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過去24小時:國際鏡頭一周間(0704 - 0708)

2016/07/06 轉角24小時

 

【2016.07.06 南非】

「刀鋒戰士」謀殺案求刑6年,輕判?

6日在普利托立亞高等法院宣布判決:針對皮斯托利斯的謀殺罪指控「有罪」,但在考量被...
6日在普利托立亞高等法院宣布判決:針對皮斯托利斯的謀殺罪指控「有罪」,但在考量被告的特殊身心狀況後,法官「僅」判處皮斯托利斯6年刑期。皮斯托利斯(圖中)在聆聽完判決之後,隨即在法警戒護下發監入獄。 圖/美聯社

震驚南非與國際體壇的殘疾短跑名將「刀鋒戰士」皮斯托利斯(Oscar Pistorius)槍殺女友瑞娃.斯廷坎普(Reeva Steenkamp)一案,6日在普利托立亞高等法院宣布判決:針對皮斯托利斯的謀殺罪指控「有罪」,但在考量被告的特殊身心狀況後,法官「僅」判處皮斯托利斯6年刑期。皮斯托利斯在聆聽完判決之後,隨即在法警戒護下發監入獄,同時其辯護律師團與家人也表達了對判決結果的「滿意」而不打算上訴。

在先前一2014年的判決結果中,被南非法院認定為「過失殺人罪」的皮斯托利斯,已先被判處5年有期徒刑,並在服刑近一年後,因醫療需求而出獄改服居家監禁;但6日的新一波判決,則是南非檢方在2015年上訴抗告後的改判,皮斯托利斯的犯行亦從「過失殺人罪」升級為更嚴重的「謀殺罪」,因此刑期之間並不存在折抵的可能性,在一般狀況下,皮斯托利斯至少要服滿一半刑期(3年),才得以申請假釋出獄。

然而在南非的法律中,一般謀殺罪的最低刑期為「15年」,而獲罪的皮斯托利斯卻在法官權衡量刑之後,僅被判處「6年」刑期(僅比原本的過失殺人多1年)。量刑之輕,也讓南非傳媒一片震驚。

因為先天缺陷,兩隻小腿都沒有沒有腓骨的皮斯托利斯自小截肢,但卻在個人的堅持與努力下,藉由特殊碳纖維義肢來行走、奔跑的他,也成為了國際知名的短跑明星。曾經代表南非參加帕運會(Paralympic Games,又稱殘疾人奧運會)的皮斯托利斯,曾在2012年倫敦奧運代表南非參加400公尺短跑與4x400公尺接力賽,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由帕運跨回奧運的運動選手。風光且勵志的明星光環,也讓皮斯托利斯成為知名運動品牌Nike的代言人而名揚國際。

但在2013年2月14日清晨,皮斯托利斯的運動生涯——與其同居女友瑞娃.斯廷坎普的生命——卻一同嘎然告終。皮斯托利斯聲稱自己在夢醒時分之際,將廁所內的女友誤認為入侵住宅的匪徒,於是手持9mm手槍隔著門板對其連開4槍,當場擊斃30歲的斯廷坎普。

皮斯托利斯在犯案後,承認開槍「過失殺死了瑞娃」,但卻主張自己的動機是出於恐懼與自衛,而非預備致人於死,但南非法院最終卻在改判審理中,確認了皮斯托利斯的謀殺罪罪行。

對外表達「只希望審判早日結束」的受害者斯廷坎普父母。 圖/美聯社
對外表達「只希望審判早日結束」的受害者斯廷坎普父母。 圖/美聯社

負責兩度審理皮斯托利斯案的瑪西帕(Thokozile Masipa)法官表示,調查結果雖然無法證明皮斯托利斯有任何「謀殺女友」的動機或證據,但當皮斯托利斯在未對浴室內「侵入者」示警的狀況下,以極具殺傷力的武器(手槍與傷害力極大的「黑爪彈」)連開4槍,「致人於死」的目的極為明確,因此謀殺的判決是肯定;但瑪西帕法官認為,皮斯托利斯在犯後悔意強烈,而他先天的身體殘疾,也確實無法承擔長期的監禁生活,在綜觀被害人家屬、皮斯托利斯本人狀況的考量之下,高等法院遂決定不求處一般的長期重刑。

