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喜馬拉雅山河崩毀:印度冰川崩潰大洪水...200人滅頂為什麼?

2021/02/08 轉角24小時

印度東北部的北阿坎德邦,7日10時發生重大災害事件。楠達德維山國家公園,周日上午局部冰川突然無預警崩潰,壓下的冰川土石瞬間衝入恆河上遊水脈,並在山區造成「海嘯一般」的山洪爆發大洪水。 圖/路透社
印度東北部的北阿坎德邦,7日10時發生重大災害事件。楠達德維山國家公園,周日上午局部冰川突然無預警崩潰,壓下的冰川土石瞬間衝入恆河上遊水脈,並在山區造成「海嘯一般」的山洪爆發大洪水。 圖/路透社

【2021. 2. 08 印度

喜馬拉雅山河崩毀:印度冰川崩潰大洪水...200人滅頂為什麼?

「就說不能在脆弱高原開發水壩,就沒有人要聽!」印度東北部的北阿坎德邦,7日10時發生重大災害事件。喜馬拉雅山脈以冰川奇景、脆弱險峻地形、與孕育恆河上游水系聞名的楠達德維山國家公園,周日上午局部冰川突然無預警崩潰,壓下的冰川土石瞬間衝入恆河上遊水脈——道里根加河——並在山區造成「海嘯一般」的山洪爆發大洪水。冰川洪水一往西南方怒滔掃蕩,並沖垮了至少兩座水力發電廠,沿岸工程團隊已知有150~200人滅頂失蹤。儘管印度中央政府第一時間「空中動員」,透過軍機對事發山區空投了大批救難隊與重型設備,但截止8日上午為止,救難部隊已找到14具屍體。諷刺的是,災情慘重的北阿坎德邦山區,正是1970年代環保旗幟「抱樹運動」(Chipko movement)的初始發源地,「但村民們過去15年的各種反開發吶喊,印度政府始終充耳不聞,最終才遭致山河崩毀的報應!」

北阿坎德邦的「冰川洪水事件」,事發於7日上午10點左右,在喜馬拉雅山脈的楠達德維山(Nanda Devi)南側,突然毫無徵兆崩塌,高處的冰雪、土石直接墜入下方的道里根加河(Dhauliganga River),山洪暴發的誇張水勢瞬時一路往西側的下游傾下。

突襲的山洪,先是在極短時間內破壞了道里根加河畔的520千瓩國營水力發電廠。接著再往下沖刷,於道里根加河銜接下游的阿勒格嫩達河(Alaknanda River)的狹窄河岸,沖毀了正在興建趕工中的里辛甘加(Rishiganga)水力發電廠,除了折斷沿途的5座大橋,更把里辛甘加現場的150多名建築工人全都沖走。

冰川山洪爆發的誇張場面,也被撿回一命的生還工人、村民,透過手機錄影傳開;北阿坎德邦與印度中央政府也緊急發出避難命令,要求道里根加-阿勒格嫩達-恆河上游的數萬沿河居民「馬上撤離」,並隨即排空下游沿岸的水庫儲水以防洪峰。

所幸上游的冰川崩潰並沒有持續擴大,因此災情下游地區已在7日入夜後解除警報。目前前線的通報傷亡,全都集中在兩座受損水壩裡,直到8日上午已找出14具屍體;但仍約有200餘人被洪水捲走,至今生死不明。

圖/法新社
圖/法新社

北阿坎德邦的冰川洪水事件,透過駭人的目擊影片嚇壞了全世界。印度總理莫迪也隨即下令「軍方救難動員」,除了立即派出重型運輸機朝北阿坎德邦空運救難物資、重型裝備外,印度的國家災難響應部隊(NDRF)也徹夜往喜馬拉雅山脈的方向集結挺進,並由印度軍方的Mi-17、CH-47等重型直升機運補至交通中斷的「高原災區前線」。

雖然在水壩災難現場,許多生還工人在災後第一時間就整理了殘存的重型機具,並配合徒手挖掘,希望能在沙石泥漿底下救出那些受困同事——過程中,雖然也有倖存者滿身泥濘地在歡呼聲中「從地底洞穴被救出」的振奮畫面,但在工程處所回傳的泥漿隧道、斷橋與洪水過後的滿地泥漿中,被捲入洪水中的數百名失蹤者,幾乎不可能有生還機會。

