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現在才看到《西遊記》?中國經典的德文翻譯

聯合新聞網 衛易萱(Barbara Witt)
中國文學的德文翻譯早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為什麼讀者要等到2017年才可以看到《...

德國的讀者這兩年終於可以看到中國四大奇書之中的《西遊記》和《三國演義》的完整翻譯本。瑞士漢學家林小發(Eva Lüdi Kong)花了十年的時間翻譯《西遊記》,而德國漢學家尹芳夏(Eva Schestag)今年出版了《三國演義》。但是,中國文學的德文翻譯早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為什麼讀者要等到2017年才可以看到這兩本巨作的完整翻譯?這個問題應該從德國過去的翻譯出版情況來分析。

說到德國的中國經典文學翻譯,弗蘭茲.庫恩(Franz Kuhn)的功勞不可小看。原本法律系畢業的庫恩,在1909至1912年間被派到北京與哈爾濱擔任外交翻譯官,回德國之後就開始念漢學系。他從1926年開始,將許多古典小說翻成德文,其中有《紅樓夢》(Der Traum der roten Kammer)、《水滸傳》(Die Räuber vom Liang-Schan-Moor)、《三國演義》(Die drei Reiche)等小說。

但是他翻譯的小說幾乎都沒有完整版,這是因為為了回應出版社的要求,讓他翻譯的內容很大一部分都被刪略了。庫恩所翻譯的文字,缺點是經常偏離原著,只顧及故事的大綱、不管原著的措詞。當時能同時讀德文和中文的人並不多,所以一般讀者沒辦法比對原著與翻譯本,甚至連翻譯者自己也不一定看得懂中文:1947年德文最早的《西遊記》(Monkey’s Pilgerfahrt)翻譯,其實是翻自英國漢學家亞瑟.偉利(Arthur Waley)的英文節略本「Monkey: A Folk-Tale of China」。既然一般讀者都沒辦法搞懂原著和譯本的差別,出版社就希望那些小說可以短一點——就像一般歐洲的經典文學一樣。

瑞士漢學家林小發花了十年時間翻譯《西遊記》,並因此獲得2017年萊比錫書展的翻譯...

雷克拉姆出版社(Reclam-Verlag)的「萬有文庫」(Universalbibliothek)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所有上過德國學校的人都很熟悉,那些上課曾經讀過的、黃色封面廉價平裝的雷克拉姆版本。雷克拉姆所出版的歐洲經典文學都不會太長,書脊厚度最多也不會超過兩公分,因此它去年「竟然」肯出版1320頁的精裝本《西遊記》,令人喜出望外。雷克拉姆出版社的文庫裡除了德國文學之外還有「世界文學」(Weltliteratur),其中歐洲語言都各有自己的領域,還有兩個具有地域性類目:亞洲文學(Asiatische Literaturen)和中東文學(Orientalische Literaturen)。

這兩類的書籍總數不多,而且比較長的翻譯作品通常只是節略本,像波斯史詩《列王紀》(Šāhnāmeh)只翻譯民間英雄魯斯坦姆(Rostam)的勇士故事,忽略了神話和歷史故事;早前《西遊記》的翻譯只講述行者的歷險記,忽略小說中的宗教意涵——譬如在第一回說到「盤古開闢」等有關宇宙觀的事件就被略過,而直接跳到「仙石」孫悟空誕生的部分。

所以雷克拉姆出版社現在肯出版完整版,也代表它認為德國人已經可以接受那些比較陌生的思想、習俗和宇宙觀。為了讀者的方便,完整版小說中也提供註釋和圖像,因此無論是對漢學家還是外行人而言,讀起來都一樣有意思。

圖為雷克拉姆出版社的「萬有文庫」叢書。所有上過德國學校的人都很熟悉,那些上課曾經...

雷克拉姆現在肯出版《西遊記》完整版翻譯,或許代表德國讀者已經比較可以接受那些陌生...

以出版經典文學著名的出版社,現在推出中國文學的經典著作,也能讓德國人了解《西遊記》在世界文學中的重要位置。從庫恩當時翻譯的小說中也可以觀察到另一個現象——20世紀的德國人對中國文學的期待。早年翻譯以「人情小說」與「才子佳人」故事居多,德國人一開始對比較偏色情的敘事有興趣,像是《肉蒲團》或《金瓶梅》,後者在1869年已經有德文翻譯,而且這是中國文學第一次被翻譯成西方語言。

當然,出版社或翻譯者用刪略的方式,讓這些小說的德文版看起來不會太淫蕩,但是當時的德國人就是想要看到一個非常不一樣的「東方」,而這個「東方」的概念,包含德國人很陌生的東方家庭生活和「一夫多妻」婚姻關係。「才子佳人」的故事,正好可以讓他們看到氛圍與西方截然不同的愛情故事。

庫恩所翻譯的故事包括《好逑傳》(Eisherz und Edeljaspis)、《珍珠衫》(Das Perlenhemd)、《金瓶梅》、以及《紅樓夢》等等的節略本,讓讀者看到中國文學浪漫的一面。德文裡頭有一個詞可以來形容這樣的「中國」:Chinoiserie。這個詞可以翻譯為「中國風」,也就是描述一個極富秀逸氣息的「異國」世界——而這個世界不會出現《西遊記》的幽默或《三國演義》的戰鬥。

德文裡頭有一個詞可以來形容這樣的「中國」:Chinoiserie。這個詞可以翻譯...

