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20小時,世界的大小角落【2016.03.14-18】
【深陷泥沼:歐陸難民潮持續發生...】
3月13日,希臘北境的Idomeni車站,大批難民在濕冷的雨中等待著邊境列車的開放。
在希臘北境,目前預計有1萬2千至1萬4千名難民,正等待著馬其頓能重新開放關閉的邊境,好讓他們能繼續西進、前往德國與北歐等目的地;然而連日的豪雨與馬其頓、塞爾維亞等國的邊境封鎖,在政治或現實中都讓這批無家可歸者深陷泥沼。
援助團體表示,低溫豪雨已讓Idomeni地區的難民營寨變為了沼澤,疲憊、濕冷與惡劣環境,更讓難民間開始傳染疾病。
為此希臘當局也為部份難民準備好了安置設施,但大多數的難民卻都拒絕安置——他們寧可在雨中等待,深怕邊境大門只會短暫開啟,假若錯失這一瞬之光,繼續前進將再無機會。
|
【2016.03.14 土耳其安卡拉】
安卡拉市中心再爆汽車炸彈案,37死125人傷
一個月內第二次!安卡拉市中心再爆汽車炸彈案,已知37死、125人傷。
土耳其時間3月13日晚間18點43分,安卡拉市中心的古凡公園(Guven Park)附近,發生汽車炸彈攻擊事件,除了炸毀了路邊經過一輛載有20人的公車之外,亦波及了附近公車站等車的民眾與路人。土耳其衛生部表示,攻擊案至少造成28人當場死亡、另外9人則在到院後宣布不治;目前已通報128人送醫,其中19人狀況危急。
313的炸彈案,也是土耳其首都近一個月以來,第二次遭到汽車炸彈的襲擊,兩起炸彈案亦都發生在市中心的政府大樓附近,相似手法與對中央政府的針對,亦引發當局的震怒與質疑。
截至目前為止,313安卡拉爆炸案尚未有團體出面承認行動,但土耳其國安單位則向《路透社》透露,引發炸彈的這台BMW,其車牌登記與記錄都來自於土耳其東南部、鄰近敘利亞邊境的城市維蘭謝希爾(Viransehir),而該區亦屬則屬於「庫德工人黨」(PKK)的活動區域——考慮到相似手法與地緣關係,目前辦案的方向亦指向是與土耳其政府交戰中的幾個庫德武裝團體。
在先前218日安卡拉爆炸案中,雖然土耳其政府指控PKK與敘利亞庫德武裝組織「人民保衛軍」(YPG)就是「幕後的恐襲真兇」,但事隔多天後,出面承認犯行的卻是另一支能見度較低、自稱為「庫德斯坦自由之鷹」(TAK)的武裝團體。但在官方認定上,TAK仍被歸組為「PKK」的外圍組織。
自去年年底開始,土耳其在土國東南地區與PKK重新開戰,相關戰火並延伸進了敘利亞與伊拉克北境。而在周日安卡拉的恐襲之前,土耳其空軍才空襲了伊拉克北境的「PKK的外圍團體」,聲稱擊斃至少67名武裝戰士。
轉角延伸 ▎陳宛喻/面對恐怖攻擊的無奈,我從驚訝到習慣
|
【2016.03.14 德國】
地方選舉:梅克爾與基民盟陷入「黑色星期天」
德國周日(13日)完成三個邦(薩克森安哈特邦、茵蘭普法茨邦、巴登符騰堡邦)的地方選舉。梅克爾所領導的基民黨(CDU )與其姐妹黨基社黨(CDS)在三個邦皆受挫。此次選舉緊綁梅克爾的難民政策,而最新結果顯示德國現有政治版圖正在極速兩極化。
基民盟在以往的鐵票倉失利,而最令人感到震驚的贏家則是在去年幾乎已泡沫化的激進右翼、反歐元、反難民政策的民粹小黨——AfD。根據「出口民調」,AfD在屬前東德的薩克森安哈特邦得票率達24.4%,成為該邦議會的第二大黨,僅次於基民黨,甚至打敗與基民盟共組大聯合政府的SPD。而在茵蘭普法茨邦跟巴登符騰堡邦,AfD也分別獲得12%與15%得票率。
