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島「韓裔被爆者」慰靈碑:有原爆的苦難記憶,也有南北韓分裂?
2023年5月21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與韓國總統尹錫悅在G7廣島高峰會第三天一早前往位在廣島和平公園內的「韓國人原爆犧牲者慰靈碑」,悼念因為美軍在廣島投下「小男孩」原子彈而逝去生命的朝鮮半島受害者,成了日、韓兩國跨越殖民遺緒的歷史性的一刻。
日韓兩國關係,伴隨韓國總統尹錫悅上台後,選擇放下戰後殖民賠償問題爭議,讓文在寅執政期間降到冰點的日韓關係回溫。先是尹錫悅在今年3月16日拜訪日本,接著換岸田文雄在5月7-8日回訪韓國,實現了睽違12年的日韓雙邊首腦會晤(又稱「穿梭外交」)。
岸田文雄造訪韓國的共同記者會上,邀請了尹錫悅出席本屆的G7高峰會,還提到岸田文雄將與尹錫悅一同參拜廣島和平公園內的韓國籍核武受害者慰靈碑。此舉不但受到戰後留在日本定居的南韓派在日韓國人社群的歡迎,韓國方面的核武受害者團體也派了14名「被爆者」(即核武受害者)及其子女特別前往廣島,就是希望能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
岸田文雄與尹錫悅共同參拜慰靈碑的意義不只在於「日韓合作」,事實上這是首次有現任的韓國總統踏上廣島這塊土地,也是首次有韓國總統參拜韓國人「被爆者」慰靈碑,並與在日本定居的韓籍倖存者會面。岸田文雄也是繼前日本首相小渕惠三(1999年)之後,第二位參拜韓國人慰靈碑的現任首相。
然而,兩韓分治的狀況,以及當年這座慰靈碑檯面下的紛爭,讓立場親北韓的在日朝鮮人社群,在看到媒體大肆報導岸田文雄與尹錫悅共同參拜慰靈碑的美談時很不是滋味。
▌立場分成兩派的「在日朝鮮.韓國人」如何看慰靈碑?
座落於廣島和平公園內的「韓國人原爆犧牲者慰靈碑」,是1970年落成、1999年才移進公園內部的慰靈碑。這座慰靈碑是由南韓派韓僑團體「在日本大韓民國居留民團廣島縣本部」有志之士集資興建而成,紀念在日本殖民統治朝鮮半島期間、從朝鮮半島移居廣島後遭核武奪去性命的同胞們。
簡稱「民團」的「在日本大韓民國居留民團」是南韓派的韓僑團體,簡稱「總聯」的「在日本朝鮮人總聯合會」則是北韓派的韓僑團體。戰後留在日本內地生活的「在日朝鮮・韓國人」社群,隨著南、北韓分治也分成兩派。至於個人選擇加入哪一派,有時未必是基於愛好民主或嚮往共產社會的政治立場,可能只是基於自己的祖籍來自哪裡、祖先是從現今的北韓還是南韓來到日本生活而定。雖然在多數情況下,這些留在日本生活的在日朝鮮・韓國人,並不會因為祖籍、國籍狀態或是政治立場的異同起爭執,但雙邊有些時候還是會因為一些小事出現嫌隙。
這座「韓國人原爆犧牲者慰靈碑」就是一個例子。
(註:「在日被爆者」包含現居日本、本人或其家族根源可以追溯到日本殖民統治朝鮮半島時期來自朝鮮半島的核武受害者)
談起這段往事,現為廣島縣朝鮮人被爆者協議會會長的金鎮湖既感慨又無奈。金鎮湖說,當年廣島的在日朝鮮・韓國人社群想要跨越南、北韓隔閡共同立碑,但是廣島市不讓他們在和平公園內立碑,所以在日朝鮮・韓國人社群內部就分成了兩派:一派的人認為廣島市政府不讓在日朝鮮・韓國人在公園內立碑就是一種歧視,所以應該要共同對抗歧視;另一派人認為,和市府說再多也沒用,覺得先立碑再說。
在廣島,很多地方都有悼念「被爆者」的慰靈碑,而這些慰靈碑不一定都在和平公園內。就結果來說,在北韓派的總聯想持續對抗市府歧視在日朝鮮・韓國人社群不給立碑的同時,南韓派的有志之士們便率先在和平公園的「對岸」立了碑。
▌坐落「對岸」的慰靈碑成歧視的象徵
