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鄰足球:英格蘭,我曼徹斯特比你曼徹斯特
惡鄰足球系列,終於,我們來到英格蘭西部的大曼徹斯特市(Greater Manchester),也蒞臨了「最不能隨便亂說自己支持哪支球隊」的所在。
▎一曼各表:喂喂喂你穿這是什麼鬼球衣啊,喂喂!
為什麼在曼徹斯特的範圍內,不能亂講自己是哪一邊的球迷呢?單純七個字:不、要、找、自、己、麻、煩。想像一下:在一個超過270萬人的聯合王國第二大都會區中,高達九成的人都二分化為支持「紅魔鬼」曼徹斯特聯(Manchester United FC,以下簡稱曼聯)或支持「藍月亮」曼徹斯特城隊(Manchester City FC,以下簡稱曼城)兩派,那輕易穿上某一件球衣、說出支持其中一派,豈不就馬上獲得另外半邊、超過百萬以上的仇人了嗎?
這樣的想法大家都很容易理解,但只要是人,一進到這個自工業革命後開始蓬勃發展、近代卻面臨強大轉型壓力的大城市來,十之八九都會被蔓延全城的「足球空氣」所感染,而在入城期間自動「挑一支比較順眼的球隊」來支持。
這也許只是單純肇因於紅魔或藍月散發出的特殊魅力;不過,本文主角們——曼徹斯特城內的居民、球員,乃至分布世界各角落的球迷,對於一輩子都沐浴於其中,可說是完全毫無怨言。無論是想挑擁有大量如教徒般死忠球迷的曼聯,或是選擇老闆肯下放資源、還會不停招降世界級球星助陣的曼城,都算是再正常不過的症狀。
我們賣個關子,把曼聯與曼城早期的愛恨情仇放到下一段,先快轉到兩隊開始正式交惡、反目成仇到簡直快把好好一個城拆成兩半的時期:
——馬許(Rodney Marsh)談到首次身穿曼城球衣在老特拉福球場出賽的經驗
- 二十世紀六零年代末期,當披頭四樂團(The Beatles)已經紅遍這顆星球上的大街小巷時,曼城也正締造著隊史上斬獲最多國內外大小獎座的輝煌歲月。但當兩隊在1970年12月交手,曼聯隊史上被評為「三傑」的球星貝斯特(George Best)在防守曼城主力左邊衛帕多(Glyn Pardoe)時刻意犯規,把後者的腳給活生生鏟成三截,不僅讓帕多整整休養了兩個球季才勉強得以重返球場,中斷了曼城過去幾季的好氣勢,同時也讓曼聯與曼城之間開始踢出火氣,將血濃於水「化友為敵」成水火不容。
——馬卡里(Lou Macari)對主裁判托馬斯(Clive Thomas)的看法
- 1974年,另一場同城大戰中,曼聯正苦於保級,而曼城則是打算藉著場子,讓新加入的球員們亮亮相,感受一下曼徹斯特的足球氣氛。不過,當曼聯的多伊爾(Mike Doyle)與曼城的馬卡里(Lou Macari)感情火熱地「打」在一塊後,事情就開始往不太妙的方向發展了。主裁判托馬斯(Clive Thomas)掏出他的牌組(還沒決定要給黃牌還是紅牌)正準備要賞這兩位當事者一個痛快,不過多伊爾與馬卡里仍在場上一邊拉扯、一邊與托馬斯爭辯,兩張嘴巴搞得托馬斯受不了,決定叫來場邊維安人員,先把其他不想離開的球員們都「抓走」,再分別去兩隊更衣室連掏兩次紅牌,逼著兩人承諾不再回到場上後,才放其他球員回去完成比賽。
▎一曼各表:不管你喜不喜歡我,反正我是討厭你了
在上面這場比賽後,全英格蘭已經沒人敢把曼聯與曼城間的比賽等閒視之了。而隨後發生的幾起事件,更是把世仇火焰從紅翻白、再由白轉藍,直逼攝氏五千度:
- 同樣發生在1974年,不過這回在曼聯主場老特拉福球場(Old Trafford)主演的,則是換成了另一位「三傑」名將丹尼斯洛(Dennis Law)。曾效力曼聯超過十年的丹尼斯洛,選擇重返曾效力過的曼城,做為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個下家。而就在這場季末的賽事中,丹尼斯洛先發出賽,在第81分鐘時以腳背勾射破門,為曼城取得領先,也幫萬一輸掉或打平這場比賽就得降級的曼聯敲響喪鐘。儘管進球後並未慶祝,但曼聯球迷仍對丹尼斯洛的「背叛」感到無比憤怒,甚至試圖衝入場內,造成球賽停擺或取消,來爭取擇日再戰。不過,英格蘭足總最終認定比賽有效,曼聯該季末降級,心碎了的丹尼斯洛不僅不被曼聯球迷諒解,也被曼城球迷斥責「戰勝死敵還不慶祝,可見不夠忠誠」,而從此告別頂級聯賽,不久後即宣布退休。
——針對基恩(Roy Keane)惡意犯規,哈蘭(Alf-Inge Håland)對BBC記者如此表示
- 快轉到了二十世紀九零年代末期,曼聯當家中場基恩(Roy Keane),與曼城後衛哈蘭(Alf-Inge Håland)之間的個人恩怨,不僅影響了兩人的職業生涯,也讓兩隊對抗又掀起另一波話題高潮。當哈蘭還為利茲聯(Leeds United,也是曼聯的惡鄰之一)效力時,就曾將基恩鏟倒,並送給後者一份前十字韌帶斷裂的大禮,讓基恩休養了將近一整季。所以當兩人分別穿上曼城天藍色球衣,與曼聯紅色球衣之後,宿命般的對決總會擇期上演。終於,2001年的同城大戰,兩人等到機會再度碰頭,這回想復仇的基恩先下手為強,往哈蘭的右膝上踹,結果哈蘭毀了膝蓋,基恩不只被紅牌下場,還分別在賽後與隔年兩度被處以禁賽及罰款。而曼徹斯特同城大戰的火爆形象,也在該場比賽由電視轉播之後,深植全球足球迷的心中。
一連串的衝突與戲劇化過程之後,時至今日,兩隊在場內與場外都如同水火。拜近十年來社群網路蓬勃發展所賜,許多「遠古時期」的新仇舊恨被人肉搜索而重現天日,也讓雙方球迷在線上或現實中意見發生歧異時,擁有更多材料能發揮,仇恨值累積得也越來越快、越來越深,甚至讓兩隊球迷在各大賽場上衝突越加劇烈,也各自名列2014-15年球季,全英超最多煙火動亂與糾紛的前七名。
▎一曼同表:兩曼一家親?
