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喀布爾機場倒數48小時:阿富汗第三波恐攻與「死神」最後的互相傷害?

2021/08/30 轉角24小時

美國與北約聯軍的阿富汗大撤退行動,即將於8月31日深夜全面結束。但來自ISIS-K的恐怖攻擊,周日下午卻再度出現。 圖/美聯社
美國與北約聯軍的阿富汗大撤退行動,即將於8月31日深夜全面結束。但來自ISIS-K的恐怖攻擊,周日下午卻再度出現。 圖/美聯社

【2021. 8. 30 美國阿富汗

喀布爾機場倒數48小時:阿富汗第三波恐攻與「死神」最後的互相傷害?

「這是亂軍之中,無妄卻無可避免的『間接殺傷』...?」美國與北約聯軍的阿富汗大撤退行動,即將於8月31日深夜全面結束。29日,最後一批英軍大兵已提前全數離境,而留在喀布爾國際機場(KBL)「獨自斷後」的美軍部隊,雖然已在14天內空運歷史性地救走了超過12萬阿富汗人,但來自ISIS-K的恐怖攻擊,周日下午卻再度出現,一輛由ISIS-K操控的「自殺炸彈車」,在意圖攻擊機場前,就遭到空中巡弋的美軍MQ-9「死神」攻擊無人機,於喀布爾城區邊緣空襲殲滅。但到了30日清晨,多枚「火箭」卻再度從喀布爾北郊城鎮朝KBL發動轟炸,儘管火箭彈最終沒有直接擊中機場,但卻也顯示美軍少量兵力斷後的最後48小時,KBL機場或將成為各方陰謀的「恐攻活靶」。

除了最後的斷後行動得冒著極高的遇襲風險外,美軍「死神」的空襲保護傘,雖成功阻止了ISIS-K的自殺炸彈車,但落在喀布爾城區狹窄巷弄的空襲打擊區,卻也傳出了至少9名路過的阿富汗平民與其中6名幼童「全家遇難」。

類似的狀況也出現在8月26日ISIS-K所發動的機場自殺炸彈攻擊裡,根據《BBC》與《自由歐洲電台》(RFE/RL)的採訪證詞:上周四死於機場恐攻的至少170名阿富汗平民中,除了被ISIS-K槍手自爆殺死之外,「...其實有大量死難平民,是被恐慌的美軍給開火擊斃。」

雖然戰場上的「間接傷害」與喀布爾機場幾乎不可能有效防守的地理特性,都讓這連續幾起殺傷事件顯得極其悲慘卻無可奈何。但那些還留在阿富汗的本國籍記者,卻也記錄到了幾個微妙的發展眉角:(1)塔利班政權其實故意壓制了826機場恐攻的本地新聞與平民死亡數字;(2)美國雖然取得了相對精準的ISIS-K恐攻情報,協助美方最後反恐的配合單位,卻極可能是塔利班旗下唯一被美國認證為「恐怖組織」的武裝支部——哈卡尼網路(Haqqani network )。

▌前情提要:〈美軍10年來最大陣亡!血流成河的826喀布爾機場恐攻〉

除了最後的斷後行動得冒著極高的遇襲風險外,美軍「死神」的空襲保護傘,雖成功阻止了ISIS-K的自殺炸彈車,但落在喀布爾城區狹窄巷弄的空襲打擊區,卻也傳出了至少9名路過的阿富汗平民與其中6名幼童「全家遇難」。

 圖/美聯社
除了最後的斷後行動得冒著極高的遇襲風險外,美軍「死神」的空襲保護傘,雖成功阻止了ISIS-K的自殺炸彈車,但落在喀布爾城區狹窄巷弄的空襲打擊區,卻也傳出了至少9名路過的阿富汗平民與其中6名幼童「全家遇難」。 圖/美聯社