選後《衛報》分析,AfD的票多來自以往不曾參與投票的選民,而不是外界猜測的「失落」的基民盟支持者。也由於外界普遍將這次區域選舉視為梅克爾難民政策的一次考驗,以及考量近年極右聲浪在歐洲大陸的崛起,不少分析已預料到基民盟可能的失敗,也因此梅克爾在選前一周的訪問便先打了預防針,指稱選後極右的抬頭只會是「暫時性現象」。
不過基民盟的受挫是否可被視為梅克爾難民政策失敗的指標,還有待觀察,因為不只極右獲勝,比基社黨更為左傾且大力支持「開放門戶」政策的綠黨,在這次的地方選舉亦表現亮眼。尤其在巴登符騰堡邦地區,自二戰結束以來一直是基民盟的鐵票倉,這次票源被綠黨著實瓜分掉不少,綠黨獲得至少30%得票率;這是自2011年日本福島事件基民盟選票流失至綠黨之後,對基民盟的再一次重挫。而據分析顯示,被瓜分掉的票源多是強烈支持「開放門戶」的政策方針。
此外,雖然各界將焦點放在梅克爾個人領導與其底下的基民盟,但整場選舉更令人擔憂的其實是中間偏左的SPD。SPD是自二戰後唯一能夠抗衡基民盟的大黨,數次單一執政,也曾三度與基民盟共組「大聯合政府」(包含現在)。但此次選舉在薩克森安哈特邦跟巴登符騰堡邦皆輸10%,表現差強人意。在極右翼勢力仍未完全整合成為能與基民盟相抗衡的力量,而SPD又表現不如以往的情況下,梅克爾總理的地位恐暫時不受影響。
|
【2016.03.15 敘利亞】
意外!俄羅斯宣佈自周二起,從敘利亞撤兵
俄羅斯總統普丁14日下午另外界意外地表示,鑒於俄軍在敘利亞「遏制恐怖組織擴張」的目的已大致成功,自3月15日開始,俄國將逐步從敘利亞撤回派遣軍,僅留下少量部隊留駐塔爾圖斯軍港與拉塔基亞空軍基地,並將繼續參與國際社會監督前線停火的觀察任務。
決定公佈後,普丁也致電敘利亞總統阿薩德,敘國政府隨後也「同意」俄軍「縮減派遣軍的決定」,否認就俄軍撤出一事與莫斯科方面有所摩擦。
外界分析,在去年秋季俄軍介入敘利亞前線之後,受其支持的政府部隊屢奏凱歌,並已取得國際談判的絕對優勢,而這回突如其來的撤兵宣言,除了「見好就收」帶出完美收場之外,亦有施壓阿薩德政府,以促進國際社會正積極於敘利亞內戰多方之間所推動的日內瓦和平談判。
目前包括交戰多方的代表在內,各國代表已於3月14日重新聚即於瑞士日內瓦,並就敘利亞內戰的和平解決方案,再次召開談判。在2月底的停火協議後,國際社會正斡旋於休戰協議的延長以及和平對話的重啟,但政府軍與反抗軍之間,至今仍因阿薩德總統本人的去與留,而無法在談判前提上取得共識。
另一方面,周一晚間,普丁也從莫斯科致電華府,並就敘利亞和平方案與烏克蘭問題與歐巴馬有短暫討論。包括歐美與聯合國在內,亦都認為俄軍的撤出,將對進行中的日內瓦談判「帶來正面的積極意義」。
日內瓦談判目前已經開始,縱使外界預期悲觀,但從中協調的聯合國方面也預計將在10天內完成初步的談判。
|
【2016.03.15 緬甸】
翁山蘇姬親信碇喬當選緬甸第一位「文人」總統
還記得去年11月由翁山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NLD)在緬甸大選上獲得空前決勝嗎?今天,在議會佔絕對多數的全民盟,成功地以360票(總數652)選出緬甸五十年來,第一位不具軍事背景的總統。
由三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的碇喬,其父親為緬甸知名詩人,其岳父則是全民盟創始人之一。碇喬自小認識翁山蘇姬,是她摯友,更曾一度為了協助翁山對抗軍方而入獄,也因此成為翁山最為倚重的革命夥伴。
根據緬甸憲法,總統必須在緬甸聯邦議會,經由上議院(民族院)、下議院(人民院)與軍方三方代表團體投票產出,得票最高者為總統,另外兩位再依次分為第一與第二副總統。
