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滕伯爾下台!澳洲變天72小時,10年的第6位總理

2018/08/24 轉角24小時

圖/路透社
圖/路透社

【2018. 8. 24 澳洲】

滕伯爾下台!澳洲變天72小時,10年的第6位總理

由於民調低迷、中間政策又得不到澳洲保守右翼的信任,地位岌岌可危的澳洲原任總理滕博爾(Malcolm Turnbull),24日竟遭到執政的自由黨(Liberal Party)於72小時內二度逼宮、被迫下台,同時黨內亦選出滕博爾的親信右手、原任財政部長——史考特.莫里森(Scott Morrison)——坐上自由黨黨魁的大位,並即刻成為了澳洲這10年政壇動盪下,第6位匆忙上任的聯邦領導人。

剛遭到黨內逼宮的「退位總理」滕博爾,過去也是透過黨內派系政治,而於2015年9月發動「黨內政變」、以自由黨黨團表決投票,迫使民調走低的前任總理艾伯特(Tony Abbott)下台;但在近3年的任期中,路線相對中間的滕博爾,卻不斷遭到黨內的保守派質疑「太傾左翼」,民調表現也始終徘徊在及格邊緣。

由於澳洲預將在明年秋季改選國會,但在稅改推行停滯的狀況下,自由黨的民調卻從40%節節下滑至33%以下;與在野最大黨——工黨——的氣勢相比,也不斷落於下風。因此自年初開始,滕博爾是否會提前解散國會?滕博爾會否被黨內逼宮?種種動盪風聲,也讓澳洲政壇極為躁動。

今年8月,在黨內保守派、支持礦業開採派的議員壓力之下,滕博爾黯然放棄了原本力推的全國「減碳目標」(要求澳洲電力業者,以2005年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為基準,達到2030年減碳26%的環保政策)。但這樣的讓步,卻讓黨團保守力量聲勢大振,各種挑戰黨魁信任度的聲浪,自此一發不可收拾。

過去一個星期來,滕博爾內閣的部長們紛紛辭職「跳船」,但滕博爾仍勉強穩住了陣腳,並於8月21日的自由黨黨團領袖投票中,以48票對35票,擊敗了發動挑戰的內政部長杜頓(Peter Dutton)。豈料黨內信任度潰堤一發不可收拾,逼宮聲勢反而擴大,因此在72小時候滕博爾也被迫於8月24日再度面對信任投票,並在二次對決中被拉下台。

雖然在24日的黨內投票中,一向爭議、甚至被外媒稱作「澳洲低階版川普」的杜頓繼續強攻,滕博爾的外長畢紹普(Julie Bishop)也參與競逐。但最終,成功力壓群雄出線的,卻是相對低調的現任財政部長,史考特.莫里森。

警察世家出身的莫里森,是澳洲政壇最著名的基督教福音教派信徒之一,過去在自我介紹上,莫里森甚至會把「上教堂」填作自己的主要興趣。被認為是黨內保守派的莫里森,是在2007年才當選下議院議員,但以前任總理霍華德(John Howard)為政治偶像的他,卻在短短11年內平步青雲,以50歲之齡成為澳洲總理。

莫里森過去曾深受前任總理艾伯特的信任,於艾伯特內閣擔當「移民與邊境管制部長」時,還一手參與了自由黨爭議的難民集中營政策(將偷渡船民全部送往簽約的大洋洲島嶼國家,無限期拘留審查);但當艾伯特於2015年遭到逼宮時,莫里森卻倒向了滕博爾,並藉此取得黨內大老地位與財政部長的要職。

在這次滕伯爾下台風波中,原本在8月21日之前,莫里森都還公開表示「自己堅決支持滕博爾總理」;直到確認大勢已去後,莫里森才以相較於杜頓的溫和保守派姿態投入黨魁投票,最後也成功擊敗爭議的杜頓,成為自由黨所支持的新任總理。

《金融時報》表示,雖然莫里森的上台,已是當前澳洲自由黨的最好選擇,但動盪的政治,卻讓澳洲政壇進入「義大利式的派系混亂」。因為在過去10年間,澳洲已連續更換了6任總理;甚至從霍華德於2007年卸任之後,澳洲就不再有任何一位政治人物,能安穩地在總理一職上坐滿3年任期。

報導認為,雖然當前的澳洲經濟表現仍算出色,但在中央缺乏穩定性的狀況下,逐漸成為慣性的「逼宮政治」,對於長期政策的推行,或許將為未來埋下長期影響。


推薦閱讀

This guy could also be PM tomorrow

Live: Scott Morrison to be next PM; Peter Dutton beaten by five votes

Australia gets new PM in brutal party coup

Turnbull leadership challenge ‘almost inevitable’

轉角24小時

過去24小時,每天影像中的國際深度事件點。

最新文章

7月1日泰國憲法法院宣布,泰國總理貝東丹和柬埔寨前總理洪森(Hun Sen)私下...

泰國總理貝東丹被停職:引發民怨的柬埔寨通話「錄音門」政治風波

2025/07/02
2017年日本神奈川縣座間市殺人分屍案事發之後,兇手白石隆浩所住公寓被警方和媒體...

以尋短之名誘騙的「座間9人殺害事件」:兇手白石隆浩死刑執行,「普通人」犯下的網路殘酷命案

2025/06/27
法國舉行世界音樂節,數百萬民眾熱情參與,卻發生女性遭針刺攻擊事件。 圖/歐新社

法國世界音樂祭「針刺襲擊」:全國已知至少145人受害,疑為社群號召針對女性攻擊

2025/06/26
圖為6月24日伊朗首都德黑蘭,支持伊朗最高領導人的群眾。 圖/歐新社

被洩露的美國國防情報局評估資料:伊朗核設施並沒有完全摧毀

2025/06/25
伊朗於6月24日上午向以色列發射多枚飛彈,圖為西岸地區所見的飛彈軌跡。 圖/路透...

伊朗「象徵性報復」:川普宣告一天內以伊完全停火,伊朗再度轟炸壓線收場

2025/06/24
以色列與伊朗互轟已數日,伊朗大批反政權的人也反抗以色列與美國。 圖/路透社 

大國砲火之下:伊朗與以色列的民眾怎麼想?

2025/06/2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