喀布爾機場的撤離行動,8月30日已進入了最後的「收尾階段」。從8月14日喀布爾政府崩潰開始,截至28日深夜為止,美軍14天內已從KBL機場空運接走了11.2萬阿富汗難民。儘管29日以後的撤離數據未有即時更新,但預計撤離行動在8月31日全面落幕之前,美國主導的空運撤離行動,必能超過12萬人以上——此一救援人數,也將是1975年西貢淪陷時「常風行動」的15~20倍。

不過駐守喀布爾機場的美軍部隊,奉總統拜登的命令,已確定要「繼續平民撤離行動...直到最後一刻」。但與美軍同步進駐KBL的英軍部隊,29日晚間卻已結束了所有軍民撤離行動,並拉走所有英軍「全軍撤退」——

換言之,在喀布爾機場行動的最後48小時裡,KBL撤離區裡,只剩美軍有留「斷後部隊」。

北約各國之所以紛紛「提前撤收」,主要的觸發原因仍是8月26日的喀布爾機場連環恐怖攻擊。在這場由ISIS阿富汗支部(ISIS-K)自承發起的自殺攻擊裡,目前已確認美軍13人死亡,現場排隊等待機場撤離的阿富汗平民死傷人數,則從一開始的60死,上修到90死,再上修到「至少170死」。

在826攻擊事件之後,美軍周末雖派出了MQ-9「死神」攻擊無人機,成功狙殺多名ISIS-K的主謀幹部。但美軍的空襲出手,非但沒有嚇阻對手的接續攻擊,第二波與第三波的KBL機場攻擊行動,仍分別在8月29日與30日上午,以「汽車自爆炸彈」與「城區火箭」的方式往美軍襲來。

北約各國之所以紛紛「提前撤收」,主要的觸發原因仍是8月26日的喀布爾機場連環恐怖攻擊。在這場由ISIS阿富汗支部(ISIS-K)自承發起的自殺攻擊裡,目前已確認美軍13人死亡,現場排隊等待機場撤離的阿富汗平民死傷人數,則從一開始的60死,上修到90死,再上修到「至少170死」。圖為英軍撤離。 圖/美聯社
北約各國之所以紛紛「提前撤收」,主要的觸發原因仍是8月26日的喀布爾機場連環恐怖攻擊。在這場由ISIS阿富汗支部(ISIS-K)自承發起的自殺攻擊裡,目前已確認美軍13人死亡,現場排隊等待機場撤離的阿富汗平民死傷人數,則從一開始的60死,上修到90死,再上修到「至少170死」。圖為英軍撤離。 圖/美聯社

美軍發言人表示,喀布爾機場外圍的829美軍空襲行動,是接獲可靠情報後的「自衛行動」,一輛滿載爆裂物的自爆汽車,在不顧警告的狀況下從城區往機場方向直衝而來,因此滯空戒備的美軍無人機「才會發射飛彈將之摧毀」。

雖然美軍在第一時間表示:這起「空襲反恐」行動非常順利,成功擊殺了ISIS-K的自殺炸彈客。但美軍地獄火飛彈在人口稠密區攻擊,以及觸發炸彈汽車的爆炸,卻也造成了多名無關平民死亡——根據《CNN》的在地說法,現場的爆炸已知9名死者都來自於同一家族,其中6人還是未成年的兒童。

「我們確實知道這起反恐空襲事件,與數名平民死傷相關。」在面對記者提問時,略顯尷尬美軍發言人如此說明:在兵荒馬亂的高風險時刻裡,相關單位尚無法確認確切的現地死傷,「但聽到有無辜者因恐怖攻擊而死,總是讓人感到遺憾與傷心。」

事實上,發生在都會人口稠密區的反恐行動,無論成敗都有可能造成無關平民的大量死傷。但826的喀布爾空襲行動之所以格外引發媒體關注,其背後的主要原因有三:

(1)喀布爾機場最後48小時只剩美軍斷後,再遇大規模恐攻的威脅機率有多大?