投票結果顯示,代表軍方的退休將領明穗(Myint Swe),以及全民盟於上議院推派的范求(Van Thio),得票為 213票與79票,分別擔任第一副總統與第二副總統。 由於明穗目前仍被美國列為黑名單,副總統要職落入軍方手中,因此引發爭議。
事實上,一直到今日投票前一周,翁山蘇姬仍持續與軍方協商參選資格。但由於先前由軍方所訂立的憲法,禁止總統參選人有外籍子女,而翁山兩位兒子皆為英國公民,因而不符參選資格。翁山蘇姬與軍方協商破局後,正式確定翁山無法角逐大位,她也於上周四公開向支持者致歉,對於無法如支持者所願,成功挑戰參選總統一職,表示歉意與內疚。全民盟旋即推派翁山的親信碇喬。
儘管與總統一職無緣,翁山仍執意透過全民盟在國會的數量優勢,與碇喬密切合作,持續推動她理想中的緬甸民主治理。去年競選期間,翁山便曾不諱言地表示,不管選後結果如何,她的執政角色與任務將會「凌駕於總統之上」("above president”)。這段發言也因此讓外界將碇喬視為翁山的「代理人」,為其未來統治之路鋪路;外媒甚至一度揣測翁山可能接下副總統的職位,或是擔任外交部長。
|
【2016.03.16 美國佛羅里達州】
總統初選:「拉丁之子」盧比奧慘敗,共和黨中間派全滅
我們站在正確的一方...只是在今年,我們沒站在勝利的一方。
共和黨總統初選參選人馬可.盧比奧(Marco Rubio),週二在總統初選的關鍵戰役中潰敗。身為現任佛羅里達參議員的他,未能在自家的關鍵大州取得支持,反而在老鄉面前,崩潰式地輸給了共和黨大熱門川普(46%:27%)。在反攻無望下,最終盧比奧也黯然地宣布:退出2016年的總統選舉。
「角逐2016年或之後的總統大選,或許並不在上帝的安排中...」在退選發表會上,盧比奧不無失望地承認落敗,認為黨內的失敗、保守氣氛,讓真正「年輕肯做事」的候選者,敗給了反體制的鼓譟狂熱,但他亦鼓勵共和黨支持者們不要氣餒,「不要因此,就向恐懼屈服、向挫敗屈服。」
現年44歲的盧比奧,是共和黨裡的「拉丁之子」。他出生於佛羅里達邁阿密的一個古巴移民家庭,他的父母在1956年——古巴革命之前—–就移民到美國,在未取得公民身分的狀況下,生下了日後參政的盧比奧。盧比奧在1990年代末期首度投身政治,並在2012年以佛羅里達參議員當選的身份,首度進軍國會山莊。
年輕俊朗,主打自由主義大旗,又是移民後代的盧比奧(如當選,他將會是第一位拉丁裔總統),也常被外界拿來類比成「共和黨歐巴馬」——但這樣的形容在極端氣氛高漲的共和黨陣營,並不是太正面的詞彙。在面對川普、克魯茲或者是國會內的茶黨黨人時,盧比奧的「戰鬥號召力」一向不足,而其資淺的國會經驗,亦未拿出令人信服、或具代表性的政見成績。
種種因素,都讓盧比奧今年的選戰打得刻苦異常,縱然成為共和黨黨內中間派的「獨苗」,但卻未能打出初選代表作,逆轉眼下這局由川普、克魯茲領銜主演的選戰舞台。
截至目前為止,315初選中,共和黨陣營或將再由川普取得大勝;但俄亥俄州州長卡西奇,意外地奪下重要的「老巢」俄亥俄州,或是共和黨這個週二的唯一驚奇。
至於民主黨方面,希拉蕊再度取得壓倒性的成績,在五州選舉全拿(佛羅里達、伊利諾、北卡羅來納、俄亥俄、密蘇里),再一次放開與桑德斯之間的代表票差距。
|
【2016.03.16 布達佩斯】
抗議政府集權式教改,萬名匈牙利教師國會前抗議罷工
這場匈牙利兩年來最大規模的抗議集會,導火線始於去年11月,一間學校教師對於教改忍無可忍後,集體連署寫了一封公開信給奧班政府。信中先是澄清社會對於「老師工作好輕鬆,薪水又高好棒棒」的誤解,接下來強烈指責政府不正視當今匈牙利填鴨式學習環境,超時上課剝奪學童的童年,現在又霸道、獨斷主導教改。
