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狂人的黯淡黃昏:WPP集團創辦人索瑞爾下台
【2018. 4. 16 英國】 廣告狂人的黯淡黃昏:WPP集團創辦人索瑞爾下台
手上持有奧美、智威湯遜的全球最大廣告公關集團「WPP」,上周六發布了震撼市場的人事異動。由於集團股價暴跌不止,自己又遭到公司內部調查「行為不檢」、「盜用公款」,一手打造廣告帝國的WPP創辦人——馬丁.索瑞爾爵士(Sir Martin Sorrell)——14日突然宣布將與WPP和平分手,辭去集團執行長一職。33年的廣告狂人夢自此落下黯淡的帷幕。
1985年創辦WPP集團的索瑞爾,是叱吒現代國際廣告產業的龍頭人物。在他治下,WPP積極以併購手段擴張跨國版圖,並於千禧年前後躍升成全球最龐大的廣告巨怪。目前WPP的業務版圖遍及全球100多國,包括強勢併購而來的旗艦品牌——奧美、智威湯遜...等——旗下集團子公司更高達406家。
在過去,WPP龐大的行銷影響力,讓索瑞爾在廣告業界「喊水會結凍」;然而近年來,隨著 全球經濟型態的重整、以及網路科技的全面抬頭,民生消費的習慣模式也遭受巨大衝擊,這也讓WPP廣告利潤大幅下滑。而消極的獲利預期,也讓WPP的股價在過去18個月內縮水了40%、市值蒸發超過130億美金(折合新台幣3,850億元)。
市場認為,WPP所遭遇的利潤挑戰,大致可分為兩大因素:大顧客自幹撤資與網路行銷的抬頭。
像是今年3月份,美國民生消費日用品的龍頭集團P&G,就宣布將「大幅縮減外包廣告業務」,每年預算刪減幅度超過20億美金。P&G表示,過去透過大型廣告代理的代操模式,讓P&G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關係層層堆疊,其中「至少50%的廣告代理合作是不必要的」,因此集團才決定重整合作策略,將廣告、行銷、品牌公關的操作收回內部執行。目前除了P&G之外,包括聯合利華、雀巢都有意跟進,大幅刪減廣告代理。
另一方面,網路市場的進步與擴張,像是Google與Faceook的廣告都能以更大規模、更有效率的模式推廣品牌,這也大幅壓縮了傳統廣告公司的分潤空間。而其他非廣告業務類的顧問公司——例如Deloitte或埃森哲——也都慢慢地將觸角伸進了傳統市場,分食日漸萎縮的廣告利潤。
面對市場的巨變,73歲的索瑞爾顯得欲振乏力。但當股價一路暴跌、營收展望持續看壞之際,今年4月份初,WPP集團卻收到了內部爆料,指控長年擔任集團CEO的索瑞爾「涉嫌非法挪用公司帳款」,並對旗下同僚出現失控的「不當行為」。
儘管這份外洩的爆料情資,並未切確透露索瑞爾究竟挪用了那些錢?對公司內部的同事、合夥人,又有怎樣的「不當態度」?但WPP仍委任法律事務所,對一手創辦集團的索瑞爾展開「內部調查」。一時之間,集團高層人心浮動,本已低迷的經營士氣更是雪上加霜。
最終,在種種壓力之下,鋒頭上的索瑞爾終於在14日宣布辭職。雖然索瑞爾堅稱「一切指控都是子虛烏有」,但為了集團前景與利益著想,自己願意急流勇退、讓出舵手位置。33年的廣告狂人夢,自此黯然落幕。
索瑞爾辭職後,WWP也透過聲明,宣布先前的內部調查已以「缺乏具體事證」而全案告終。未來。集團將以「退休」來定位索瑞爾的離任,而從未與公司簽訂競業條款的索瑞爾,也可以自由轉任、或創辦其他廣告集團;至於WPP的領航空缺,目前則將由數位部門的馬克.瑞德(Mark Read)與歐洲營運部的安德魯.史考特(Andrew Scott)聯手暫代。
《金融時報》報導,黯然下台的索瑞爾,不僅象徵著一個時代的落幕;制霸全球廣告業務的WPP集團,也很可能走入「帝國解散」的時代。由於目前集團內部的品牌子公司過多、業務內容極端繁雜,在集團股價一路暴挫之下,不少股東認為「分割公司」,才將是WPP保值的唯一出路。
《衛報》表示,支持分割派的股東認為,包括WPP的醫療公關業務、數位廣告業務、與旗艦品牌奧美...等,仍具備相當樂觀的獲利與營潤空間。這些有前景的「金雞母」應該趁早與WPP分割獨立,以避免WPP後續的崩潰,連累這些子單位的市值、負債與財報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