瑪西帕表示,她理解南非社會中,對於「亂世用重典」的重刑期待,但「公眾的憤怒必須基於事實與證據」,在皮斯托利斯的案件中,南非社會對這一刑事案件投以過多無關證據的「錯誤印象」,而雖然訓誡犯罪、教化社會,也是法庭存在的目的之一,但在此,南非法庭的責任卻更應該要著眼於扼制來自公眾誤解的錯誤憤怒過度延燒,

在法庭上,我們應該依照法律、而非民意來判決。

判決出爐後,皮斯托利斯再擁抱家人之後,隨即被法警戒護發監;而現場聆聽判決的斯廷坎普雙親,雖然

當庭表情略顯錯愕,但隨後卻淡定地離開法庭,斯廷坎普的父親庭後也表示:「一切的判決都結束了,我之到自己已不再是那原來的那個父親。」

相較於受害者家屬的淡定,皮斯托利斯的謀殺判決卻瞬間引爆了南非的網路與媒體輿論。訴求重刑者認為,輕判皮斯托利斯一案中,明白地彰顯出了南非的種族階級,法官多次表達了對皮斯多利斯的情緒恐懼的同情(害怕被害、恐懼被侵入),並合理化了其所持有的不對等資源與暴力(持槍不顧他人生死的莽撞巨富)。南非記者文娜(Mandy Wiener)就反問:同樣的狀況,法官會考量貧民區持槍黑人內心對社會的恐懼嗎?

對於皮斯托利斯的辯護團隊來說,6日的判決結果遠遠好過原先的預期,因此被告方將不會提出上訴;不過目前南非檢方仍未表達是否會再一次提出抗告。


 

【2016.07.06 法國】

疲憊的勞工抗爭:再度繞過國會審查,法國勞工法強行過關

總工會方面會後也表示,周二的勞工法抗爭,將會是「這個夏天的最後一次街頭行動」。在...
總工會方面會後也表示,周二的勞工法抗爭,將會是「這個夏天的最後一次街頭行動」。在進入7月之後,法國也進入了「夏休期」,勞工、民眾甚至官員都將進入輪流休假的狀態,這對於街頭號召與輿論發會並不有利,因此總工會才會選擇「保留實力」,靜待秋季法案正式上路前再發起全面的「秋鬥抗爭」。 圖/歐新社

疲憊的勞工抗爭:再度繞過國會審查,法國勞工法強行過關

過去半年內激起法國勞工團體與政府激烈衝突的勞工法改革案,5日法國政府再一次動用憲法特權,繞過國會表決而強行過關;而當政府強渡關山的同時,周二的法國街頭也再度掀起勞工抗爭——只不過在法國夏休期的跟前,主導示威的法國總工會(CGT)也宣布,5日的街頭行動將會是這個夏天最後一波抗爭,直到秋天「全面的抗爭才將再返」。

我的政府決心要向前邁進,我們不能就這樣讓部分反對者的策略拖累整個國家。

為了確保法國總統歐蘭德能在7月14日的國慶演說中正式公布這項改革,總理瓦爾斯(Manuel Valls)周二也再度動用法國憲法第49條之3所賦與的特權,讓這項極具爭議的勞工新制得以不經法國國民議會(國會下議院)表決就能過關。這是近一年內,執政的社會黨政府第3度動用「49條之3」的特權,也是瓦爾斯總理第二度在勞工法問題上繞過國會表決。

「對於大規模失業的現象,這個國家已太過習以為常了。」在國民議會中發言的瓦爾斯表示,相關當局堅持勞工法改革,「並不是為了作秀討好,也不是刻意強硬」,而是要為廣大的法國民眾「謀求整體的利益」。官方表示,目前法國的全國超過10%失業率數字,已到了18來年的新高,青年失業率更飆過了四分之一,因此藉由鬆動增聘工作的法律限制,來活絡業界對於人事的投資,也成為法國經濟「不得不為的必行改革」。

