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蓮曼森與「科倫拜」:重金屬搖滾暴力汙名化的20年
【2019. 4. 20 美國】 瑪麗蓮曼森與「科倫拜」:重金屬搖滾暴力汙名化的20年
1999年「科倫拜高中槍擊事件」,是美國史上最慘重的校園槍擊悲劇之一,也是美國「娛樂暴力化」與「槍枝管制」討論關鍵轉折的一年。20年前,包含兇手在內共15死的駭人慘案,讓試圖追溯青少年暴力現象源頭的社會輿論,也將矛頭指向了2名兇手酷愛的「重金屬搖滾樂」。其中,美國工業金屬搖滾的標誌人物——瑪麗蓮曼森(Marilyn Manson)——更被抨擊是釀成悲劇的「暴力歌頌者」。但,重金屬搖滾真的會拉近我們與惡的距離嗎?
▌延伸閱讀:〈美國模仿犯:「科倫拜校園槍擊事件」20年恐懼的陰影〉
1999年4月20日,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科倫拜高中,2名年僅18歲的犯案兇手——克萊柏德(Dylan Klebold)與哈里斯(Eric Harris)——手持兩把霰彈槍、一把9公釐半自動卡賓槍、一把9公釐自動手槍以及爆裂裝置,在近午時分持闖入校園開槍掃射,並在殺害了13名同校師生後,雙雙自殺身亡。
科倫拜的骸人悲劇引發全美震撼。在檢警調查的同時,媒體抽絲剝繭、肉搜查訪,發現克萊柏德與哈里斯兩人平時酷愛重金屬搖滾樂後,紛紛將兩人的暴力行為,連結到血腥黑暗的「惡魔音樂」。當中,90年代重金屬搖滾樂領軍人物的瑪麗蓮曼森,也成為眾矢之的。
瑪麗蓮曼森於1969年出生在美國俄亥俄州,本名布萊恩.華納(Brian Warner)。1989年成立同名樂團並擔任主唱,專輯全球銷量至今超過400萬張,是美國工業金屬搖滾的傳奇。然而,瑪麗蓮曼森乖張憤世的暗黑風格,以及音樂中充斥的性愛、暴力、死亡、反基督意象也「臭名昭彰」。
科倫拜慘案發生後,有克萊柏德與哈里斯的同學即向媒體宣稱,「他們(指兇手)愛唱瑪麗蓮曼森的歌」、「兩人作案時身穿瑪麗蓮曼森T恤」,諸多不實傳言迅速擴散;受《紐約時報》訪問的科倫拜高中同學亦表示,「瑪麗蓮曼森跟暴力遊戲真的害他們不淺」;包含《太陽報〉在內的多家媒體更直接以聳動新聞指控:「兇手崇拜瑪麗蓮曼森」,「都是因為聽了瑪麗蓮曼森的歌」、「崇拜瑪麗蓮曼森讓他們犯下罪惡」。
|
儘管槍擊案發生後,瑪麗蓮曼森緊急喊停在丹佛的演唱會,以示哀悼,但卻被變相解讀為「心虛認罪」;2001年重返丹佛開唱時,瑪麗蓮曼森仍遭遇當地保守勢力的激烈反彈,甚至收到上百封死亡威脅信件。2017年,瑪麗蓮曼森接受《衛報》專訪時曾半笑半真地表示:「科倫拜事件當時真的讓我事業全毀。」
自「科倫拜校園槍擊案」後,美國主流社會為瑪麗蓮曼森及重金屬搖滾樂貼上「罪惡標籤」,直到20年後依然鮮明,瑪麗蓮曼森更被許多美國家長視為公敵。然而,聽重金屬搖滾音樂,真的會帶壞青少年嗎?瑪麗蓮曼森真的是美國「暴力文化的源頭」嗎?澳洲知名的麥覺理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研究團隊,提供了另一種不同於世俗想像的回應。
「不是喜愛死亡金屬的人,就會在外傷害無辜。」研究音樂與心理超過10年的澳洲麥覺理大學跨國團隊,在今年3月發表了最新實驗的結果。實驗找來了32名死亡金屬樂迷,以及48名非重金屬樂迷,讓受試者輪流聽菲瑞.威廉斯(菲瑞·威廉斯)曲風歡樂的〈Happy〉,以及瑞典死亡金屬樂團「BLOODBATH」的〈Eaten〉,同時一眼觀看血腥暴力圖像,另一隻眼觀看平凡無害的圖像(即「雙眼競爭」),以觀察受試者對暴力圖片的敏感度。
麥覺理團隊表示,人類一般有著「消極偏見」(Negativity Bias),對暴力圖像較為敏感;若重金屬樂迷真如反對者宣稱,會因長期沉迷血腥歌詞以及撕裂怒吼,而對暴力麻痺、甚至產生暴力傾向,那麼熱愛死金音樂的受試者,應當不會出現消極偏見。然而,結果卻顯示「這些樂迷對暴力影像的反應,與非樂迷受試者並無太大差異。」團隊成員湯普森教授(Bill Thompson)根據實驗結果指出:「聽重金屬樂的人,也跟那些不聽的人一樣富有同理心。」
|
「人們總愛把那些看起來不一樣、行為不一樣的人,跟違法悖德的事連結在一起。」20年前正在風口浪尖上的瑪麗蓮曼森,曾在《滾石》刊載一篇署名文章如此自白,並質疑在血腥悲劇後的媒體嗜血:「瑪麗蓮曼森之名,從來沒有為這場悲劇歡呼;把這兩名殺人犯放上《時代》封面,讓他們的惡名像電影明星一樣流傳的——是美國這個國家」,「如果孩子們又多了兩個新偶像,可別太意外。」
事實上,根據事後查證,科倫拜槍手克萊柏德與哈里斯,雖然喜愛重金屬搖滾,但卻不是瑪麗蓮曼森的粉絲,遑論崇拜;兩人喜愛的,其實是德國工業搖滾傳奇的「雷普斯汀」(Rammstein)和「KMFDM」。但無論是瑪麗蓮曼森、雷姆斯汀,還是KMFDM,在當年骸人槍擊案後,重金屬搖滾樂也常被釘上「暴力惡源」的標籤,至今依然是類似青少年犯罪事件的討論焦點之一。
「我能了解他們為何針對我。畢竟我是恐懼的象徵。」2002年,瑪麗蓮曼森在美國知名紀錄片導演麥可.摩爾執導的《科倫拜校園事件》(Bowling for Columbine)中曾表示,新聞輿論才是將暴力包裝成恐懼消費;「總統在國外扔炸彈(應指科索沃戰爭),而我卻是壞蛋,因為我唱搖滾歌曲。」
「如果你能跟科倫拜的孩子們或是當地社群直接談話,你會對他們說什麼?」當瑪麗蓮曼森在紀錄片中被問到這個問題時,他回答:「什麼都不說,我會聽他們說。這是沒人在做的事。」
|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