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伯爾下台!澳洲變天72小時,10年的第6位總理
【2018. 8. 24 澳洲】 滕伯爾下台!澳洲變天72小時,10年的第6位總理
由於民調低迷、中間政策又得不到澳洲保守右翼的信任,地位岌岌可危的澳洲原任總理滕博爾(Malcolm Turnbull),24日竟遭到執政的自由黨(Liberal Party)於72小時內二度逼宮、被迫下台,同時黨內亦選出滕博爾的親信右手、原任財政部長——史考特.莫里森(Scott Morrison)——坐上自由黨黨魁的大位,並即刻成為了澳洲這10年政壇動盪下,第6位匆忙上任的聯邦領導人。
剛遭到黨內逼宮的「退位總理」滕博爾,過去也是透過黨內派系政治,而於2015年9月發動「黨內政變」、以自由黨黨團表決投票,迫使民調走低的前任總理艾伯特(Tony Abbott)下台;但在近3年的任期中,路線相對中間的滕博爾,卻不斷遭到黨內的保守派質疑「太傾左翼」,民調表現也始終徘徊在及格邊緣。
由於澳洲預將在明年秋季改選國會,但在稅改推行停滯的狀況下,自由黨的民調卻從40%節節下滑至33%以下;與在野最大黨——工黨——的氣勢相比,也不斷落於下風。因此自年初開始,滕博爾是否會提前解散國會?滕博爾會否被黨內逼宮?種種動盪風聲,也讓澳洲政壇極為躁動。
今年8月,在黨內保守派、支持礦業開採派的議員壓力之下,滕博爾黯然放棄了原本力推的全國「減碳目標」(要求澳洲電力業者,以2005年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為基準,達到2030年減碳26%的環保政策)。但這樣的讓步,卻讓黨團保守力量聲勢大振,各種挑戰黨魁信任度的聲浪,自此一發不可收拾。
過去一個星期來,滕博爾內閣的部長們紛紛辭職「跳船」,但滕博爾仍勉強穩住了陣腳,並於8月21日的自由黨黨團領袖投票中,以48票對35票,擊敗了發動挑戰的內政部長杜頓(Peter Dutton)。豈料黨內信任度潰堤一發不可收拾,逼宮聲勢反而擴大,因此在72小時候滕博爾也被迫於8月24日再度面對信任投票,並在二次對決中被拉下台。
雖然在24日的黨內投票中,一向爭議、甚至被外媒稱作「澳洲低階版川普」的杜頓繼續強攻,滕博爾的外長畢紹普(Julie Bishop)也參與競逐。但最終,成功力壓群雄出線的,卻是相對低調的現任財政部長,史考特.莫里森。
警察世家出身的莫里森,是澳洲政壇最著名的基督教福音教派信徒之一,過去在自我介紹上,莫里森甚至會把「上教堂」填作自己的主要興趣。被認為是黨內保守派的莫里森,是在2007年才當選下議院議員,但以前任總理霍華德(John Howard)為政治偶像的他,卻在短短11年內平步青雲,以50歲之齡成為澳洲總理。
莫里森過去曾深受前任總理艾伯特的信任,於艾伯特內閣擔當「移民與邊境管制部長」時,還一手參與了自由黨爭議的難民集中營政策(將偷渡船民全部送往簽約的大洋洲島嶼國家,無限期拘留審查);但當艾伯特於2015年遭到逼宮時,莫里森卻倒向了滕博爾,並藉此取得黨內大老地位與財政部長的要職。
在這次滕伯爾下台風波中,原本在8月21日之前,莫里森都還公開表示「自己堅決支持滕博爾總理」;直到確認大勢已去後,莫里森才以相較於杜頓的溫和保守派姿態投入黨魁投票,最後也成功擊敗爭議的杜頓,成為自由黨所支持的新任總理。
《金融時報》表示,雖然莫里森的上台,已是當前澳洲自由黨的最好選擇,但動盪的政治,卻讓澳洲政壇進入「義大利式的派系混亂」。因為在過去10年間,澳洲已連續更換了6任總理;甚至從霍華德於2007年卸任之後,澳洲就不再有任何一位政治人物,能安穩地在總理一職上坐滿3年任期。
報導認為,雖然當前的澳洲經濟表現仍算出色,但在中央缺乏穩定性的狀況下,逐漸成為慣性的「逼宮政治」,對於長期政策的推行,或許將為未來埋下長期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