(2)在現地情報來源混亂不足的情況下,美國如何確定「空襲目標就是ISIS-K」?

(3)在826的KBL機場自爆恐攻中,被「美軍恐慌射殺的現場死亡平民」證詞,又該如何後續交代?

雖然美軍第一時間表示:這起「空襲反恐」行動非常順利,成功擊殺了ISIS-K的自殺炸彈客。但美軍地獄火飛彈在人口稠密區攻擊,以及觸發炸彈汽車的爆炸,卻也造成了多名無關平民死亡。圖為遭到擊毀的汽車。 圖/美聯社
雖然美軍第一時間表示:這起「空襲反恐」行動非常順利,成功擊殺了ISIS-K的自殺炸彈客。但美軍地獄火飛彈在人口稠密區攻擊,以及觸發炸彈汽車的爆炸,卻也造成了多名無關平民死亡。圖為遭到擊毀的汽車。 圖/美聯社

在8月26日的機場自爆攻擊事件中,雖然造成13名美國軍人死亡,但現場的阿富汗平民卻也有「至少170人被殺死」——此一事件,不僅是美軍自2011年以來的最大單一日陣亡數;也是阿富汗自2001年阿富汗戰爭開打以來,單一事件的最慘平民罹難數。

但根據《BBC》留駐阿富汗的前線記者克曼尼(Secunder Kermani)報導的目擊者說法:死於機場的170名阿富汗平民中,除了被ISIS-K犯案槍手現場射殺與炸死的第一波死難者之外,

「不少平民死者,都是被遇襲後陷入恐慌的美軍開火射殺。」

面對《BBC》所陳述的目擊者證詞,五角大廈與美國政府都拒絕回應。但事實上,826案發的修道院門(Abbey Gate),當時本來就擠滿了撤離平民,在恐怖分子的開火與自爆聲響後,現場的平民人龍也恐慌地彼此踩踏,並拚了命地想要「衝撞硬闖機場基地」,以避免被身後的攻擊槍火殺死(當時現場無法確認開火的是不是機場外圍的塔利班,突如其來的混亂狀況造成了無法控制的人群災難)。

正也因此,在這種瞬間爆發的極端狀況中,要於當地人的混亂恐慌中「精準辨識敵我」,對於外來且遇襲混亂的美國大兵來說,確實是不可能妥善處理的必輸災難。

在8月26日的機場自爆攻擊事件中,雖然造成13名美國軍人死亡,但現場的阿富汗平民卻也有「至少170人被殺死」。 圖/美聯社
在8月26日的機場自爆攻擊事件中,雖然造成13名美國軍人死亡,但現場的阿富汗平民卻也有「至少170人被殺死」。 圖/美聯社

罹難美軍之一的Nicole Gee。 圖/美聯社
罹難美軍之一的Nicole Gee。 圖/美聯社

除了美軍的現場誤殺之外,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的「善後應變」,也引發了阿富汗記者群的嚴重質疑。根據《自由電台》的現場記者貝贊(Frud Bezhan)的說法:826恐攻事件,至少造成阿富汗平民「3位數以上」的死傷慘況,本該在當地時間周五清晨就有所眉目,但各地的醫院、社區與新聞通報,都被塔利班政權下達了「封口令」,導致沒人敢牴觸塔利班官方的死傷報告與事件敘述。

由於現場的混亂與塔利班事後的新聞管制,許多機場死難者並沒能有效的統整驗屍,就必須按按照信仰習俗速葬入土。但像是各地醫院通報的不明槍傷,以及百餘名阿富汗死難者的名單背景,一團混亂之中未被解答的不僅是事發真相,就連恐怖份子有幾人?機場外圍保安是否存在漏洞或串謀的可能性?塔利班政府也是模糊仗式的不願深究。

事實上,在826的機場攻擊事件後,美國與塔利班政權的「反恐合作」,也迅速從檯面下的默契談判,升級到雙方各自公開承認的「權宜事實」。就像是美國各級政府對外說明的一樣:

「美國既不支持也不喜歡塔利班,我們之間稱不上彼此信任或相互承認——但在『共同的敵人』ISIS-K之前,美國確實會把塔利班當成『可利用的工具』。」

美國主張的「塔利班利用論」,是從美國總統拜登、白宮發言人、國務院、五角大廈乃至於美軍中央司令部...各級權責單位上上下下都同樣公開主張的說法。但於政治倫理與國安規定的事實上,美軍與塔利班理所當然的「反恐接觸」,卻也衍生出尷尬難解的政治問題。

事實上,在826的機場攻擊事件後,美國與塔利班政權的「反恐合作」,也迅速從檯面下的默契談判,升級到雙方各自公開承認的「權宜事實」。就像是美國各級政府對外說明的一樣:「美國既不支持也不喜歡塔利班,我們之間稱不上彼此信任或相互承認——但在『共同的敵人』ISIS-K之前,美國確實會把塔利班當成『可利用的工具』。」 圖/路透社
事實上,在826的機場攻擊事件後,美國與塔利班政權的「反恐合作」,也迅速從檯面下的默契談判,升級到雙方各自公開承認的「權宜事實」。就像是美國各級政府對外說明的一樣:「美國既不支持也不喜歡塔利班,我們之間稱不上彼此信任或相互承認——但在『共同的敵人』ISIS-K之前,美國確實會把塔利班當成『可利用的工具』。」 圖/路透社

美國主張的「塔利班利用論」,是從美國總統拜登、白宮發言人、國務院、五角大廈乃至於美軍中央司令部...各級權責單位上上下下都同樣公開主張的說法。但於政治倫理與國安規定的事實上,美軍與塔利班理所當然的「反恐接觸」,卻也衍生出尷尬難解的政治問題。 圖/美聯社
美國主張的「塔利班利用論」,是從美國總統拜登、白宮發言人、國務院、五角大廈乃至於美軍中央司令部...各級權責單位上上下下都同樣公開主張的說法。但於政治倫理與國安規定的事實上,美軍與塔利班理所當然的「反恐接觸」,卻也衍生出尷尬難解的政治問題。 圖/美聯社

美國公開自己正與塔利班「交換反恐情報」後,來自本國輿論的譴責聲量,都開始砲轟拜登政府的「與虎謀皮」——因為塔利班目前雖然確實正與ISIS-K敵對作戰,但負責主導塔利班情蒐與「反恐」的權責單位,或可能是塔利班昔日的第五縱隊、因恐攻手段殘酷暴虐而被美國認定為恐怖組織的「哈卡尼網路」。

簡單的來說,反對派意見質疑的,是美國「找上恐怖組織幫忙反恐」的道德爭議與可能的觸法法問題。因為阿富汗塔利班本身雖不是美國列名的「恐怖組織」,但其旗下負責發動敵後行動、殺害平民與美軍無數的哈卡尼網路,卻是美國通緝的「恐怖份子」。照理來講,美國法律規定政府單位不得接觸交涉或與恐怖組織合作。因此美國與塔利班的反恐情報交換,是否會觸犯與哈肯尼網路的交涉禁令?拜登政府雖然難堪辯解,但卻也交代不清。

然而正當美軍撤離前的「斷後反恐行動」,留下了種種互相矛盾的問題黑洞之際。30日上午6點30分,KBL機場卻遭到了從喀布爾城區北郊發射的「多枚火箭」轟炸奇襲。

儘管截至目前為止,朝機場發射的火箭彈幾乎全都打在了城北的住宅區,並沒有任何火箭打中機場、或落在可能威脅跑道起降的安全範圍裡,但美軍、塔利班與阿富汗的記者社群裡,卻都無法第一時間確認火箭發射的攻擊數量,以及確切可能的威脅範圍。