教師的怒火持續延燒,今年2月初已有五千多名老師上街抗議,除了要求縮減工時,也要求政治退出校園,提供更多元的教科書選擇,還予師生教育自主權。除了布達佩斯,另外10個城市的老師亦加入響應。如果政府持續不回應抗議訴求,教師們不排除於3月30日再進行罷工。
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an)2010年上任,憑藉在議會的絕對多數優勢,執政六年來積極推行憲改,干預媒體自由。因不認同匈牙利愈來愈「自由主義」的教育氛圍,同時希望提高匈牙利學生在國際間的競爭力,遂透過大幅刪減預算、集中管理學校資金,發起一場普遍被外界視為是國家政權干預,以及官僚化教育的教改。
2008年至2012年間,當東歐其他OECD國家正挹注更多教育經費時,匈牙利的教育預算卻大幅下降20%。緊縮的預算導致學校無法彈性運用資金,行政事務壓縮授課品質,不僅教師工作超時,學生也超時學習。同時,為了協助家長減輕購買不同版本教科書的支出,奧班政府索性規範學校使用單一教材,由政府統一發行,壟斷教科書市場。這項決策也因此被質疑是奧班以及執政黨青民盟(Fidesz),欲透過教科書宣導其偏右、民族主義與保守思想。
奧班與青民盟多年執政擁有強大民意基礎,尤其近兩年在歐陸難民長議題上,其排外、拒絕接收難民的鮮明立場,普遍受人民支持,大規模民眾抗議因此較為罕見;而面對教師的憤怒,奧班在年初僅表示是有心人蓄意製造政治混亂。
|
【2016.03.17 巴西】
巴西政壇火風暴:遭「貪腐」起訴前總統魯拉確認入閣
為了避免受到「司法追殺」,日前捲入巴西石油(Petrobras)貪腐醜聞的前巴西總統魯拉,正式接受其工人黨同志與現任總統羅賽芙的建議,在16日重返政壇擔任羅賽芙政府的「內閣文官廳長」(Ministro-chefe da Casa Civil,也譯作內閣幕僚長)——消息一出,震驚全巴西。
由於捲入巴西石油的貪瀆弊案,魯拉日前才被聖保羅聯邦檢察官拘留(詳見:http://tinyurl.com/gm3bv9h),而為了躲避這起魯拉口中的「政治辦案」,魯拉才提前決心重出江湖,已出任內閣部長職位,換取這波調查的豁免權。
在巴西,內閣文官廳長的職位屬聯邦政府部長的位階,但唯有最高法院才有權力調查巴西的內閣成員,因此魯拉的入閣才能避免聖保羅地區檢察官的後續查案。
然而魯拉、羅賽芙與工人黨「相互掩護」的作法,亦引發反對派的不滿,魯拉入閣的消息發出後,反對派議員也在國會內發起抗爭,嘈雜間也要求「魯拉入獄」、「羅賽芙下台」;與此同時,巴西《環球報》也報導,在巴西利亞的總統府與國會外圍已聚集了近5,000名示威民眾,這些反工人黨的團體並一度嚐試闖入國會大樓,但卻遭到巴西軍警以鎮暴裝備與催淚彈驅離,目前對峙仍在持續中,現場的衝突也依舊緊張。
魯拉預計在巴西時間3月17日上午宣誓就職,而作為文官廳長的他,其份內的主要工作將會是協調總統與內閣部長之間的命令與執行;但外界認為,魯拉上任後最最重要的任務,將會是平息國會對於總統羅賽芙的彈劾案。
而就在魯拉昨天歡喜宣誓之後不久,巴西最高法院的一名法官倪托(Itagiba Catta Preta Neto)隨即受託律師提出禁制令(injunction)控訴,以魯拉任職恐干預貪瀆弊案的司法調查、危害聯邦法務行使司法的權利為由,暫時取消魯拉的部長資格。
宣誓儀式場外,有千萬名反魯拉的抗議浪潮,對他們來說,禁制令大快人心,彰顯巴西的民主,但官方對此的回應則是有心人蓄意製造社會對立,而且有信心倪托的控訴會很快地被最高法院駁回。事件愈演愈烈,被金融時報形容為巴西的「憲政危機」。
