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獅子」矛盾黃昏:南非禁止的獅子養殖產業鍊
▌「血獅子」矛盾黃昏:南非禁止的獅子養殖產業鍊
「人類果然是世上最殘酷的牲畜...」以壯闊草原生態聞名全球的南非,2日政府公布了一份歷時兩年的《動物管理暨保育專家報告》,確定將全面禁止爭議數十年的「獅子養殖業」,以保護南非的國際形象與自然生態。南非的畜養獅子產業鏈,素來因非必要的殘酷爭議而惡名昭彰。儘管業內支持者不斷強調,受人類規模化養殖的「獅子商品」,才是保護野生獅群不受盜獵威脅、並能有效規範國際需求的「市場化正解」;但一系列反自然的密集繁殖、娛樂消費、爭議困獵與屠宰取骨,讓養殖獅群從一出生到被宰殺都受盡了痛苦,這不僅讓南非產業得到了「血獅子」的譴責惡名,更可能引爆無法預測的新一波人畜病毒大瘟疫。
這份由南非環境森林漁業部所公布的專家報告,是從2019年開始針對南非野生動物政策的一系列官方檢與建議。在十多項政策建議中,絕大多數的議題都能得到專家團隊的一致決議,唯有「官庫持有之犀牛角與象牙的處置方式?」以及「商用獅子養殖場的存廢問題?」讓報告成員出現了漫長的辯論與爭議。
南非的養殖獅子經濟鏈,又被保育團體與國際社會稱作為「血獅子」(Blood Lions),其所指的是人類為了商業用途而圈養繁殖的「非野生獅群」。根據官方估計,南非境內目前約保存有3,000頭野生的非洲獅,但全國上下卻有超過300家獅子養殖場、畜有1萬頭以上的「養殖獅」——這些養殖用的獅子,在過往法規裡被視為經濟牲畜。從出生到死,養殖獅們都在極為爭議的環境中,為人類的奢侈經濟賣命服務。
官方報告顯示,南非的養殖獅子大多是被畜養在密集、髒亂、甚至是近親交配的惡劣環境。幼獅一出生,一星期內就會被帶離母親身邊,這一方面是要強行終止母獅的育嬰狀態、以求最快速度重新繁殖;二方面是可愛、毛茸茸的幼獅,也會被集中起來人類畜養,一邊讓他們習慣人類解除天生野性,一邊也用於觀光產業,供不知情的外國遊客「與獅寶寶近距離玩耍」。
等到崽獅逐漸長大後,比較穩定、習慣與人類接觸的未成年小獅,則會被安排到遊樂園裡,擔當「與獅共舞」一類的觀光體驗活動。但當獅子們再長大一點、無法保證與遊客接觸的安全風險後,他們則又會被關回養殖場,為了繁殖更多商用獅群而密集交配。
直到獅群年老、繁殖能力到達極限、或者是養殖場要「收成現金」控制畜養規模時,這群養殖獅子就將迎來死亡宿命——賣相不好的獅子往往會被直接屠宰,取其「獅骨」賣到亞洲市場,做高端奢侈品、或者是替代「虎骨」的非法動物藥材;而狀態比較健康的獅子,特別以雄獅為主,則也會被安排為爭議「困獵」的射殺對象,供有錢觀光客狩獵射殺。
所謂的「困獵」(canned hunts),指的是把動物圍困起來(例如說送入鐵絲網或柵欄中),在難以移動不可能逃跑的狀態下,供付錢的觀光客娛樂射殺。
在南非,野生動物或野生獅群的觀光狩獵,是由政府每年釋出合理數量的「狩獵許可」並公開競標,但會有指定獵場與開放限制,如果動物逃出狩獵許可範圍、獵人將不準射殺;至於「困獵」這種「保證射殺」的安排,在野生動物狩獵規定中屬於非法,但「養殖獅子不是野生動物」所以不在法律保護的限制範圍。
對於保育團體、或者是比較古典的永續狩獵業者而言,困獵養殖獅子根本稱不上是狩獵、而更像是對於動物的「娛樂處決」,因為獵人不需要學習尊重獵物的追蹤技巧與生態知識,只需掏槍瞄準鐵絲網內無法逃跑的獵物,速成且保證獵殺的不平等承諾,根本是對於狩獵文化與自然的褻瀆。
然而養殖業者們卻認為:現代的娛樂狩獵,本來就不是對生態公平的遊戲。與其放任獵人遊客、或者是盜獵者到野外屠殺珍貴的野生獅群,直接獨立養殖「娛樂專用的獅子」、還能滿足國際需求的市場,才是讓保育獨立、避免人類破壞生態的「市場化解方」。
不過根據南非報告的專家研究,獅子養殖業雖然表面上與野生獅群獨立,但實際上不僅沒有替代保護的作用,由養殖業所帶動的「國際獅骨交易」,反而有加劇犯罪集團擴大盜獵、趁亂「洗骨」的掩護非法問題。與此同時,養殖場的非人道繁殖環境,也往往會因近親繁殖、而產下一代又一代的缺陷或殘疾幼獅,這不僅是為了非必要的經濟需求徒增動物的極端痛苦,各地養殖場中也屢屢傳出如結核病等「人獅共通傳染病」的交叉傳染與流行。
除了不人道、不必要、以及經濟變形扭曲的殘酷性之外,「血獅子」的產業鏈也讓南非的觀光形象遭遇嚴厲的國際批評。除了國際投資者的道德卻步外,原本作為保育與經濟折衷的「合法狩獵」(競標執照的費用會回饋於保育任務),也因為血獅子的困獵爭議,而遭到動保輿論的強烈譴責與抵制。鑑此,在漫長的爭論與專家評估後,南非政府才決定將朝「全面禁止獅子養殖業」的政策承諾前進。
但禁止養殖獅子,是否有落日條款?全面禁令將從甚麼時候徹底執行?對此,不僅報告的專家團隊莫衷一是、無法取得集體共識,就連發出承諾的南非政府,目前也都還沒有宣布確切的禁止時間表。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