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劫小商人的救命錢?美國Shake Shack漢堡「濫請紓困金」惡德風波
【2020. 4. 21 美國】
搶劫小商人的救命錢?美國Shake Shack漢堡「濫請紓困金」惡德風波
「Shake Shack 把納稅救命錢吐出來!」美國因應疫情衝擊,在4月初時針對小型企業啟動「薪資保障計劃」,提供高達 3,490 億美元的紓困借貸,以避免引爆破產倒閉潮。但短短2個星期,紓困金卻已經「發完見底」。由於申請企業中,不乏知名漢堡店 Shake Shack、茹絲葵牛排館(Ruth's Chris Steak House)等大型連鎖餐廳。原是幫助小企業度過難關的紓困方案,卻有不少小業主根本擠不進申請名單,大型連鎖企業是否濫用救命金?排擠資源匱乏的小型企業?貪財爭議也引發美國政壇兩黨抨擊,輿論壓力下,Shake Shack 也難堪宣布「將退還1,000萬的紓困金」。不過當前美國國會正研擬額外追加3,000億紓困款項,後續的法律漏洞,又可能即時補救嗎?
「薪資保障計劃」(Paycheck Protection Program )是美國政府於4月3日啟動、針對小型企業的借貸紓困方案。該計畫是由美國政府作為擔保,讓受到疫情影響的小企業,得以依法向銀行申請低利率貸款,以度過經濟危機,其紓困總額高達 3490 億美元(折合約新台幣10兆4,700萬)。
然而 PPP 啟動不過短短2個星期,卻在16日就對外宣告「用罄見底」,申請的企業名單中,更赫見不少大型連鎖餐廳,成功取得千萬紓困金,引發爭議。
根據《華盛頓郵報》,光是在美國就有189家分店、市值高達16億美元的 Shake Shack,就透過 PPP 取得了1,000萬美元(約新台幣3億元)的紓困金;另一間號稱「牛排界頂級精品」的茹絲葵牛排館,其市值高達2.5億美元、在美國坐擁150家分店,更據此取得了2,000萬美元(約新台幣6億元)。
原意是要扶持小型企業度過疫情難關的救命金,不少小企業最後卻看得到吃不到?各種漏洞盲點也成為過去一星期以來,美國兩黨與輿論激烈辯駁的爭議。
「我擔心,許多旗下擁有成千上萬名員工的企業,鑽法律漏洞拿到了這些原要留給小企業的紓困借貸。很不幸的是,PPP 有數百萬美元恐怕都被『浪費』了。」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共和黨參議員史考特(Rick Scott)周一如此公開質疑。
根據 PPP,申請紓困必須是「雇員500名以下的企業」,或非營利組織、自雇人士...等小型公司行號;此外,企業必須在2月15日以前已經營運商轉,且能證明自己的經營實況確實受到疫情影響、導致財務困難,才可依法申請、核查放款。
然而這項主要針對小企業的紓困方案,在研擬期間,卻也在眾多餐飲業與飯店業的遊說下,放寬了條件限制——即便是大型連鎖店或企業集團,也允許透過「旗下子公司」或「分店」的名義,申請紓困。因此不少知名餐飲連鎖店,這才獲益取得了申請資格。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PPP 中有超過70間上市公司,獲得了紓困金。與此相反的是,不少小型業主卻陸續跳出來向媒體抱怨,國家救濟根本輪不到自己。
一名德州的爵士鼓調音器生產自雇者,就向《華郵》表示,自己在 PPP 上路後隨即申請了貸款,但卻一直沒得到任何消息。不久後,就接到銀行來訊說道:PPP的政府資金已經用光;銀行會持續處理她的借貸申請,但「前提是(政府)追加額外資助」。
此外,以疫情重災之一的餐飲業為例,許多大型連鎖店本身資金相對充裕,面對無限期閉店防疫的營運空窗期,本就較有資本苦撐,但是對許多小型的獨立自營餐廳來說,儘管仍試圖透過餐飲外送業務、維繫生計,但仍很難補足虧損黑洞。
小企業的救命金,是否因為大型連鎖集團的紓困申請,導致資源被迅速榨乾、排擠了更弱勢的地方特色小店?來自小型公司行號的抱怨與輿論壓力,首先迫使了 Shake Shack 在19日晚間發表聲明宣告,將「全數退還紓困金」。
在公司創辦人梅爾(Danny Meyer)與首席執行官加魯特(Randy Garutti)的聯合聲明中,Shake Shack 表示,他們原先並沒有料到,PPP 紓困金如此快就被申請領光,也能理解為何這次會引發紛爭,日前也已經透過供股先籌得了1.5億美元但卻也仍不忘喊話:
「我們還是敦促國會,希望能夠確保所有餐飲業者,無論他們的規模大小,都有能力可以再重新站起來,把員工通通請雇回來。」
Shake Shack 自主還錢的「識相」舉動,雖然讓財政部長梅努欽(Steven Mnuchin)也出面緩頰讚許,但 Shake Shack 喊話所釋放的微妙訊息,卻似乎與許多大型連鎖店高管的辯護意見,有所呼應。
在這波PPP爭議中,部分意見認為:申請紓困的母公司規模大小並非核心重點,畢竟依照計畫初衷與法規規範,這筆紓困金大部分都必須運用在薪資支付上,最終領到錢的仍然是旗下員工,而不是公司本身。
但反對輿論真正極為在意、不滿的卻是——PPP屬於美國《新型冠狀病毒援助救濟和經濟安全法案》(CARES Act)中的一環。該法案總額高達2.2兆美元,當中除了PPP,本身就包含另一項針對中型企業以上、總額5000億美元的紓困方案。加上大企業本身的借貸能力,普遍比起地方小型店家都還要高,何必要硬跟他們爭搶資源?
更不用說,即便在疫情艱困時期,不少大型企業的高管薪酬也沒有相應刪減,以騰出手頭現金度過眼前難關,真正首當其衝的,還是那些正在放無薪假的基層勞工。
種種大小眼的偏頗疑慮,也讓輿論進一步質疑:此次透過PPP取得借貸紓困的公司,部分都是美國金融巨擘「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的客戶,華爾街又是否只顧著自己客戶與銀行利益,優先為他們爭取了更多紓困資金?
不過對此,摩根大通則否認表示,「PPP紓困計畫中有80%幾乎都是營收少於500萬美元的公司」。財政部長梅努欽日前也強調:「貸款計畫中約74%的企業,貸款額不足15萬美元」,顯示PPP確實幫助了許多小型企業。
爭議延燒至周一,美國總統川普也終於對此表態直言:
由於 PPP 的3,490億元資金,當前已經完全用罄,美國國會兩黨也正研擬額外追加3,000億美元,目前已進入最後協商階段。儘管包含共和黨在內的許多參議員也紛紛表態,應該「修正錯誤」、追加排除條款,以免法案遭大企業濫用,但截至目前,除了川普極為含糊的「必定追究說」之外,外界並不清楚法規後續具體將如何修改。
而梅努欽日前向《CNN》樂觀表示,額外加碼的3,000億美元「應該可以惠及所有需要的人」;但身處紓困第一線的地方銀行,看法卻遠沒那麼樂觀。
像是賓州的地方銀行 PNC 就表示,根據他們當前已收到的申請數量來看:「很不幸地...不是每個符合資格的申請者,都可以通過 PPP 的借貸申請程序——就算國會通過了加碼資金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