在2003至2010年擔任兩任巴西總統的魯拉,在卸任後仍是巴西政壇的一座大山,而當其繼任者羅賽芙受累於巴西經濟的低迷而支持度崩潰的同時,外界也屢屢揣測魯拉有可能「再度出山」,代表工人黨再戰2018年的總統大選。
|
【2016.03.17 英國】
不放棄「飲食革命」,英國開徵「糖稅」
為解決國民肥胖問題,英國昨天宣布將於2018年開始課徵糖稅,每一百毫升含糖量5克的飲品課稅18便士,而含糖量超過8克飲品則徵收24便士。由於乳製飲品及天然果汁不包含在課稅範疇內,軟性飲料業者如可口可樂因而首當其衝。根據財務大臣歐斯本(George Osborne)的預估,糖稅一年可望為國庫帶進五億兩千多英鎊的收入;這筆收入將被運用在推廣校園健康生活。
對此,英國飲料協會大聲抗議,認為軟性飲品業自2012年配合政府健康飲食願景,自發性推動減糖攝取量13.6%,如今政府特別針對他們課稅,而其他高卡路里的外帶食品卻不受規範。英國食品與飲料製造商聯合會也表示,糖稅不會解決肥胖問題,反而可能引發企業裁員。據彭博與華盛頓郵報報導,在英政府發表徵收糖稅聲明後,可口可樂股市下跌0.4%,而負責英國百事可樂銷售市場的碧域軟飲生產商(Britvic plc)更是狂跌5%。
所以為什麼是飲料,不是巧克力?
據BBC報導,針對軟性飲料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不同於巧克力等甜食通常有在特殊時間點犒賞自己的意味,含糖飲料就像水一樣容易自然地成為人一天三餐飲食中的一部分,不自覺的過度吸收。而軟性飲料通常不具任何營養價值,卻又是青年最常攝取的食物,因此被列為解決國民肥胖問題,首要被開刀的產業。
而考量除了青年,含糖飲品的重度消費者也多來自社會中低階層、甚至是低收入戶,為避免增加他們的消費壓力,所以在課稅的設計上,課徵對象為飲品公司,而非最終端的消費者。儘管如此,專家還是擔憂,飲料業者直接把徵稅壓力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的可能性極高,因為在消費大眾對飲料特定口味已成習慣的情況下,業者短期內恐怕無力承擔更改配方的風險。
肥胖問題在英國日趨嚴重,26%的英國成年人受肥胖所擾,小學生每五至十人之中就有一人屬於肥胖,嚴重程度在全歐洲排名僅次於匈牙利。據財務大臣歐斯本所述,英國每年可花到兩百六十億英鎊在解決與肥胖相關的疾病或護理上。英格蘭健保(NHS England)主席將之形容為「new smoking」——過度攝取糖分導致的肥胖就像菸一樣容易上癮卻又難戒。
國民健康堪慮,英國政府多年來尋求解決之道,本來預計於去年執行的《英國兒童肥胖防治行動策略》(Child Obesity Strategy),就是因為各方利益團體喬不攏課徵糖稅,政府不願干預市場機制,所以一再延宕,引發致力於改善健康飲食的非營利組織以及推廣「飲食革命」活動(Food Revolution)名廚傑米·奧利弗的抗議。
如今英國政府冷不防地宣布實施徵收糖稅,奧利弗第一時間在推特上歡呼:「我們做到了!」
然而,雖然課徵糖稅已在墨西哥跟法國試驗過,相關報導指出消費者確實會為此減少購買含糖飲品,但糖稅仍只是整體減重與健康飲食計畫的一個環節。如學者指出,如果糖稅政策無法更有效率地落實在其他含糖食品上,可預知的狀況是,消費者很可能就只是轉購買軟性飲料以外的飲品或食品。
|
【2016.03.18 美國】
向《黑魚》認輸?海洋世界:虎鯨人工繁殖與劇場表演將被終止
著名的美國海洋育樂集團——「海洋世界」(SeaWorld)——17日透過《洛杉磯時報》發表公開信,正式宣告將終止園區內圈養虎鯨的人工繁殖,主題公園的王牌節目「虎鯨劇場秀」,未來也將陸續結束。
