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爾區的廢媒之路?德國關閉「最後的黑煤礦場」
【2018.12 德國】 魯爾區的廢媒之路?德國關閉「最後的黑煤礦場」
德國煤礦產業擁有長達2個世紀的悠久歷史,不只曾經帶動了魯爾工業區的繁榮發展,也是德國戰後「經濟奇蹟」的重要功臣。這個星期在魯爾區的波特洛普市(Bottrop),全德國最後一家硬煤礦場——普斯波漢尼爾礦場(Prosper-Haniel colliery)——正式關閉,永久走入歷史。儘管普斯波漢尼爾礦場的關閉,被認為是時代里程碑,但在硬煤「不自採,改進口」,以及燃煤發電仍是能源主力的情況下,德國的廢煤之路還有一段距離。
德國煤礦產業起源於19世紀,並以產量豐富的魯爾工業區為其重鎮,在工業革命後發展出如埃森、多特蒙德、波鴻...等繁榮市鎮。魯爾區不只在二戰期間作為第三帝國的重工業腹地,其煤礦業更是德國戰後「經濟奇蹟」的重要功臣之一。
然而自1960年代起,歷經全球能源消費結構改變、全球暖化危機、環保意識崛起的衝擊,以魯爾區為主的德國煤礦業也跟著萎縮衰落。
為解決煤鋼產業不景氣的倒閉潮、大量礦工失業、環境汙染等問題,德國政府也透過補貼的優惠政策,經濟及技術援助,高教科研機構的設立等措施,以及土地重劃、環境保護等政策,推動產業多元化,將魯爾區的成功轉型。今日魯爾區所在的北威邦(Nordrhein-Westfalen),亦是德國人口最多的一個邦。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在德國煤礦業末代盛世的1950年代,德國約有60萬的礦工,2007年時已大幅減至3萬,到了2017年底,僅剩不到6,000名,而其中大半都是普斯波漢尼爾礦場的礦工。然而這家全德最後的硬煤礦場,也因不敵市場競爭而於21日正式走入歷史。
|
位於北威邦波特洛普市的普斯波漢尼爾礦場,是由德國煤礦集團巨頭RAG營運。該礦場採用深度採煤法,透過豎井深入地下超過1公里開採硬煤(hard coal,也稱黑煤),地下礦道網絡總長超過100公里。據RAG表示,年開採量可達250萬噸,自19世紀以來,開採硬煤總量超過3億噸。
在21日的關閉儀式上,包含德國總統史坦邁爾以及歐盟委員會主席榮克等政要都前來出席,現職礦工也將最後一次「深入地心」,採下最後一塊「黑金」,以紀念德國將近2個世紀的採礦興衰史。
儘管普斯波漢尼爾礦場的關閉,似乎呼應了德國近年來的廢煤政策走向,然而事實上關閉礦場主因仍是不敵市場的殘酷競爭,以及政府不堪負荷鉅額的補助。為了「照顧」煤礦傳產以及賴以為生的相關從業人員,德國政府自1998年以來已花費超過400億歐元補貼。
RAG基金會的發言人向《The Local Germany》表示,「在德國開採一噸硬煤的成本要價250歐元,但市價卻只能賣到80歐。」在不敵國外進口的低價煤礦之下,礦場關閉的決定也早已成定局。
對此,家中三代都在波特洛普當礦工的湯可也忍不住向《金融時報》酸了一把表示,「講到買咖啡,大家都很樂意掏錢買公平貿易咖啡,但換成煤礦,根本就沒人在鳥」,質疑德國從礦工薪資標準低落的國家——主要為俄羅斯、哥倫比亞等——進口煤礦是否洽當。
|
除此之外,儘管開採「硬煤」的礦場就此在德國全面關閉,但德國境內目前依然還有開採「褐煤」(brown coal)這種更加便宜,卻也更汙染環境的煤礦。《彭博社》報導,德國現役燃煤電廠——包含硬煤以及褐煤——還有120個,若要「全數除役」至少需要20年。因此普斯波漢尼爾礦場的關閉雖被認為是里程碑,但要達標2030年的減碳量,走向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甚至最終廢煤的環保目標,仍有一段距離。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統計,受到福島核災後的廢核政策影響,目前化石燃料總體來說還是德國最大的發電來源方式。其中燃煤發電近年來雖有下降趨勢,但2017年占比為仍為最大宗的37%,居次的再生能源佔比增加,占約33%,天然氣占約13%,核電則是近12%。為了逐步落實廢煤的終極目標,德國也於2018年中成立了「煤炭委員會」,並預計將於明年2月公布減碳的相關計畫與路徑圖。
在普斯波漢尼爾礦場帶來的環境議題討論之外,礦場關閉對於當地礦工以及地方經濟的衝擊,輿論則普遍認為比外界認為的來得小。《金融時報》認為,相較於英國80年代礦場關閉引來的社會動盪,普斯波漢尼爾礦場的關閉由於早在2007年就由梅克爾政府宣告,將於2018年正式關閉,並在政府-礦場-工會的三方協議下,進入相對漫長、和平的退場過程。
根據相關協議,該礦場49歲以上的礦工,可以選擇提早退休、領取退休金;波特洛普市的市長則認為,在失業率逐年下降、目前降至6.3%的博特羅普,加上該礦場的青年礦工「已受過良好工作訓練」,德國現今公司行號普遍都正招募工人人力,另謀出路應不成難題。波市也有計畫透過優惠政策,吸引不同企業進駐,以平衡受到礦場關閉影響的在地人力市場。
此外,普斯波漢尼爾礦場於21日正式關閉後,也仍需要一定基本數量的員工,來維持並執行礦場的善後管理——其中主要為抽取礦坑中受汙染的水源,以避免進一步汙染地下水甚至鄰近地區的飲用水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