇恨言論,不少猶太裔學生因此感到不安,亦成為校方呼叫警力甚至國民兵(National Guard)前來清場的主要理由之一。

但在部分校園裡,也有完全相反的狀況發生,亦有不少親以色列人士在抗議現場「反示威」,激化對立氛圍。UCLA於4月30日晚間還爆發攻擊事件,大批反示威人士直接持棍棒攻擊抗議者營地,他們破壞學生架起的障礙物、將抗議者拖出並出手毆打,絲毫不管對象是男是女;混亂之中還有人朝著帳篷發射煙火,並對著學生噴灑防狼噴霧。UCLA校方估計至少15名學生送醫,包含一名學生頭部縫了14針。

這場針對性的攻擊持續至少4個小時,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聲明表示:「UCLA校警和執法單位遲來的有限作為令人無法接受,」嚴正要求警方說明。UCLA校方宣布1日全面停課,校長部洛克(Gene Block)更指出攻擊背後有一群「教唆者」,但並未說明更多細節,也未解釋校警為何沒有早點出動。直到2日清晨,警方也進入UCLA拆除抗議者營地,警方也逮捕132人。

種種事跡都表明,此波校園抗議早已吸引多種不同立場的人士前來「參與」,抗議者之間的情緒與意見持續分歧,和平抗議者與激進分子的界線也愈來愈模糊,紐約市長更透露,哥大和紐約市立學院的被逮捕者將近半數都不是學生或教職員

▌Q:大學校方的反應與責任?

過去兩周以來,多個大學校方要求執法單位出手。哥大至少逮捕160多人、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逮捕60多人。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則說抗議者「干擾社區安全」,至少逮捕120餘人。多數大學都針對校園安全與教學權益採取措施。哥大博士候選人李孟瑄即轉述,哥大已經全面禁止不住在校園的人士進出,教職員也不例外。許多學校改為遠端授課,也可能取消畢業典禮;哈佛大學則嚴格控制進出人士,並禁止學生紮營。

然而,其他學校也有較正面的消息,例如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校方與學生達成協議,同意將紮營地點限制在一定範圍之內,繼續和平抗爭;而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校方高層更同意在10月舉行投票,將認真討論該大學基金的投資標的,以換取抗議者停止駐紮。不同做法達成不同結果,顯示校園抗議潮並非全數流於失控或嚴重對立。

《金融時報》一則熱門評論就指出,大學校方、民主黨與共和黨等「大人們」的過度反應,才導致抗議持續激化。《金融時報》認為,上述社會人士之所以歇斯底里,很大一部分是因為過去數十年以來,大學校園傳授著反省二戰歷史的人道思想,對猶太人遭遇種族滅絕一事所產生的集體罪惡感不斷深化,因而對疑似反猶的言行特別敏感、不願賭上任何可能性。就如同哥大校方,即使在紐約市警局(NYPD)已表示抗議學生並不暴力之後,依然決定要求警方進駐,這些菁英學府抱持的人道主義,反而令他們做出侵犯言論自由的決定。

亦有媒體評論指出,無論多麼不認同抗議者的想法,大學校方亦應負起守護言論自由的最大責任,因為一流大學往往在校園裡標榜使命感,鼓勵學生推動社會變革,宣稱大學是進步社會不可或缺的場所。美國作家與律師菲利波維奇(Jill Filipovic)即點出,大學不僅需要保障學生安全參與課程的權利,也有義務闢出適當的空間,讓抗議學生能在安全環境下表達與辯論,即便有些立場具有爭議性、流於激進或荒唐,大學仍不該因為國會議員或輿論的反應就要求警方用武力對付抗議者。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Q:抗議潮與反越戰示威有何相似與不同之處?

