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24小時/西班牙提案:廢掉獨裁者佛朗哥陵寢
【2017.2.10 西班牙】 西班牙國會提案:廢掉獨裁者佛朗哥陵寢
|
西班牙國會提案:廢掉獨裁者佛朗哥陵寢。
西班牙左翼的在野大黨「工人社會黨」(PSOE),9日提案國會,建議移除已故西班牙獨裁者——佛朗哥將軍(Francisco Franco,1892-1975)——在馬德里北郊「烈士谷」的陵寢。PSOE表示,如今的西班牙政府應避免繼續用國家經費供奉佛朗哥,並正視烈士谷與佛朗哥陵墓所留下的政治遺緒,以作為對過去被壓迫歷史的記憶與尊重。
位於馬德里北郊的烈士谷,是佛朗哥時期動員大批民伕、政治犯,以血汗建成的巨型紀念區。園區中,除了是3萬3,000名在西班牙內戰(1936-1939)戰死士兵的埋骨之地,佛朗哥將軍於1975年死後亦埋葬於此;然而,西班牙步入民主化之後,對昔日獨裁統治的記憶也逐漸轉變,而佛朗哥的巨型陵寢,也就成為西班牙政壇爭論多年的重點問題。
佛朗哥將軍的遺體,必須移出烈士谷——面對(這座紀念碑)的歷史定位問題,若要前進,我們沒有別的道路。
PSOE議員卡馬拉(Gregorio Cámara)表示。目前烈士谷的維持預算,係由西班牙政府所編列,並授權國家遺產局(Patrimonio Nacional)代為經營。雖然在PSOE執政時期,西班牙政府曾於2009年以轉型正義的《歷史記憶法》,暫時關閉烈士谷謁陵;但2011年政權輪替後,西班牙右派大黨「人民黨」(PP)卻將烈士谷轉為「宗教場域」而開放,並轉交由天主教教會維持營運——也因此,儘管官方禁止,但每年11月20日的佛朗哥逝世紀念日,仍會有右翼團體自主謁陵、悼念「西班牙的民族燈塔」。
在過去,佛朗哥政權曾積極拉攏天主教教會,並期待以天主教信仰的價值來重塑西班牙的「民族性」,以藉此維持獨裁政權的正統性。因此,佛朗哥下令打造的烈士谷中,也聳立著一根150公尺高的十字架為地標,園區內更還有修道院與教會寄宿學校。
儘管目前西班牙仍是由右翼的PP執政,但由於國會內多黨林立,作為少數政府的PP亟需要PSOE於反對派中的合作,因此這份提案預計能在未來幾個月內順利過關。
然而PSOE的提案雖然要求佛朗哥的陵寢應該撤出,但提案僅是行政建議而非法法案,對於政府政策並不具備強制性,因此在政壇內外也引發耳語,質疑PSOE的態度「口惠而不實」。
早在去年11月,強烈反對佛朗哥、並主張加泰隆尼亞獨立的「加泰隆尼亞共和左翼」(ERC),就曾於西班牙國會中提案「修法」,不但要移除佛朗哥陵墓,原本的烈士谷更要改建為「獨裁者受難紀念館」,徹底地整理佛朗哥統治的真相與記憶。
致力於轉型正義,並大力協助佛朗哥迫害受難者遺骨「歸根」的西班牙「歷史記憶恢復協會」(ARMH),其共同創辦人席爾瓦(Emilio Silva)就認為PSOE的作法沒打到痛點,烈士谷的轉型應該正視受難者的世代苦痛,而非扭捏作態的「和解共生」,
我們在意的是對受難者的正義,而不是現在的和解。
|
【2017.2.9 英國】 封鎖《每日郵報》:維基百科的媒體識讀
|
維基百科的媒體識讀:英國研究之祖《每日郵報》為「不可靠來源」。
時常以聳動報導吸引目光、並為各國媒體提供獵奇報導素材的英國右翼小報《每日郵報》(Daily Mail),周二經維基百科編輯表決、正式列入「不可靠來源」的引用黑名單。負責代管的維基媒體基金會表示,由於《每日郵報》「糟糕的事實查核、嘩眾取寵的操作方式與明目張膽的捏造新聞」等紀錄,維基百科才會決定拔掉《每日郵報》成為內容參考文獻的公信地位。