雖然光著腳到不了的地方(歐冠冠軍頒獎台?)長大、長高,分道揚鑣,短期內可能還是到不了,但兩隊畢竟是同一塊土壤上成長茁壯,自然有著許多相似之處:
- 十八世紀時,由於就在盛產羊毛與毛料的蘭開斯特郡旁邊,曼徹斯特城成為當時紡織與衣物加工的重鎮,龐大的織造工業也養活了大量藍領階級家庭,為球迷層打好基礎,讓兩隊至今仍視「紡織工精神」為球隊精神的最底層核心之一,也是英國同城足球大戰前印製兩隊雙色紀念圍巾的濫殤(儘管似乎有某些當地酒吧不太喜歡這種「慣例」)。
- 曼聯的前身Newton Heath FC,與曼城前身Ardwick FC,都發跡於曼徹斯特市區內,並皆以小小的街區球隊(urban club)之姿,透過合併、球員集體轉隊等方式,加入足球聯盟後,一步一步提升戰績與地位至今。
最痛恨的仇人,都曾是最親密的戰友。也許這句話不能在運動圈中一體適用,但除了上述的共通點之外,大多數人可能難以想像,曼聯與曼城在上世紀中葉前,也曾有著魚幫水、水幫魚的良好關係:
- 二十世紀初,在兩隊都還手拉手抓著「我倆惠曼徹斯特良多」匾額時,財務狀況不算太理想的曼城,全隊曾一度陷入集體打假球的風波,共17名疑似涉案的球員,在禁賽期滿之後,選擇加入同城的曼聯,其中數名球星甚至替曼聯拿下了隊史上首座頂級聯賽冠軍。時人將這段「雨刷互助聯盟」譽為佳話,稱兩隊為了城市的榮光而你儂我儂、互相支援,真是大曼徹斯特之福云云。
- 二戰後,由於老特拉福球場被德軍砲轟受損嚴重,在修繕期間,曼聯與曼城共用緬因路球場(Maine Road)作為主場進行各項賽事。
儘管之後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兩隊感情不再,但遇到球星退休紀念賽中更邪惡的敵人,還是可以當為期一天的好朋友:
- 1978年時,曼城隊史上最偉大球員之一貝爾(Colin Bell)退休並舉辦紀念賽,這場比賽裡,曼聯與曼城破例手牽手、組成了史無前例的「一隊」曼徹斯特隊,迎戰與曼徹斯特城居民們關係一樣非常惡劣的「團結」利物浦隊(同樣由利物浦城內水火不容的利物浦隊與埃弗頓隊組合而成)。
▎江山萬里行,曼徹斯特穿金又戴銀
在曼徹斯特城內「藍色的那一邊」,經過了在聯賽中載浮載沉的上世紀末後,曼城終於從2007年開始,透過將球隊接連出售給外國富豪,投入更多資源改善軟硬體設施,與成批成批購買明星球員的諸多作為下,將球隊體質徹底汰舊換新,成為近五年來世界足壇上荷包滿滿又出盡風頭的象徵球隊之一。
另一方面,「紅色的另外一邊」曼聯則是靠著長期維持優異產出的青訓資源,與在歐洲賽場上的輝煌戰績,成為英格蘭足球對外宣傳的老字號活招牌。這塊招牌同樣吸引來自太西洋彼岸的體育事業投資者入主,曼聯便在過去三十年間以跨國商業宣傳與賽事榮譽,進一步擴大曼聯的影響力,其累積之財力因此不輸給曼城,甚至位列《富比世》全球足球隊總價值的前三名。
儘管兩隊為了在短期比賽、長期榮譽與歐洲賽事上多方面戰勝對手,在現今足球世界內頻頻不惜重金引援,砸下大筆銀子爭搶人才與年輕新星,這類瘋狂砸錢的作為,在許多傳統足球人的眼裡也猶如「拿鈔票摧毀足球」。但不可否認的是:
- 大量資金投入,帶來更蓬勃與更快速的跨界商業合作與技術發展。
- 維持平價票價,反而讓更多新舊球迷願意掏錢進場朝聖,進而帶動球場氣氛。
- 英超轉播的普及化,讓擁有眾多明星球員的兩隊快速獲取世界級名聲,對於開拓新商業合作模式與財源,更加事半功倍。
- 與當地政府合作翻新老舊區域,帶來更新穎的場地訓練設施,也激使更多世界性人才加入球隊,為提升戰績與新技術而努力。
從上述兩隊炒熱彼此對戰氣氛,進而相互得到更大利益的案例裡,也許不只是「有錢能使鬼推磨」,更能證明「有對抗才能使足球長遠發展」的硬道理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