印度政府的救災官員表示:達德維山的冰川崩塌來得「全無預警」,雖然冰川地形本來就脆弱、容易坍塌變化,但過往的災害好發期都集中在6月之後的「季風雨季」,像是2013年6月中旬北阿坎德邦就因季風暴雨,而在各大河川流域爆發慘洪水與土石流,最終釀成5,748人死亡的悲劇,這也是繼2004年南亞大海嘯後,印度本土所遭遇死傷最慘烈的重大天災。

「...但現在既不是雨季,也才剛剛入春,為什麼冰川會突然倒塌?釀成災情也是沒辦法的天意。」

相關官員如此認為。但與楠達德維山國家公園比鄰而居,同時也是上游水壩工程與本回災情第一現場目擊者的萊尼村(Raini)村民們,卻不認為「運氣不好」應該是悲劇主因。

圖/法新社
圖/法新社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我們老早就和政府抗爭過了:這裡的冰川地形太過敏感脆弱,你不能一直在世界屋脊上大規模開發,用重型機具這樣濫挖水壩!」

萊尼村的居民們,對《印度時報》如此表示:自2005年以來,印度中央政府、國營電力公司就一直在盤算「高山水利發電」的開發商機,包括但不僅限於北阿坎德邦在內,恆河上游高山的各條支流,都蓋起了為發電水壩。

根據中央政府的盤算,喜馬拉雅山南麓的水力發電群,不僅能改善貧鄉山區的就業機會,調配水資源、供應乾淨電力給極為缺電的中央本土,同時擴張在印度北境的實質控制力,種種盤算都符合重要國家戰略。

但自從2013年北印大洪水後,以北阿坎德邦為首的慘重災區,也喚起了地方社團的「環保憤怒」。引此原本就視天然山林為生活方式的山區村里,也不斷透過和平抗爭、政治請願的方式,呼籲印度各級政府「適可而止」,不要再繼續擴大往上游開發、以免觸怒脆弱的山河崩潰。

「但15年的吶喊從來無人聞問。因為我們的聲音太遙遠了,以至於上面的官員都充耳不聞。」

圖為2013年北印大洪水後,以北阿坎德邦為首的慘重災區。 圖/法新社
圖為2013年北印大洪水後,以北阿坎德邦為首的慘重災區。 圖/法新社

2013年北印大洪水後喚起了地方社團的「環保憤怒」,呼籲印度各級政府「適可而止」,不要再繼續擴大往上游開發、以免觸怒脆弱的山河崩潰。圖為當時受到災情影響的災民。 圖/美聯社
2013年北印大洪水後喚起了地方社團的「環保憤怒」,呼籲印度各級政府「適可而止」,不要再繼續擴大往上游開發、以免觸怒脆弱的山河崩潰。圖為當時受到災情影響的災民。 圖/美聯社

村民們對《印度時報》表示,達德維山的冰川極為脆弱敏感、在正常情形下就已很不穩定,因此確保最低程度的人為開發,本來就是保護自然也保護人命的作法——也正因如此,以冰川奇景聞名的達德維山,才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並受印度中央政府保育列管為「國家公園」的不可開發區。

但像是本回被衝垮的兩座水壩,卻都故意壓線在「國家公園的邊緣」大舉開發。雖然地方居民與環保專家都強調,「道里根加河兩岸雖然不是國家公園保護區...但也應該作為『緩衝地段』避免開發。」但印度政府與國營電力集團卻都死咬著「緩衝區並非保留區」的逆向解說法,強調各種開發都已通過環評,所以相關的環保與濫墾問題,都不是因為發電工程所引起的。

居民表示,雖然工程單位總是強調一切合法合環評,但工程道路的開發、重型機具的噪音與汙染問題,卻都離法定保護區只有10公尺的距離。對於天然林地與動植物的影響依舊非常劇烈,像山區的鹿、黑熊、甚至雪豹,就開始為了躲避工程噪音,反而繞路遭遇了傳統居民村落。種種問題最終釀成悲劇,「這就是最壞、最慘的結局。」