編輯決議的共識是,《每日郵報》(包括網路版 dailymail.co.uk)的內容,整體來說並不可靠。
在新的內容規範之下,《每日郵報》將加入《太陽報》(The Sun)、《每日鏡報》(Daily Mirror)等英國同業,名列「不可靠來源」。未來除了《每日郵報》公司本身、工作者的相關條目,維基百科的編輯者將不能引用《每日郵報》為單一佐證資料;若有其他資料來源,也將優先於《每日郵報》作為文獻參考。
討論決議指出,對於《每日郵報》的不信任,並不代表完全封殺——目前被全面禁用的,僅有已刊登國際陰謀論聞名的美國《國家觀察者報》(National Enquirer)——但之後的編輯者若要引用《每日郵報》或其衍生內容為參考來源,系統會自動跳出「過濾警示」,提醒編輯者「慎選資料來源」,並要求換下、或停用該則參照。
維基百科這次的變動,始源於英文版百科編輯者 Hillbillyholiday 於2017年1月7日所開啟的討論。
討論中,支持者認為《每日郵報》的聳動標題與公信度,並不比已列入不可靠名單的《太陽報》好,過去甚至多次透過錯誤、甚至造假的新聞內容,來刺激公眾排外(加萊偷渡客造假案)或仇恨情緒(因脫歐訴訟而攻擊高等法院法官為「全民公敵」案),其內容公信度並不足以成為百科中佐證事實的依據。
但反對者卻認為,報導者也是人、也會犯錯,《每日郵報》過去也曾有過可信的報導,全面封殺會否「太過」?同時,許多國際知名大報都曾因報導錯誤而蒙羞,為何這次的限令只針對《每日郵報》?像是同樣因立場與查證問題而極具爭議的美國《Fox 新聞》,為何就不需被黑名單?
但最後,經過投票表決,維基的編輯貢獻團隊仍認為,本次的決議僅針對《每日郵報》所提出,其他媒體單位的來源參照問題,未來可一一討論、決議;而對於《每日郵報》的正確報導,眾人則認為相應的資訊仍可由其他更具公信力的媒體來源所取代,對於百科內容的完整度,影響並不明顯。
除了《每日郵報》等一幫英國小報之外,名列英文版維基百科不信任媒體名單的,還包括涉嫌政戰宣傳、並由俄羅斯政府資助的《RT》(今日俄羅斯)與中共官媒《新華社》;而知名財經雜誌《富士比》的網路版網站,則因為過度且頻繁地置入業配文而同遭點名。
作為最獲台灣媒體肯定的獵奇編譯來源,《每日郵報》在英國的發行量僅次於《太陽報》而排名第二。根據英國非營利組織 ABC 於2016年12月所做的調查,在「日報」的發行排行上,《每日郵報》的每日發行量高達149萬份,而龍頭《太陽報》更高達161萬份;而發行量墊底的,則是於國際間頗受好評的《衛報》(The Guardian),其16萬份的發行量只有《太陽報》的10分之1。
另一方面,維基百科也將徵求自願者,逐一檢視現有參考文獻中對《每日郵報》的使用,而名列維基的黑名單,也將影響《每日郵報》在搜尋引擎中的排列權重與優先序,進而對媒體的網路影響力造成波動。
不過,對於維基百科的決定,《每日郵報》目前仍不予置評。
|
【2017.2.8 日本】 日本出版圈暴怒:Amazon電子書吃到飽之亂
|
電子書的利潤糾紛,讓日本出版社不滿噴出!Amazon 去年8月在日本推出「電子書月費看到飽」的服務,上線至今近半年,卻引發日本出版界一連串的爭議與不滿,面對Amazon單方面將出版社商品下架、以及收費機制對業界造成的衝擊,被日本形容為出版界迎接數位化的「黑船來襲」。
Amazon 推出的平台為 Kindle Unlimited,自2014年於美國推出以來,目前已在多個國家上線,日本是推出的第12個國家。在日本的服務裡,只要月付980日圓(台幣約274元),即可無限制線上看到飽,可供線上閱覽的數量有12萬冊以上的日文書(包含漫畫、雜誌、寫真集等類型)、120萬冊的外文書,共同合作的出版社包含講談社、小學館、幻冬舍、光文社...等諸多知名大中型出版社。
