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梅伊折損接班人:隱瞞移民「驅逐業績」,英國內政大臣丟官

2018/04/30 轉角24小時

 圖/路透社
圖/路透社

【2018. 4. 30 英國

梅伊折損接班人:隱瞞移民「驅逐業績」,英國內政大臣丟官

大臣丟官跑馬燈!被視為梅伊首相的左右手、主掌英國「天下第一部」的內政大臣——安珀.魯德(Amber Rudd)——29日下午閃電宣布辭職。在下台之前,年僅54歲的魯德,曾被保守黨捧作新一代的領袖明星;但近2周來,魯德的內政部卻因爭議的「移民遣返」問題備受抨擊。周日《衛報》更披露,魯德涉嫌誤導英國國會,隱瞞內政部為移民遣返政策設定的「業績數字」,迫使轄下單位為了「達標」,而於醫療、社福審核刻意刁難、騷擾移民社群的「排外」風氣。

近2周來,轟動英國政壇的這場移民風暴,也被稱為「帝國疾風號醜聞」——在二次大戰結束後不久,勉強戰勝的英國,帝國國力一蹶不振,國內的經濟與基礎建設也因戰火摧殘百廢待舉。戰後人物力缺損的當下,英國政府也透過當時的大英國協國籍法,向加勒比海的英國殖民地大舉「招工」。

而1948年靠岸的帝國疾風號輪船(HMS Empire Windrush),即是當年第一批抵英的西印度群島移民。也因此,這批總數超過50萬的國協移民,也英國被稱作為「疾風世代」(Windrush Generation)。

由於當年的國籍辦法與今不同,公務辦理過程中,英國政府又存著嚴重的刻意怠惰與疏漏,因此當年的疾風時代,有許多人並未完成「符合當代標準的『國籍歸化』手續」;再加上近年英國的保守黨政府,不斷緊鎖移民政策,不少在不列顛奉獻一生的疾風老人,也因此被內政部歸類為「非法移民」,而被排斥於國家社福與醫療系統之外,甚至慘遭驅逐出境。

疾風世代的醜聞,隨後在2個星期之前的大英國協高峰會中,成為英國政府與其他大英國協成員之間,嚴重對立的衝突點。雖然一開始,英國首相梅伊與內政大臣魯德,都堅持「非法移民就是得依法行政」,不過後續政治輿論的發酵,卻迫使英國政府全面讓步,承諾會「妥善安頓這些疾風國民」。

然而安撫疾風風暴的同時,在上個星期的內閣質詢中,國會議員們也質問內政部:之所以會找疾風世代的麻煩,是否是因為英國內政部,對「移民遣返」設定了具體的數字目標,進而造成轄下單位「找人頭」、「拼業績」的壓力?當時,魯德大臣予以否認,並強硬地反駁道:「這才不是我們內政部做事的方式!」

然而幾天後,周日《衛報》卻揭露了一份2017年的內閣通信。在這份寄給首相、由魯德共同署名的內政部文件中,明文記載了英國內政部將2017/18年度的「非法移民遣送數字」,設定在「全年1萬2,800人次」,並承諾此一數字將「遵照先前的部會承諾」,在未來幾年內將驅逐數字「提升10%」——消息一出,全英譁然。

《金融時報》指出,業績數字被揭穿,不僅代表魯德在國會「所言不實」,也證實了內政部確實設下業績指標,強壓各單位逼走移民;但移民認證與遣返問題,本應視每案不同的狀況與背景才能處理,因此魯德前置「遣返總量目標額」的作法,也會被譴責為先射箭再畫靶的排外施壓。

此外,反對派意見也質疑,內政部的遣返目標數字,早在前代內政大臣——梅伊——任內就有所聞,官方對疾風世代的故意刁難,也是梅伊時代的內政「政績」。因此,聲稱自己「無意誤導國會但先前確實不知情」的魯德,很可能只是替首相挨刀的替死鬼而已。

如同在台灣一樣,英國的內政大臣,因掌管國安、移民、警政、消防、公民事務...等諸多繁重責任,而也同樣有「天下第一部」之稱,是內閣中責任最重、但「大臣折損率」也最高的位置之一。

過去,梅伊在2010年至2016年間,曾令人跌破眼鏡地穩坐內政大臣一職長達6年,之中奠定的「威望」,也讓她在2016年脫歐公投結束後,能接替引咎退隱的卡麥隆(David Cameron)成為首相。當時在黨魁競選過程中,保守黨內新星魯德,曾在父喪幾天後,硬撐著出面為梅伊站台,再加上兩人人格特質相近、默契相投,因此梅伊入主唐寧街10號後,也才將其之後空出的內政大臣懸缺,「破格」指名政壇經驗尚淺的魯德接替。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Amber Rudd resigns - reaction

Amber Rudd letter to PM reveals 'ambitious but deliverable' removals target

Amber Rudd resigns hours after Guardian publishes deportation targets letter

Amber Rudd resigns as home secretary after immigration scandal

最新文章

圖為華航名古屋空難的墜機現場殘骸。 圖/報系資料圖庫

【Daily Podcast】華航名古屋空難30年:飛安改善與媒體報導

2024/04/26
2024年4月13日,澳洲雪梨近郊購物中心發生一起持刀刺傷事件,38歲的艾希莉(...

雪梨殺傷事件:捨命拯救愛女的母親,澳洲網友募資協助度過難關

2024/04/26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在4月24日也有學生和警察發生肢體衝突,目前已知至少34人被...

【Daily Podcast】美國校園聲援巴勒斯坦示威爆發衝突,警察逮捕抗爭學生/緬甸內戰3年未停歇,越來越多青年投身反抗軍

2024/04/25
沙烏地阿拉伯所公布的Neom計畫,Neom特區中包括一座「未來城市」The Li...

沙烏地「未來之城」The Line:用原住民鮮血換來的零碳排烏托邦?

2024/04/25
4月22日,英國正式通過爭議的盧安達法案——Safety of Rwanda(A...

【Daily Podcast】美國通過953億美元援助預算案,將如何運用?/英國國會通過爭議的盧安達法案

2024/04/24
美國參議院23日終於通過爭論逾半年的援助預算案,總計將以953億美元分別支援烏克...

美國通過援助預算案:給烏克蘭、以色列和台灣的953億美元,怎麼分配運用?

2024/04/24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