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關門、遣返難民,歐盟到了「清場時間」?
文/喬蘭雅
▎前情提要
「先求治標再求治本」,以歐盟的立場出發,難民潮的湧入問題該如何解決?
在彼此冗長而尖銳的協商之後,2016年3月7日歐盟與土耳其達成共識,推出一份難民潮解套方案,經由建立「一對一交換機制」緩解堵塞在希臘的非法難民人口。根據歐盟於3月18日的佈告以及後續的資料顯示,這份遣返機制的主旨在於遏制猖獗的人口販運,導正非法人口流動現象:
希臘國會在4月1日以169票對107票通過「歐盟-土耳其遣返方案」,同意遣返非法進入並滯留在希臘境內的移民。當天第一波遣返行動正式啟動,202名不符庇護資格者被送回土耳其。但同一時間,希臘各群島上皆發生難民與當地人的衝突,4月4日周一之後,遣返工作一度中斷四天,才逐步恢復。
|
▎壓力鍋:瀕臨爆炸臨界點的希臘
從去年底開始,隨著申根區九個國家陸續關閉國界,無法疏通的人流量瞬間堵塞在巴爾幹半島邊界,以及希臘愛琴海群島。據《路透社》於三月的估計,至少三萬流離失所的庇護申請者卡在希臘,動彈不得。
在愛琴海,希俄斯島(Chios)與萊斯沃斯島(Lesbos)為兩個進入歐洲的首要「入口」島嶼,無法前進的人流被聚集在難民收容中心,過度擁擠、悶熱且食物短缺的環境,被國際特赦組織以惡劣的「駭人」來形容。
但歐盟與土耳其達成遣返共識的消息傳入難民營後,引起極大的騷動。庇護安置遙遙無期,畏懼隨時有可能被強制遣返,數以千計的難民,在三月底逃出中心後紮營於港口附近,成群結隊的上街大聲抗議,高舉「我們不要去土耳其」、「我們不是恐怖分子」的字牌。
甚至有情緒激動的難民以死威脅:「我們寧願死,也不願回去。如果被遣返,我們就自殺。」
許多曾居住於小亞細亞地區的希臘人,在20世紀初希土戰爭後經歷了希臘與土耳其「人口交換」協議,那種因戰亂而被迫離鄉遷徙至陌生地的歷史既視感,仍強烈地存在於希臘島民的心中,對於現在難民的處境多抱持同情的心情,但在接受《衛報》訪問時,希俄斯市長Manolis Vournous難掩焦慮,在極短時間之內爆量的難民數量已將居民的耐心與同情心推至極限。他坦言:
整個城市已經處在一個隨時會爆炸的臨界點>
|
果不其然,在第一波遣返開始後的幾個小時內,對於未來的未知感到茫然,拒絕被遣送的難民與當居民爆發激烈衝突。
衝突不只發生在愛琴海島上,在雅典以南的比雷埃夫斯港(Piraeus),希臘極右、新納粹政黨「金色黎明」(Golden Dawn)支持者更是朝紮營的難民與難民支持者擲煙火跟瓶罐,喊著:「我們國家正在伊斯蘭化!」
除了各地衝突不斷,庇護申請者也急於在遣返機制啟動前遞交庇護申請,爆量的申請書也讓早已因人力不足而應付不暇的希臘邊境警備,再次措手不及。而因一旦申請就必須等待審核結果,需被即刻遣返的人數銳減,也讓遣返工作啟動不到四天,嘎然停止,中斷持續至周五(4月8日 ),才再次「開通」。
再次復工的遣返任務,當天周五卻又引起人權團體更為激進的抗議舉措。兩名人道工作者不顧安危,跳進海中企圖阻擋一艘載有45名巴基斯坦移民的船隻離港;兩人最終被帶回警局起訴。