Kindle Unlimited 與出版社的拆帳機制,是依據讀者的電子書下載次數、下載後閱讀的頁數比率,只要閱讀超過該書總頁數的10%,就計入閱讀本數,平台方必須支付相應的費用給出版社,獲取的收益再由出版社自行分配給公司、編輯端或創作者。換句話說,讀者每月固定支付980日圓給平台,而只要書籍被下載閱讀的數量越多,出版社獲益就越多。但是這個機制卻讓 Amazon 在上線第一周就引發爭議,日本講談社提供給平台的書籍中,包含許多漫畫、寫真集、繪本等類,結果下載閱讀次數遠超過 Amazon 的預想,因此單方面地把講談社的書籍下架,避免分配給出版社的收益超支。
講談社提供給平台的數量超過1,000本,涵蓋文藝類、實用書、輕小說、雜誌漫畫、繪本等各種類,起初僅有部分作品下架,講談社在得知訊息後即與 Amazon 進行諮詢交涉,但卻在交涉過程裡,遭到單方面的全面下架措施,讓講談社大為光火,發表聲明表示「非常困惑」與憤怒。除了講談社之外,連帶著還有其他家如小學館、朝日新聞出版社、光文社、三笠書房等在內,共20多家出版社的熱門閱讀電子書也遭到同樣下架處理,引發各社的不滿與反彈聲浪。除了出版社,以《海猿》、《醫界風雲》等聞名的漫畫家佐藤秀峰,也因為作品被下架、違反當初的契約,而公開表示抗議。
《朝日新聞》2月7日報導,Kindle Unlimited 日本事業本部長友田雄介表示,確實是超乎預想之外的情況,在事件以來也已經陸續找了各家出版社協商。《朝日新聞》指出,日本出版業界中也有不少人藉此機會表達 Amazon 這種憑藉壓倒性販賣力、掌握販售通路的不滿;有中型出版社的幹部表示,以過去和 Amazon 洽談合作企畫的經驗,還有過因為不願意配合平台企劃,而自家商品被 Amazon 顯示為「沒有庫存」當成報復的案例。針對此批判,日本 Amazon 書籍事業本部長種茂正彦予以否認。
然而這個「超乎預期」的原因,日本媒體多半認為是出於歐美與日本閱讀習慣差異造成。在日本的書籍市場中,漫畫、雜誌等類是一大宗,而這些書籍閱讀時間相對較短,從 Kindle Unlimited 在日本上線後即可看出,那些超乎預想、被大量下載閱讀的多為漫畫雜誌、以及寫真集,《東洋經濟》認為 Amazon 小看了日本在這些書種的閱讀能量,以致於平台方針失策。
事實上 Kindle Unlimited 並非日本第一家月費看到飽的平台,NTT DOCOMO、軟銀Softbank都有推出電子書包月制的服務,各家出版社如講談社皆已經推動旗下書籍電子化、在不同的平台上面提供。面對數位化販售的浪潮,日本出版界也在近年探索各種不同的可能,除了 Kindle Unlimited 之外 Amazon 的策略不只這一個。2015年 Amazon 旗下的有聲書平台 Audible 在日本上線,將許多暢銷書有聲化,主打無論何時何地、不用眼也不用手就能夠輕鬆「讀書」。根據《產經新聞》的報導,Audible 在日本取得不錯的成績,除了找來知名演員、聲優來做有聲書系列之外,一個月1,500日圓就能聽到飽的服務也引發話題。不過,同樣都是月費看到飽的模式,Audible 並沒有像 Kindle Unlimited 那樣引起劇烈反彈,可能的原因在於 Audible 的客群以中高齡世代為多,市場目前鎖定的目標族群是30-40歲世代的通勤上班族、視力退化的高齡者或視障;再者是書籍市場上被有聲化的比例仍還有限,因此是否如外界所言,是拯救低迷出版市場的解藥,業界仍在評估。
