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一個,送萬元現金?新加坡轉向催生的「搶救生育大補貼」

聯合新聞網 萬宗綸
回溯歷史,新加坡政府在1965年獨立後提倡「生二孩」,亦提出許多懲罰政策、前總理...

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新加坡的生育率在去年降到了1.05,不只是已經遠遠低於人口替代水準2.1(要讓出生與死亡達到平衡的生育率),更是比起2021年的1.12、2020年的1.1都還要低,創下歷史新低。

新加坡官員表示,主要是因為去年是虎年,新加坡主要族群華人較不傾向在虎年生孩子;然而,媒體指出,上一個虎年時(2010年),新加坡的生育率也有1.15,政府無法否認新加坡生育率不斷降低的事實。

若以新加坡的三大種族來做區分,華人是生育率最低的族群。根據2022年的統計數據,華人的生育率只有0.87、印度人則是1.01,馬來人則有1.83;也就是說,去年的新加坡平均生育率還能有1.05,幾乎可以說是靠馬來人在撐。

基於此,今年公佈的2023預算書中,星國政府再次提高了對生育的各種經濟補貼。政府也宣佈,2024年開始,職業爸爸可以放四周的陪產假(原本只有兩週),並由政府支付薪水。這種種鼓勵新加坡人民生小孩的政策,卻似乎沒辦法追上新加坡生育率接連破底的趨勢。

圖為身穿新加坡執政黨人民行動黨(PAP)標誌衣服的父母。 圖/路透社

▌1965年獨立後:生兩個就夠了

1965年新加坡從馬來西亞聯邦獨立後,面臨了非常多戰後待解的問題,包括都市老舊、高失業率、住房不足等等問題;同時,出生率不斷攀升、死亡率卻同時下降,使得新加坡愈來愈擁擠,新加坡政府有感諸多經濟與教育改革會被高出生率拖垮,如同許多同時期的亞洲國家一樣,星國政府開始倡導新加坡人民要少生一點。

新加坡政府成立「家庭計劃與人口委員會」(Singapore Family Planning and Population Board),希望推動「小家庭」風潮,推出諸多懲罰性政策,包括第二胎開始生產費用提高、只有前兩胎母親可以請產假、第三個胎之後家庭不會因此享有所得稅減免;更絕的是,只要你生到第三胎,你獲得組屋的機率就會下降。

這種計劃生育的政策非常有效,使得新加坡的生育率雪崩式下跌,在1975年就首次跌破了人口替代水準,來到2.05(當時香港的生育率都還有2.67)。1986年,更因為經濟蕭條與虎年影響,生育率跌到僅有1.4。

圖為當時新加坡政府倡導「生兩個就夠了」的生育海報。 圖/維基共享

▌1984年:調整政策,聰明的女生要多生

1984年,時任總理李光耀指出,新加坡必須調整人口政策,讓教育程度較高的女性,生育更多的小孩,因為「我們必須得確保,我們的下一代不會資質駑鈍」(we must ensure that the next generation will not be too depleted of the talented)。

這個政策思維的背後就是李光耀信奉的「優生學」。政府提出「大學畢業媽媽方案」(Graduate Mother Scheme),如果母親有大學學位,那麼在孩子的小學入學上,這些母親的孩子就有優先權,也推出一些津貼誘因給高學歷女性,同時提供絕育補助給低教育、低收入的女性,鼓勵他們少生小孩,希望能夠藉此清洗新加坡下一代的基因。

不過這些政策沒多久後,就因為成效不彰,高學歷女性依然傾向單身或是不多生,而遭到廢止。

時任總理李光耀提出優生學,指出「我們必須得確保,我們的下一代不會資質駑鈍。」 圖...

▌1987年:開始鼓勵生育,有能力就多生

1987年,眼見超低生育率可能在2025年導致勞動人口與老年人口比例相近,造成勞動力不足的高齡化社會問題,同時因為「優生學」計畫失敗,星國政府遂而轉向推出「鼓勵生育」的務實政策,強調「如果你生得起,你可以生超過三個小孩」,儘管沒有明講,背後仍然延續了政府希望「生得起、養得起」的高社經地位者多生的「優生學」思維。

若生到第三胎,家庭會享有長達五年的減稅優惠;如果母親為職業媽媽,政府也會再給予相當於其年收入15%的減稅;甚至來個急轉彎,一改之前組屋排序往後的政策,三胎家庭可以優先登記組屋。

不過,似乎為時已晚,政策可以急轉彎,但是生育率卻是一去不復返。1999年,新加坡的生育率跌到只剩1.47,跟1986年的數字比起來,多了不到0.07,等於這十年的生育政策白忙一場。

1987年3月2日的《海峽時報》刊登新的生育政策,同時因為先前的計劃生育有懲罰措...

