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斷與前進的內閣:高市早苗「人事刷新」的政治佈局
在歷經了半個月的合縱連橫,最終自民黨與日本維新會達成協議,加上友軍的奧援,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如願獲得參眾兩院的指名正式成為日本第104代內閣總理大臣,而這也是日本憲政施行一百多年來,首位女性首相。
這樣的結果也激勵了日本國內的經濟,日本股市開出了慶祝行情,一度還逼近了5萬點的新高。世界各國對於這樣的結果也大多持正面看法,至於台灣則受到先前高市議員時代的發言,以及多次訪台的因素,普遍出現了「歡慶」的聲浪。
高市內閣正式成立後,命名為「決斷與前進的內閣」(決断と前進の内閣)。《共同通信》從10月21、22日的民調顯示,高市內閣支持率是64.4%,高於先前的石破茂50.7%、岸田文雄55.7%。同一時間《讀賣新聞》的民調支持率則是71%,是歷代內閣第5高(支持率第1是2001年小泉純一郎內閣,支持率87%,其後依序是2009鳩山75%、2020菅義偉74%、1993細川72%。)
不過高市內閣成立之後,究竟對於日本未來的政局有何影響,高市內閣又將面臨什麼樣的挑戰,以至於台日關係的發展是否可能更近一步,都相當值得探究。
人事刷新?高市的「新手內閣」
首先是在這次的內閣成員任命,可說是令人「驚訝」——因為目前任命的18位閣員之中,有10位是初次入閣,算是相當少見的狀況,也因此高市內閣的第一印象,被外界評價為「新手內閣」(慣らし運転內閣),但這樣的人事佈局,也有屏棄過去老面孔輪值的狀態,以人事刷新來展現內閣的新氣象。
此外,在這18位閣員之中,包括總務大臣林芳正、外務大臣茂木敏充、財務大臣片山皐月、以及經產大臣赤澤亮正,不但都是經歷豐富的閣員,也都是適才適所。茂木敏充除了曾為總裁選的對手之外,他的外交經驗豐富,面對美國、韓國以及中國,都曾與其交手過,高市可以借重其過去的經驗,穩定面對美中韓這三個最重要的對手,尤其是即將到來的日美首腦會談以及亞太經合會議(APEC)。
此外同為總裁選對手的林芳正,曾任文科大臣、外務大臣以及官房長官等職,借重過去的政務經驗任命為總務大臣,外界認為以林芳正的中間立場,可以作為與維新會的溝通橋樑,也能夠推動內政,而這也透露出高市未來施政將會以內政改革為優先。
當然也有另一派的說法,認為林芳正專長在於外交,如今啟用同屬保守右派的茂木擔綱外交重任,等於是斷掉了林芳正在外交上的施展,不過總務省掌管內政、通訊郵政、廣播電視等相關業務,也是內閣對外的重要管道之一,安排林芳正擔任總務大臣,也算是一步好棋。
至於原本就出身財務省(前大藏省)的片山皐月,此次的任命算是回歸專業。片山曾經擔任首位女性主計官,對於財務省的業務十分熟悉,高市擔任首相後,將面臨包括防衛經費增加、食品消費税減税、甚至教育經費、社福經費的規劃等,這些挑戰都與預算有關。
而個性強悍又熟悉財務省運作的片山,正可以壓住財務省官僚,還可以想辦法針對預算協助高市,可說是這次高市內閣的亮點。至於原經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改任經濟產業大臣,除了借重其過去對美談判,任用身為石破茂側近的赤澤,也算是給前首相石破茂一個面子。
至於舊岸田派出身的金子恭之,本身過去不但擔任過國土交通副大臣,也是眾議院國土交通委員長,而國交大臣長期都由公明黨擔任,此次因公明黨退出執政聯盟,職位終於回歸自民黨。
重新歷練?防衛相:小泉進次郎
上述的幾位都是有經驗且中規中矩的任命,但令外界感到訝異的,則是安排小泉進次郎擔任防衛大臣。
由於小泉從未有擔任過外交防衛相關職位的經驗,也因此一度讓外界感到疑惑,不過以目前高市內閣所面臨的挑戰、或是小泉自身來觀察,畢竟這是小泉最弱的一環,因此不無給予其歷練的機會,更甚者可能藉由小泉在民間擁有一定知名度的形象,對於自衛隊的召募、甚至於提升防衛預算等,能讓民眾更能接受。
更深層的來看,高市任用日華議員懇談會事務局長木原稔擔任官房長官,其曾任防衛大臣、且對於防衛安保有相當能力,以當年安倍內閣之後強化內閣府,所有政策政令都由內閣府規劃後,再交由各省廳執行的現況,防衛政策也可能由木原經手,以強化小泉的不足。
新面孔:43歲鈴木憲和、42歲小野田紀美
而在新手閣員之中,較讓人感到耳目一新的,則是農林水產大臣鈴木憲和與經濟安保大臣小野田紀美兩位了。
鈴木憲和現年43歲,自身曾經待過農水省長達7年,對於該省業務相當熟稔,過去也曾在岸田與石破時代擔任過農水副大臣,這次借用他在農水省時代、對於農產品穩定經營對策以及食品規格等的經驗,希望能夠處理困擾已久的米價與食品消費稅等問題。
至於現年42歲、最年輕內閣的經濟安保相小野田紀美,1982出生於美國芝加哥,是日美混血(父親為美國人、母親日本人)但在日本成長,曾參加過自民黨政經塾,是自民黨培養的青壯派。今年2025年的自民黨總裁選,小野田是高市陣營的核心幕僚之一,身為親信的小野田初次入閣便擔任高市也曾任職過的經濟安保相,不無傳承的意味,也將借用她自身的親身經歷,協助處理目前極受日本民眾關心的外國人管理政策。
由以上的內閣任命之中,可以看出高市內閣未來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優先處理的三大部分,即是內政、安保以及外交。至於台日關係的發展,事實上自安倍政權以來,日本政府所秉持的界線即是「台日友好、民間熱絡」,也就是民間交流非常活躍,不過在官方接觸上即便是高市上台後,也必須要謹守某些分際。
不過在過去的幾任首相當中,台灣官方雖仍無法與日本官方直接面對面,但卻是陸續開綠燈,像是在石破茂時期,台灣的外交部長得以公開訪日,且海巡署與日本海上保安廳還能夠公開演訓,這都是一大進步。
而這次的高市內閣當中,曾任自民黨內對台重要幹部的青年局長者,並不在少數,也有多位是日華懇的成員,這也顯示未來的台日交流,仍是處於穩定向上的狀態。但短期間內期望有重大突破實非易事,畢竟對高市內閣來說,日本如今面臨的挑戰多如牛毛,如何解決都牽動著高市內閣的壽命。
加上實際面來看,過去自民黨因有公明黨的支持,所以各地的公明黨死忠票都灌到自民黨的候選人,如今自公聯盟瓦解後,不少小選區出身的議員,都非常擔心萬一遇到選舉時,可能會少掉一、兩萬票而落選。即便短期內可能不會有國政選舉,但如何與公明黨、甚至國民民主黨互動,都將會是高市內閣必須面對的挑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