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能源樞紐國:土耳其的能源外交布局如何邁向區域霸主
近年來,土耳其除了積極參與中東地區的外交政治外,也持續發展能源產業,試圖透過地理優勢與多元布局,提升國內能源自主性與區域影響力。能源轉型與穩定供電已成為土耳其重要的能源政策目標,政府除大力推動核能與再生能源等多元發展,也積極透過能源合作深化與鄰近國家與關係。
土耳其力拚2025啟用核電
土耳其目前(2024)的發電來源主要為天然氣和煤炭,兩者佔整體發電比例分別為34.7%和18.9%。土耳其高度仰賴天然氣的進口,煤炭則也有一半的量需要從國外進口補足需求,為了確保能源的穩定供應和加大供給量,土耳其在2010年時開始建設核能電廠。
2010年時土耳其和俄羅斯國營核能公司(Rosatom)簽署合作協議,由Rosatom在土耳其南部城市阿達那(Adana)興建第一座核電廠阿庫尤(Akkuyu)。阿庫尤核電廠共有4座反應爐,總發電量為4,800百萬瓦(MW),預計可以滿足土耳其全國十分之一的電力需求。建造金額約為200億美金,是土耳其最大的能源投資專案。然而,雖然阿庫尤核電廠早在2013年動工,但建造過程緩慢,至今尚未商轉。
土耳其總統厄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希望力拚在2025年啟動第一座反應爐,讓土耳其正式啟用核電。同時厄多安也宣布將啟動第2座核電廠的投資計畫,先後也與俄羅斯、韓國、中國以及加拿大的承建商接洽,但尚未公布工程得標廠商。
穩定能源供給,重點發展儲能產業
土耳其工業用電約佔整體用電的4成以上,因此,穩定的能源供給對土耳其工業和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為了進一步維持穩定的能源供給,儲能產業也成為土耳其政府的重點發展產業之一。
根據土耳其能源市場監管局(EPDK)的資料,截至2024年6月為止,一共發出32百萬瓩(GW)的儲能系統初步開發許可,但同一時間土耳其儲能裝置容量只有約1,000百萬瓦(MW)。這些儲能廠整合了能源儲存系統(ESS),能儲存多餘產能,並在電力需求尖峰時釋出網,有助於調節離峰和尖峰用電需求、穩定供電。
土耳其儲能系統協會(EDİDER)秘書長比爾金(Bilgin)2025年在接受土耳其國家通訊社(Anadolu Ajansı)訪問時提到,根據土耳其能源與自然資源部(ETKB)2024-2028年的戰略計畫,土耳其的儲能裝置總容量目標在4年內翻10倍,在2028年來到10,000百萬瓦(MW)。
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性質未必能配合用電需求,所以多半需要搭配儲能設備,才能將能源做最有效的運用;可再生能源的供電不可控性,也提升儲能裝置設備的重要性。提高儲能裝置容量便有助於降低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過多或過少時,其波動變化對電網的影響,也有助於確保能源供應安全。
為了實踐目標,土耳其政府部門著手進行修訂相關草案和條例,為業界提供明確的運作框架。同時,也舉辦大型會議和展覽,吸引相關產業國內外的廠商參加,並尋找該產業的投資者。
另一方面,土耳其政府在2024年啟動的「HIT-30高科技投資計畫」也是發展儲能的重要推手,目前針對電池與儲能系統的投資總額已經超過21億美金。在HIT-30的投資計畫之下,土耳其預計在首都安卡拉設立鋰離子電池與儲能工廠「GIGA」,該工廠生產的電池不僅將滿足土耳其的需求,更能提供給周邊國家,應用於電廠、工業設施、交通基礎設施和住宅系統上。
土耳其和中東國家的能源外交
如同儲能系統將是未來出口至其他國家潛力產品之一,土耳其近年來也擴大與各國間的能源合作,發展「能源外交」。
首先,敘利亞內戰結束後,重建需求龐大,基礎設施與能源項目成為各方競逐焦點。戰後的敘利亞不僅對土耳其來說是一塊經濟大餅,也是土耳其鞏固其「能源樞紐」地位中一塊不可或缺的重要拼圖。土耳其能源與自然資源部部長拜伊拉克塔(Alparslan Bayraktar)在今年5月出訪敘利亞時表示,已與敘利亞就能源與天然資源的領域簽訂協議,預計之後每年出口到敘利亞的天然氣可達20億立方公尺。同時伊拉克塔也表示,將積極參與敘利亞在基礎設施、電力設備、能源開採等領域的戰後重建專案。