Kindle Unlimited 在日本引發的出版界對抗爭議,透過新合約的協商,到目前已有多家出版社重新復歸上架。然而,對於日本出版業、實體書店、以及書籍創作者而言,Kindle Unlimited 的看到飽服務究竟是一道活水、還是大平台輾壓產業界,仍是各方爭議的話題。
|
【2017.2.8 美國】 川普命令:北達科他油管案逆轉!原民抗爭再動員
|
川普命令:北達科他油管案逆轉!原民抗爭再動員。
一切重回原點!北美原住民與環團又將回到北達科他州的抗爭前線。因為地下油管路線通過原民的傳統靈場與重要的水源保留區,而在2016年招致大規模抗爭與前線對立的油管計劃「達科他通道」(Dakota Access),原本在歐巴馬下令退回、重新環評;但川普上任後卻頒布重啟命令,而主管許可的美國陸軍工兵團,也在周二向國會報告——不再環評、不會繞道,確認允許油管貫穿原民的爭議祖地。
引發爭議的輸油管線,是由德州財團「能源通道合作夥伴」(Energy Access Partners)所提出跨州計畫。近年來,北達科他州因為巴肯頁岩油區(Bakken)的崛起,而成為美國「頁岩油革命」的重鎮;但由於北達科他本周的煉油能量不足,化石開發商也希望透過低成本的運輸,對外銷售北達科他石油的長期合約——因此,「達科他通道」計畫,也就成為化石產業的最佳選擇。
這條耗資38億美金、總長超過1,825公里的輸油管,建設進度已完成了85%;之所以引發抗爭,則是因為一段在北達科他州的地底油管,其路線不僅緊鄰當地的原民保留區,更將從當地重要的水源保護區——歐瓦希湖(Lake Oahe)的上游——貫穿而過。這條油管的汙染疑慮與土地爭議,於是引發了當地立岩蘇族部落(Standing Rock Sioux Tribe)的原民抗爭,自年中開始更演變為大批抗爭聲援者與達科他州政府的警民對立。
立岩蘇族的抗爭,很快地凝聚啟了環團、北美原民青年的力量,輿論的動員亦震動華府。於是,2016年12月4日,聯邦政府中負責歐瓦希湖保留地建案管理的美國陸軍工兵團,才在歐巴馬政府的催促下,宣布收回達科他通道的建案許可,以「引發重大爭議為由」將全案退回環評階段,並承諾研擬替代路線來繞過引發衝突的原民祖地與水源區。
不過當川普於今年1月底上台後,聯邦政府對於達科他通道的態度卻大幅轉向——包括川普本人在內的共和黨執政團隊,皆視這條輸油管線為振興能源經濟的重要資產。因此,入主白宮的川普也立馬發布行政命令,要求負責的陸軍工兵團重新檢視「油管的許可」。
在7日的報告中,接獲川普命令的工兵團也表示:原本在去年年底重啟的歐瓦希湖段油管環評,將即刻終止,並將於24小時之內正式發給達科他通道「30年的油管建設許可」;換句話說,在抗爭半年後,北達科他油管爭議再次回到對立的原點。
工兵團再次「轉彎」後,抗爭前線的立岩蘇族部落也憤怒回應,並表示將即刻發起訴訟,並向法院申請緊急處分以凍結油管的爭議施工。然而,在去年9月,聯邦法院就曾以「事證不足」為由駁回立岩蘇族部落對陸軍工兵團的緊急處分申請,因此在法庭之外,聲援團體也正準備再啟動員、號召支持者回到前線重啟抗爭。
雖然寒冬與大雪已冰封了歐瓦西湖畔,但大雪之中仍有數百名聲援者留在抗爭前線。在過去幾個星期裡,立岩蘇族保留區的官員一直試圖說服聲援者離開抗爭營地,已讓當局得已重整保留區環境、提前準備春天雪融之後的洪水汛期;但同時,北達科他州州警也趁對立強度衰退之時,向前線安插了更多崗哨與人力,以阻止抗爭團體的在地擴張。
另一方面,主導油管計劃的「能源通道合作夥伴」集團,則對建案許可的鬆綁表示歡迎,並承諾在許可發出後將即刻復工、預計只要90天就能完成地下油管鋪設並開始送油。
|
【2017.2.7 敘利亞】 絞刑黑獄:敘利亞的祕密屠宰場
|
絞刑黑獄:敘利亞的祕密人命屠宰場。