其實「四大名著」中的人情小說、清代巨作《紅樓夢》,雖然在2009年已經有完整版的德文翻譯,但是本書前80回的翻譯者賴納.施瓦茨(Rainer Schwarz)對漢學家吳漠汀(Martin Woesler)後來接手完成的翻譯似乎不太滿意,而且還公開批評完整的版本

也很可惜的是,這本由波鴻大學出版社(Bochumer Universitätsverlag)出版的《紅樓夢》沒有加附注、而且用的是翻譯者自己發明的拼音。前者意味著會讓外行人讀不太明白清朝的生活習慣,後者則讓習慣使用漢語拼音或韋氏拼音(Wade-Giles)的漢學家們覺得不對勁,對於剛開始學中文的學生而言,也可能因此而搞糊塗了。

平時上課學漢語拼音的學生,第一次看到韋氏拼音已經覺得非常不習慣、相當有困難,況且是更陌生的「德文拼音」。舉個例子:曹雪芹的漢語拼音是「Cao Xueqin」,在吳漠汀的翻譯裡卻成為「Tsau, Hsüä-Tjin」。對一般德國人已經很陌生的名字,現在連學過漢語的人都覺得奇怪。但即使有一部分翻譯不好,版本準備得也不夠細心,但有了這個完整版翻譯,至少可以讓德國人認識《紅樓夢》的所有故事。

由波鴻大學出版社(Bochumer Universitätsverlag)出版的...

這些年來,德國人對中國的好奇心從「異國情調」轉到當代政治和社會,因此當代小說也經常被翻譯成德文,如莫言、余華等作者的作品。出版尹芳夏翻譯版《三國演義》的菲舍爾出版社(S. Fischer Verlag)就是這樣的一個出版社;菲舍爾出版社這些年陸續出版了高行健、余華、廖亦武、劉曉波等作者的作品德文版,2008年也推出了著名漢學家尉禮賢(Richard Wilhelm)早在1900年翻譯的《論語》、和1910年翻譯的《道德經》。2009年尹芳夏和菲舍爾出版社合作,與希門尼斯(Olga Barrio Jimenez) 共同編輯《中國古文精選》(China Bibliothek),內容也包含漢學家波克特(Manfred Porkert)在1986年翻譯的《平妖傳》(以馮孟龍本為原著)。今年出版的《三國演義》德文本有上下冊共864頁,包含有詳細且實用的註釋,德國讀者不只可以看到中國的文學作品,也能讓他們進一步了解中國的歷史。

《西遊記》、《三國演義》德文版都翻譯的相當好,這當然也是翻譯者的功勞:這兩位漢學家各自花了十多年的時間,把自己喜愛的中國巨作翻譯成德文分享給德國讀者。這樣的成績也引起了書市的注目:翻譯《西遊記》的林小發,就在今年獲得萊比錫書展(Leipziger Buchmesse)的翻譯獎,而《西遊記》和《三國演義》的完整翻譯在各大報紙的文藝專欄都非常受歡迎。它們讓德國讀者了解這些作品在世界文學中的重要位置,而它「完整」的敘事更讓大家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中國文化,不像德國人之前所認識的「東方」,而是一種很幽默、懂得諷刺卻也講到血腥謀殺的文學。《世界報》(Die Welt) 今年三月有這兩本的書評認為它們很適合跟世界文學裡的荷馬史詩、但丁的《神曲》或賽萬提斯的《唐吉訶德》並論。另外,這書評說《權力的遊戲》跟《三國演義》比起來像是一所「幼稚園」——這些都不再是「情人小說」或「才子佳人」故事的浪漫。就像《法蘭克福匯報》(FAZ)去年12月的專欄評論《西遊記》時所說:

別再提「中國風」了!

(Vergesst Chinoiserie)

「完整」的翻譯敘事讓德國人看到不一樣的中國文化,不像德國人之前所認識的「東方」。...

衛易萱(Barbara Witt)

德國慕尼黑大學漢學系(主)、日本學系(副)與英國文學系(副)碩士,慕尼黑漢學系博士畢業,專長領域為中國文學、明清小說、民間信仰和性別研究。個人興趣也包含現代文學、流行文化和文化運作。

德國 中國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