現今的廣島市區,是由太田川的7條支流沖積而成的三角洲。現今的廣島和平公園在當年稱作「中島地區」,顧名思義就是位在2條支流(本川與元安川)之間的中島。金鎮湖口中的「對岸」,指的就是本川對岸的綠地,與和平公園只隔著本川與一座本川橋,和公園遙相望。
其實紀念朝鮮半島出身「被爆者」的慰靈碑選在本川橋西側具有特殊意義——慰靈碑座落的位置,離當年發現朝鮮王朝後代李鍝(이우)被爆後重傷倒地的位置不遠。
李鍝是朝鮮第26代君主高宗的孫子,1912年出生時朝鮮半島已經是日本的殖民地。他在10歲時前往日本留學,成為陸軍軍官指揮作戰。1945年6月,李鍝前往廣島擔任第二總軍司令部教育參謀,8月6日那一天,他一如往常騎馬前往第二總軍司令部的途中遇到核爆,最後倒在本川橋西側。雖然當天下午就找到李鍝,並緊急將他送醫,仍搶救不治,隔天便離開人世。所以這座慰靈碑上刻有「李鍝殿下外貳萬餘靈位」,是以李鍝為首及其他2萬多名朝鮮半島出身「被爆者」的靈位。
然而,南韓派團體立了這座慰靈碑後,事情變得更棘手。自1980年代起,開始有民眾認為,紀念在日朝鮮・韓國人受害者的慰靈碑不能擺在公園內部,只能座落在「河的對岸」,與公園「一橋之隔」更顯歧視。這座慰靈碑成了具象化歧視的代表物,市府方面不斷接獲民眾抱怨、陳情,演變成廣島市府方面不得不出面回應的局面。
在這個狀況下,廣島市最早提出的解方是在和平公園內部建一個「統一碑」:不分南、北韓,由廣島市、南韓派的民團與北韓派的總聯三方共同打造一個紀念所有朝鮮半島出身「被爆者」的紀念碑。
金鎮湖說,一開始討論都很順利,三方負責人都覺得應該要一起來做,已經在討論說要建成什麼形式、規模要多大了,但當大家各自將細節帶回內部討論時,南韓派的民團內部卻出現反彈聲浪。極力反對這個提案的,就是當年共同集資興建「韓國人原爆犧牲者慰靈碑」的有志之士。對於他們而言,如果今後在公園內部建了一個「統一碑」,現在位在公園外的「韓國人原爆犧牲者慰靈碑」處境就會更顯尷尬,失去碑的代表性。民團內部僵持不下的結果,「統一碑」的提案也就流標了。
▌慰靈碑爭議最終如何拍板定案?
1970年落成的「韓國人原爆犧牲者慰靈碑」,要等到1998年12月才迎來轉機。時任廣島市長的平岡敬,希望能在自己任內(1991-1999年)解決圍繞在「韓國人原爆犧牲者慰靈碑」的歧視風波,便主動和北韓派的金鎮湖聯繫。
「那個時候市長和我說,想要把對岸的韓國人慰靈碑移動到公園裡面。他的理由是,他覺得不能繼續放著這個問題不管,加上他不打算再選了,所以希望在市長任內可以通過搬遷案。」
金鎮湖說,他當下直覺反對這個提案,覺得市長怎麼可以「搓湯圓」,但他還是答應市長,會和北韓派的同胞們討論過後再做決定。在北韓派的總聯開會之前,他們就已經先探過市府方面的口風,得知搬遷案已經在檯面下進行。北韓派的團體如果在這時候跳出來反對,就會破壞北韓派團體長年與廣島市建立起來的交情。
「平岡市長和我們的關係很要好,建朝鮮學校的時候,廣島縣不給補助金,市卻給了7,000萬日圓。有這個背景在,我們(對他)也有恩情,如果選擇和廣島市(政府)對立,也沒有任何好處。」金鎮湖如此說。
最後北韓派團體做出的結論就是:(1)就算廣島市真的把「對岸」的「韓國人原爆犧牲者慰靈碑」搬到和平公園內,希望三方聯合興建「統一碑」的討論可以繼續下去;以及(2)平岡市長必須要拿出廣島市和南韓派團體簽的備忘錄,證明市府和民團已經談好這件事情了,總聯方面不會插手廣島市和民團之間的問題。
很快地,以廣島為據點的《中國新聞》在1998年12月25日便報導確定要將「韓國人原爆犧牲者慰靈碑」遷到和平公園內部、以及建立「南北統一碑」一案將往後延的消息。平岡敬成了擺平28年歧視風波的最大贏家,南韓派民團也能將前輩們集資興建的碑順利移到公園內,成了和平公園內唯一一個紀念殖民地受害者的慰靈碑。至於三方共同興建「統一碑」的計畫,金鎮湖說:
但大家心裡都知道,結束兩韓分治狀態絕非短期之內有可能看見曙光的事情。