國際特赦組織周一頒布了一份調查報告,指控敘利亞政府在大馬士革北郊的賽德納亞軍事監獄(Seydnaya)囚禁了數萬平民,並在未經公開審判的狀況下,以酷刑與飢餓凌虐囚犯。報告指出,自2011年動亂開始以來,賽德納亞每周平均會執行20-50次處決,5年下來,被絞死在黑牢中的冤魂或已超過1萬3,000人。
這份命名為《人類屠宰場》的調查報告,是國際特赦組織透過密集的訪談,蒐集84名前囚犯、獄卒、間內醫師與士兵的證詞後發表,並紀錄了自2011年3月,阿拉伯之春延燒至敘利亞境內後,政府當局如如何在抗爭初期鎮壓反對派意見,將大批示威者投入黑牢、秘密處決的過程。
報告指出,賽德納亞監獄分成為兩大部分,「紅棟」囚禁著平民、接頭抗爭者與異議人士;「白棟」則是軍隊中,「忠誠度有問題」的軍官與士兵。兩處的收容總數,約在1-2萬人之間。
在過去,獨裁敘利亞的阿薩德政府,就時常透過黑獄、虐囚、秘密處決與「被消失」等作法,來威嚇民間的異議力量;但自從2011年動亂開始,敘利亞的鎮壓規模與手段,也隨著內戰加劇而極端化。除了國際特赦組織、人權觀察組織、敘利亞人權瞭望台組織之外,聯合國難民署也於2016年提出專員報告,指控敘利亞政府正在執行大規模的黑獄迫害與法外處決,滅絕數量之龐大已涉及戰爭罪。
在獄中,被監禁者除了遭到刑求凌虐外,寒冷、飢餓與傳染病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但就算逃過獄內的環境威脅,這些黑牢囚犯也可能遭秘密處決而人間蒸發。
賽德納亞的前獄卒表示,監獄內每周會接獲1-2通「來自最高層的命令」,接著獄卒們會再挑出受選的囚犯,將他們載到附近的野戰法庭接受軍法官「1-3分鐘的審理與判決」。接著這些受刑人會再被發還賽德納亞,直到當天下午再以「移監至民事法庭」為由被拉出、送上絞刑台處死。
這些走向死亡的囚犯將被蒙面帶入刑台,處刑軍官才會要求列隊的囚犯們用指紋畫押行刑資料單,並說出「最後的遺願」——至此,死囚們才會知道處決將至。面臨結局,有些人會不發一語,有些人情緒失控,但相同的是,直到被推落絞刑台的瞬間,他們才知道死期已到。
行刑的時間大多是晚間,往來於不同單位的死囚會魚貫地被送上俗稱「肉櫃車」的刑場小巴,接著獄卒們會把囚犯們趕上床睡覺,因為這樣「還活著的人才會知道發生什麼事」。曾被監禁在刑場樓上,一名代號「哈米德」(Hamid)的前軍官如此敘述處決現場:
突然之間會有一聲清脆的聲響——就像木片破掉一樣,我不確定。接著會聽到窒息的掙扎,如果你把耳朵靠在地上,你還能聽到咯咯聲,他們會這樣把屍體懸在那晃個10來分鐘....而當那些傢伙被絞死的時候,我們就在上頭睡覺,這種狀況就是我習慣的日常。
行刑隊通常會把屍首掛在絞刑台上10-15分鐘,已確定「犯人已經死透」,但因為處刑的數量太多、營養不良的犯人又太過虛弱,因此行刑軍官推力過大,讓死囚身首異處的慘況也相當常見。此外,未成年或生病的死囚有時因為體重過輕而不會當場死亡,這時軍官們就會把他們放下刑台,用手扭斷他們的脖子、送他們最後一程。
國際特赦組織表示,賽德那亞監獄平均每周行刑兩次,5年下來,光是絞刑就已殺死1萬3,000多位無名的敘利亞人,若再包括死於刑求、疾病與飢餓的囚犯,冤魂數字更難估計。證人表示,這些囚犯的屍體會被草草埋進軍方醫院的萬人坑裡。而官方雖然留下了他們最後的指紋與遺願,但正式紀錄中卻沒有他們的名字,家人與遺族也不會知道這些消失的青年們下落所蹤。
報告指出,鑒於明確且持續惡化的人權狀況,包括俄羅斯、伊朗與聯合國安理會在內,應該在敘利亞和談之際,重新提出公正調查的計劃以釐清失控的真相;但敘利亞官方對此仍維持一貫的否認姿態,僅稱國際社會總有些「毫無根據」的惡意指控。
|
【2017.2.7 以色列】 保送屯墾區:以色列通過「竊國法案」