法國總理瓦爾斯。 圖/歐新社
法國總理瓦爾斯。 圖/歐新社

這項頗具爭議的勞工法改革案,也被稱為《高姆麗法》(la loi El Khomri ,與提出草案的法國勞工部長同名),其內容不僅賦予雇主延長彈性工時與加班費豁免的權限,原本法律中,對於資方在增、聘員工上的限制規範,也隨之鬆綁。

就法國政府的角度而言,新的勞工法方案,將縮減資方在聘雇或解編人力上的繁複程序,讓企業不再於景氣需求的預期與人事調整成本間猶豫,並鬆動人力市場上的結構性汰換,甚至再促成就業與投資的提升;但普遍的法國民意,卻與勞工方與傳統派的工會、勞團站在一起,認為這項勞工法新制,將加速剝奪勞動者在就業市場上的法律保障,除了增加勞動中的不確定狀態外(資方片面對你工作的生殺大權更大),亦可能促使派遣、約聘等非正職問題的惡化,甚至加速社會中,勞、資權力的繼續失衡。

瓦爾斯在發言後,也宣布將「二度動用49-3的特權」跳過國會表決而使法案過關,而若國民議會不服,國會則有24小時提出不信任案,以倒閣決定來反制49-3條的生效,然而截至目前為止,僅有左翼黨與綠黨等左派小黨表態倒閣,法國的右翼陣線與執政的社會黨則不與響應,因此在周三之前發動不信任案的機會近趨於零。

今年稍早時候,瓦爾斯總理就曾於5月份的國民議會初次表決前動用49-3條,當時國民議會雖曾發起不信任案投票,但卻未能成功達到倒閣門檻。而後,法案在於6月份送交參議院討論,並於通過後再度發回國民議會表決。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瓦爾斯二度動用49-3特權的舉動,也被法國政壇抨擊為「反民主」的作法,除了遭致左派盟友的攻擊外,執政的社會黨黨內也有不少驚愕的埋怨,但由於法國即將在2017年4月舉辦總統大選,極力希望拯救經濟、逆轉低迷聲勢的歐蘭德政府,才會不顧政治反彈,選擇於勞工法問題強衝到底。

在國會議場內一片叫罵的同時,由法國總工會所發起的勞工抗爭也再一次自力救濟、於5日走上街頭——只不過在半年的抗爭之後,勞工的精力與士氣也嚴重消磨,雖然勞團宣稱在巴黎街頭周二有4萬5千人響應示威,但警方預計的數字卻只有7千人不到,是近幾次串連活動中,挺身人數最為單薄的一次勞工示威。

總工會方面會後也表示,周二的勞工法抗爭,將會是「這個夏天的最後一次街頭行動」,這也代表後續的歐洲盃四強、決賽,法國環法自行車賽,夏季的旅遊交通都「暫時」不會再成為勞工法抗爭的封鎖目標。在進入7月之後,法國也進入了「夏休期」,勞工、民眾甚至官員都將進入輪流休假的狀態,這對於街頭號召與輿論發會並不有利,因此總工會才會選擇「保留實力」,靜待秋季法案正式上路前再發起全面的「秋鬥抗爭」。

根據《法新社》的民調報導,58%的法國民眾仍然反對社會黨所強推的勞工法改革法案。


 

【2016.07.05 阿根廷】

門多薩動物園地獄:全世界最悲傷的北極熊「阿圖羅」死去。

阿圖羅本熊。 圖/門多薩省政府
阿圖羅本熊。 圖/門多薩省政府

門多薩動物園地獄:全世界最悲傷的北極熊「阿圖羅」死去。

「全世界最悲傷的北極熊」阿圖羅(Arturo),3日在阿根廷門多薩動物園以31歲的「高齡」死去。在過去3年裡,阿圖羅所身處的惡劣飼育環境與行為異常的狀況,曾引發國際社會的聲援與支持。但來自全球的矚目不僅沒能解救阿圖羅,其身處的門多薩動物園,更在世人的眼皮底下成為了動物煉獄:在管理失當的狀況下,過度繁殖、養護資源不足的門多薩動物園光是在過去6個月內,就有80隻動物因「不明原因」暴斃,查不出原因的相關單位,甚至將矛頭指向動物園的飼育員「蓄意謀殺」。

