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殺鯨疑案:瀕危藍鯨的血色眼淚?
【2018. 7.13 冰島】 冰島殺鯨疑案:瀕危藍鯨的血色眼淚?
「冰島捕鯨殺死了一隻稀有的『混種鯨』?」冰島最大的商業捕鯨公司——Hvalur hf——近期遭到動保組織「Hard to Port」指控,非法獵殺瀕危的藍鯨。由於藍鯨受冰島政府及國際規範保護,若捕殺屬實,這也將是近40年來全球首起的藍鯨獵殺案,該公司可能面臨罰款,甚至吊銷捕鯨執照、關門大吉的懲處。對此,該公司卻自信反擊:捕獲的鯨魚只是「混種」,動保團體又在大驚小怪!
藍鯨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物種,長達30公尺,最重可達200公噸,約等同於33頭大象。20世紀時,約有將近40萬隻藍鯨被獵殺。到了2000年後,藍至約鯨數目驟降5,000至12,000隻,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瀕危物種紅皮書」列入瀕危物種。
為保育藍鯨,國際捕鯨委員會(IWC)在1966年宣布禁止商業撈捕藍鯨、1986年更擴大保護範圍,公布《禁止商業捕鯨禁令》。儘管身為IWC會員國之一的冰島亦簽署該公約,但有著千年捕鯨傳統的漁業之國,在放棄捕鯨這回事上始終立場反覆、自行其是。
冰島是目前世上唯二進行商業捕鯨行為的國家之一(另一個為挪威,日本則以研究之名行商業捕撈之實)。而冰島捕獲的鯨魚,大部分消費者卻都不是當地人,主要客群為外來遊客,並以外銷日本為最大宗。
1990年,冰島礙於國際壓力曾停止捕鯨,卻在2年後兀自退出IWC;2002年時重新加入,卻在隔年以科學研究為擋箭牌,規避IWC的「商業」捕鯨禁令,重拾捕鯨舊業;到了2006年,冰島以「小鬚鯨及長鬚鯨在冰島海域的數目眾多」為由,重啟了中斷20年的商業捕鯨行為,有限配額開放捕撈上述兩種鯨魚。不過稀有的藍鯨,始終是動保團體及捕鯨業者之間,不能踩的底線。
10日,冰島非營利動保組織Hard to Port於臉書上抨擊,「我們在7月7日午夜到翌日清晨記錄下的畫面顯示,這是一隻藍鯨」,指控Hvalur hf當季獵殺的第22隻鯨魚,是受政府及國際規範保護的瀕危物種——藍鯨。
對於該項指控,Hvalur hf的CEO、同時也是冰島鉅富的羅夫森(Kristján Loftsson)向英國《每日電訊報》表示,「我們看到藍鯨就不會下手了」,「這隻看起來像是個長鬚鯨,但我們獵殺後發現它有點不一樣,它其實是隻混種」,「我非常確定」。
然而多位專家出面指證,被獵殺的鯨魚,極可能是藍鯨。
冰島胡薩維克大學的拉斯穆森(Marianne Rasmussen)博士向鯨魚與海豚保護協會(WDC)表示,「根據它的生理外貌、下顎體色還有鯨鬚板(baleen plates),不可能是長鬚鯨...爭議點在,它是一隻藍鯨還是一隻藍鯨混種」;美國阿拉斯加漁業科學中心的克拉珀姆(Phillip Clapham)博士亦認為,「從照片看來,所有特徵顯示它就是藍鯨」,「任何資深觀察者都不會把它誤認成其他海洋物種」。
Hard to Port的營運長佛伊爾漢(Arne Feuerhahn)則表示,目前已向當局要求檢驗DNA驗明正身,「如果真的是藍鯨,那麼這就是非法捕撈」,該公司將面臨罰款,甚至吊銷捕鯨執照、關門大吉的懲處。WDC則希望,能就此順勢一併推倒冰島惡名昭彰的捕鯨業。
對此,冰島政府出面強調,「政府高度重視,有關當局正在調查」,「不過根據漁業局的初步資訊,被捕鯨魚很可能不是藍鯨,而是藍鯨跟長鬚鯨的混種。這要DNA鑑定後才能下結論。」若為該鯨魚為混種鯨,那麼「非法獵殺藍鯨」的指控,也將落入各執其詞、難以定奪的法律灰色地帶。
|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