|
強力保送非法屯墾區:以色列通過「竊國法案」。
併吞巴勒斯坦,以色列已踏出了無法回頭的第一步?以色列國會周二清晨挑燈夜戰,以60:52的結果,通過了爭議的屯墾區《規範法案》,以色列政府將有權為約旦河西岸的猶太非法屯墾者,徵收巴勒斯坦人的土地;然而這項法案卻遭致反對派與國際社會的抵制,並被認為是「開啟以色列非法併吞巴勒斯坦」的終極之門,法案不僅有違憲之嫌,更是明白地違反國際法,讓以色列舉國綁入「戰爭罪」的淵藪之中。
這則法案被官方稱為《規範法案》,但反屯墾的以色列左翼大報《國土報》卻認為,該法於政治現實上更應被稱為《併吞法案》(併吞巴人土地),或更直白的《竊國法案》(違反國際法)。根據該法,以色列政府將溯及既往地,向巴勒斯坦地主徵收約旦河西岸的50多座屯墾區土地,屯墾區區居民雖然不能取得土地所有權,但以色列政府卻將擔保其地上建物與定居的權利;而原本的巴人地主則可選擇交換土地(以國政府另外分配等值土地),或選擇租金(每年領取土地市值125%的租金),直到「以巴之間達成最終和平協議為止」。
自從1967年「六日戰爭」之後,以色列分別從埃及、約旦手中攻下了加薩走廊、約旦河西岸與東耶路撒冷...等巴勒斯坦所有地;但根據《日內瓦公約》,這些巴人領土都屬於「軍事佔領區」,以色列官方從未承認併吞,聯合國亦堅持著《安理會242號決議案》,要求以色列撤出佔領區、退回1967年戰前邊界;鑑此,於國際認定中,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土地上的所有屯墾區,都屬於「非法佔領」。
但猶太屯墾區的問題一直存在,為何以色列新法的「規範」,卻引發如此震撼呢?
在過去,以色列始終以「佔領區」為名,定義其於約旦河西岸的統治地位,佔領區內施行軍事戒嚴,區內的巴人也不享有公民權利、不受以色列國內法保障;但不受平等權利保障的佔領區,同樣也不受以色列國會管轄,因此以色列國會這回破天荒的「立法規範」也踩進了治權爭議的紅線,於政治意義上,等同於開啟「併吞巴勒斯坦」的宣示之門。
「約旦河西岸的阿拉伯人之於以色列國會沒有投票權,因此以色列國會也無權立法『管轄』他們——這不該是以色列法治與民主罪基本的原則嗎!」曾擔任以色列副總理的右派大老梅里鐸(Dan Meridor)就表示,國會通過的併吞法是「邪惡且危險的」,且明顯違反以色列的憲法精神。而投下反對票的左翼工黨黨魁赫佐格(Issac Herzog)更認為此舉將讓以色列違反戰爭罪:
失控的列車已從此(以色列國會)出發,它只會停在終點——荷蘭海牙的國際法庭。
《耶路撒冷郵報》報導,早在2016年年底,以色列右翼的執政聯盟利庫德黨與猶太家園黨就已提出法案,但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卻擔心引發國際社會與美國歐巴馬政府的譴責,因此強烈要求國會盟友「冷靜點,等川普上台再說」。
然而美國政黨輪替之後,甫就職的川普新團隊仍在評估國際局勢,因此美方也要求納坦雅胡:直到2月15日訪問白宮、與川普見面前,先不要輕舉妄動。但素以保守、強硬、極右派反對巴勒斯坦建國的教育部長貝內特(Naftali Bennett),卻趁著納坦雅胡出訪英國之際,於國會展開動員,並強行夜戰表決、在總理缺席的狀況下於2月7日清晨通過法案。
法案通過之後,感受到風向不可逆的納坦雅胡也在英國表示,尊重並支持國會的決定,並稱自己「已經和川普團隊喬好了」;然而於法理上統治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政府,卻同步表達了譴責態度,並稱以色列將「土地掠奪」入法,勢必將嚴重破壞以色列-巴勒斯坦兩國和平方案的前景。