此次抗議事件可能是1960年代反越戰以來,最大規模的校園抗議潮,因此也被不斷相互比較。最早發生逮捕事件的哥大,正是反越戰學運最重要的起源地之一,奇妙地呼應了聲援巴勒斯坦的抗議潮。

例如,抗議者30日深夜破窗佔領校內的漢彌爾頓大樓(Hamilton Hall),還以一位遭以軍殺害的6歲巴勒斯坦兒童之名,重新命名為「辛德大樓」(Hind's Hall)。距今56年前的1968年4月23日,也有上百名哥大學生佔領過漢彌爾頓大樓與其他建築,抗議美國參與越戰與種族隔離,當時警方也進與學生爆發衝突,最終逮捕逾700人之多。此後半世紀每當發生各種抗議事件,漢彌爾頓大樓都是「搶手」的佔領地點。

然而,這兩次抗議潮的相似之處很可能僅此而已。首先,反越戰運動抗議的背景之一,是美國當時仍實施徵兵制,許多上戰場的軍人根本不認同美國介入越南戰爭,相比之下,美國並未直接派兵涉入加薩戰事,對國民的傷害性並不相等。

此外,許多民主黨人擔心這波抗議潮會影響年底選情,因為今年夏天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恰好與1968年一樣都辦在芝加哥,當年反越戰團體號召上萬人在大會外遊行,演變成全國關注的「芝加哥七人案」大審;民主黨內部當時對越戰的意見也分裂成一盤散沙,多位候選人自行參選,導致共和黨籍總統候選人尼克森(Richard Nixon)獲勝。但在今年的抗議潮中,民主黨內部並沒有分裂,頂多將砲火集中批評總統拜登過於軟弱,無法約束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拜登也因為提供以色列金援和武器而飽受批評。

而在共和黨一方,則被批評對言論自由「雙標管控」。共和黨領導的眾議院5月1日以320比91的壓倒性票數快速通過新的《反猶意識法》(Antisemitism Awareness Act),依據該法案,如果有一所大學不阻止反猶的言論或行動,教育部就有權中止該大學的補助款。320張同意票中,民主黨議員亦佔了133票。

《反猶意識法》援用猶太組織「國際大屠殺紀念聯盟」(IHRA)對「反猶」的定義,並將定義正式納入1964年《民權法案》所禁止的歧視性行為。然而,IHRA的定義包含以下幾條,例如「聲稱以色列之國的存在是種族主義的作為」、「將以色列政府政策與納粹德國做比較」等等,這也代表,抗議者就算只是批判以色列作為一個國家的戰爭罪行,也很有可能被視為「反對整個猶太民族」。

《金融時報》不禁指出,共和黨政治人物包含總統參選人川普(Donald Trump)在內,多數批評校園示威「一團亂」,高呼應將抗議者抓去關等等,但也正是同樣的一群人,過去長期抱怨校園「不夠自由」,認為菁英大學對極右派的反多元言論不夠寬容。面對兩種情況天差地遠的處置態度,其傳遞的雙重標準足以令年輕世代困惑。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Q:還有哪些地方也有大學抗議潮?

儘管逮捕人數眾多,仍有愈來愈多校園爆發抗議潮。其中以包含紐約州的東北方最多,除了哥倫比亞大學之外,還有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布朗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康乃爾大學與賓州大學等等。西半部則以加州最多,包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與柏克萊分校、加州理工大學洪堡分校、華盛頓大學等等。美國中西部與南方亦有不少大學校園出現抗議,如威斯康辛大學、芝加哥大學、密西根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與南卡羅萊納大學等等,情況較為激烈的則是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至少136人遭逮捕

而在世界各地,聲援巴勒斯坦抗議亦有延燒的趨勢。法國5月1日舉行勞動節大遊行,部分民眾也趁機舉起支援巴勒斯坦、呼籲以色列停火的旗幟;英國、希臘、義大利、西班牙、加拿大都有類似遊行;德國更出現上萬群眾,高呼「解放巴勒斯坦」、「停止供給武器給以色列」等口號;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亦有抗議學生在校園紮營,還種下一顆象徵巴勒斯坦命脈的橄欖樹。

相較之下,世界其他還有黎巴嫩、約旦、埃及、葉門、科威特等地出現示威遊行或,亞洲還包括印度、馬來西亞與印尼,但或許是因為這些區域多屬阿拉伯或穆斯林國家,社會大眾本來就普遍反對以色列佔領巴勒斯坦,特別上街表態的人數也相對較少。

▌Q:示威行動的發起者及參與者是誰?