31歲的阿圖羅,在過去幾個星期中,早已無法進食,對於外界的刺激也逐漸失去反應,虛弱的牠更因為病毒與真菌感染而鼻骨潰爛。在這樣的痛苦狀態下,原本園方與門多薩省政府已準備對阿圖羅施以安樂死,避免這頭老熊再受病痛摧殘,但最後阿圖羅仍在3日因多重器官衰竭而自然死亡。

出生在美國水牛城動物園的牠,在1993年被引入阿根廷,自此落腳於門多薩省立動物園,並與另一隻母熊「佩魯莎」(Pelusa)同籠而居。然而在2012年,佩魯莎因癌症死亡之後,形單影隻的阿圖羅才因各種行為異常,而被阿根廷媒體與國際動保團體所關注。

時常面壁發呆、癱在地上的阿圖羅,時常被國際媒體形容為「因喪偶而傷心的可憐北極熊」,但當時已經27歲的阿圖羅,本就因高齡(野生北極熊平均壽命約20年,圈養則約26年)而退化,加上門多薩動物園的惡劣圈養環境——夏季均溫超過30度,但圈養水池卻深不到半米——對本該生長於極地環境的北極熊更是痛苦無比,經年累月的折磨之下,阿圖羅才會出現各種精神與健康的行為異常。

阿圖羅的處境,隨後被國際社會關注,動保團體甚至在全球徵集了120萬人的連署,向阿根廷政府請願,並在綠色和平組織與加拿大政府的協助下,於2014年提出了「阿圖羅移居計畫」,希望能讓阿圖羅「搬家」到低溫氣候與硬體條件都更適合北極熊的加拿大艾斯尼寶動物園(Assiniboine Park Zoo)「安養天年」。

這是阿圖羅的「伴侶」佩魯莎,她在2003年時深受皮膚病所苦,於是為了治療皮膚病才...
這是阿圖羅的「伴侶」佩魯莎,她在2003年時深受皮膚病所苦,於是為了治療皮膚病才會在藥物影響下變成紫色。這頭「紫熊」當時也被外媒以「趣聞」的方式關注,但在有趣的外觀下,真正惡劣的園區環境反而沒有引發太多討論。 圖/美聯社

不過門多薩動物園在匯集阿根廷、烏拉圭、甚至是加拿大的專家意見之後,仍以「風險過高為由」拒絕了移居阿圖羅的提議。動物園方面指出,阿圖羅的年歲已高,欠佳的身體狀況已無法承擔長時間的麻醉與移動,因此「原地安置」才是對阿圖羅最好的選擇。不過阿根廷園方的決定,仍引起全球網友與意見團體的不滿,像是著名的美國歌手雪兒(Cher)就曾在推特上發出「所以阿根廷別為他(阿圖羅)哭泣?」,並呼籲時任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費爾南德斯出面處理阿圖羅的安置問題。

但當阿圖羅的故事被全球關注、並獲得些許改善的同時,門多薩動物園的管理狀況,卻在全球輿論的眼皮底下陷入了「混亂地獄」。阿根廷全國性大報《民族報》(La Nacion)報導,光是在2016的上半年,門多薩動物園內就有80多隻動物因「不明原因」死亡——根據官方的說法,園內動物的過度繁殖所造成的衛生與環境壓力,「或許」是動物接連暴斃的主因之一,但在5月份的一起離奇河馬死亡事件,卻推翻了園方的說詞,還逼得門多薩省政府勒令動物園「無限期關閉」。

《民族報》報導,門多薩動物園所圈養的一隻母河馬在5月份被發現死亡,但其死因卻是「穿刺傷感染」。政府部門的調查代表指出,這頭河馬身上的「銳利物穿刺傷」並不是動物間打鬥所能造成,而更可能是「槍械等武器所致」。消息一出後,阿根廷各界譁然,相關當局甚至將調查方向指向「動物園員工的『抗議性謀殺』」,接連的動物暴斃事件,也從環境壓力、傳染病,指向了心懷不滿、不忍心見動物受苦的飼育員親自動手的可能性。

門多薩動物園在過去於阿根廷國內就曾以管理無方、養死動物聞名。在去年年底,園內的長青明星——公河馬「洋基」——就因吞食園區內的塑膠袋、網球等物品,導致消化器官受傷、無法進食而死去。

