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台海輿論戰(下):「鍾台文」對台統戰文字的話語迷宮
「钟台文」的三篇統戰文:劍指賴清德的團結國家四講
主張將賴清德定位為「麻煩製造者」、並建議台灣領導人營造「未排除統一選項」以安撫北京的論調,與新華社於10月26日至28日連續刊載、署名「钟台文」的三篇統戰文章——〈台湾问题的由来和性质〉、〈两岸关系发展和统一利好〉 、〈與祖国必然统一势不可挡〉——相互呼應。
仔細地看,這三篇文章針對的是賴清德在今年6月底7月初的四次「團結國家講話四講」的內容,在台灣政治定位、兩岸「統一」問題、國族認同、國防安全以及國際角色等幾項大議題上展現出明顯對立的立場。鍾台文一方強調歷史和法理上台灣屬於中國、統一不可避免且利於民生福祉,並指責台獨勢力與外部勢力勾連危害和平。
相對地,賴清德主張台灣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呼籲團結全體國人共同守護國家主權與民主生活方式,明確拒絕中國併吞企圖,並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以下以對照雙方相關段落,分析其針鋒相對之處。
一、台灣政治地位與主權
雙方在台灣主權歸屬問題上觀點對立。鍾台文透過歷史和法理論述,堅稱台灣自古屬於中國,聲稱台灣主權早已歸屬中國、世界各國普遍奉行「一中原則」,不存在所謂「台灣主權」。賴清德則以國家構成要件和歷史現實反駁,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從未統治過台灣,聯合國2758號決議僅涉及中國在聯合國席位並未處理台灣主權,中方援引該決議主張對台主權是「完全錯誤且不受國際承認」 。他強調台灣事實上已運作為主權國家,須堅守這一現狀。
二、統一與台灣前途
鍾台文從歷史趨勢和民族復興高度出發,斷言兩岸終將統一且別無選擇,將統一描繪為大勢所趨、正當且符合台灣民意的唯一未來。賴清德則根本不承認北京設定的「統一大勢」,他強調的是守護台灣前途自主,以全民團結來抵抗來自中方壓力,明示中國併吞企圖是對台灣最大威脅。
三、國族/國家認同分歧
雙方對兩岸人民身份認同問題的闡述形成鮮明對比。鍾台文強調兩岸中國人血脈相連,2300萬台灣同胞都是中國人,台灣人不論如何都是中國民族一分子,制度差異不改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事實。要求只要「不分裂國家」、「認同兩岸都是中國人、一家人」,即可展開對話,強調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賴清德則主張台灣人民有自己的國家認同,族群多元但國家一體,只要認同台灣土地就是國家主人。他引用民進黨《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強調不分先來後到、不分族群,只要認同台灣這塊土地就是這個國家的主人;無論認同中華民國或認同台灣,都是國家認同的方式,彼此應該尊重接納。
四、國防安全與戰爭威脅
在誰造成台海緊張與戰爭風險上,雙方說法針鋒相對。鍾台文把兩岸衝突危機與戰爭風險歸咎於台獨分裂勢力妄圖「倚外謀獨」’「以武謀獨」,把台灣帶向兵兇戰危的險境,強調越來越多台灣民眾認清「台獨是絕路、統一擋不住」,呼籲和平發展成為主流民意。賴清德聚焦北京威脅,直言中國因見不得台灣的自由民主的成功與經濟繁榮觸動了中共併吞野心,北京透過軍機繞台、滲透間諜等手段威脅台灣安全,是導致台海局勢緊張的根源。他主張強化國防、防範中共滲透,定位中共為「境外敵對勢力」才能保障台海和平。
五、外部勢力與國際支持
針對國際力量介入台灣問題,雙方態度截然相反。鍾台文痛批美國等西方世界干涉是挑動兩岸對立的黑手,抨擊「台獨分裂勢力甘當美國等西方『以台遏華』的棋子,把民族利益出賣給外部勢力,妄圖阻撓統一進程」,強調中國決不容許外來干涉中國內政。
賴清德則積極爭取民主國家聲援,把國際友邦視為台灣安全網絡的一部分。他引用七大工業國(G7)領袖的共同聲明,強調台海和平穩定對國際安全繁榮不可或缺,反對任何以武力改變現狀的行為;並指出中國對台威脅已是國際關切的問題,顯示國際民主陣營普遍支持台灣、警告中共勿動武。 |
六、民主福祉與發展願景
雙方也在宣稱的發展前景上形成對照。鍾台文描繪了統一後的美好圖景,包括經濟上零關稅、共同市場、基建投資、社會福利改善,以及台灣人民可共享「大國尊嚴」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榮光。