此波聲援巴勒斯坦的抗議活動,是由跨族群與跨宗教人士共同發起,發起團體包括「學生挺巴勒斯坦正義」(Students for Justice in Palestine)和「猶太和平之聲」(Jewish Voice for Peace),穆斯林、猶太裔、白人或其他族裔膚色的群體都有參與。不少人亦戴上巴勒斯坦傳統頭巾(Kufiya)以示支持。

抗議活動主要訴求則包括:呼籲以色列對加薩永久停火,要求美國政府停止對以色列施以援助,更要求校方撤資(Divestment),停止與軍火商或其他因戰爭而獲利的企業打交道,以及要求大學財務透明化等等。由於不少學生和教職員因參與抗議而遭開除,抗議訴求也包含撤銷相關懲處。

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去年10月7日攻擊以色列南部,殺害1200多人並擄走200多名人質,以色列因此對哈瑪斯控制的加薩走廊發起報復行動,持續空襲、攻打加薩,並阻撓人道物資援助,加薩當地已有超過3.4萬人喪生,至少三分之二為婦孺,另有逾140萬人流離失所。

美國大學校園抗議潮,許多大學報警逮捕抗議者,情勢上升至守護言論自由的爭辯。 圖/...
美國大學校園抗議潮,許多大學報警逮捕抗議者,情勢上升至守護言論自由的爭辯。 圖/歐新社

文/王穎芝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Daily Podcast】美國校園衝突升級,親以色列團體向UCLA學生發動攻擊

【Daily Podcast】美國校園抗爭,警察進入哥大拘捕學生、準備清場

作者文章

斯洛伐克總理費柯(Robert Fico)5月15日遭遇槍擊,身中5槍,送醫急救...

斯洛伐克總理槍擊案:71歲作家行刺,政治動機的仇恨謀殺?

2024/05/16
2019年9月的反送中集會。 圖/美聯社

中國害怕的音樂造反之歌?香港 YouTube 禁止播放〈願榮光歸香港〉

2024/05/15
阿富汗10日遭遇豪雨導致的水災,圖為一名幼童在泥濘上艱難爬行。 圖/法新社

泥漿滿身的娃娃:阿富汗水災逾342死,極端氣候的脆弱犧牲者

2024/05/14
在獄中曾因絕食抗議而健康惡化的張展,目前出獄後的身心狀況、以及落腳安身的去處,不...

揭露武漢疫情真相遭判罪4年:公民記者張展刑滿出獄,但目前仍「消失」中

2024/05/14
圖為拜登在2021年參訪底特律的電動車製造廠。 圖/美聯社

拜登將中國電動車關稅提高到100%:美國產業戰略怎麼打?

2024/05/13
伊朗歷經短暫的放鬆之後,政府再度收緊頭巾禁令,暴力掃蕩未戴頭巾的女性。 圖/美聯...

沒有她們的星球:伊朗頭巾禁令再從嚴,當地女性不曾放棄的自由希望

2024/05/10

最新文章

俄羅斯總統普丁在今天5月16日訪問中國,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雙方共同簽署發...

【Daily Podcast】普丁出訪中國與習近平會面/魔術之王「大衛考柏菲」遭指控下藥性侵

2024/05/16
斯洛伐克總理費柯(Robert Fico)5月15日遭遇槍擊,身中5槍,送醫急救...

斯洛伐克總理槍擊案:71歲作家行刺,政治動機的仇恨謀殺?

2024/05/16
5月14日,喬治亞國會以84票對30票三讀通過備受爭議的《境外影響力》法案,引發...

【Daily Podcast】香港YouTube禁止播放〈願榮光歸香港〉/喬治亞通過箝制異議的〈境外影響力法〉將危及加入歐盟

2024/05/15
2019年9月的反送中集會。 圖/美聯社

中國害怕的音樂造反之歌?香港 YouTube 禁止播放〈願榮光歸香港〉

2024/05/15
阿富汗10日遭遇豪雨導致的水災,圖為一名幼童在泥濘上艱難爬行。 圖/法新社

泥漿滿身的娃娃:阿富汗水災逾342死,極端氣候的脆弱犧牲者

2024/05/14
在獄中曾因絕食抗議而健康惡化的張展,目前出獄後的身心狀況、以及落腳安身的去處,不...

揭露武漢疫情真相遭判罪4年:公民記者張展刑滿出獄,但目前仍「消失」中

2024/05/14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