而當阿圖羅死去的同時,門多薩動物園仍在封園禁令之中。目前由省政府接手改組的這間動物園,原本官方打算改組為「動物保護園區」,希望以現址改建、非展示性目的的方式,讓園內的動物能繼續留在門多薩的「家」。園區內因過度繁殖而爆滿的各種動物,也將全面健檢,並重整一團混亂的血統與健康檔案,而「多出來」的動物,也將建檔之後視狀況「轉售」給其他動物園、保護區,作為教育與研究用的展示。

不過,門多薩政府的保留園區計畫,目前在省議會中遭到反對黨封殺,因此門多薩動物園亦存在全面廢園的解散可能。

在過去,台北市立木柵動物園也曾在1986年從加拿大引進兩頭北極熊,但這兩隻熊同樣因為不適應台灣潮濕悶熱的環境,而病痛纏身。最終在1996年雙雙死亡。

1989年的6月盛夏,酷暑中,台北市立動物園的北極熊。 圖/聯合報系資料圖庫
1989年的6月盛夏,酷暑中,台北市立動物園的北極熊。 圖/聯合報系資料圖庫


 

【2016.07.05 沙烏地阿拉伯】

自殺炸彈三炸沙烏地:聖城麥地那、什葉清真寺、美國領事館。

聖城的爆炸案很快地驚動了沙烏地王室,麥地那省的省長——現任國王薩爾曼的第五子,費...
聖城的爆炸案很快地驚動了沙烏地王室,麥地那省的省長——現任國王薩爾曼的第五子,費瑟王子——也親自來到慘案現場督導與慰問。對於統治沙烏地的紹德家族而言,其君權的「兩聖寺守護者」頭銜,攸關其統治政權的合法性。確保麥加、麥地那兩聖城與其朝覲者的安全,也成為了王室威信的根本——但也因此,各種攻擊案才會朝兩大聖城發起行動。 圖/歐新社

自殺炸彈三炸沙烏地:聖城麥地那、什葉清真寺、美國領事館。

開齋節前夕的沙烏地阿拉伯並不平靜,包括西部大城吉達的美國領事館、東部蓋提夫的什葉清真寺、以及兩大聖城之一的麥地那,在4日接連遭受自殺炸彈的襲擊,並在麥地那大清真寺造成4名保全人員殉職。目前沙烏地官方將這三起炸彈事件定調為同一單位的協同攻擊,但至今仍未有相關團體出面承認犯行。

這三起發生在沙烏地的攻擊事件,首先是在當地時間周一上午於吉達市引爆。根據沙烏地官方表示,這起攻擊案發生在美國駐吉達領事館對面,當日上午領事館的保全人員發現對街醫院的停車場有一名形跡可疑的男子,但卻在上前準備盤查之際遭受其自爆攻擊,炸彈客當場死亡並造成兩名保全員受傷。官方表示,這名自爆的炸彈客是持有沙烏地居留證的巴基斯坦男子,與家人妻小同住他在城中擔任司機,但具體的犯案動機至今仍再調查當中。

在吉達攻擊之後,沙烏地東部的蓋夫提地區當日傍晚也遭遇襲擊,根據《半島電視台》的報導,一間蓋夫提的什葉清真寺周一稍晚也遭自殺炸彈客攻擊,但由於當時的禮拜已經結束,因此除了炸彈客身亡之外,並未造成其他人員傷亡。位於沙烏地東部省的蓋夫提,是沙烏地什葉穆斯林的傳統社群城市之一,在去年5月22日,也曾被ISIS所策劃的自殺炸彈所害,22人遇難身亡。

隨後,作為伊斯蘭信仰中兩大聖城之一的麥地那,城中的「先知清真寺」(Al-Masjid an-Nabawi),也在周一傍晚遇襲:一名自殺炸彈客在清真寺外的安檢哨站自爆,造成4名保全人員當場斃命。由於目前正值齋戒月(Ramadan)的尾聲,麥地那城中也滿是來自全球的穆斯林,爆炸的影像與消息於是迅速傳遍世界各地。

