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的假象?美俄會談落幕,不在場的烏克蘭是否成為「被談判的籌碼」

聯合新聞網 轉角24小時
「這是邁向和平的第一步,還是隱藏危機的假象?」美俄會談在2月18日於沙烏地阿拉伯...

「這是邁向和平的第一步,還是隱藏危機的假象?」美俄會談在2月18日於沙烏地阿拉伯舉行,美國代表是國務卿盧比奧、俄國則是外長拉夫羅夫出席。這場會談是烏俄戰爭爆發以來,雙方層級最高的外交實質接觸,也在會中達成未來重新恢復外交運作的初步協議。國際矚目的焦點,則是針對結束烏俄戰爭的談判內容,目前僅確立雙方將會「組建談判團隊」,但尚未有具體的條件或讓步。然而烏克蘭未獲邀約參加,也使得總統澤倫斯基表示不滿,「不接受沒有烏克蘭參加的任何協議」。

美俄會談在2月18日於沙烏地阿拉伯的首都利雅德舉行。美俄雙方各自派出談判代表,美國由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率領,成員包括國家安全顧問麥克.華爾茲(Mike Waltz)以及中東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俄羅斯方面,則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和普丁的外交政策顧問尤里.烏沙科夫(Yuri Ushakov)出席;在談判桌之外,俄國代表團還有一位直接投資基金(RDIF)的執行長德米特里耶夫(Kirill Dmitriev)參加。

這一次的會談,是自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美俄兩國之間層級最高的實質外交接觸;也是川普上任後,針對競選期間承諾「促成烏俄停火談判」的具體第一步。然而從先前預告舉行會談、到後來的會談結束,過程完全沒有烏克蘭參加,因此引發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不滿與歐洲盟友們的擔憂。

美俄會談在2月18日於沙烏地阿拉伯的首都利雅德舉行。美俄雙方各自派出談判代表。 ...

會談的議程集中在三個領域:首先是恢復美俄兩國在華盛頓和莫斯科大使館的正常運作。由於多年來、特別是在烏俄戰爭爆發之後,雙方相互驅逐外交官、外交關係惡化,大使館也因為人員減少而幾乎停擺。會談中雙方同意任命新的大使,預計將恢復大使館的正常運作。

其二是針對烏克蘭的和平談判,美俄雙方同意建立一個高層官員的團隊來進行協議。這個團隊的工作,將討論結束衝突的各項條件、與俄國進行實質的接觸談判。不過針對此項,目前除了確定組建團隊之外,沒有對外透露更多細節。

其三是美俄將增進雙邊關係和經濟合作的可能性。俄羅斯特別提到雙方可以在能源方面進行合作,包括北極地區等(關於北極能源議題的脈絡,請參閱:〈北極大航海時代:極地國家的冰上挑戰〉)。

在雙方協議之外,仍有其他未達成共識、拒絕讓步的項目。例如美國有提出俄羅斯和烏克蘭應該停止攻擊彼此的能源基礎設施,這一點不僅被俄國拒絕,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還聲稱「俄國從未攻擊烏克蘭的能源設施」——但根據2022年戰爭爆發以來所有第三方的驗證資訊,拉夫羅夫的說法是公然說謊。

此外拉夫羅夫也重申:莫斯科不會接受任何北約成員國的維和部隊進駐烏克蘭,並強調「烏克蘭加入北約對俄羅斯構成嚴重的安全威脅」。

儘管如此,針對這些立場的分歧,美方代表並未在會談中向俄羅斯讓步。然而未來若要促成和平談判,美俄雙方仍然討論了可能需要的條件妥協,針對參與會談的美國國務卿盧比奧表示,美俄會談是「漫長而艱難旅程的第一步」,並強調結束衝突需要各方做出讓步,但「不會預設這些讓步會是什麼」:

「烏克蘭衝突的結束,必須得到所有相關國的接受,包括烏克蘭、歐洲和俄羅斯。」

俄國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左)與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澤倫斯基反對:不接受沒有烏克蘭參加的任何協議

目前澤倫斯基正在土耳其外訪,未獲邀出席美俄會談的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土耳其安卡拉的記者會上對此表示強烈不滿。澤倫斯基強調,「任何關於結束戰爭的談判,若沒有烏克蘭的參與,烏克蘭都不會接受」,

「我會永遠拒絕普丁的所有『最後通牒』。」

澤倫斯基的擔憂是,美俄雙方有可能基於自身的利益,最終達成對烏克蘭不利的協議;例如在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問題上向俄羅斯讓步,或是要求烏克蘭放棄對被俄羅斯佔領領土的控制權。

澤倫斯基原訂在結束土耳其外訪後,2月19日繼續訪問沙烏地阿拉伯,也因為這次美俄會談的關係,澤倫斯基往後推遲沙國的行程,以避免讓自己跟此次會談有政治外交上的關聯。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未受邀加入關於俄烏戰爭的談判。 圖/歐新社

▌川普:烏克蘭要負責,而且應該「舉行大選」

美俄會談結束之後,美國總統川普在海湖莊園接受記者訪問,但卻是針對澤倫斯基提出一番批評。川普並未直接點出澤倫斯基的名字,但針對「烏克蘭未獲邀請參加會談」一事,川普在記者會上說:

「我今天有聽人說,『喔,好吧,我們沒被邀請參加。』好喔,你在那邊都三年了耶,三年前就該結束了...。你們根本不應該開打,你們本來可以達成協議的。」

川普的說法被認為有責怪烏克蘭的意味。事實上過去川普就多次表示過,烏克蘭本應避免戰爭的發生,這次在會談後的發言,也被解讀「暗示烏克蘭應該在2022年俄羅斯入侵前就先做出讓步」。被問到對會談有何想法時,川普則說感覺到「會談非常好、信心十足」,再次對記者強調:「我認為我有能力結束這場戰爭。」但也微妙的是,儘管俄羅斯反對任何在烏克蘭的駐軍,但川普被問到歐洲國家願意向烏克蘭派遣軍隊一事,現階段的川普則是回應:「如果他們想要這麼做,那很好啊,我完全贊成。」

川普被問到歐洲國家願意向烏克蘭派遣軍隊一事,現階段的川普則是回應:「如果他們想要...

只是在烏克蘭議題上,川普又拋出一個頗為爭議的說法:「烏克蘭已經很久沒有舉行選舉了。」川普表示,澤倫斯基的支持率在下降,而為了達成與俄羅斯的停火協議,烏克蘭應該舉行總統大選,以作為談判的條件。

烏克蘭因為戰爭的緣故而進入戒嚴狀態,連帶讓澤倫斯基的總統任期往後推遲;本來任期會在2024年結束,也因為戰爭尚未結束的關係而延長。根據 IRI 國際共和研究所在2024年的調查,烏克蘭有60%的受訪者反對在戰爭期間舉行總統選舉、約 52% 反對在戰爭期間選舉新議會。

而川普說的「澤倫斯基民調下降」說法,應來自基輔國際社會學研究所(KIIS) 在2025年1 月 7 日發布的調查:約有 52% 的烏克蘭人信任總統澤倫斯基,相比 2024年2月的64%、10月的59%,確實有下降趨勢。

但這是否構成烏克蘭要在戰爭尚未結束的情形下,重新舉行大選的理由?就選舉實務上仍有難度。其一是 IRI 的民調結果有六成反對戰爭期間大選,而且烏克蘭有數百萬因戰爭而離散海外的國民,如何在戰火未停的風險下投票都是問題。

至於發動侵略的俄羅斯普丁,截至目前為止尚未針對這一次的美俄會談發表任何公開評論。

發動侵略的俄羅斯普丁,截至目前為止尚未針對這一次的美俄會談發表任何公開評論。 圖...

