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非洲恐龍歸誰管?德國「殖民寶物」的歸還爭議

2018/05/18 轉角24小時

柏林自然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的「長頸巨龍標本」。 圖/Museum für Nat...
柏林自然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的「長頸巨龍標本」。 圖/Museum für Naturkunde

【2018. 5. 19 德國

非洲恐龍歸誰管?德國「殖民寶物」的歸還爭議

非洲文物還不還?繼去年11月,法國總統馬克宏高呼「非洲文物歸還非洲」,在歐洲藝文界投下一記震撼彈後,曾殖民非洲30餘載、有大量非洲藏品的德國,也難以迴避「非洲大掠」的歷史共業。14日,德國文化部公布一份重量級文件,作為德國博物館研究其收藏品原產地/出土地,與寶物歸還可能的研究準則,但卻引發爭議,內容被批評:梅克爾政府避重就輕、沒有誠意。

▌寶物的還與不還

德國曾於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殖民非洲部分地區長達34年,自去年法國總統馬克宏出訪非洲,拋出文物歸還一說後,文物歸還的爭議也延燒到德國。

14日,德國政府首次對此發表官方的具體回應,由文化部長格鲁特斯(Monika Grütters)公布一份長達130頁的〈殖民脈絡下的收藏文物處置準則〉,作為德國博物館如何研究文物出土來源、歸還可能性的依憑準則。格鲁特斯表示:

長久以來,殖民時期在我們的記憶文化(Erinnerungskultur)裡一直是個盲點,重新審視是德國的對這些前殖民地的責任之一。

她同意,德國作為曾經的殖民者,有必要重新回頭檢視收藏文物的來源,甚至不應該侷限在德屬東非的30多年殖民期間,應當回溯到15世紀時,「拓荒」非洲大陸的征服者(Conquistador)時期開始。

然而,卻有不少文物歸還派的擁護者批評,政府話講得漂亮,卻只是坐而言,不起而行。因為儘管政府對於「殖民脈絡」的首次定義,意外地廣泛許多,但事實上,歸還文物的門檻卻高得令人氣餒。

據英國《衛報》報導,準則不僅不具約束力,還提及納入返還考量的文物,應以違反前殖民地當時的「法律與道德標準」為主,物歸原主也並非「義務性的解決方案」。因此,該文件被部分輿論認為是梅克爾政府,對馬克宏呼籲的明確拒絕。

德國博物館協會的總監克纳(Eckart Köhne)也對馬克宏的文物歸還論表示:

如果他的呼籲意味著,博物館的收藏品應該整批打包上車,然後運出國,那我們不認為這是正確的方式。

據《Artnet新聞》報導,文件提出了一些例如長期租借、共同監管等的歸還替代方案。

殖民時期從殖民地坦尚尼亞考古出土。 圖/歐新社
殖民時期從殖民地坦尚尼亞考古出土。 圖/歐新社

▌爭議的非洲恐龍收藏品

而在眾多關於歸還文物、收藏品討論中,柏林自然歷史博物館(Museum für Naturkunde)的鎮館之寶「長頸巨龍骨架模型」首當其衝。

長頸巨龍(Brachiosaurus brancai,舊稱布氏腕龍)的骨架模型,是德國古生物學家在1909–1913年間,於當時德意志帝國殖民地——德屬東非(包含今坦尚尼亞)——的敦達古魯組(Tendaguru Formation,古地層),挖掘出土的骨頭標本與模型組合而成。模型高達13公尺、長26公尺,是目前全世界已知最大、較為完整的恐龍化石模型,甚至名列金氏世界紀錄。

支持將古生物標本物歸原主的輿論認為,恐龍確實出土於今坦尚尼亞的國土,而考古挖掘不脫人類的文化活動,因此德國應當將標本歸還該國。

但柏林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總監佛格(Johannes Vogel)卻表示,經由一項德國官方資助、歷時3年的研究計畫指出,長頸巨龍的骨頭標本是在「合理付錢」的情況下開挖,亦不涉及役使奴隸勞工,是合法取得。他甚至表明,標本事實上根本不是金雞母,保存與維護所費不貲。

而今年5月初,德國外交部長海科.馬斯(Heiko Maas)出訪坦尚尼亞時,與該國外交部長馬希加(Augustine Mahiga)會面時,馬西加也表明不會要求德國歸還殖民時期取得的收藏品。

馬西家表示,那隻恐龍「不屬於德國也不屬於坦尚尼亞,而是世界共享的遺產」、「德國納稅人繳了好多錢來保存他」,並讚許館方對文物遺產的處置相當妥當。

佛格表示,館方正提出一項替代歸還文物的計畫,將由德國來協助坦尚尼亞訓練古生物學家與技術工人,來挖掘敦達古魯組的未知寶地。

除了恐龍古物以外,柏林的普魯士文化遺產基金會(SPK)收藏的阿拉斯加文物,也是爭議藏品之一。對於這批已於5月16日,正式歸還給代表阿拉斯加原住民的楚加奇阿拉斯加公司(Chugach Alaska Corporation)的收藏品,德國政府則表示,據一項研究計畫指出,這批文物是在19世紀末,挪威民族學家雅各森(Johan Adrian Jacobsen)從阿拉斯加元住民的墓地非法取得,才將之歸還,這樣的例子並非常例。

普魯士文化遺產基金會歸還非法取得文物。 圖/美聯社
普魯士文化遺產基金會歸還非法取得文物。 圖/美聯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In an Effort to Correct Its Cultural 'Blind Spot,' Germany Releases a Code of Conduct for Colonial-Era Artifacts | artnet News

Germany moves slowly on returning museum exhibits to ex-colonies

最新文章

川普於2024年2月29日在德州伊格爾帕斯訪問美墨邊境,德州州長阿博特陪同。阿博...

全力支持川普驅逐移民?德州政府主動幫買土地蓋拘留所

2024/11/21
左為「暴風影飛彈」,右為11月20日流傳的網路影片,俄羅斯境內有人撿到印有「St...

烏克蘭首度發射「暴風影」巡弋飛彈:各方如何回應戰事升級風險?

2024/11/21
2024年11月19日,位於新德里的印度門(India Gate)。 圖/路透社

灰燼的味道:北印度「全球最嚴重空污」,進入醫療緊急狀態

2024/11/20
香港47人案在11月19日宣判,其中一名被判刑4年3個月的呂智恆,其母親在法院外...

「為什麼好人要坐牢?」香港47人案的國安法重判,黎智英今日出庭應訊

2024/11/20
基輔獨立廣場的一角矗立著一片烏克蘭黃藍國旗旗海,以紀念在戰爭中失去寶貴生命的死者...

千日戰火之殤:烏克蘭減少1,000萬人口,俄軍仍在烏東快速推進

2024/11/19
圖/美聯社

二十億光年的孤獨:日本詩人谷川俊太郎逝世,享壽92歲

2024/11/19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