曾任日本《共同通信社》記者、現於同志社大學教授退休的淺野健一指出,「韓國人原爆犧牲者慰靈碑」的問題在於名稱開頭就寫了「韓國人」,但大韓民國是戰後才成立的國家,日本殖民統治朝鮮半島期間沒有「韓國」這個說法,所以當這個紀念碑使用了「韓國人」一詞,一方面會讓民眾覺得「沒有韓國以外」的受害者,另一方面,這個說法也沒有辦法代表所有朝鮮半島出身的受害者。
本次日、韓雙方領導人在韓國人慰靈碑前大和解的戲碼,也凸顯出當年同樣是日本殖民地的「北方」,又再一次地被迫缺席,連參與討論的機會都沒有。
▌日韓雙邊領袖共同參拜慰靈碑的矛盾
不僅如此,從金鎮湖的角度來看,「這次岸田文雄和尹錫悅一起參拜韓國人慰靈碑就是在作秀」,而且這場秀的問題和前述的故事無關,而是在於人的問題,以及邏輯上的矛盾。
金鎮湖認為,尹錫悅將他的祖國稱為「主敵」,背棄了南、北韓雙邊領袖數十年下來希望化解南、北分治,避免戰爭的想法。在金鎮湖的心目中,南北和解需要雙邊共同進行,但當尹錫悅將北方視為敵人,這是不可能邁向和解的。金鎮湖也不滿尹錫悅面對日本殖民朝鮮半島問題的態度:
如果尹錫悅認為日、韓之間不該繼續追究「已經過去」的殖民問題,邀請岸田文雄一同參拜因為日本殖民統治朝鮮半島、導致美軍在廣島投下原子彈時出現大量的朝鮮半島出身的受害者慰靈碑,就能創造出日、韓雙邊就殖民問題大和解的歷史性畫面。
但弔詭的在於,這次促成日韓雙邊領袖共同參拜慰靈碑一事,是日本方面的提案。
岸田文雄今年5月訪問韓國的報導指出,內閣官房副長官木原誠二證實是由日本方面提議雙邊首腦共同參拜慰靈碑,也就是殖民統治者主動邀請殖民地領導人悼念受害者們。金鎮湖批評道:
「這話反過來了吧?要去的話,也應該是(尹錫悅邀請)『岸田先生,要不要一起去?』這樣還有道理,現在他們做的事情全部都反過來了。」
他認為,受害者放下恩怨,邀請加害者謝罪、道歉還有道理,怎麼會是加害者邀請受害者參拜受害者慰靈碑?
金鎮湖認為,朝鮮半島出身「被爆者」的問題,日本與美國都有加害者責任——美軍在廣島與長崎投下了原子彈,美國當然要為投下核彈的舉動負責;但同時,今天會有這麼多的朝鮮半島出身「被爆者」,根本因素在於日本殖民統治朝鮮半島(1910-1945年),才會有這麼多朝鮮半島出身者因為各種推力或拉力(例如:徵用、強制動員)前往日本生活而遇害,日本當然要為此負責。
金鎮湖也批評岸田文雄,他在韓國會晤尹錫悅的共同記者會上,面對日本在殖民統治朝鮮半島期間徵用朝鮮勞動力的「日韓徵用工問題」,只說「感到心痛」。「如果真的覺得心很痛,應該有其他可以做的事情吧?例如無條件提供受害者協助,但這些事情都不做,我們才覺得是在作秀,為了提升自己的支持率才去參拜慰靈碑的秀。」
▌G7高峰會結束後
G7廣島高峰會落幕的3個月後,廣島又再一次迎來8月6日這一天。
廣島的在日韓國・朝鮮人社群也循往例提前一天在韓國人原爆犧牲者慰靈碑前舉辦哀悼活動,不過這次站在「韓國人原爆犧牲者慰靈碑」前的不是岸田文雄或尹錫悅,而是韓國今年6月剛成立的「在外同胞廳」廳長李基哲。從去年到今年又有8名朝鮮半島出身的「被爆者」過世,這座「韓國人原爆犧牲者慰靈碑」祭祀的死者人數來到2,810人。
韓國人原爆犧牲者慰靈碑今後將被記住的是屬於韓國人的歷史?還是朝鮮半島「被爆者」的歷史?代表所有朝鮮半島「被爆者」受害者的「統一碑」,又是否有機會在「兩韓統一」之前出現在世人面前?
目前領有相當於「被爆者」身份證明文件被爆者健康手冊的人數,截至今年3月剩11萬3,649人,倖存者的平均年齡來到歷年最高的85.01歲。在核武倖存者日益凋零的現在,該如何傳承、記憶廣島原爆,甚至是兩韓分治之前,朝鮮半島同為日本殖民地的這段歷史,或許成了廣島在日朝鮮・韓國人社群最大的難題。
編輯/李牧宜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