海洋世界表示,過去30年內,他們都未再購買海外捕獲的野生幼鯨;換句話說,人工繁殖的終止,也代表著其園區內目前尚存的23條虎鯨,將會是海洋世界裡的「最後一代」。
在過去,海洋公園裡的鯨豚表演,一向都是觀光客的最愛,而威猛、聰明、「看起來」又快樂的「虎鯨秀」(逆戟鯨,俗稱殺人鯨),更是讓水族館觀光走入大眾流行與文化記憶的指標性表演;然而這些被圈養在大型魚缸的海中生物,除了終生與大自然隔絕外,人工環境與訓練的長期壓力,亦侵害了這些生物的動物權,進而衍生出諸多人為悲劇。
而這次海洋世界對虎鯨議題的公開「讓步」,外界也歸因於2013年著名記錄片《黑魚》(Blackfish)的影響。
這部由前虎鯨訓練師所參與的紀錄片,揭發了海洋世界在聖地牙哥主題公園裡的虎鯨明星「提利康」(Tilikum),因環境壓力而行為失常,接連攻擊並殺死三名訓練師的悲劇真相。
《黑魚》於過去三年間,激起了輿論對海洋世界的猛烈譴責,嚴重破壞其大眾形象,進而大幅降低遊客入場與投資意願,海洋世界因此損失慘重。
目前全世界仍有56條虎鯨仍困於各地的海洋公園,並以美國海洋世界的23條數量最多(聖地牙哥海洋世界有11隻、德州海洋世界有五隻、佛羅里達海洋世界有七隻),其中又有18隻人工繁殖的虎鯨,這讓海洋世界至今仍是全球最大、所持數量最多的「虎鯨圈養人」。
《黑魚》的輿論興起之後,各地的動保團體除了要求海洋世界終止人工的虎鯨繁殖與表演外,亦積極遊說「虎鯨野放」計劃,希望能迫使海洋世界「釋放」其手中的鯨魚,讓他們在有生之年能以「鯨魚」而非「小丑」的身份重回海洋的懷抱;然而這項建議已被海洋世界嚴正否決,考慮到這些鯨魚長期接受人類豢養、甚至出生於水族館內,海洋世界認為「野放的風險過高」,若依照動保團體的建議,這些鯨魚回到海中無疑是「死路一條」。
在過去,曾主演電影《威鯨闖天關》的虎鯨明星「惠子」(Keiko,又稱「凱哥」的雄鯨),曾在動保團與輿論的支持下魚在2002年被安排野放,但回到海中的他卻無法重回鯨群獲習得足夠的生存技巧,最後在返回大海後一年,因肺炎病逝。
另一方面,海洋世界的虎鯨宣告,雖被認為是《黑魚》與動保運動的一大勝利,但亦有觀察認為「海洋世界只是虛晃一招」。根據美國媒體《Slate》的分析,海洋世界的繁殖計畫終止其實還有分階段:聖地牙哥的海洋世界即日起就將終止,但德州與佛羅里達園區的卻得等到2019年才會告終。
此外,對於結束「虎鯨表演秀」一事,海洋世界的態度也顯曖昧,雖然目前的餵食與特技秀即將告終,但未來園區內的「退休鯨魚」卻仍將以「保育互動」為名,繼續開放對遊客的「展示活動」。
《Slate》的評論表示,《黑魚》一片雖衝擊了海洋世界的營利能力,但遊客入園數的衝擊卻集中於西岸的聖地牙哥園區,與此同時,在德州、佛羅里達的遊客數量卻是不減反增;此外,藉由這波的虎鯨宣言,海洋世界亦重新發出「擴張聖地牙哥虎鯨園區」的宣誓——在過去,園方曾以「擴建虎鯨水池」為由,向政府管理部門申請再投入一億美金來擴張聖地牙哥園區的建設許可。然而這項申請卻在去年遭到加州海岸管理單位,以「虎鯨繁殖政策侵害動物權」為由否決,也因此,17日海洋世界的聲名,亦被認為是別有用心的「公關作秀」。
而除了海洋世界之外,包括日本、俄羅斯、法國、西班牙、阿根廷、加拿大在內,其境內都有水族館的虎鯨表演。不過,在各國中,僅次於美國而又起爭議的,則是中國——在2014年開幕的珠海「長隆海洋王國」中,主持園方就於2013-15年間,一口氣從俄羅斯「進口」9條捕獲虎鯨,這也讓中國成為目前世界上,使用野生虎鯨作為表演娛樂用的最大國。
|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