另一方面,國會通過的《竊國法案》,也因對財產權、佔領區治權的矛盾引發法界疑慮,並可能因為違憲而遭到高等法院駁回。以色列檢查總長梅德伯利特(Avichai Mandelblit)就表示,由於這項法案明顯違憲,若該法遭到法院駁回,以色列檢察官將不會代表國會或以色列政府提出上訴;但猶太家園黨籍的司法部長夏克特(Ayelet Shaked)卻反嗆,就算要聘用民間律師來代表國會,以色列政府也會強行護航、通過這項「人民的法案」。
|
【2017.2.6 加泰隆尼亞】 公投非法的控訴:加泰隆尼亞獨立的審判
|
公投非法的控訴:加泰隆尼亞獨立的審判。
加泰隆尼亞獨立運動的支持者們,周一將在巴塞隆納發起示威遊行,以對抗西班牙中央政府對於「加泰隆尼亞獨立公投」的打壓。2014年11月,加泰隆尼亞自治政府在西班牙憲法法庭的違法警告下,執意舉行「諮詢性」的加泰隆尼亞自決公投,並得到8成選票「支持加泰隆尼亞成為國家並且獨立建國」;然而西班牙中央政府與憲法法庭卻認為該次公投非法,除了命題與西班牙憲法相違外,自治政府也不具備擅自發起獨立公投的權力,並對提出公投的時任加泰隆尼亞自治政府主席,發起「藐視法庭」與「濫用職權」的訴訟。
西班牙檢方表示,在憲法法庭判決明確的狀況下,時任加泰隆尼亞自治政府主席馬斯(Arthur Mas)與兩名副主席,仍一意孤行硬推投票,除了該次獨立公投非法不被中央政府所承認之外,涉嫌「濫用職權」的馬斯等自治政府官員,也應被褫奪公權9-10年,以彰西班牙的法治精神。
對於西班牙政府的控訴,不甘示弱的馬斯等人,也選在2月6日開庭之前,號召獨派支持者走上巴賽隆納的街頭,以反抗馬德里方面的政治壓迫。馬斯表示,2014年發起公投僅是諮詢性作為,其目的是針對獨立議題讓加泰隆尼亞人「自由表達」,西班牙法庭拉出違憲、地方政府不能發起分離公投等指控,只是在打壓加泰隆尼亞的言論自由,「他們要審判的不只是我,還有230萬(贊成加泰隆尼亞獨立與建國的)投票者們!」
另一方面,西班牙首相拉荷義(Mariano Rajoy)表示,中央政府很樂意與加泰隆尼亞討論自治與權力下放的問題;但2014公投「違法就是違法」,地方不顧法律、不管中央,逕行公投就是不合憲。
自2011年西班牙右派的人民黨執政以來,馬德里的中央政府就對加泰隆尼亞地區的自治權力積極限縮,加上國內經濟狀況的不振與稅賦爭議,也都讓加泰隆尼亞與西班牙之間的文化與政治隔閡急遽惡化,「加獨」的風向也因此高漲不下。
在2014年11月舉行的加泰隆尼亞自決公投中,超過8成的投票者,贊成加泰隆尼亞獨立,並支持加泰隆尼亞建國。對於獨派支持者而言,這次的公投是加泰隆尼亞人民意旨的體現;但反對者則批評,2014公投不僅在投票前就被憲法法庭判定「違法」,當次投票率更只有36%,遠不足以證明「多數人的意願」。
然而中央政府的「秋後算帳」,也被獨派領袖們認為是借力使力、突破政治僵局的大好機會。「對我們個人來說,被告當然很糟,我們的政治生涯可能因此中斷好幾年。」在出庭前,馬斯也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自己已有心理準備,「但我們的計劃——建立一個主權國家的計劃——卻可能獲益於此、動員起民意,並讓那些沉默、不支持獨立的民眾也能站在我們這邊。」
自治政府內部透露,加泰隆尼亞當局已作好準備,若中央政府執意針對馬斯案開刀,民怨的火苗或將讓自治政府再起動員,並於年內發動一次「真正的而非僅有諮詢性的」獨立公投。
|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