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請鬼抓藥方:蒙古礦業開發的陰暗面
2013年9、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訪問中亞和東南亞期間,先後提出與其他國家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希望能藉此建立貫穿歐亞大陸的「一帶一路」,讓中國能夠成為東亞經濟圈和歐洲經濟圈的整合中心。
此倡議經營一年多之後,2015年逐漸成為國際熱議的話題,這一年習近平亦密集出訪,為「一帶一路」舖下基石:習4月出訪巴基斯坦、5月出訪哈蕯克、白俄羅斯,並到俄羅斯出席閱兵式;9月份與美國總統歐巴馬舉行會談並出席聯合國大會,設立中國—聯合國和平基金、向非洲聯盟提供1億美元的無償軍事援助;10月份與英國簽訂總值約400億英鎊的商業合約,塑造了中英的「黃金時代」;11月,習也先後訪問越南、新加坡(還順道見了馬英九),並赴土耳其參加G20峰會,再馬不停蹄地到菲律賓出席APEC會議;12月則拜訪辛巴威和南非,並出席法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
然而,一整年的密集出訪,甚少有人留意習在8月21、22日應蒙古國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的邀請,到首都烏蘭巴托市進行國事訪問。中蒙兩國的邊境長達4710公里,在蘇聯垮台之前,兩國同為社會主義國家,蒙古國亦是最早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國家之一。且目前蒙古國的鐵路、燃氣管道、公路、礦產開發等領域的基礎建設仍相對落後於中國,因此,對中國的周邊戰略外交而言,即使蒙古國並未居於「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位置,兩國的合作關係對仍彰顯了大國和小國「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引自李克強的話)的友好睦鄰典範,對積極拓展外交影響力的中國而言,其象徵意義不言而喻。
在此戰略下,早在今年5月19日,習近平在上海會見額勒貝格道爾吉就曾表示,中方將本著「礦產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金融合作」三位一體、統籌推進的原則,以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為契機,拓展兩國合作。然而,諷刺的是,就在兩國以「礦產資源開發」為軸心進一步推動、強化各種合作關係後,11月13日,蒙古團結工會主席額爾德尼在一場抗議將煤礦公司股份賣給中國的記者會上,突然點火自焚,引發輿論譁然。
此次的自焚事件突顯了中蒙兩國看似互利,其實並不對等的經濟依賴關係。事實上,蒙古對中國的經濟依賴關係遠甚於台灣對中國的依賴關係。中國已經連續10多年成為蒙古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和投資國。目前中蒙有14個邊境口岸,兩國貨物運輸距離近、成本低,且貨品價格低廉,因此,蒙古國大量的煤炭、石油、礦産、畜産品等初級産品源源不絕地銷往中國,而「Made in China」的家電産品、農産品、紡織品等工業製品則成為蒙古貿易商的最愛。其結果,中蒙之間的貿易額從1994年的1.2億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60億美元。到了今年,蒙古國89%的出口貿易對象是中國,而中國26%的出口貿易則銷往蒙古國。以煤炭為例,今年中國進口的3億噸煤炭中,蒙古國就佔了1/10。
兩國之間頻繁且又各取所需的貿易型態可以從滿都拉口岸的景象來一窺一二。滿都拉口岸是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唯一的對外口岸,也是首府呼和浩特市到烏蘭巴托市最近的口岸,自2002年開放季節性通商以來,每年3、5、8、11月的16—30日開放期間(自今年11月起,滿都拉口岸已常年開放),大量的蒙古國貿易商和牧民來到中國購物、通商,他們不但為口岸的觀光客帶來了俄羅斯、德國、法國、瑞士等歐洲國家的食品、玩具,也為中國的貿易商帶來了各式各樣的初級產品,口岸開放期間,掛著蒙古國車牌的俄羅斯吉普車擠滿了口岸特許區,熱鬧非凡。據曾在口岸工作的H先生(蒙古族,現居於呼和浩特)表示,中蒙之間的貿易一向如此,雙方的需求不同,所以各得其所。他進一步舉例說,蒙古國官員應中方海關官員的邀請來中國吃飯時,往往對中方招待的「上等烤羊肉」不屑一顧,卻大啖各類蔬菜水果;相對的,當中方的海關人員應邀到蒙古國海關官員的酒席上,往往對蒙方官員頻頻勸吃的滿桌「難得」蔬菜傻眼,也難怪中蒙雙方可以「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中資投入開發礦產,動搖蒙古國國本