|
▎催淚彈、橡膠子彈、閃光彈下的暴動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以身搏命阻擋遣返的小插曲還未結束,周日(4月10)希臘與馬其頓邊境再度爆發前所未見的警民衝突。希馬邊界的伊多梅尼(Idomeni)有一萬多名難民紮營,雖然希臘警方嘗試將難民另外安置到收容中心,但大部分難民不願離開,就怕一不留神,錯過了往北前進的機會。
但好不容易離開愛琴島嶼,現在又被馬其頓層層架起的拒馬阻擋在外,根據馬其頓警方的說詞,心急如焚的難民在要求打開圍籬遭拒後,便開始朝圍籬的另一頭丟擲石頭,企圖破壞圍籬以穿越邊境。
難民的舉措引來馬其頓警察催淚彈、橡膠子彈跟閃光彈的回擊,造成約三百人輕重傷。
根據駐地提供醫療資源的無國界醫生所述,至少三十人因橡膠子彈而受傷,其中有兩名難民孩童被擊中頭部。而至少兩百多名難民因吸入過多催淚彈煙霧而傷及呼吸道,部分已送往醫院。
在回應這起事件上,希臘負責協調移民事務的發言人措辭強烈,罕見地譴責馬其頓政府:
在未有合理理由的情況下,不分青紅皂白地對這些對這些手無寸鐵的弱勢人群使用化學物質、橡膠子彈跟閃光彈,是非常危險跟糟糕的舉動!
|
▎國際特赦組織:抗議的比難民還大聲
內憂外患不斷的希臘,其財政窘境還未獲得緩解,這半年又必須面對難民潮所帶來的「資源不足」與「執行力」的雙重壓力。國際特赦組織質疑,希臘邊境並無足夠的資源來處理所有的庇護申請,在執行上可能發生行政疏失,遺漏俱備申請資格者,最後遭無端遣返。
這樣的疑慮並非空穴來風。4月5日希臘遭媒體批露,在第一批202名遣返者中,希俄斯地區(Chios)的邊境警員疑似「忘記」協助其中的13人申請庇護,在行政疏失又未經查證之下,直接將人遣返至土耳其。
國際難民署歐洲部主任Vincent Cochete表示,這13名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與阿富汗的庇護申請者,在3月20日後抵達希臘,而希臘邊防管理卻在20日後連續四天內,因人力匱乏而未能照程序幫移民登記申請庇護。
希俄斯警方面對行政疏失的指控則予以否認,而歐盟也未追究此事。歐盟移民署發表人僅表示:被遣送的人都很清楚自己可以申請庇護的權利與機會。但這樣疏失若未得改善,「歐盟-土耳其遣返方案」的公信力不免大打折扣。
據希臘避難服務負責人(Maria Stavropoulou)接受《每日電郵報》表示,工作人員每天須面對說將近七十種不同語言、來自各式背景的移民,而且大部分的人因為匆忙逃難,並沒有帶齊申請庇護所需的文件,審核工作因而更困難。歐盟承諾將增援四百名移民局人員,至今仍尚未補齊。若無「現成」人力支援,光是希臘警力的邊境訓練,又將耗去幾個月。
資源不足與低執行力,因此成了人權團體強烈反對「歐盟-土耳其遣返方案」的原因之一。而「一對一交換機制」的「差別待遇」,更是讓人權團體砲轟歐盟不人道、不公平。
|
▎哪些國家的人有資格申請庇護?
