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稱我們為敵》:永遠的外來種?「蘇魯上尉」的二戰隔離回憶
主持人/編輯糖蜜、七號
「此刻,他成為了戰時的『敵國僑民』....」2020年是二戰結束75周年,那些被時間長河淘洗的歷史殘片、被「戰勝光環」表象所掩蓋的問題,多年來透過各種史料的採集與考證,人們更能夠理性、正面檢討戰爭背後的晦暗難題。其中,就包含美國在當時戰爭的緊繃局勢下,日裔美國人被困在「兩個祖國」——美國與日本——的雙重壓力下,一段曾經沉默無聲的被壓迫者的故事。
好萊塢著名的時日裔美籍明星喬治・武井(George Takei),60年代曾以《星艦迷航記》(Star Trek)系列聞名,飾演劇中星艦企業號的舵手「蘇魯上尉」,也以此成為科幻迷與影迷的經典角色。武井出生的年代正是世界大戰關鍵的1937年,當他5歲的時候,就因為美日開戰的緣故,跟著家人進入日裔美國人的拘留營;這段回憶,紀錄在2019年武井出版的自傳作品《他們稱我們為敵》(They Called Us Enemy),以圖文小說的形式回顧長達近4年的隔離記憶。
就在今年2月,美國加州政府為過去針對日裔美國人的歧視、以及送入拘留營的非人道行為,正式公開道歉。但沒想到和解與面對傷痛的契機,卻因為美國境內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的惡化而失去關注焦點。正當感染嚴重擴散、致使人心惶惶的時刻,繼承武井的經典角色、飾演第二代蘇魯上尉的韓裔演員趙約翰(John Cho)投書媒體,講述了在疫情之下,美國亞裔成為歧視的箭靶——難道無論經過多少時間的努力、落地生根,永遠都只能是「外來的他者」?
▌請點閱下方收聽
▌《他們稱我們為敵》:喬治.武井的童年自傳
喬治・武井(George Takei)是好萊塢知名的日裔美國演員,1937年於加州洛杉磯出生,以飾演1966年《星艦迷航記》(中文又譯《星際爭霸戰》,2009年的電影版系列以此為名)系列中,企業號舵手「光・蘇魯」一角著名。同時,武井也因為其日裔美國人的身份,時常在人權、種族議題上發聲,並在2019年7月出版了圖文小說《他們稱我們為敵》。
《他們稱我們為敵》是武井個人童年經歷的自傳作品,從1941年珍珠港事件作為起點,回顧在二戰時期,與家人在日裔美國人拘留營度過近4年的兒時記憶。藉著繪者Harmony Becker生動的圖畫,描繪了當時帶給日裔美國人極大轉變的重要歷史事件,並細膩地呈現、切換面臨種種不人道待遇下,武井的童真視角以及父母憂慮的對比反應。
▌珍珠港事件後:變成「敵國僑民」的武井一家
故事開場以美國武裝軍人的「拜訪」破題,武井的父親在接收美軍通知後,便叫醒了武井以及其弟弟妹妹,一家人收拾了簡單行李,離開了他們在加州洛杉磯的住所。
在收到通知前,武井身為一、二代日裔移民的父母,在加州經營一家乾洗店,靠著豐厚的收入支持著一家五口的生活。但是一家和樂融融的美好時光,卻在1941年出現了重大的轉折。
1941年12月7日,武井一家人正為即將到來的聖誕假期做準備,但是,原先正播放節慶歌曲的收音機,卻突然插播了一則緊急快訊——時任總統小羅斯福公告,美國珍珠港遭到了日軍突襲,總統將會與國會領導人商討後續的決策;自此為武井一家進入拘留營埋下了伏筆。
緊接著12月8日,小羅斯福進行了《國恥演說》、美國向日本正式宣戰,在司法界極具聲望的時任加州檢察總長厄爾・華倫,以及強烈反日的德威特將軍,紛紛現身支持美國政府的「間諜論」——擔心日裔美人在美國從事間諜工作,透露戰爭資訊給日本政府,威脅到美軍的勝利與安危,必須要限制其人身自由——美國社會的反日情緒開始高漲到了頂點。
武井在書中回憶,當時不只是街上出現了要求美國政府「拘禁日裔美人」的示威人潮,日裔美人的房屋、車輛等遭到破壞、並被寫上「NO JAPS」、「GET OUT」等攻擊性字眼;官方以戰時的種種考量為名義,凍結了他們的帳戶、強迫其售出資產等,進而失去了在美國建立起的「家園」。有時走在路上會被陌生人怒視,許多商家也開始貼上「禁止日本人進入」的字樣,日裔美人在轉瞬間,成為了美國社會眼中的「敵國僑民」(Alien Enemy)。
1942年2月,羅斯福總統正式簽署通過《第9066號行政命令》——在美國西岸太平洋沿海設立「戰區」,並授權美軍得以限制區域內特定種族的自由,而武井一家便在此法令底下,接獲美軍的移轉通知,在指定集合地點接受檢查後,被送往了位於美國加州的聖塔安尼塔(Santa Anita)賽馬場。
在武井一家被分配到一間狹窄的馬廄後,根據武井描述,當時五歲的他,只認為眼前是非常新奇的體驗,但對於其父母的成人視角看來,卻是極具衝擊的處遇轉換。在拘留營內不僅居住空間擁擠髒亂,廁所甚至是開放式的空間,而且公共衛生與飲食的品質也不佳。
