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政治歸政治:日本大選「藝人催票」的忌諱與覺醒?

2021/10/28 轉角24小時

 圖/VOICE PROJECT
圖/VOICE PROJECT

▌政治歸政治:日本大選「藝人催票」的忌諱與覺醒?

「到底該怎麼做,日本年輕人才願意出來投票?」日本2021眾院選將在31日登場,作為新任首相岸田文雄的執政考驗,各方人馬已緊鑼密鼓準備迎接周末決戰。為了催出始終低迷的投票率,民間發起「VOICE PROJECT」行動,邀請包括小栗旬、菅田將暉、渡邊謙、橋本環奈在內14位明星共同發聲,呼籲踴躍投票。本回陣容之豪華實屬罕見,特別主攻日本年輕世代,然而民間呼聲越來越急切,對比的卻是年輕人持續下探的低投票率。為什麼這些熱情拉票沒什麼作用?在藝人也常常忌諱政治話題的環境下,又能有多少號召力?政治冷感的背後,難道沒有一絲的熱情?

2021眾院選將於10月31日登場,對於執政的岸田政權來說,是內閣上路以來首次面對的選民審日。本回從宣告眾院解散到最後投票,時程只有短短兩周,對於寄望在疫情減緩之下,短期決戰定勝負的岸田文雄而言,是一場政治豪賭。如果自民黨基本盤沒有鬆動,確保國會過半席次還是可以預期的勝利景象。

關鍵之一就在於投票率。通算近十年的參眾兩院投票率,整體來說都呈現逐年下滑趨勢,2009年眾院選將近7成的投票,到2017年已只有5成左右,2019年的參院選也跌破到48%。雖然從投票的年齡層分布來看,60歲以上高齡者仍佔最大宗,對於自民黨集團相對有利,但中高齡的投票率其實也同步呈現衰退,有可能成為執政地盤鬆動的隱憂。

而近年來每每成為熱門話題的「年輕人不投票」,自從2016年投票年齡門檻正式下修到年滿18歲公民後,投票率一度踴躍提升,當時創下18歲投票率51%、19歲投票率42%的可觀成績,還勝過20歲到30歲青年,掀起一陣年輕人參政的新氣象。

但從2016過後,18到29歲世代在接連的2017眾院選、2019參院選都明顯下降,落到只剩下30%的地步,而且眼下還看不到回升改變的可能,過往期待的年輕世代翻轉政治似乎成了夢幻泡影。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有鑑於此,日本民間團體發起「VOICE PROJECT」公益行動,眾星雲集共同呼籲民眾踴躍投票,包括小栗旬、菅田將暉、渡邊謙、橋本環奈、秋元才加、Rola...等14位名人響應,倡議「你的選票就是你的聲音」,號召選民以投票表達意見,不再做默默無聲的大眾。

影片推出後引發不少社群議論,特別因為這一次的明星陣容豪華,是過去幾次選舉中罕見的現象。VOICE PROJECT影片從10月16日上線後,現在已經衝破63萬點閱;儘管話題性十足,實際上到底能催出多少投票動力,當前選情的民間熱度似乎沒有具體的反應。

VOICE PROJECT特別強調——不應讓政治話題成為禁忌——映照14位公開發聲的明星們,卻也是格外諷刺的現實。影片裡說「Your Vote is Your Voice」的女星Rola,2018年才因為在IG發布限動、希望大家關心沖繩邊野谷基地遷移問題,一度引發社群輿論的爭議和批評,甚至被人惡意攻擊、簡化貼上左膠標籤。

另一位響應計畫的前AKB成員秋元才加,近幾年陸續有關心公眾議題和政治的發言,2020年時無懼中國壓力,公開聲援香港被捕入獄的周庭。然而凡此種種,卻依然會成為某些日本「網路右翼」眼中的反日份子,斥責是不用大腦的跟風藝人。在普遍將政治、藝能切割開來的風氣下,避免爭議炎上的做法,就是盡量避免參與政治話題,明哲保身。

這樣的「默契」卻在2020年5月有了驚人轉變,因為東京檢察長醜聞爆料事件,竟帶動一波Twitter大量抗議,藝人明星們也有罕見的評論發言。當時的輿論氣氛,看見了打破政治話題禁忌的曙光,但這是否足以象徵「世代覺醒」,還是只是一時遇到強烈刺激的「突發式覺醒」,恐怕還有待往後的選舉來驗證。

