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起點——轉動中的國際視角

2015/10/19 轉角說

「聽說你現在『逼逼西』高就,在作國際新聞,真是了不起!」對於我們的工作,一位稱不上熟悉的長輩熱情地說著——但《轉角國際 udn Global》土生土長,這之中一定出了什麼誤會——「原來如此,在台灣作國際議題,一定很辛苦吧。」獲知真相後,長輩臉上的熱情降溫成了同情,配上一副於心不忍的模樣,讓這個誤會也在尷尬中也就此結束。

這段插曲聽來荒謬,但卻意外精準地反映出在地媒體的疑問與現況:只有外媒才有資格談「國際」?國際新聞總是票房毒藥,無法走入人群,更無法引發在地共鳴?這就是台灣人的宿命?「沒有國際觀」就是這樣,對吧?

但《轉角國際》就是硬頸,在這充滿變數的環境中,我們還是希望能撞出一些可能,來找尋媒體圈內那「失落的一角」——用最彈性的方式,來解釋最冷門、難懂、票房毒藥一般的國際事件、全球故事。

《轉角國際》將「國際事件」解構成點、線、面,三種衡量向度:「點」,是傳統想像中的「國際新聞」,回應彼地所發生的種種即時大事;「線」則延伸於點,藉由新聞來解讀宏觀的世界局象;「面」,才是所謂的「國際觀」,除了掌握訊息脈動外,對於我們身處的世界,也能具備獨立思考、提出自我觀點的能力。

點、線、面,三者串連,《轉角國際》更希望能拉起那條「線」—在新聞之後,拉起脈絡;在趨勢之前,集結觀點。

在新聞之後,《轉角國際》將在「時事眉角」,用各種俐落直白的解釋,解答新聞點點點之間,眉眉角角的發展可能;在趨勢之前,從獨立記者到學人專家,《轉角》邀請了各方作者發起觀點專欄,除了希望在國際傳統的政經戰略中拉出衝突對話的「政經角力」,對於不同文化之間的發展脈絡也端出了更富底蘊的「文化視角」,透過他者之眼,激發各種觀點的思索討論。最終,在整合點線面之後,《轉角》也會將各家之言統合入「專題企畫」,以作為對深度期待的內容回應。

比起展示「國際觀的高度」,我們更希望《轉角》的轉動能「碾平」眼下國際報導的種種資訊門檻,與讀者們一同尋找那塊屬於自己的「國際視角」——至少至少,我們端出來的不會是冷門毒藥——這裡是udn,我們是《轉角國際》。

轉角說

轉角國際編輯台:「在國際新聞之後,讀懂新聞;世界趨勢之前,掌握趨勢。」

最新文章

「喬丹.巴德拉是瑪琳.勒龐的傑作,他是她一手打造,極其忠誠。」 圖/美聯社

挪用歐盟助理費判有罪:勒龐被禁止選法國總統,子弟兵巴德拉能夠提早接班嗎?

2025/04/02
好萊塢明星方基墨(Val Kilmer)在2025年4月1日因肺炎病逝,享壽65...

捍衛戰士與永遠的蝙蝠俠:方基墨肺炎病逝,享壽65歲

2025/04/02
緬甸強震震垮大量房屋,圖為一家人只能帶著嬰兒露宿街頭。 圖/法新社

緬甸大震災:想捐款卻害怕被軍政府利用?國際捐助有哪些途徑

2025/04/01
緬甸強震導致泰國曼谷興建中的審計署大樓倒塌。 圖/美聯社

曼谷唯一被震垮的大樓:中國「中鐵十局」聯合承建,消失的敏感關鍵詞與文件

2025/03/31
曼德勒一處寺廟倒塌,僧人從旁走過。 圖/美聯社

緬甸大地震已超過1,700死:軍政府一面向國際求援、一面繼續空襲轟炸

2025/03/31
緬甸中部實皆斷層發生7.7強震,圖為南部第一大城仰光也發生馬路陷落裂開的狀況,但...

緬甸7.7強震:大橋崩斷、馬路陷落,泰國曼谷大樓也有倒塌

2025/03/2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