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透視:希臘之火,歐巴馬與「民主聖地」

2016/11/16 轉角說

當歐巴馬訪問希臘的同時,雅典街頭卻有8,000多名示威者無視政府禁令、上街抗議。...
當歐巴馬訪問希臘的同時,雅典街頭卻有8,000多名示威者無視政府禁令、上街抗議。 圖/法新社

美國總統歐巴馬本周展開了自己任內的最後一回外訪行程,而他「畢業旅行」的第一站,則來到了民主政治的起點——雅典。任內首次來訪的歐巴馬,在希臘總理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的款待下,也發表了對於分配不均、反全球化,以及民粹運動興起的擔憂;但正當歐巴馬、齊普拉斯兩人酒酣耳熱的同時,雅典市區卻出現8,000名違反集會禁令的民眾,湧上街頭對歐巴馬的來訪表達抗議。

為了因應歐巴馬的來訪,希臘政府原本下達了為期兩天的集會遊行禁令,但大批由左翼團體、反撙節運動所號召的希臘民眾,周二晚間仍手持著「美國佬滾回去」、「反資本主義」、「不歡迎歐巴馬」等標語,反對歐巴馬、美國、歐盟、北約、與強推撙節政策的IMF,對於希臘人的「種種壓迫」。

這群示威者一度欲突破封鎖,闖入美國大使館與希臘國會周遭出聲抗議,但在優勢警力的阻擋下,只有一部分抗議者回到了雅典東區的雅典理工大學(NTUA)附近,並朝警方投擲石塊、汽油彈,直到鎮暴警察的強勢清場,才為雅典的混亂一夜劃下了句點。

然而國際媒體仍聚焦於歐巴馬對川普當選的感想,對於雅典街頭的騷亂,也僅以「無政府主義者」、「反撙節運動的示威」簡單帶過;可抗爭的背後,希臘人的故事其實更長遠、複雜得多。

15日晚間的雅典抗爭,其實是希臘學生組織與左翼團體刻意提前的活動——因為兩天過後,就是「1973年雅典理工大學起義」被血腥鎮壓的周年忌。

15日晚間的雅典抗爭,其實是希臘學生組織與左翼團體刻意提前的活動——因為兩天過後...
15日晚間的雅典抗爭,其實是希臘學生組織與左翼團體刻意提前的活動——因為兩天過後,就是「1973年雅典理工大學起義」被血腥鎮壓的周年忌。 圖/路透社

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在冷戰期間,希臘也被北約組織視為對抗蘇聯的歐洲前線。而為了穩固希臘的反共態勢,美國中情局和北約,也一直暗中鼓勵希臘軍方的干政,並支持了1967年藉由政變掌權的希臘軍政府,以及其對國內所施行的高壓統治。

在軍政府統治下的希臘,罷黜了王室走入共和,但國內經濟蕭條所帶來的壓力,卻迫使軍政府展開一系列自由化政策。這波短暫的解禁,加上1968年法國5月風暴後,希臘也受到了歐陸學運潮的影響,校園間的異議團體於是快速興起,並在1973年11月引來風暴高點。

1973年11月14日,一批激進的左翼學生團體佔領了雅典理工學院,並在校區內建築工事、並透過自製的廣播設備,向全雅典發出「起義訊號」,要求眾人走上街頭、推翻軍政府不義的壓迫統治,一時之間萬人響應,大批聲援工人團體與市民都群聚在校園周邊,對當時獨裁執政的帕帕佐普洛斯總統(Georgios Papadopoulos)造成莫大壓力。

但雅典市民與學生的抗爭,對於反對開放改革的軍方保守派,卻提供了一個奪權的機會;在政府混亂之中,軍政府再度頒布戒嚴令,軍人與警察重上街頭,並武力肅清了雅典理工大學周邊的示威。1973年11月17日清晨3點鐘,軍方下令「攻堅清場」,政府軍的坦克車壓垮了大學的鐵閘門、闖進了由示威學生所佔據的校區。在這段期間裡,全雅典都聽得到校園廣播裡,學生們隔空懇求那些「持槍的兄弟們」,別傷害「示威求民主的兄弟」,但最終廣播卻在槍聲與喊叫聲中,戛然而止。

1973年11月17日凌晨三點,軍方的坦克車殺進了校園。 圖/美聯社
1973年11月17日凌晨三點,軍方的坦克車殺進了校園。 圖/美聯社

這場失敗的起義也讓軍方的保守派將領吉齊濟斯(Phaedon Gizikis)得到掌權的機會,在鎮壓了雅典理工大學的一周之後,帕帕佐普洛斯總統也被軍方軟禁、政府也遭到強制解散。但這回軍政府的高壓統治僅維持一年,隔年1974年塞浦勒斯危機,軍政府對於國際局勢的失準判斷,也讓軍方撤回對獨裁政權的支持,自此,希臘也才進入了第三共和的民主時期。

根據軍政府的報告,1973年的雅典理工大學鎮壓行動,只造成了24名平民死亡,軍方的強行鎮壓「完全沒傷害任何一位學生」;然而後續的調查與追究,卻始終不清。直到今日,雅典理工大學也以學生起義的形象,成為了希臘的「民主聖地」,由1973學運抗爭所激起的學生參政運動,也讓全國各大校園風起雲湧,雅典理工大學亦成為了左派運動的溫床——而於1974年才出生的齊普拉斯,也躬逢其盛地就學於雅典理工大學,並在希臘破產危機的最壞時刻,與激進左翼聯盟(Syriza),一同接掌了這艘瀕臨沉沒的國家大船。