僅次於聖城麥加的麥地那,曾是伊斯蘭信仰壯大的開端,在西元622年時,先知穆罕默德在麥加受到迫害,因而率眾遷往麥地那——而這段遷徙的過程也被後世稱為「希吉拉」(Hajrah),並成為伊斯蘭曆法的開端元年。其城市的核心「先知清真寺」,則是先知穆罕默德在遷往麥地那後親手建設的清真寺,而後包括穆罕默德,以及其身後的繼承社群領導「四大哈里發」中的兩位——阿布.巴克與歐瑪爾——也都安葬於此地。

聖城的爆炸案很快地驚動了沙烏地王室,麥地那省的省長——現任國王薩爾曼的第五子,費瑟王子(Faisal bin Salman)——也親自來到慘案現場督導與慰問。對於統治沙烏地的紹德家族(Al-Saud)而言,其君權的「兩聖寺守護者」頭銜,攸關其統治政權的合法性。確保麥加、麥地那兩聖城與其朝覲者的安全,也成為了王室威信的根本——但也因此,各種攻擊案才會朝兩大聖城發起行動。

雖然近年來,沙烏地政府在聖城的朝覲安排上屢出意外(例如去年9月造成700多人罹難的麥加踩踏事件),但對於反恐與維安的投入,沙烏地政府卻事不遺餘力。在過去,麥加的大清真寺曾在1979年遭到激進的瓦哈比「兄弟會」(al-Ikwan)武裝佔據,當時這批激進的原教旨主義者聲稱腐敗的沙烏地王室並不具備領導穆斯林的條件,而宣成其領導人之一為「馬赫迪」(Mahdi,末世前降生的最後領袖)。這起對峙事件持續了兩個星期,最終沙烏地王室在法國特種部隊GIGN的協助下強行攻堅,整起事件也以255人死亡為句點。

麥地那省長——費瑟王子(圖中左方白袍者)。 圖/歐新社
麥地那省長——費瑟王子(圖中左方白袍者)。 圖/歐新社


 

【2016.07.04 巴格達】

開齋前夕,伊拉克國殤三日:巴格達爆炸案,213死

由於爆炸發生在伊斯蘭齋戒月的尾聲、開齋節(Eid al-Fitr)的前夕,因此罹...
由於爆炸發生在伊斯蘭齋戒月的尾聲、開齋節(Eid al-Fitr)的前夕,因此罹難者大多是趕辦開齋禮物,但卻因爆炸烈焰與濃煙嗆死、窒息的婦孺與年輕人,而佳節前夕的噩耗,也使災後的現場與整座城市陷入悲憤的陰霾。 圖/美聯社

開齋前夕,伊拉克國殤3日:巴格達爆炸案,213死(死傷持續攀升中)。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在周日清晨爆發近13年最慘重的恐怖攻擊案,一輛由ISIS所指使的炸彈卡車在巴格達的熱鬧的卡拉達(Karrada)商業區自爆,爆炸的火舌並燒毀一棟營業中的購物中心,根據《法新社》周一的報導,這起攻擊事件目前已造成213人死亡,是2003年英美聯軍入侵伊拉克以來,巴格達地區單一死傷最慘重的攻擊事件。

由於爆炸發生在伊斯蘭齋戒月的尾聲、開齋節(Eid al-Fitr)的前夕,因此罹難者大多是趕辦開齋禮物,但卻因爆炸烈焰與濃煙嗆死、窒息的婦孺與年輕人,而佳節前夕的噩耗,也使災後的現場與整座城市陷入悲憤的陰霾。雖然伊拉克總理阿巴迪在事發後矢言「嚴懲兇手」,並宣布全國國殤三天,但周日下午仍有憤怒的家屬與巴格達市民,包圍在阿巴迪的官邸前,怒斥伊拉克政府的維安不力。

「官員們自己安居於官邸宮殿,卻讓百姓如我們慘遭屠戮。」一名示威女性,在周三下午對巴格達地方電視台表示,「現在要我們如何度過這個開齋節;(這起慘案的兇手)要不是ISIS、要不就是蓋達——如果兩者都不是兇手,那殺人的就是這個國家裡那些齷齪貪腐的政客們。」

