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塑膠之國?印度宣布2020禁用一次性塑膠製品
【2018. 6. 06 印度】 逃離塑膠之國?印度宣布2020禁用一次性塑膠製品
打擊塑膠汙染又是空口號?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5日對外宣誓,承諾印度將在「2020年前全面棄絕一次性的塑膠製品」。「塑膠王國」印度,每天製造多達2.5萬公噸的塑膠垃圾,其中將近一半,隨著恆河等水域系統,流入海洋造成環境與生態汙染。為了洗刷惡名,儘管中央及地方政府近年來已相繼立法限塑、禁塑,實際執行卻成效不彰。因此這回莫迪政府再拋「禁塑之國」的願景,也引發輿論「紙上談兵」的質疑。
每年6月5日,是聯合國訂定的「世界環境日」,今年以「打擊塑膠汙染」為主題。然而舉辦活動的東道主國印度,卻因為製造大量塑膠垃圾的惡名,不時成為環保界的輿論焦點。
聯合國環境署(UNEP)的資料指出,全世界每1分鐘,就有100萬個塑膠瓶被消費購買;每年的塑膠袋使用量更高達5兆個。之中,約有一半屬於「用完就丟」的一次性塑膠製品。
每年約有800多萬公噸、未確實回收的塑膠垃圾流入大海,被海洋生物吃下肚後,再進入人類食物鏈的一環,甚至,如今餐桌上的飲用水,也可能含有塑膠微粒(microplastics )。在這之中,印度的污染循環——製造、使用巨量塑膠垃圾,然後將之隨意丟棄,流入大海——情況尤為嚴重。
印度環境與森林部(MoEFCC)指出,印度每天製造的固體垃圾多達9萬7,000公噸,塑膠製品則有2萬5,940公噸。儘管官方宣稱,塑膠垃圾回收率高達60%,但這表示剩下的40%——也就是約1萬公噸——的塑膠「不知去向」,或是堆積街頭、或是漂入河海,像是流經印度的「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梅克納河」水域系統,便因為將大量塑膠垃圾運入海中,被聯合國列為世界10大塑膠河之一。
|
「印度如今是全世界快速成長的經濟體之一,我們有義務實現國民的永續、綠色行為標準。」為了改善塑膠垃圾「淹滿」國家與大海的惡況,明年大選力拼連任的印度總理莫迪,在聯合國的世界環境日活動上,公開宣示:印度將在2020年前,全面廢除使用一次性的塑膠製品。
印度訂下2020年的時程表,意欲在不到2年的時間內,達到禁塑的環保願景,目前在近年各國的塑膠製品政策中,最為野心十足。同日,印度南部、南臨印度洋的坦米爾納杜邦( Tamil Nadu)亦宣布,依據1986年環保法案所起草的塑膠禁令,將自明年1月起生效——不可行生物分解的塑膠製品,在坦米爾納杜邦將被禁止使用,但用來包裝牛奶、凝乳、油、藥品的塑膠包裝,則不在此限。
除了祭出一次性塑膠製品的禁令,莫迪政府也表示,將發起「海洋廢棄物行動」,統計並處理過去流入海洋、造成汙染的塑膠垃圾,並擬在包含泰姬瑪哈陵等100個國家紀念區,規定「禁丟塑膠垃圾」。
不過在莫迪的「禁塑宣言」之前,印度的塑膠政策早已行之有年,包含首都新德里在內,約有將近一半的邦和聯邦屬地實行「全面禁塑令」,5個邦實施部分限塑,但相關政策卻始終無法切確落實。
比如2017年,印度最北的查謨-克什米爾邦(或印控克什米爾)實施部分禁塑,禁止厚度小於50微米(0.05毫米)的聚乙烯製塑膠袋(PE),但在一般的小販交易中,塑膠袋仍因價格低廉、取得方便,而依然被大量使用。
而今年初,查謨-克什米爾邦開始全面禁塑之時,當地菜販也向《路透社》表示:「(限塑、禁塑)這種話我們聽好久啦!我才不信(這個禁令)會有用。」
另外,孟買所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既是經濟與文化重地,同時也是塑膠製造的大本營,雖然在更早的2016年,就已禁用厚度小於0.05毫米的塑膠袋,但效果也是差強人意。經營非營利廢物回收處理公司的瓦茲(Clinton Vaz)就曾向印度媒體《滾動》(Scroll.in)表示:「在全面禁塑的邦裡,只有很少數的官員被授權開罰違反(塑膠禁令)者,這讓實際執行法令變得困難。實務上,很少有人被開罰。」
「每隔幾年,特別是選舉之前,政客就會用這種禁塑宣言來譁眾取寵。」印度環保運動人士阿加渥(Rishi Aggarwal)當時如此表示。在過去數年間,「法律擺一邊、塑膠袋兩手提」的情況依然層出不窮。而印度明年將迎來總統、議會大選,莫迪在世界環境日的硬氣宣言,目前又仍未有實際執行的細節流出,似乎又會淪為空話一場。
在世界環境日的活動上,其它國家的塑膠汙染整治計畫也被提及,包括肯亞全面禁止塑膠袋、斯里蘭卡禁止發泡膠(styrofoam)、中國改使用可生物分解的袋子等;而英國先前上路的「一次性塑膠袋稅」,亦有效降低了塑膠袋的使用量,不過梅伊政府「2042年前,終結可避免生成的塑膠廢棄物」,對比印度的急起直追的環保時程表,也被輿論批評「步伐太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