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Remember1029:南韓梨泰院事件一週年,缺席的真相與究責

2023/10/30 轉角24小時

10月29日的梨泰院事件追思。 圖/美聯社
10月29日的梨泰院事件追思。 圖/美聯社

Remember1029:南韓梨泰院事件一週年,缺席的真相與究責

「悲劇犧牲者:159人,為此付出政治責任者:0人。」韓國大規模踩踏事故——梨泰院事件——到2023年10月29日屆滿一週年。事件總共造成159人死亡、196人受傷。一年過去了,事發地點的巷弄,現已成為追悼紀念專區,寫著「#Remember1029」的字樣;昔日人潮擁擠、來此地舉辦萬聖節活動的人流景象不再。29日舉行的週年追思會上,仍有遺族家屬悲憤指出,一年來對於真相調查、責任追究的問題,官方都沒有明確的進展,許多人至今仍活在悲劇的傷痛裡。

▌專題系列報導:〈韓國梨泰院萬聖節慘案〉

(本專題獲得 2023 SOPA亞洲卓越新聞獎銀獎、入圍2023台灣卓越新聞獎)

梨泰院慘案發生於2022年10月29日,位於南韓首爾龍山區的梨泰院、鄰近漢米爾頓飯店旁的一條小巷弄,當晚因來到梨泰院參加萬聖節活動的人潮擁擠,不幸發生踩踏事故,最終釀成159人死亡、196人受傷的慘案。儘管事件引發南韓社會極大的悲傷情緒和憤慨,但對於事件真相的調查和究責,一年來卻是進度拖沓,讓死者遺族家屬無法接受。

2023年10月29日,也就是案發的一週年,事發地點現今已改做為追悼紀念專區,民眾可以到此巷弄的入口處,寫下訊息張貼在牆壁上。原本周遭還有許多酒吧、餐廳,在悲劇發生後的一年裡,有許多店家選擇關店或移轉,過去熱鬧、人聲鼎沸的梨泰院,如今的環境印象和氛圍已經截然不同。

「彷彿是鬼城一樣...」日本的《讀賣新聞》實地走訪梨泰院,比較在案發的一年後對於在地店家的影響。有店家表示,消費人流只剩下2成左右,附近不少店面都變成了空屋、貼上出租的訊息。不過幾間夜店到了晚上還是可以看到人群,業者向《讀賣新聞》樂觀地表示,認為人潮漸漸回流,還是有機會回到充滿人氣和活力的景象。但此時所見的梨泰院,無論是對比去年、或是在疫情之前,都還是明顯落寞冷清許多。

現在的梨泰院,也無法期望再透過萬聖節活動來吸引人潮。慘劇發生的原因之一,是當天警力配置和對於人潮評估的問題。

對此首爾市政府的安全與防災部門提出的新解,是導入AI辨識系統,透過裝設超過900支監視器、再搭配AI監控人潮的流動和密度,會依照危險程度分為「注意」、「警戒」、「深刻」三個階段,每當1平方公尺有達到3人以上時(梨泰院事件當天,人群密度推估達到將近每平方公尺11人),系統就會進入「注意」階段,並透過監視器發出廣播,請民眾避免走到狹窄的巷弄,以達到預警效果。

然而就算有了AI系統,就能預防類似的事情重演嗎?梨泰院事件案發之前,就曾經有風險評估指出要警備及早做好準備,但事後發現警方不僅沒有在意警訊,還打算逃避責任。而當晚被忽略、延遲的通報電話,這類人為疏失又該怎麼改善?截至目前為止,仍未有給南韓社會滿意的答案。

對於遺族而言,梨泰院真相的解明和究責停滯,才是家屬們最在意、遲遲無法療癒傷痕的原因。時隔一年,無論是南韓的新聞媒體、或是國際外媒的專題報導,都追問了同樣的問題——至今所有調查都沒有進展、也沒有明確的問責,為此付出政治責任的人數是「0」,許多家屬依然活在悲傷痛苦之中。

南韓的在野陣營都在29日當天前往追思會現場,包括先前陷入政治風波的共同民主黨李在明也都出席。不過總統尹錫悅本人,認為追思會的「政治性格」太強烈,意指認為被反對黨拿來做文章,因而沒有出席在梨泰院的儀式,而是自己到首爾北區的教會中致詞。事故成為政治的角力,卻又對調查究責沒有實質幫助,讓民眾越來越失去對政府的信心。

現在的梨泰院,也無法期望再透過萬聖節活動來吸引人潮。慘劇發生的原因之一,是當天警力配置和對於人潮評估的問題。 圖/歐新社
現在的梨泰院,也無法期望再透過萬聖節活動來吸引人潮。慘劇發生的原因之一,是當天警力配置和對於人潮評估的問題。 圖/歐新社