▌人為刀俎,誰是魚肉?歷史學家史奈德的憂慮

「如果你不在桌邊,那你就是在菜單上。這是國際歷史上不爭的事實,也是最基本的常識。」美國歷史學家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在美俄會談前的2月17日,發表了一篇長文:〈是和平,還是瓜分?〉表達其憂慮。

現年55歲的史奈德任教於耶魯大學,專長領域是中歐與東歐史、猶太大屠殺歷史等,諸多代表作在台灣也有翻譯出版,包括:《血色大地:夾在希特勒與史達林之間的東歐》、《黑土:大屠殺為何發生?生態恐慌、國家毀滅的歷史警訊》、《到不自由之路:普丁的極權邏輯與全球民主的危機》、《暴政》...等。

史奈德擔心烏克蘭缺席之下,很有可能變成被犧牲的籌碼,「川普政府的官員與川普本人早已在任何實質談判發生前,就不斷在公開場合中表示讓步,無論讓出的是領土、北約成員資格、施壓舉辦大選乃至於烏克蘭的存續與否。」

「如果你不在桌邊,那你就是在菜單上。」這是國際歷史上不爭的事實,也是最基本的常識。在烏克蘭人缺席的情況下與俄羅斯商討烏克蘭,只會導致無人替烏克蘭利益發聲的局面。

2024年9月,史奈德(右)訪問烏克蘭,與總統澤倫斯基會面。 圖/美聯社

對於東歐、蘇聯、乃至普丁政權本質研究深甚的史奈德,在文章中指出,當前的談判反而可能讓俄羅斯強化侵略的正當性,成為對國內和國際的論述。史奈德也點出川普的矛盾之處:

請回憶起我們對「權力」的認識:戰爭有輸家也有贏家,而侵略者只會在侵略不符利益時求和──談判只是附加。

我很訝異那些整天強調「力量」的川普支持者會不斷複誦某些幼稚左派的天真觀點:彷彿只要雙方坐下來談就可以締造和平。

如果川普政府真那麼急著想追求和平,難道不是應該對俄羅斯施壓、同時加緊援助烏克蘭嗎?既然川普政府兩者都沒在做,那麼他們若非誤解權力的本質,就是不為和平而來。

「我很訝異那些整天強調力量的川普支持者會不斷複誦某些幼稚左派的天真觀點:彷彿只要...

史奈德也認為川普有被普丁利用的隱憂。史奈德指出,「幾十年來,川普都在對蘇聯與俄羅斯領導人鸚鵡學舌。他多次與普丁通話,且不吝於表達其欣羨之情。川普唱和俄羅斯人對這場戰爭的論點,即認為這場戰爭對美國來說代價太過高昂...。川普總認為烏克蘭占了美國便宜──哪怕烏克蘭才是承擔經濟損失的一方。藉由將這場戰爭重新定義成『美國賺錢的機會』,俄羅斯便能藉此操縱川普。」

在其結論中,史奈德提出這場美俄的和平談判或許只是假象:

「和平談判」恐怕只是裝模作樣的假象。根據上述羅列的事實,我們可以得出三種解釋框架來說明美俄兩國的會面交流。

第一種:美國人真心希望和平,只不過無能的程度令人嘆為觀止。

第二種:無能僅是一種刻意為之的偽裝,掩飾俄國與美國即將達成烏克蘭不可能接受

的協議。

當然還有最後一種可能:那就是普丁與川普早就商量好要共同殖民烏克蘭,碰面談只是逢場作戲而已。

(本文特別感謝衛城出版總編輯洪仕翰,提供史奈德的文章譯文。)

「川普總認為烏克蘭占了美國便宜──哪怕烏克蘭才是承擔經濟損失的一方。藉由將這場戰...

過去24小時 美國 俄羅斯 烏克蘭 川普

推薦文章

留言