這種論述意在說明統一不僅不會損害台灣生活方式,反而能解決當前發展瓶頸,帶來繁榮與永久和平。賴清德則對中國描繪的統一紅利保持高度警惕。他強調的是當下台灣的民主制度與經濟實力已經在全球獲得尊重與肯定,台灣人享有的自由生活和科技經濟成就在華人世界獨樹一幟。他的施政重點在於團結人民延續台灣的生存發展、保障人民安全及共享經濟成果。賴清德傳達出對中國模式的不信任,強化本國實力與民主優勢,堅決不接受以放棄主權換取經濟利益的說辭。
總括而言,鍾台文代表的北京立場與賴清德的台灣本土立場,在一系列根本性議題上針鋒相對。前者以歷史/民族情感與經濟利誘構築論述,強調兩岸統一的法理必然性和正當性,將維護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視為最高「大義」,貫之以強烈的民族主義語言;後者則以民主價值與主權意識為核心,宣示台灣主體性與自主性不可讓渡,並訴求國內團結和國際支持來抵抗中國壓力,語調中充盈著維護自由生活方式的決心。
殊途同歸:美國克制論與鍾台文的中國統一論述
美國「克制論」學派與中國官方統一論述者雖立場表面對立,但在「歷史必然論」、「否定台灣主體性」、「美國撤退論」等核心議題上形成理論層次上彼此協作的關係,客觀上削弱美國保台意志,為中國併吞台灣創造條件。
2025年10月,美國《時代》雜誌刊出Goldstein〈美國必須防範魯莽台灣領導人〉與解放軍退役大校周波〈川普如何避免因台灣與中國開戰〉兩文,加上蘭德公司《穩定美中敵對》報告,形成美國對台政策辯論的「克制論浪潮」。這些論述主張台灣非美國核心利益,應約束台灣領導人、撤出美軍訓練人員、避免與核大國戰爭。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官方統一論述(以鍾台文三篇文章為代表)與美國克制論呈現出戰略共謀(strategic collusion)的傾向性:這並非主觀上的密謀,而是指不同行為者的話語及其策略在客觀效果上形成同盟,共同推進某一戰略目標。
美國克制論與鍾台文的中國「統一」論述之間的戰略共謀性展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歷史必然性
鍾台文在《祖国必然统一势不可挡》強調統一是「歷史必然」,時間在中國一邊,中國崛起勢不可逆。美國克制論從旁呼應稱時間不在美國這邊、軍事力量的天秤日益倒向中國、地緣政治現實對美國不利等論述,營造「統一不可避免」的氛圍,削弱美、台的抵抗意志。
二、否定台灣/中國民國主體論
鍾台文在《台湾问题的由来和性质》主張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台獨是分裂勢力。美國克制論述如Goldstein稱台灣「非美國核心利益」,賴清德是「魯莽領導人」;蘭德報告要求對台灣官員言行設下「支持界限」。從主權與戰略價值兩方向夾擊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
三、美國撤退論
鍾台文在《两岸关系发展和统一利好》反對外部勢力干涉中國內政,這與周波要求撤出美軍訓練人員,Goldstein主張重新聚焦「真正的條約盟友」(日韓澳菲)不謀而合,或明或暗地表示美國可以放棄台灣,為中國武統創造「無美軍干預」戰略窗口。
四、賴清德自作自受論
鍾台文在三篇專文表示台獨挑釁導致緊張,拒絕九二共識破壞和平。美國克制論直指賴清德的「主權獨立國家言論」激怒北京,台灣應為「維護台海穩定負責」。其共謀效果是將衝突責任歸咎于賴清德,為美國「棄台」提供道德藉口。
中國的官方論述、美國智庫與學者的「美國克制論」學者共構出的戰略共謀編織出一個結合「中國統一台灣正當性」與「保台於美無益論」的統一戰線,對台灣的宣傳效果而言,試圖使台灣民眾建立起「統一勢不可擋」、「國際秩序東升西降」以及「美國棄台」的認知模板,說到底就是一種國際統戰。
而在可見的未來,在「掌握話語主動權」的方針下,中共對台各式各樣的統戰活動以及對「台獨人士」長臂管轄式的制裁行為越來越頻繁。就這方面而言,任何幻想與中共國官方「好來好去」降低台海戰爭風險、或包裝在「促進兩岸民間交流以降低彼此敵意」等似是而非的論述也將大行其道。
10月下半期這一波國際統戰只是一次小小的前震,但對台已產生不可小覷的ouside-in對內宣傳效果,如何抵抗這種話語共謀,是維護台海和平的關鍵戰場,不可輕言放棄。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