▌2000年:多生一點!嬰兒花紅計畫

2000年,新加坡總理吳作棟遂而公佈了受到不少關注的「嬰兒花紅計畫」(Baby Bonus Scheme),當時預計每年砸2億6000萬新幣到這個提昇生育率的計畫,目的是要透過補助減經育兒的負擔,鼓勵新加坡人多生一點。除了經濟誘因,新加坡政府也組成專責委員會,宣導家庭的重要性,推廣新加坡社會以家庭為本的價值,希望創造家庭友善的職場環境等等。

經濟誘因的部分,「嬰兒花紅計畫」這項計畫由兩個部分組成:現金津貼與「兒童培育戶頭」(Child Development Account)。兩個部分都延續到了今天。

「現金津貼」很好理解,就是發錢給家長。以今年公布的新津貼金額來說,第一胎、第二胎,從原本的每胎8000新幣(約18萬台幣),提高到11000新幣(約25萬台幣),而第三胎則從10000新幣調升為13000新幣。

那麼「兒童培育戶頭」呢?最一開始是鼓勵第二胎與第三胎,家長可以在本地銀行為孩子開立戶頭,政府會在孩子滿六歲前,每年定期在戶頭中存錢(第二胎每年500新幣;第三胎每年1000新幣)。同時,這個戶頭還有一個「一元兌一元」的「儲蓄填補」機制,家長在裡面存進多少錢,政府就也在裡面再存進多少錢,不過當然有個上限。

2000年,新加坡總理吳作棟遂而公佈了受到不少關注的「嬰兒花紅計畫」,當時預計每...

「兒童培育戶頭」裡的存款,當然不是給家長拿去血拼用的。裡頭的錢,只能用在孩子的教育與健康照顧花費,最後沒花完的,會直接轉移到孩子的「中學後延續教育戶頭」(Post-Secondary Education Account),用來繳納高等教育、公立藝術學院、短期職訓課程的學費。如果再沒用完,孩子31歲時,這些錢就會入到他們的普通帳戶,供他們使用。

除此之外,政府也會將新生兒納入「終身健保」(MediShield)的醫療保險制度,更在保健儲蓄(Medisave)帳戶匯入4000新幣,作為日後的醫療花費使用。

「嬰兒花紅計畫」推出後,不斷進行調整,希望更具吸引力。比如,在2004年納入第一胎與第四胎,2008年再擴大到包含第五胎在內之後的孩子。2016年,每年政府存錢進去,也改成「起步津貼」(First Step Grant),一開戶頭,政府直接一次性存3000新幣進去。

這些現金津貼、起步津貼以及儲蓄填補的上限,也每隔一段時間便提升。2023年,起步津貼已經調為5000新幣,第一胎的儲蓄填補上限已經到4000新幣(約9萬台幣),第五胎之後更是調高到1萬5000新幣。換言之,如果你選擇在今年成為新加坡新手爸媽,你將會從政府那裡拿到零零總總一共20000新幣(約45萬3000台幣)的補貼,如果不是第一胎,這個數字會更高。

「如果你選擇在今年成為新加坡新手爸媽,你將會從政府那裡拿到零零總總一共20000...

圖/作者製圖

▌2011年:成立專責機構有效嗎?

2011年,新加坡政府成立了「國家人口及人才署」(National Population and Talent Division),隸屬總理公署,希望透過檢討政府的人口政策,來達成可持續的人口規劃。當時,這個政府部門的主管部長黃根成便在演講中,給出三個人口政策的指導方針:

成立隔年,國家人口及人才署就給了非常不樂觀的人口推估。經過各種狀況的模擬,在2030年之前,會有90萬名戰後嬰兒潮世代的國民退休,造成勞動力的缺口,單單是提高生育率本身,無法在2030年之前,減緩國民人口老化與人口下降的趨勢。

國家人口及人才署給出的解方是:引入移民。如果新加坡政府能夠每年成功吸引2萬5000人移民到新加坡,就可以維持新加坡勞動人口的需求,甚至能夠幫助活化新加坡的生育率。

在這裡,我們暫時無法討論新加坡的移民議題,不過,2022年,有23100個移民拿到新加坡公民權,而疫情前的2019年,則有22714個新移民成為新加坡人,這些數字都略低於當年國家人口及人才署所希望看見的25000人。也因此,新加坡人口將不會如預期,在2030年達到690萬人。

▌下篇請參考:《不想生就是不想生?新加坡「一補再補的育孩津貼」為何沒效》

要解決勞動力問題,新加坡國家人口及人才署給出的解方是:引入移民。新加坡政府在20...

萬宗綸

社會語言學者,也關注種族、遷移、障礙。陽明交通大學外文系語言學組助理教授,愛丁堡大學語言學博士。著有《安娣,給我一份摻摻!透視進擊的小國新加坡》。 ▎FB:萬小弟(Wan Ah Boy)

深度專欄 新加坡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