「彷彿是鬼城一樣...」日本的《讀賣新聞》實地走訪梨泰院,比較在案發的一年後對於在地店家的影響。有店家表示,消費人流只剩下2成左右,附近不少店面都變成了空屋、貼上出租的訊息。 圖/歐新社
「彷彿是鬼城一樣...」日本的《讀賣新聞》實地走訪梨泰院,比較在案發的一年後對於在地店家的影響。有店家表示,消費人流只剩下2成左右,附近不少店面都變成了空屋、貼上出租的訊息。 圖/歐新社

梨泰院事件追思集會現場,擺放了罹難者的遺像。 圖/法新社
梨泰院事件追思集會現場,擺放了罹難者的遺像。 圖/法新社

一年過去了,事發地點的巷弄,現已成為追悼紀念專區,寫著「#Remember1029」的字樣。 圖/歐新社
一年過去了,事發地點的巷弄,現已成為追悼紀念專區,寫著「#Remember1029」的字樣。 圖/歐新社

至今所有調查都沒有進展、也沒有明確的問責,為此付出政治責任的人數是「0」,許多家屬依然活在悲傷痛苦之中。 圖/法新社
至今所有調查都沒有進展、也沒有明確的問責,為此付出政治責任的人數是「0」,許多家屬依然活在悲傷痛苦之中。 圖/法新社

推薦閱讀

專題系列報導:韓國梨泰院萬聖節慘案

無人負責的創傷200天:梨泰院慘案後,南韓檢警拖延調查

轉角24小時

過去24小時,每天影像中的國際深度事件點。

作者文章

伊朗核設施福爾多(Fordo)的衛星空拍圖,攝於6月14日。 圖/路透社

美國巨型鑽地彈轟炸伊朗核設施:伊朗的抵抗軸心盟友能反擊嗎?中俄有無能力介入?

2025/06/22
無國界醫生(台灣)集會呼籲「援助不是武器,停止封鎖加薩」。截至6月初,加薩已有超...

「所有底線都被跨越」加薩兩週近400死,無國界醫生籲以色列:停止封鎖加薩

2025/06/20
一個烏克蘭家庭持國旗遊行,呼籲俄羅斯歸還人質。 圖/路透社

重建家園的希望?烏克蘭承認雙重國籍,緩解戰爭導致的人口危機

2025/06/20
犯下駭人聽聞的連續下藥性侵案的中國留學生鄒鎮豪,在英國法院判決28項指控有罪後,...

請求化學閹割被英國法院駁回:中國留學生鄒鎮豪連續下藥性侵案,遭判終身監禁

2025/06/20
6月18日,伊朗向以色列發射飛彈回擊,以色列的防空系統在特拉維夫市上空攔截。 圖...

中東局勢的不安:川普要求伊朗無條件投降,以色列對伊朗的進逼可能適得其反?

2025/06/18
伊朗向以色列展開回擊,圖為6月16日,以色列防空系統攔截伊朗的飛彈。 圖/法新社

以色列與伊朗持續互轟:川普施壓伊朗達成核協議、反對以色列刺殺伊朗最高領袖

2025/06/16

最新文章

伊朗核設施福爾多(Fordo)的衛星空拍圖,攝於6月14日。 圖/路透社

美國巨型鑽地彈轟炸伊朗核設施:伊朗的抵抗軸心盟友能反擊嗎?中俄有無能力介入?

2025/06/22
無國界醫生(台灣)集會呼籲「援助不是武器,停止封鎖加薩」。截至6月初,加薩已有超...

「所有底線都被跨越」加薩兩週近400死,無國界醫生籲以色列:停止封鎖加薩

2025/06/20
一個烏克蘭家庭持國旗遊行,呼籲俄羅斯歸還人質。 圖/路透社

重建家園的希望?烏克蘭承認雙重國籍,緩解戰爭導致的人口危機

2025/06/20
犯下駭人聽聞的連續下藥性侵案的中國留學生鄒鎮豪,在英國法院判決28項指控有罪後,...

請求化學閹割被英國法院駁回:中國留學生鄒鎮豪連續下藥性侵案,遭判終身監禁

2025/06/20
6月18日,伊朗向以色列發射飛彈回擊,以色列的防空系統在特拉維夫市上空攔截。 圖...

中東局勢的不安:川普要求伊朗無條件投降,以色列對伊朗的進逼可能適得其反?

2025/06/18
伊朗向以色列展開回擊,圖為6月16日,以色列防空系統攔截伊朗的飛彈。 圖/法新社

以色列與伊朗持續互轟:川普施壓伊朗達成核協議、反對以色列刺殺伊朗最高領袖

2025/06/1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