對土耳其來說,另一個重點能源貿易夥伴則是伊拉克。伊拉克是原油生產國,伊拉克北部基爾庫克(Kirkuk)開採的原油需要經過土耳其的傑伊漢(Ceyhan)才能從地中海銷出口。兩國間的「基爾庫克-傑伊漢原油管線」是伊拉克重要的經濟命脈,每日原油輸送量約為50萬桶。由於土耳其政經局勢較為穩定,對伊拉克來說,深化與土耳其在能源上的合作有助自身經濟發展。此外,伊拉克有意發展天然氣,伊拉克可以將原油出口的收入轉為投資興建天然氣設施,再由土耳其提供技術支援,創造雙贏的能源外交。
土耳其看準機會,有意插旗索馬利亞
除了與中東國家間的能源外交外,土耳其亦積極拓展非洲市場。根據地質探勘的報告指出,索馬利亞的石油和天然氣蘊藏量可能達到300億桶,許多國際石油公司,包含殼牌(Shell)、埃尼集團( Eni)和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等都曾到當地進行探勘活動,但國際間的活動多半因為索馬利亞的政治不確定與安全問題而被迫停止。
土耳其政府也看準這項潛在機會,希望可以填補大型西方石油公司的空缺,而在當地進行能源投資。因此,土耳其在2024年和索馬利亞簽訂了《防衛與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土耳其可以在索馬利亞進行石油和天然氣的探勘、評估、開發和生產。
土耳其位處歐亞交界成關鍵
自烏俄戰爭爆發以來,歐洲各國為了降低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紛紛積極尋找替代性的能源供應方案。在歐洲能源路線大洗牌的過程中,土耳其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歐洲拓展新路線的關鍵國家。
目前,土耳其與俄羅斯之間共有3條主要天然氣管線,由東至西分別為:藍流管線(Blue Stream)、土耳其溪(TurkStream)以及俄土天然氣管線(Russia-Turkey Natural Gas Pipeline)。俄羅斯天然氣經由這3條管線進入土耳其後,再透過土耳其與希臘之間的2條天然氣管線,將天然氣送至歐洲市場。
此外,伊朗每年也透過與土耳其之間的天然氣管線,向土耳其供應約100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土耳其與亞塞拜然之間則有原油和天然氣等多條重要管道。例如,亞塞拜然的天然氣可經由跨安納托利亞天然氣管線(TANAP)進入土耳其境內,透過土耳其與希臘間的天然氣管道輸送至歐洲,讓土耳其在歐洲國家的能源多元化政策中,扮演著能源樞紐國的重要角色。
在此協議之下,土耳其同意提供技術和資金,協助索馬利亞建設基礎設施,並接管停滯的能源計畫,讓索馬利亞可以靠出口能源賺取外匯,減少對外援的依賴。土耳其也可以透過深化索馬利亞的合作,拓展能源供給的多樣性,並成為索馬利亞能源政策上不可或缺的商業夥伴,進而發展其在區域的外交影響力。
從能源樞紐邁向能源大國
在能源產業上,土耳其政府從國內與國際雙管齊下,致力於發展成能源大國。除了傳統的能源外,土耳其也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與儲能系統,提升可再生能源在電網中的比重。然而,儘管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技術自主性不足與關鍵生產設備仰賴進口,仍是該產業面臨的重要挑戰。
在國際外交上,土耳其透過能源政策積極拓展外交空間與經濟影響力,但能源布局也伴隨潛在的地緣政治風險。土耳其高度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的進口,這使其在烏克蘭危機與俄歐緊張局勢中處於微妙位置。同時,土耳其與敘利亞、伊拉克、伊朗等鄰國的能源合作雖帶來經濟利益,卻也可能因區域局勢動盪而受阻。
未來,土耳其如何在保障能源安全與降低地緣政治風險之間取得平衡,並將「能源樞紐」的優勢轉化成為有力的外交工具,將是土耳其能源外交能否持續發揮效果的關鍵。
責任編輯/張郁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