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裔選民:藍藍鐵票區?美國大選最消極的「關鍵少數」
主持人/編輯鎮宏、七號
「沉默的亞裔...都投給民主黨?」美國總統大選迎接最後一個周末,過去的大選中往往最被忽略的「亞裔美國人」,在2020的大選激戰中能扮演關鍵少數的角色嗎?就消極的投票率而言,恐怕沒有那麼絕對性的影響力。亞裔本身就包括了各自不同的族群背景、存在著錯綜複雜的歷史與文化,印度裔、華裔、越南與菲律賓、日韓...各自的關懷與政治傾向不一,但為何卻又高度支持民主黨?對兩黨而言,應該投注多少資源在亞裔票上?
▌請點閱下方收聽
在美國所謂少數族群中,相對非裔、拉丁裔,人數不算少的亞裔卻在每次的總統大選中能見度低,這與亞裔內部人口結構有極大的關係。目前亞裔在美總人口數有2千多萬人,約佔總人口數的6.5%,若以擁有投票權的合格選民而言,今年有投票資格的亞裔超過1100萬人,占全美選民約5%。而這其中的5%內,又有來自亞洲各地的移民及其後裔,若以合格選民人口排序,前六大分別是華裔(25%),所謂「中國移民」(其中含認同台灣),再者是菲律賓(19%)、印度(18%)、越南(13%)、韓國(9%)、日本(5%)的移民。
或許可以想像一下,兩黨選舉幕僚在爭取選票時,面對亞裔時的窘境:每一千名選民當中僅有50位選民是亞裔,而這其中又含來自各地的移民,他們其中的文化背景及社經地位差異極大,要在亞裔身上找到共同利益來催票,可能這時就會把時間轉向投票趨向更明確精準的非裔或拉丁裔族群身上。
▎鐵藍亞裔?亞裔內部南轅北轍的政治情節
亞裔內部人口來源四方,但外界仍對亞裔有個都市傳說:亞裔支持民主黨。事實真是如此嗎?從2018年的數據看來,亞裔前六大族群中,惟越南裔族群支持共和黨為多(42%,全體亞裔共和黨支持度為28%),這不難想像與1975年越戰後大批難民移民有關。
除了越南裔因越戰而支持具有堅定反共歷史的共和黨情節外,第一大的華裔人口雖然整體投票行為趨向支持民主黨,但相對其他五大族群,歷年投票率偏低,實在很難斷言政治傾向心向民主黨。
來自19世紀因加州掏金潮和橫貫鐵路的廉價勞工後裔,或1949年後為躲避政治變局陸續來到美國的華人移民,即使深根較越南裔以久,但對政治參與度始終較低。一般認為華裔偏重子女教育,傾向以教育來做為階級翻轉的機會,透過參與政治的途徑一般不被青睞。
所以牽涉公眾議題的政見不見得可使華裔動搖,但華裔在乎的,他們就會。2012年民主黨參議員提出了第五號加州憲法修正案(SCA5),要求公立大學錄取學生時因考慮族裔背景,明顯為增加非裔和拉丁裔學生法案,就讓加州整個華裔社群卯起來反對。面對具有投票威脅性的加州華裔,民主黨最後還是得退讓。
▎階級決定投票關鍵,亞裔中的人生勝利組:印度裔
亞裔中的第三大族群印度裔,在投票傾向可說直接支持民主黨,像是根據2012年統計,將近有65%的印度裔支持民主黨。這與他們擁有高等學歷、高社經地位、具有流利的英文使用程度有關。比方說全美有八成印度裔人口擁有大學學位,這群人以2015年的調查,平均家庭年收入約10萬美元,成為全美各族群中第一。這群移民大多是移民第一代,主要是在1995年至2005年間,因高科技產業需求而來的移民。他們在本國就取得大學學位,赴美後在公司負責管理職的白領階級,整體擁有高社經地位。
這些可說是人生勝利組姿態的印度裔移民,對於較偏向社會福利和進步價值為主要訴求的民主黨接受度較高。即使被歸在人口標誌不太顯著的亞裔人口,但由於印度裔強大的社經實力,一片藍天的印度裔人口,在2012年歐巴馬對決共和黨的羅姆尼時,他們就成為搖擺州之一:維吉尼亞州的關鍵人口。但當然不是全印度裔都支持民主黨,像是川普反伊斯蘭國的立場,和中印衝突時對印度拋媚眼似地喊話「樂意調停」,仍很對部分印度裔選民的胃口。
另外,英語使用程度也決定了他們投票參與度較高。以英語流利使用程度而言,亞裔中最高的是日本(84%)、接著是菲律賓(82%)與印度(80%),許多州並未增加中文的投票說明,也讓語言程度與政治參與程度成為相關。再者亞裔的收入也有極大的差距,而且有愈趨嚴重的貧富差距,其中的級距之大,以整體亞裔平均收入7萬3千美元而言,印度裔佔有10萬美元,華裔則有7萬美元,韓裔與越南裔則為6萬美元,更不用說來自其他地區的人口更低的狀態,相距甚遠。各方面高差距這也使亞裔人口無法形成能左右選情的政治勢力。
▎難以跨越的世代認同鴻溝
亞裔族群內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的移民,形成高差異化的生活型態,讓投票傾向難以凝聚,在族群內部,也有著難以跨越的世代認同鴻溝。相信許多大眾透過影視作品就能略知一二,像是《推手》、《喜福會》乃至劇情逗趣受大眾喜愛的《菜鳥新移民》,都能看出華裔社群適應美國社會,世代之間迥異的政治認同。
由於川普任內對移民人口的不友善政策,黑人受害事件頻傳,加上今年開始的武漢肺炎引發對華人的種族歧視事件,新一代華裔就發起要求長輩關注政治,尋求移民認同,同理Black lives matter行動的呼聲——「我們和非裔站在一起」的公開聲明。當然,這也顯示了過去華裔年長者對非裔和拉丁裔的觀感並不友善。
在菲律賓裔移民中因世代而產生不同的政治關懷。菲律賓戰後因在美國的託管之下,與美國關係密切,移民的英語使用程度也偏高,但由於天主教信仰大宗的因素,民主黨較為支持的性別平權和墮胎議題,就在該社群中略顯尖銳。但有沒有可能透過第二、三代漸漸化解因信仰產生的政治認同分歧,未來還有待觀察。
▌轉角編輯台每周的深度國際閒聊
• 用 Spotify 收聽:https://goo.gl/48CruJ
• 用 iTunes 收聽: https://goo.gl/o06EBG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