雅典理工大學的反抗形象一直維繫到了今天。如今,每年的11月17日,大批希臘人都會聚集在雅典理工大學,並從校區一路示威、直到城中的美國大使館前為止——即便對於1973年的鎮壓,美國並未干預,但希臘人卻認為,美國政府在冷戰中的操弄輔佐、以及對於民間被迫害悲劇的縱容,才是希臘之所以被軍政府高壓統治的主因。

而1973年的校園鎮壓之後,民主化的希臘政府也不敢再「侵犯校園自主」而派遣警察、軍人前進校園。因此,理工大學校區也成了希臘左翼的抗爭基地,近年來的多起示威活動,也都在校園周遭爆發過最激烈的警民衝突。

另一方面,歐巴馬本次的來訪,也是17年來——繼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總統於1999訪希以來,第一位踏上希臘土地的美國領導人;然而1999年的柯林頓,卻在雅典經歷了比如今歐巴馬更為強烈的反美情緒。

希臘人卻認為,美國政府在冷戰中的操弄輔佐、以及對於民間被迫害悲劇的縱容,才是希臘...
希臘人卻認為,美國政府在冷戰中的操弄輔佐、以及對於民間被迫害悲劇的縱容,才是希臘之所以被軍政府高壓統治的主因。 圖/美聯社

柯林頓訪問希臘的當下,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聯軍,正因科索沃問題(南斯拉夫聯邦境內,塞爾維亞人與阿爾巴尼亞人在科索沃的種族衝突),而對南斯拉夫的米洛塞維奇(Slobodan Milošević)政權發動大規模空襲——在78天的軍事行動中,北約戰機共執行了3萬8,000架次的空襲任務。狂轟濫炸之下,最終也逼得米洛塞維奇接受北約的和談指示,讓塞爾維亞共和的部隊撤出了科索沃。

然而北約對南斯拉夫——特別是塞爾維亞——的軍事行動,卻引起了希臘的極度不滿。由於歷史與宗教文化的相似聯結,同為東正教國家的希臘與塞爾維亞,在冷戰結束後也迅速結為同盟,後來成為「國際戰犯」的米洛塞維奇,此時也被希臘政府視為「親密的巴爾幹盟友」,甚至在波士尼亞戰爭期間,希臘政府還曾違反聯合國的國際禁運令,為米洛塞維奇的塞爾維亞部隊提供軍火與物資支援。

對於希臘來說,米洛塞維奇能維持雅典方面對於巴爾幹半島的「傳統地位」,而塞爾維亞人與波士尼亞、阿爾巴尼亞穆斯林的衝突,也曾被當作對土耳其於半島的影響力制衡。在這段時間,希臘與塞爾維亞的密切關係,甚至讓米洛塞維奇提出過共構「希臘-塞爾維亞邦聯」的計劃。

於是,在這樣的緊密關係下,美國與北約的科索沃戰爭,也就遭到希臘舉國的強烈抵制。根據當時的民調,超過9成5的希臘民眾都反對聯軍的科索沃行動,而北約當時「人道介入」說法,亦被希臘譴責為「戰略東擴的現實藉口」。最終,希臘也成為眾成員中,唯一反對、也拒絕派兵支援的北約盟國——但希臘民間與北約的嫌隙,卻一路延續到了今日。

從英國出發,準備飛往巴爾幹轟炸南斯拉夫的美軍B-52轟炸機。 圖/路透社
從英國出發,準備飛往巴爾幹轟炸南斯拉夫的美軍B-52轟炸機。 圖/路透社

而在浪頭上訪問希臘的柯林頓總統,或是為了平息反美氣氛、或是真心希望修復盟邦關係,在1999年的當時,他也公開地在演說中,為過去支持希臘軍政府統治一事,向希臘致歉:

當軍政府於1967年上台時,美國政府竟然允許自己的冷戰戰略利益,壓制了其支持民主的考量——或者我該說,它的責任。

柯林頓當年的發言,或多或少緩和了兩國的緊張;而時過境遷,17年後到來的歐巴馬總統雖然即將卸任,但即將在周四與歐盟各個大國領袖碰頭的他,也預計將就債務問題與渡海難民,為希臘與歐盟「溝通」,以作為自己任內對這民主發源地的「最後善意」。

畢業旅行第一站,歐巴馬(左)與齊普拉斯(右)。 圖/路透社
畢業旅行第一站,歐巴馬(左)與齊普拉斯(右)。 圖/路透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最新文章

川普於2024年2月29日在德州伊格爾帕斯訪問美墨邊境,德州州長阿博特陪同。阿博...

全力支持川普驅逐移民?德州政府主動幫買土地蓋拘留所

2024/11/21
左為「暴風影飛彈」,右為11月20日流傳的網路影片,俄羅斯境內有人撿到印有「St...

烏克蘭首度發射「暴風影」巡弋飛彈:各方如何回應戰事升級風險?

2024/11/21
2024年11月19日,位於新德里的印度門(India Gate)。 圖/路透社

灰燼的味道:北印度「全球最嚴重空污」,進入醫療緊急狀態

2024/11/20
香港47人案在11月19日宣判,其中一名被判刑4年3個月的呂智恆,其母親在法院外...

「為什麼好人要坐牢?」香港47人案的國安法重判,黎智英今日出庭應訊

2024/11/20
基輔獨立廣場的一角矗立著一片烏克蘭黃藍國旗旗海,以紀念在戰爭中失去寶貴生命的死者...

千日戰火之殤:烏克蘭減少1,000萬人口,俄軍仍在烏東快速推進

2024/11/19
圖/美聯社

二十億光年的孤獨:日本詩人谷川俊太郎逝世,享壽92歲

2024/11/19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