《印度時報》表示,阿坎德邦的高山居民,原本就是1970年代號召環保護林抗爭的「抱樹運動」發起地。對於林地保留,避免高原脆弱環境被人為開發而毀滅,也一直是地方社區的共識與重要認同之一。

然而報導也特別強調,雖然冰川崩壞的慘重災情,首衝破壞的就是爭議的兩座高山水壩發電廠與數百名工程人員。但截至目前為止,印度政府還沒有辦法確認冰川為何突然崩塌的直接原因?「有可能是氣候暖化的長期影響,或者真的是工程影響所致...但也不排除一切只是自然的巧合,真的是隨機突發的『災禍天意』。」

從工程處所回傳的泥漿隧道、斷橋與洪水過後的滿地泥漿中,被捲入洪水中的數百名失蹤者,幾乎不可能有生還機會。圖為受洪水侵襲之後,被泥濘覆蓋的現場。 圖/歐新社
從工程處所回傳的泥漿隧道、斷橋與洪水過後的滿地泥漿中,被捲入洪水中的數百名失蹤者,幾乎不可能有生還機會。圖為受洪水侵襲之後,被泥濘覆蓋的現場。 圖/歐新社

轉角24小時

過去24小時,每天影像中的國際深度事件點。

作者文章

2017年日本神奈川縣座間市殺人分屍案事發之後,兇手白石隆浩所住公寓被警方和媒體...

以尋短之名誘騙的「座間9人殺害事件」:兇手白石隆浩死刑執行,「普通人」犯下的網路殘酷命案

2025/06/27
法國舉行世界音樂節,數百萬民眾熱情參與,卻發生女性遭針刺攻擊事件。 圖/歐新社

法國世界音樂祭「針刺襲擊」:全國已知至少145人受害,疑為社群號召針對女性攻擊

2025/06/26
圖為6月24日伊朗首都德黑蘭,支持伊朗最高領導人的群眾。 圖/歐新社

被洩露的美國國防情報局評估資料:伊朗核設施並沒有完全摧毀

2025/06/25
伊朗於6月24日上午向以色列發射多枚飛彈,圖為西岸地區所見的飛彈軌跡。 圖/路透...

伊朗「象徵性報復」:川普宣告一天內以伊完全停火,伊朗再度轟炸壓線收場

2025/06/24
以色列與伊朗互轟已數日,伊朗大批反政權的人也反抗以色列與美國。 圖/路透社 

大國砲火之下:伊朗與以色列的民眾怎麼想?

2025/06/23
美軍參謀長凱恩表示,任務完美執行成功,也證明了美國優越的聯合作戰實力,只要有決心...

美國「午夜之槌」轟炸過後:核設施損壞情況未可知,伊朗神權政府的下一步怎麼走?

2025/06/23

最新文章

2017年日本神奈川縣座間市殺人分屍案事發之後,兇手白石隆浩所住公寓被警方和媒體...

以尋短之名誘騙的「座間9人殺害事件」:兇手白石隆浩死刑執行,「普通人」犯下的網路殘酷命案

2025/06/27
法國舉行世界音樂節,數百萬民眾熱情參與,卻發生女性遭針刺攻擊事件。 圖/歐新社

法國世界音樂祭「針刺襲擊」:全國已知至少145人受害,疑為社群號召針對女性攻擊

2025/06/26
圖為6月24日伊朗首都德黑蘭,支持伊朗最高領導人的群眾。 圖/歐新社

被洩露的美國國防情報局評估資料:伊朗核設施並沒有完全摧毀

2025/06/25
伊朗於6月24日上午向以色列發射多枚飛彈,圖為西岸地區所見的飛彈軌跡。 圖/路透...

伊朗「象徵性報復」:川普宣告一天內以伊完全停火,伊朗再度轟炸壓線收場

2025/06/24
以色列與伊朗互轟已數日,伊朗大批反政權的人也反抗以色列與美國。 圖/路透社 

大國砲火之下:伊朗與以色列的民眾怎麼想?

2025/06/23
美軍參謀長凱恩表示,任務完美執行成功,也證明了美國優越的聯合作戰實力,只要有決心...

美國「午夜之槌」轟炸過後:核設施損壞情況未可知,伊朗神權政府的下一步怎麼走?

2025/06/2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