「我覺得藝人聊政治很好啊!」搞笑界一哥松本人志對此毫不忌諱,更多次公開鼓勵藝能界可以多多關心公共議題。不過就算如此,在日本也很難看到明星公開替特定候選人站台;就算是在媒體場合發表意見,選擇的議題也是相對與環境生活有關,像是近年討論風氣越來越開放的性別平權、夫婦別姓,或是在東北出身的藝人們,會特別關心的核電問題等等。

「但是,叫年輕人出來投票就能解決問題嗎?」不同政治光譜的新聞媒體,例如《讀賣新聞》、《朝日新聞》,都對年輕世代的投票率問題充滿疑問。《朝日新聞GLOBE》的總編輯玉川透就認為,單純叫年輕人去投票,不是解決問題根源的辦法,因為促成投票的動機並不存在,投票並不會直接改變那些導致政治冷感的病灶。

《時事通信社》的民調採集發現,讓年輕世代不投票的原因,其實幾年下來沒有太大的變化,不外乎是「不知道該投給誰?」、「投票也無法改變現況」、「對政治議題不了解也沒興趣」諸如此類,甚至於「投票很麻煩」、「投票所太遠」這樣的意見也真實存在於年輕選民心中。

微妙的是,在日本財團今年9月的調查裡,卻發現雖然投票率呈下滑趨勢,但17到19歲的最年輕世代反而從2020年以來,對政治的關心程度向上提升,之中的分界在於疫情大流行後的影響,讓年輕選民的政治衝擊感增強。

這或可間接證實了日本政治雖然冷感,但並非死水一灘。只不過如何激起水花、進而導向政治公民參與,改變對現實的無力感——這是到現今仍然沒有準確解答與辦法的循環難題。

參與投票的長者。 圖/法新社
參與投票的長者。 圖/法新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敢不敢制裁中國?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辯論和「安倍一強」矛盾

下一代首相岸田文雄!解釋日本自民黨「派閥包圍網」經典激戰

作者文章

拘留所內的影像發現,在火災發生之後,警衛無視受困的其他移民、逕自逃生離去,引發倫...

墨西哥移民拘留所大火:惡火吞噬40條人命...警衛「見死不救」

2023/03/29
納許維爾槍擊案發生後,校車將學生撤離聖約學校,一名學童在校車上哭泣。 圖/美聯社

襲擊福音小學的仇恨?美國納許維爾校園槍擊案:6人死亡、槍手已遭擊斃

2023/03/28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3月21日在克里姆林宮會晤之後,雙方簽署「關於...

極權好朋友?中俄聯合聲明:不切實際的停火呼籲、習普互利的聯手陣線

2023/03/22
馬立波的單親爸爸梅熱維(Yevhen Mezhevyi)2022年6月冒著生命危...

救回被俄羅斯「綁架」的孩子:一位烏克蘭父親的千里尋兒記

2023/03/21
圖為瑞銀。 圖/路透社

瑞銀收購瑞士信貸:金融暗雲...止血阻擋下一個「雷曼時刻」?

2023/03/20
圖為美國MQ-9無人機。 圖/美國空軍

挑起美俄對抗的「意外」?美國MQ-9無人機墜毀後的引戰風險

2023/03/16

最新文章

拘留所內的影像發現,在火災發生之後,警衛無視受困的其他移民、逕自逃生離去,引發倫...

墨西哥移民拘留所大火:惡火吞噬40條人命...警衛「見死不救」

2023/03/29
圖為美國納許維爾校園槍擊案的監視器影像,槍手赫爾(Audrey Hale)持兩把...

【Daily Podcast】美國納許維爾校園槍擊案更新:槍手背景、警方修正「跨性別」說法|墨西哥移民居留所縱火40人死亡

2023/03/29
在官媒《第一頻道》王牌新聞節目〈時代〉直播中出鏡示威反戰,而被警察強抓逮捕的「造...

【Daily Podcast】 美國田納西州校園槍擊案/俄羅斯反戰電視台編輯後來呢?/以色列暫緩司法改革

2023/03/28
納許維爾槍擊案發生後,校車將學生撤離聖約學校,一名學童在校車上哭泣。 圖/美聯社

襲擊福音小學的仇恨?美國納許維爾校園槍擊案:6人死亡、槍手已遭擊斃

2023/03/28
以色列司法改革近日備受爭議,國防部長葛朗特(Yoav Gallant)因呼籲政府...

【Daily Podcast】以色列爭議司法改革引發民怨/普丁將於白俄羅斯部署戰術核武

2023/03/27
美國海軍驅逐艦米利厄斯號(USS Milius)。 圖/美聯社

The Glocal 週報/解放軍「驅逐美國軍艦」?南海主權爭議的美中海上對峙

2023/03/27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