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正式啟動「WHO退會程序」:1年倒數,川普連任大勝才得實現
【2020. 7. 08 美國】
美國正式啟動「WHO退會程序」:1年倒數,川普連任大勝才得實現
「美國要走啦!要退出WHO啦!」美國聯邦政府已正式啟動WHO的退會程序,並向其上級單位——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提交「1年倒數」的官方通知函,假若美國政府確定退會、並結清2億美金的會費欠款與分手費用,美國的WHO會員資格就將於2021年7月6日正式終止。然而川普的連任對手、目前在各項民調都拉出優勢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Joe Biden),卻同步發出狙擊聲明,強調「如果民主黨勝選,一定第一時間撤銷WHO退出令」;再加上退會的款項結清,涉及的預算編列與審核批准,或需當前民主黨佔多數的國會眾議院同意。因此唯有川普如願連任總統,並帶領共和黨重返眾院多數,否則離開WHO的退隊願景,恐怕很難實現。
美國正式啟動退會程序的消息,已於7日下午經聯合國與美國國務院雙重證實。根據國務院的說法,通知函是在7月6日星期一下午,就已送到聯合國總部:「美國向聯合國秘書長、WHO的代表,正式提交了美國的退會通知書,全案將在2021年7月6日官方生效。」
「我們已收到了美國的通知。」聯合國秘書長辦公室表示:「但接下來我們將與WHO共同驗證,確認美國的退出程序,是否皆有符合組織章程規定的『先決條件』。」
古特雷斯辦公室所稱的「先決條件」,指的是WHO大會章程裡規定的「退會結清」,美國政府必須先支付完既定計劃費用與積欠會費,否則雙方將無法有效並合法地斬斷一切官方互動。
聯合國向《美聯社》透露:美國當前積欠WHO的承諾預算,至少還有美金2億元(新台幣58億);但根據組織規章,作為最大付算國的美國,需上繳WHO每年4億5,000萬美金(新台幣132億)。因此從現在開始到2021年7月6日,美國究竟還需要支付多少「分手費」?切確的清點與計算,恐也將成為另一個政治問題。
川普政府表示,美國退出WHO的決定,是因為在2020年全球武漢肺炎疫情中,WHO並沒有起到有效、公正且足夠的預警作用。特別是在中國爆發的疫情初期,WHO都沒有積極警告、施壓中國交出「真實的疫情資訊」。種種扭曲的判斷,最終對世界造成不可收拾的災難性後果,因此美國才會不滿地要求WHO自我檢討、並就這回疫情的「親中偏差」作出改革反省。
然而川普的說法並沒有能引起國際盟友——特別是美國傳統盟邦們——的共感響應。西方各國雖然都低調同意「WHO的防疫機制與政治漏洞...確實需要政治改革」,但卻都不認為川普的「釜底抽薪」在全球疫情依舊緊張的當下,適合公開對WHO開刀。因此像是英國、歐盟、南韓與日本...等,不僅沒有正面跟進美國「檢討WHO」的呼籲,反而熱情響應WHO的防疫募款與疫苗聯合研發。於施壓WHO一案上,短期成效反讓美國自顯孤立。
除此之外,由於WHO的退出生效日是2021年7月、早已超出現任總統與國會任期,因此除非川普與支持他退出WHO的共和黨死忠派,能順利在2020年11月3日的美國總統大選連任,否則退會的申請效力,不太有機會能逕自延續。
「和國際公衛接軌,美國人的健康才更安全。如果我當選美國總統,我任內第一天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加入WHO,並在世界舞台上重拾美國領導的領袖秩序。」在川普宣布退會程序已正式啟動後,川普的民主黨競爭對手拜登,也透過社群網站大唱反調。
拜登發言表態支持WHO的同時,美國國會也以共和黨、民主黨為分野,各自就WHO會籍問題進行政黨對決。之中,以民主黨為多數的國會眾議院,則不斷主張美國的WHO會籍問題牽扯會費與聯邦經費,因此相關決策權應由持有預算權的眾議院來決定。儘管相關說法仍有待細節討論,但除非大選能夠勝利,否則退出WHO一案都還有相當大的變數與翻盤空間。
不過英國《金融時報》也表示,美國的WHO會籍問題,雖然引發華府政壇與世界各國的討論,但由於當前美國正遭遇「第二波疫情襲來」的威脅——全美累積病例即將超過300萬人感染、13萬人死亡;單日的新增病例更在7月7日破紀錄,突破每日6萬人的嚴峻狀態——因此一般社會輿論與新聞媒體,大多沒有對選後才會見真章、且並不直接影響美國人日常疫病威脅的WHO退會問題,有著多大的關注與討論。
除此之外,美國政府雖然是WHO最大的會費貢獻國;但緊追在後的英國與德國,就人口貢獻比來說都比美國投入得更多、也願意在疫情期間續貼經費。再加上蓋茲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等美國慈善財團,並沒有跟進川普的政策而仍不斷捐款,因此短期內對WHO的政策衝擊、乃至於改革施壓,並沒有顯著可預期的有效可能性。
《華盛頓郵報》就表示,川普雖然以「親中」為由對WHO發出反擊,但棄守國際組織的同時,卻可能讓中國得到更多在舞台上施展拳腳的潛伏空間。與此同時,先前世界衛生大會上,美國一度串聯施壓WHO要讓「台灣」加入參與一案,也可能因正式退會程序的啟動,而暫且不了了之。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