目前這起爆炸案,已由ISIS出面宣稱犯行。在過去數個月中,ISIS在伊拉克與敘利亞境內節節敗退,而伊拉克軍方也才在美國盟軍的空襲支援下,於6月28日宣告「解放法魯賈」的任務勝利,但在過去一周內,包括土耳其阿塔圖克機場攻擊案、孟加拉挾持事件、以及巴格達爆炸案在內,全球各地卻接連出現了多起與ISIS相關的重大攻擊事件。

自從2003年英美聯軍入侵伊拉克之後,連年的外部戰火與內部糾紛,已讓兩河地區連著13年陷入烽火。根據資料庫網站《Iraq Body Count》(伊拉克屍體計算),自2003年伊戰開始之後,13年的戰火已造成近18萬平民死亡——若包含戰鬥人員,死難總數更高達25萬。

在ISIS崛起之後,伊拉克首都也成了各方恐怖份子發動攻擊、報復對頭派系、或純粹殺戮揚威的血腥戰場,以今年5月為例,光是由ISIS宣稱發動的攻擊案,就在巴格達地區帶走150多條人命。

但3日的巴格達爆炸案,卻是近13年來,伊拉克首都區域死傷最為慘重的單一攻擊事件。在先前,巴格達所遭受的單日最慘重攻擊,發生在2006年11月23日,當時群聚巴格達薩德爾城區(Sadr City)的什葉派社群,在同一天裡連續遭受到五起汽車炸彈與2兩波迫擊砲轟炸的攻擊,最中並造成202人死亡、260人受傷的慘劇。

若綜觀伊拉克全境,在2003年之後所發生的最血腥攻擊案,則是2007年8月14日,發生在摩蘇爾附近的雅茲迪(Yazidi)社群連續汽車炸彈案。這起無人出面承認犯行的攻擊慘案,造成了500多人死亡、超過1500人受傷,地區醫院爆滿、急救藥物耗竭的慘烈場面,當時更也造成國際社會一片震動。

針對卡拉達的搜救與調查仍在持續,但對於即將在7月7日迎來開齋節的伊拉克來說,今年的過年卻仍是哀痛與難過。

「官員們自己安居於官邸宮殿,卻讓百姓如我們慘遭屠戮。」 圖/美聯社
「官員們自己安居於官邸宮殿,卻讓百姓如我們慘遭屠戮。」 圖/美聯社


 

【2016.07.04 加拿大】

平權里程碑:加拿大總理參加「同志驕傲大遊行」

加拿大LGBTQ運動者認為,雖然特魯道總理(圖中)的與會「令人興奮」,但大家也不...
加拿大LGBTQ運動者認為,雖然特魯道總理(圖中)的與會「令人興奮」,但大家也不應該忘記同志驕傲大遊行本身的「政治性與抗議本質」,因為除了到場聲援以外,論斷政府態度的重心,仍是各種平權政策的實踐與改變。 圖/美聯社

平權里程碑:加拿大總理參加同志驕傲大遊行。

一年一度的多倫多同志驕傲大遊行(Pride Toronto),3日在加拿大盛大舉行,而今年的遊行活動中也迎來了一位特別的與會者——44歲的總理特魯道(Justin Trudeau)——這也是加拿大歷史上,第一位參與同志遊行的現任國家領導人。

(總理參與同志大遊行)這件事竟然成為了多了不得的大事,其實有些令人挫折...總理參與同志大遊行這件事,不應該成為意外大消息——但至少從今以後,大家不會再感到意外了。

在多倫多的同志驕傲大遊行中,加入遊行的特魯道總理對多倫多的《CP24》電視台如此表示。這位加拿大自由黨的黨主席,過去也曾是各地同志遊行的熟面孔,但3日的多倫多遊行,則是特魯道首次以「現任總理」的身份與會,並以「加拿大首位參與同志遊行的國家領導人」引發轟動。

遊行中,身著粉紅色襯衫的特魯道也提出政見承諾,指加拿大政府已經準備好要「改革身份證上的性別欄」,在傳統的男、女之外,增設「中立的性別選項」,從法律上解決性別二分法的刻板分類。外界認為,加拿大聯邦政府或會參考澳洲、紐西蘭、尼泊爾等國的作法,在性別欄位上增設「X」的不分類選項,以回應各種不同認同的選擇。