逃難至歐洲的一直都不只有敘利亞人,不少人其實來自阿富汗、巴基斯坦等中東戰亂國,甚至是北非;有的是躲避戰亂、有的是逃貧,為了追尋更好的生活。當北邊的國家為了控制流量,以國家而非遭逢背景來作為庇護篩選的條件時,「誰有資格申請庇護」,成為這波難民政策調整最具爭議、最為人撻伐的矛盾點。
隨著各國各自採取不同的措施,雜亂的政策調整讓庇護資格的判斷失去標準,到底誰是「難民」、誰是「經濟移民」再次成為爭論的焦點。據《紐約時報》報導,部分德國官員認為歐盟國家在阿富汗有駐兵,歐盟在當地亦有民事行動來穩定當地局勢,所以阿富汗人不應再被歸類為難民。
在歐盟推出「一換一機制」後,更是確立了除了敘利亞以外的難民,庇護申請的資格通過機會更為渺茫。面對各國亂無章法的政策,首當其中的便是希臘。關閉邊界加上篩選機制,所有其他國家「拒收」的難民,又推給了希臘。最後,全部又集中在土耳其。
這場不公平的「交易」,不只遭受人權團體猛烈抨擊,也直接地造成當地敘利亞難民與阿富汗難民的摩擦。據《紐約時報》報導,4月8日一場種族間的衝突牽連至少一千名阿富汗人與敘利亞人;心生不滿的阿富汗人朝著敘利亞人扔擲石頭。
|
▎遣返到土耳其之後呢?
事實上,沒有人能夠明確地回答這些被遣返的「非法移民」,在抵達土耳其之後會怎樣。
緊鄰敘利亞的土耳其一直都是通往歐洲的「中繼站」。自伊斯蘭國於2014年崛起後,逃難人數暴增,根據轉角國際在土耳其的作者陳琬喻的現場觀察,原以為只是暫時停留的難民,從最早「土耳其的客人」變成了「土耳其的包袱」,在街上四處可見乞討的難民家庭。
國際特赦組織因此將矛頭指向土耳其,指稱土耳其是歐盟所宣稱的「第三安全國」,因為根據土耳其於1951年與1967年簽訂的「難民地位公約」及「難民地位議定書」,土耳其只提供「臨時保護」,而敘利亞難民最多也只能獲得「尋求庇護者」的身分。言下之意,不僅敘利亞難民需要另覓他處,被遣返回土耳其的非敘利亞移民,可能再次被遣送回母國。
根據BBC駐土耳其記者Mark Lowen前往接收來自希臘的移民的迪其立港口(Dikili)表示,所謂的接待中心實際上沒有足夠設施與配備,因為對當地人來說,迪其力只是「首站」,短暫地收容「暫時過境的移民」,這些移民接下來會陸續送往土國境內的其他地區,或甚至,被遣返回母國。
土耳其或許不是最好的庇護地,而遣送所有非法難民到土耳其,本身就極具倫理與人道爭議,但對歐盟來說,無論如何,土耳其都是阻擋難民流量最佳選擇。
輿論指責歐盟「鴕鳥心態」,人權團體的砲火猛烈地攻擊,然而卻也沒有人能夠提出其他有建設性的替代方案。
|
▎能不能成功?接下來呢?
四月啟動的遣返機制其實只是歐盟整個難民政策裡的一個環節,將「解決希臘現行問題」跟「打擊非法入境」列為短期目標,以此作為基礎,再一步一步建立一個更「永續」的解決方案。歐盟最終的目標,是重新打開「被關閉」的申根區。
自去年底九個國家關閉邊界後,至今已達六個月了,歐盟預計在5月12日這天移除申根區的邊境管制。為了讓「歐盟-土耳其遣返方案」能順暢執行,歐盟在今年三月便向希臘提出49點改善邊境管制的建議,內容囊括難民登記、邊境監控、風險評估、國際組織合作,以及人力訓練等面向,並要求希臘政府在預期時間內回繳一份執行報告書,詳細規劃時間表,列出具體負責單位與如何運用資金等項目。
但由於希臘的報告並未明確回應歐盟提出的問題,所以上周歐盟再次嚴正地警告希臘:
如果希臘未能在兩周內針對執行缺失提出有效解決方案,歐盟將會毫不猶豫地延期並擴張整個申根區的邊境管制,直到希臘能「有效管理門戶」那天為止。
|
(編按:凡未申請庇護或不符庇護資格者,較為精確稱呼應為「移民」(migrant)而非難民(refugee),但本文依照台灣習慣與熟悉程度,全文使用「難民」來稱呼所有進入、滯留以及被遣返的人潮,敬請見諒!)
|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