但是,就在好不容易與營區內的「鄰居」熟識,並開始習慣營區生活時,一家人卻又收到了移轉營地的通知。
▌純真視角下的拘留營處遇
在火車站等待移轉的武井一家,卻面臨到更加不被當做人看待的情況。
出發前,美軍發給他們一人一張「標籤」——上面寫著各自的姓名以及移轉時間——並要求在整個運送過程當中,都必須將標籤配戴在身上,並且上車後,每節車廂的出入口,都有武裝軍人站崗監視。
這對武井的父母而言,是極不人道、被當作犯人或牲畜的待遇,但作者這時卻又再對比了自身當時的視角,除了不明白標籤的意義,甚至將這次的經歷,當成了一家人的冒險旅程。
「去一個遙遠、叫做阿肯色的地方,我們將會度過一段漫長的假期。」
「那裡長什麼樣子呢?」
「我...不清楚。」
在書中,這場武井與父親的對話,繪者刻意以特寫的方式表現兩者表情,對比武井在當下的童稚無懼,以及父親既不願摧毀武井幻想,但仍難掩對未知發展的憂慮。於是,武井帶著對「假期」的無限盼望,來到位於阿肯色州的拘留營。不過在這裡,武井確實創造了印象深刻的美好回憶。
在拘留營中,日裔美國人仍然擁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根據武井的描述,當時他父親因為美日語流利且過去有從商的經歷,獲得了營區居民的信任,成為了拘留營的「區管理人」,作為美軍與日裔美國人之間的溝通橋樑。
有一次,父親甚至借到了一輛吉普車,在某天下午獲准暫時離開營區。在吉普車上,武井久違地看見外面的世界,並拜訪了鄰近的農莊。他感到新奇又幸福,因此在回程路上,即便疲憊的快睜不開眼,他仍捨不得睡去。而這段一家人短暫出遊的經歷,也成為了武井在拘留營中溫暖的記憶。
▌不忠誠的日裔美國人?被高度監視的Tule Lake拘留營
1943年3月,美國政府向日裔美國人發下的「忠誠問卷」中,武井父母面對充滿爭議的第27題以及第28題,在經過一番掙扎後,都填答了否定。
武井表示,並不是他父母試圖違抗美國政府,而是因為在問題中提到「不再效忠日本天皇」,對武井父母而言,若答「是」,似乎就承認了他們本是敵國僑民,而不是真正的美國人。但他們回答否定的結果,不僅被視為「不忠」,1944年,武井一家人也被迫移轉營地,抵達了監管、武裝程度都更高的Tule Lake拘留營。
Tule Lake的居民多數是在忠誠問題填答否定的日裔美國人,在拘留營高度監視的囚禁壓力下,除了被俘的日裔美國人內部出現分裂的聲音,許多年輕男子因為對美國政府感到失望,進而在營區內抗議,並與武裝軍人發生衝突。雖然武井父母並沒有參與抗爭之中,但武井在Tule Lake期間,也見證了美軍將日裔美人逮捕,留下其妻小的場景。
最終,直到美國在廣島投下原子彈的消息傳回營區,伴隨居民難以置信的情緒,武井帶著對外面世界的恐懼,步出了被鐵絲圍欄所環繞的拘留營,結束了隔離拘留近四年的童年歲月。
▌武井的出版動機
武井不只作為一位知名的好萊塢演員,同時也致力於人權、種族議題的推動。除了過去曾擔任日裔美國人國家博物館的主席,近期也頻頻對川普的移民政策表達強烈的反對態度。
不僅在《他們視我們為敵》的回憶段落結束後,切換至2018年美墨邊境的移民待遇作為結尾,事實上在出版前後,武井就曾說明,他之所以選在此刻撰寫童年回憶,即是因為看見在川普自2017年上任以來,越加收緊的移民政策之下,許多移民家庭被迫骨肉分離的場景。武井希望能藉由他的故事,使人們得以從歷史的角度,重新檢視當代政府採取的手段是否恰當。
▌疫情再現的種族歧視?二代蘇魯的亞裔困境
2009年版《星際爭霸戰》中,同樣飾演蘇魯上尉的韓裔美籍演員趙約翰(John Cho),在近期便針對疫情當下,美國亞裔的矛盾與困境提出看法。
趙約翰表示,6歲移民至美國的他,從小父母就鼓勵他多看電視,才可以學會美國道地的行為處世,而一旦成為「夠資格」的美國人,就不用擔心種族的差異,會為身為亞裔的他們帶來困擾。
但是在疫情之下,卻打破了這種幻覺,即便他已將自己盡力融入在美國社會當中,但無論他是否迎合美國對亞裔的種族期待——繼續做一個安分守己或是數學好的亞裔美國人——亞裔臉孔仍令他無法逃脫歧視的陰影,同樣難以被視為「美國人」。
《他們稱我們為敵》不只用以檢視當代的移民政策,喬治・武井在最後附上一段話:
或許在疫情蔓延引發種族衝突的此刻,這句話也得以作為借鏡參考。
作者:喬治・武井/史蒂芬・史考特/賈斯汀・艾辛格/ Harmony Becker
出版社: Top Shelf Productions
出版日期:2019/07
▌轉角編輯台每周的深度國際閒聊
• 用 Spotify 收聽:https://goo.gl/48CruJ
• 用 iTunes 收聽: https://goo.gl/o06EBG
• 用SoundCloud收聽:https://goo.gl/WSho3A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