鑒此種種的情報混亂與失控——包括美軍更進一步地找上塔利班「分享在地反恐標的」的迫切需求——或也將在美軍最後的48小時撤離行動中,埋下更多戰略伏筆與威脅。

自美軍與北約撤退以來種種的情報混亂與失控——包括美軍更進一步地找上塔利班「分享在地反恐標的」的迫切需求——或也將在美軍最後的48小時撤離行動中,埋下更多戰略伏筆與威脅。圖為西班牙軍撤離。 圖/路透社
自美軍與北約撤退以來種種的情報混亂與失控——包括美軍更進一步地找上塔利班「分享在地反恐標的」的迫切需求——或也將在美軍最後的48小時撤離行動中,埋下更多戰略伏筆與威脅。圖為西班牙軍撤離。 圖/路透社

推薦閱讀

As the Taliban Tighten Their Grip, Fears of Retribution Grow

US warns of fresh threats at Kabul airport as evacuations enter final phase

轉角24小時

過去24小時,每天影像中的國際深度事件點。

作者文章

7月1日泰國憲法法院宣布,泰國總理貝東丹和柬埔寨前總理洪森(Hun Sen)私下...

泰國總理貝東丹被停職:引發民怨的柬埔寨通話「錄音門」政治風波

2025/07/02
2017年日本神奈川縣座間市殺人分屍案事發之後,兇手白石隆浩所住公寓被警方和媒體...

以尋短之名誘騙的「座間9人殺害事件」:兇手白石隆浩死刑執行,「普通人」犯下的網路殘酷命案

2025/06/27
法國舉行世界音樂節,數百萬民眾熱情參與,卻發生女性遭針刺攻擊事件。 圖/歐新社

法國世界音樂祭「針刺襲擊」:全國已知至少145人受害,疑為社群號召針對女性攻擊

2025/06/26
圖為6月24日伊朗首都德黑蘭,支持伊朗最高領導人的群眾。 圖/歐新社

被洩露的美國國防情報局評估資料:伊朗核設施並沒有完全摧毀

2025/06/25
伊朗於6月24日上午向以色列發射多枚飛彈,圖為西岸地區所見的飛彈軌跡。 圖/路透...

伊朗「象徵性報復」:川普宣告一天內以伊完全停火,伊朗再度轟炸壓線收場

2025/06/24
以色列與伊朗互轟已數日,伊朗大批反政權的人也反抗以色列與美國。 圖/路透社 

大國砲火之下:伊朗與以色列的民眾怎麼想?

2025/06/23

最新文章

7月1日泰國憲法法院宣布,泰國總理貝東丹和柬埔寨前總理洪森(Hun Sen)私下...

泰國總理貝東丹被停職:引發民怨的柬埔寨通話「錄音門」政治風波

2025/07/02
2017年日本神奈川縣座間市殺人分屍案事發之後,兇手白石隆浩所住公寓被警方和媒體...

以尋短之名誘騙的「座間9人殺害事件」:兇手白石隆浩死刑執行,「普通人」犯下的網路殘酷命案

2025/06/27
法國舉行世界音樂節,數百萬民眾熱情參與,卻發生女性遭針刺攻擊事件。 圖/歐新社

法國世界音樂祭「針刺襲擊」:全國已知至少145人受害,疑為社群號召針對女性攻擊

2025/06/26
圖為6月24日伊朗首都德黑蘭,支持伊朗最高領導人的群眾。 圖/歐新社

被洩露的美國國防情報局評估資料:伊朗核設施並沒有完全摧毀

2025/06/25
伊朗於6月24日上午向以色列發射多枚飛彈,圖為西岸地區所見的飛彈軌跡。 圖/路透...

伊朗「象徵性報復」:川普宣告一天內以伊完全停火,伊朗再度轟炸壓線收場

2025/06/24
以色列與伊朗互轟已數日,伊朗大批反政權的人也反抗以色列與美國。 圖/路透社 

大國砲火之下:伊朗與以色列的民眾怎麼想?

2025/06/2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