在僅能依靠初級産品來發展經濟的條件限制下,蒙古國便希望能搭上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列車,強化自身的基礎建設及礦產資源開發能力。據中國的國際先驅導報報導,至2014年8月,已有100多家中國企業在蒙古國投資礦業,在3個礦場與當地礦業公司合作,進行探勘及開採作業,佔中國在蒙古國總投資的51%。蒙古國礦業部國務秘書吉格吉德亦不諱言,為吸引中方投資,蒙古國於2013年修訂投資法,讓外資能夠享受和國內投資同等的待遇。此外,蒙古國也成為中國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貿易伙伴。2014年5月,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市(二連浩特是中國與蒙古國接壤的唯一鐵路口岸)政府與香港億實投資有限公司簽定了《中蒙跨境經濟合作區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希望能結合境外的投資,在二連浩特建設一個中蒙共享的國際貿易、進出口加工,及金融服務特別經濟區。由此看來,通過與中國的合作,蒙古國希望藉由引進中方的資金與技術來深化其礦業基礎建設水準,並進一步帶動其他領域的工、商,與服務業發展。
事實上,礦業不僅是蒙古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推動力,也是其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政府在各項經濟發展、社會福利、勞工政策,及鐵公路運輸政策規劃上,都離不開礦業。礦業產值佔蒙古國GDP的30%(其次為畜牧業,約佔20%)、出口收入的86%(再對比前述89%的出口貿易對象是中國,便可知中國的礦產需求決定了蒙古國的經濟發展),以及政府收入的85%,尤有甚者,國外資本有85%均投資在礦業。也正是在這樣的脈絡下,蒙古團結工會主席額爾德尼才會認為將煤礦公司的股份賣給中國是一件「動搖國本」的事,並在自焚前說出:「政府不再支持我們的公司,工人家庭被迫挨餓。這就是為什麽,我要為了蒙古人民和我們的孩子自焚。」這番話。
▎排放廢水、草場汙染、被犧牲的牧民
如果要進一步深究額爾德尼這番話,理解他為什麼反對將煤礦公司股份賣給中國,就必須要進一步考察中國,特別是內蒙古自治區自身的礦產開發形態。據中國礦業報報導,與蒙古國類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的礦產資源也相當豐富(特別是稀土,儲量佔全中國的97%,而中國的稀土儲量佔全球的53.5%),因此,在礦業的推動下,內蒙古自治區2014年的人均GDP超過了一萬美元,是中國「萬元俱樂部」8名成員中唯一的內陸省份。然而,雖然內蒙古自治區在中國官方技術的支持下,擁有比蒙古國更進步的探勘及開採技術,但實際各類礦產的開採、生產過程仍建立在剝削自然環境及當地的蒙古族牧民的基礎上。
筆者曾於2014年8月至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達茂旗白雲鄂博礦區考察當地的工礦開發,以及其對當地社會的影響。過程中,筆者發現,當地的礦產開發技術其實相當落後。舉例而言,在成本考量下,礦產公司必須大量抽取地下水洗礦,而洗完礦的廢水則排放到國家以工礦開發為名,向牧民徵收的土地上,用自然物理沈積的方式處理水中的雜質,其結果,不但造成牧民畜牧用的水資源短缺,也導致牧民們放牧牛羊的土地被工業廢水汙染。其結果,礦業生產所創造的GDP被外地來的礦業公司拿走,而其創造的環境汙染和資源浪費,卻由世居當地的內蒙牧民承擔。
像蒙古族的X大爺就是工礦開發的受害者之一。他祖上世代放牧,但2004年因為當地要開採鐵礦,所以被迫舉家遷移到城市。當地政府向牧民徵地後,要求礦產公司給40歲以下的年輕人安排工作,不過往往只有漢族年輕人能適應朝九晚五的勞工生活,像X大爺的兒子到城市生活兩年後便受不了回牧區另行租地放牧。只是牧區的環境早已今非昔比,因為開礦,草場的品質一年不如一年,甚至有羊群喝了汙染的地下水後長出特別長的牙齒,最後因為沒有辦法吃草而餓死。坐在廟宇的台階前,X大爺感慨地說,「希望政府給我們別的草場,或是把草場原原本本的還給我們……多給我們也不要……住在城市出門就花錢,在牧區的話怎麼樣都能過日子。」
從X大爺的例子,我們不難想像,當這些中國的礦業公司收購了蒙古國礦業公司的股份,或藉由「絲綢之路經濟帶」及亞投行的機會,對蒙古國的礦業進行更大規模的投資之後,會對蒙古國的自然環境和當地勞工、牧民造成什麼樣的影響。表面上「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睦鄰典範,其背後可能是在無數個「工人家庭被迫挨餓」以及自然環境被破壞殆盡的血汗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額爾德尼的一把火並非無的放矢,他照亮了中國「一帶一路」背後的陰暗角落。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