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伯拉罕信仰的和解:教宗出訪的「伊拉克歷史眉角」
▌亞伯拉罕信仰的和解:教宗出訪的「伊拉克歷史眉角」
「基督撫慰人們的傷口,替這片土地啟示未來的愛與和平。」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從上周正式展開了天主教史上首次的伊拉克訪問之旅,這趟歷史里程碑的旅途,在教廷與伊拉克雙方的精心安排下,不僅完成了與什葉派領袖希斯塔尼(Ali al-Sistani)的和平會談創舉,旅途選擇造訪的城市,無論是烏爾古城還是尼尼微,都是極具宗教史意義和現實處境的考量,儘管未必真的能夠徹底根除複雜難解的戰亂火種與衝突,但教宗與伊斯蘭世界打破歷史的善意交流,也堪稱新世紀福音美事。
國際矚目的教宗伊拉克之旅從3月5日展開。第一天除了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官方會晤之外,教宗也特別拜訪當地的「敘利亞禮天主教會」。第二天的行程緊湊,但所經之處都是基督宗教與伊斯蘭文化、兩河流域文明息息相關的關鍵地點,包括什葉派聖城納加夫(Najaf)、千年古都摩蘇爾(Mosul)、以及號稱「三教聖地」的烏爾古城(Ur)等地。
因為宗教文化的差異,以及長久以來伊斯蘭文化與基督宗教彼此的對抗意識,過往雖然教廷曾有過讓教宗出訪伊拉克的計畫,卻都受限於國際情勢的風險而作罷,到現年84歲的方濟各才成為史上第一人。這也是為什麼教宗與什葉派領袖希斯塔尼面對面坐下、彼此善意互動的畫面會格外引起矚目——這是前人盼望而不可得、歷史古人幾乎不敢設想的「奇蹟」。
希斯塔尼作為什葉派的精神領袖,不僅是在宗教信仰上有著關鍵號召力,在當代伊拉克衝突之中的和談,希斯塔尼也是作為折衝談判的代表人物,因此與教宗的對談所帶來的後續影響力,被國際輿論認為可以期待。
同時教宗在6日訪問的烏爾古城,也是經過精心考量的因緣之地。在烏爾舉行的跨宗教活動上,集結了包括天主教和基督教、什葉派和遜尼派穆斯林、以及傳統古老的雅茲迪教派(Yazidis)與曼達安教派(Mandaeism),在教宗主持之下宛如一場古文明信仰的歷史高峰會。
之所以選在烏爾古城,原因正是這座遺址本身就是融會各教的聖地,同屬猶太教、基督宗教和伊斯蘭教的三教聖城;維繫關鍵是相傳烏爾為亞伯拉罕(Abraham)的故鄉,而亞伯拉罕又正是三大宗教共同認定的先知。
烏爾是兩河流域早熟發達的城市,蘇美人在此定居發展、約莫在西元前5500年已有建造紀錄,而到西元前27~25世紀已成為發達文明,催生了後來的烏爾第三王朝;現存烏爾遺址位於伊拉克境內南部的濟加爾省。
基督宗教的《聖經》中就有烏爾相關記載(漢文版譯為「吾珥」),是先知亞伯拉罕的出生地。亞伯拉罕被認為是希伯來人、以色列人的先祖,而無論是猶太教、基督宗教或伊斯蘭教,亞伯拉罕都有著崇高的先知地位(在阿語中會將亞伯拉罕寫作ابراهيم,漢譯為「易卜拉欣」),信仰血脈可以說是「一個源頭、各自發展」,也由此可見烏爾對於這些崇奉亞伯拉罕的諸教派而言,是可以共同對話與理解的神話之地;也能夠理解教宗方濟各在烏爾的致詞涵義:
不過雖然烏爾是人類史上極為早熟的文明、也有宗教神話的加護,其命運卻也和兩河流域其他城邦一樣由盛轉衰後,沒入歷史的塵埃與戰亂。大規模的遺址考古要遲至20世紀,目前絕大多數的文物與考古成果都保存在大英博物館與美國賓州大學。
教宗的伊拉克之旅除了跨宗教的交流,更包含了對羅馬天主教分支的支持關懷,特別是在伊拉克境內飽受壓迫的基督宗教。離開了烏爾,教宗又再返回巴格達主持一場特別的彌撒,是當地古老的「加色丁禮天主教」(Chaldean),古時別稱亞述教會,現今已是羅馬教廷承認直屬地位,也有認證目前唯一一位亞述人的樞機主教。
以當代的伊拉克的宗教結構而言,將近98%都是穆斯林,基督宗教僅佔1%,而其中又可細分成新教系統、天主教系統等,雖然這也是構成現今社會大眾對於伊拉克的信仰印象,不過因其地緣位置和歷史關聯,基督宗教在伊拉克的傳播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西元1世紀的時候。時至今日,在地的基督教派除了加色丁禮之外,還有東方亞述教會、敘利亞東方正教會(Classical Syriac)、以及安條克希臘正教會(GOCA,東正教的一支)。
無論教派發展出何種各自的特色,處境共同點是本來就屬人數弱勢的教友,在2000年以後飽受伊拉克境內的反基督教敵意壓迫,演變成殺害基督教徒的一系列迫害事件。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之後,更掀起當地基督徒向敘利亞遷徙的浪潮。在此背景脈絡之下,教宗在7日走訪伊拉克的尼尼微省(Nineveh)、千年古都摩蘇爾,也是心念宗教衝突與戰火摧殘的信仰手足,而更具政治與宗教意義的是,讓在地信奉基督宗教的庫德族人得到支持與關懷。
「耶穌基督撫平了我們的傷口,啟示這片土地未來的愛與和平。」
教宗將這趟旅程定了一個主題,名為「你們眾人皆是兄弟」,是引自《瑪竇福音》(即《馬太福音》),自我期許為一位「和平與希望的朝聖者」。
雖然教宗方濟各的盼望,未必真的能夠解決伊拉克長年的衝突與戰爭苦痛,但至少透過這趟歷史必定留下里程碑記錄的訪問之旅,讓這片千年苦難的大地透出一線曙光,「願武器不再作聲,願武器不再流通於此地和各地。」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