自從特魯道在去年秋天贏得國會大選、率領自由黨執政之後,新任的加拿大政府亦在平權問題上多有斬獲,但在多倫多的遊行場上,特魯道卻自承:在平權政策上「作還不夠好」;現場的LGBTQ平權運動者,亦有人認為特魯道與自由黨在執政後「背叛了整個同志社群」。

特魯道的自責與同志團體的失望,皆來自於上個月的加拿大捐血管制修正:在過去,加拿大的衛生當局曾針對男同志社群發出捐血禁令,凡男性之間發生過性行為者「5年內不得捐血」。這項捐血禁令,其聲稱的主要目的是「遏止愛滋病經由捐血途徑傳播」,但其作法卻是將特定同志社群與愛滋病劃上等號,並針對性地箝制男同志的性隱私(其他族群也可能有高風險的性行為,但卻不受法律的質問與限制),除了遏制傳染的效果不明確,更引發了污名化與國家歧視的疑慮。

捐血管制的爭議,也成為自由黨在過去選舉中的主打之一,但執政後的特魯道卻只能在上個月透過修正,將原先的捐血禁令從5年下修到了1年——就成果而言,其禁令雖然有所鬆綁,但離LGBTQ運動團體所「歧視解禁」的訴求宗旨,仍有極大的落差。

「所謂男同志捐血禁令的『鬆綁』,仍足以透露政府不變的刻板態度:同志性行為在他們認定中仍是『噁心』的事——而這種態度是不可接受的。」加拿大著名的LGBTQ運動者休士頓(Andrea Houston)對《CP24》電視台表示,大家也不應該忘記同志驕傲大遊行本身的「政治性與抗議本質」,雖然特魯道總理的到場「令人興奮」,但除了到場聲援以外論斷政府態度的重心,仍是各種平權政策的實質改變。

現年44歲的特魯道,其實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但與羅馬教會「反對同性結合」的態度相反,特魯道與自由黨卻是加拿大政壇中力主多元成家與平權的先鋒主力。在過去,長期執政的加拿大保守黨就曾多次攻擊特魯道「支持同性戀,並非好的天主教徒」,但特魯道始終堅持個人的信仰並不應成為反對或排擠他人選擇的依據。

參加多倫多遊行的特魯道,雖是加拿大史上第一位參加同志遊行的國家領導人,但在他之前,丹麥前首相赫勒·托寧-施密特(Helle Thorning-Schmidt)就曾於2012年參加過哥本哈根同志驕傲大遊行,而成為各國領袖與會的先河。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最新文章

三明治是英國國民餐點,也與英國政治人物有過不少故事。圖為英格蘭濱海克拉克頓鎮(C...

三明治的飲食政治學:英國首相與保守黨的午餐論戰

2024/12/13
日本每年12月選出象徵一整年世間百態的「今年的漢字」,在今天12月12日下午公布...

2024日本年度漢字「金」:經濟緊縮、奧運金牌、政治裏金醜聞的焦慮一年

2024/12/12
南韓總統尹錫悅12月12日發表談話,堅持宣布戒嚴令是為了吸引人民注意,保護國家不...

「我哪算內亂?」尹錫悅全國談話自我辯護:堅持「戒嚴是正常統治行為」拒絕辭職

2024/12/12
敘利亞內戰拖延將近14年,這次反抗軍抓準時機再度崛起,僅僅花了12天就讓政府轟然...

敘利亞獨裁者的倒台:阿薩德已逃亡俄羅斯,中東歷史迎來新的一頁?

2024/12/09
圖為國民力量黨留下的安哲秀。國民力量黨的議員集體退席不投票,黨內最後只剩下安哲秀...

尹錫悅彈劾案宣告流會:國民力量黨「集體離席」未達門檻,投票不成立

2024/12/07
瓊瑤作品改編的電視劇在華語地區大受歡迎,許多場戲的截圖畫面也成為網路迷因。 圖/...

瓊瑤在中國:從90年代的青春愛情,到網路迷因吐槽表情包

2024/12/05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